發生在公元前626年夏天的魯國攻伐邾國之戰,被稱為訾婁之役。在這次交戰中,魯國攻占了邾國的訾婁。
在魯國君臣眼裏,邾國早晚是魯國的囊中之物。因為邾國周圍,都是與邾國大小差不多的諸侯國。齊國不是邾國的鄰國,而魯國的國土比邾國大幾倍。與邾國相比,魯國具有碾壓優勢。
十二年前的“升陘之役”,雖然邾國勉強戰勝了魯國,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很多邾國大臣、將士,為了邾國而戰死。
而剛剛過去的秦晉“彭衙之戰”,是晉國聯合宋國、鄭國和陳國,三方對陣秦國的一次戰役。陳國軍隊由大夫轅選率領,宋國軍隊由公子成率領,鄭國軍隊由公子歸生率領。晉國糾集三個諸侯國,足見晉國對單獨與秦國交戰,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兩國越是交戰,相互之間的仇恨就越嚴重。經過一年多訓練,秦國君臣的複仇之火,再一次熊熊燃燒起來。公元前624年五月,主將孟明視請求秦穆公掛帥,一起攻打晉國。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等將領,抱著誓死不迴的決心,立誌報複晉國。
就連秦穆公,也有著和孟明視等人一樣的決心。君臣共同發誓,不報以前的仇恨,寧死不迴到秦國。
孟明視和手下將領,精挑細選出征將士,重新打造和整修了五百乘兵車。在一個通過占卜選定的日子裏,乘船東渡黃河。
秦軍來到黃河東岸,孟明視命令燒掉所有戰船,表達了不戰勝晉軍,誓不返迴秦國的決心。真不理解那個時候,為什麽非要燒掉戰船,才能激發將士的誌氣,就不能把戰船駛迴黃河西岸?
秦軍在孟明視指揮下,首先攻占了晉國的王官。然後秦軍繼續北上,攻占了晉國的郊邑。晉國西部一些城邑,見秦軍來勢洶洶,隻好閉關自守,不敢出戰。秦軍不願意打消耗戰,於是率軍來到黃河岸邊的茅津渡口,準備前往崤山。
來到四年前“崤之戰”的戰場,秦穆公,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等所有將士,見到那些戰死的秦軍將士,都變成了累累白骨,不由得放聲痛哭。秦國君臣和將士們身穿孝衣,把陣亡將士的遺骨撿拾起來,集中掩埋。秦國將士的哭嚎聲,響徹崤山山穀。
王官之戰,是秦晉爭霸戰秦國兩次失敗後,第一次取得了擊敗晉軍的勝利。此戰說明,秦國的實力在增長,晉國實力在下降。
秦國擊敗了晉國,那些依附晉國、楚國的小諸侯國,紛紛拜倒在秦穆公膝下。這些見風使舵的諸侯國,大概有二十來個。就連不久前出動周軍,和晉軍一起救援江國的周襄王,也派遣使者前往秦國。周襄王賜給秦穆公12麵銅鼓,承認他為西方霸主。
這就是春秋時期的現實,誰強大起來,弱小的諸侯國就跟在誰後麵搖旗呐喊。誰失敗了,就一起落井下石,群起滅之而後快。
繼位不過兩年的楚穆王,利用秦晉交戰,發起了攻滅江國的戰役。楚國發動此戰的目的,是為了占據江淮平原。有了江國這個立足點,就可以與楚國連成一片。對北上進擊中原,非常有利。
雖然晉國剛剛經曆了王官之戰的失敗,但對於楚國即將攻打江國,還是非常擔心的。於是晉國聯合周王室,出動晉、周聯軍,一起攻打楚國西北的楚方城。一旦攻破楚方城,就會威脅郢都。
晉國領兵大將,仍然是陽處父。周王室領兵將領,是王叔桓公。陽處父手下將領、晉國大夫先仆,首先率領晉軍攻打楚方城。
攻打江國的,是楚國息縣縣尹子朱。得知晉周聯軍攻打楚方城,攻打江國的楚軍不得不撤出江國,以抵禦晉周聯軍。
聯軍攻打方城山,使楚軍不得不撤軍自保,江國危機暫時解除。新敗的晉軍千裏奔襲救援江國,其實力仍然不可小覷。楚國要滅掉江國的想法並沒有打消,並且時刻會卷土重來。
公元前623年秋天,楚國滅掉江國,江國成為楚國的一部分。
同年,為了報複秦國,晉國發兵西進,攻打秦國的刓地和新城。晉軍成功攻占新城,這就是秦晉新城之戰。
從秦晉之好到秦晉爭霸,讓逐漸恢複元氣的楚國看到了機會。楚穆王把目光放在了淮水流域,那裏有諸多群舒小國,對楚國北上中原,與晉國、齊國、秦國爭霸中原,是一個不小的阻礙。
原來徐國西南的六國,臣服了楚國一段時間。但隨著楚國在城濮之戰中慘敗,六國就脫離了楚國。楚穆王不能忍受,派遣成大心、仲歸率領楚軍,攻滅了六國,使六國成為楚國的一部分。
過了幾個月,公元前622年冬天,楚國公子熊燮率領楚軍,攻滅了六國西北部的鄰國蓼國,楚國的版圖進一步擴大。
六國和蓼國都是皋陶後裔所建,都是非常古老的方國。英國、六國、蓼國等偃姓封國,有的存在時間長達一千五百多年。
公元前621年,嬴任好去世。兒子嬴罃繼位,就是秦康公。
穆公是嬴任好的諡號,“穆”通“繆”,含有惡意。秦穆公被安葬在國都雍城,並且有一百多男女殉葬。不管秦穆公如何攻城略地、開疆拓土,給他殉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這是不爭的事實。
被迫殉葬的人裏麵,包括車奄息、車仲行、車鍼虎“車家三良”。秦國人為了紀念、悼念他們,作了一首叫《黃鳥》的詩。
首開殉葬先河的,是秦國春秋時期第五任國君秦武公。秦武公死後葬在平陽,陪葬的人數高達六十六人。
春秋首霸齊桓公,死後也有不少人殉葬,例如他喜歡的姬妾。
對於秦國來說,秦穆公建立了豐功偉績,超過以前的秦國國君。他多次擊敗晉國,稱霸西戎,使秦國的疆域得到空前擴大。在王官之戰中打敗晉國,成為被周襄王認可的西方及中原霸主。
在魯國君臣眼裏,邾國早晚是魯國的囊中之物。因為邾國周圍,都是與邾國大小差不多的諸侯國。齊國不是邾國的鄰國,而魯國的國土比邾國大幾倍。與邾國相比,魯國具有碾壓優勢。
十二年前的“升陘之役”,雖然邾國勉強戰勝了魯國,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很多邾國大臣、將士,為了邾國而戰死。
而剛剛過去的秦晉“彭衙之戰”,是晉國聯合宋國、鄭國和陳國,三方對陣秦國的一次戰役。陳國軍隊由大夫轅選率領,宋國軍隊由公子成率領,鄭國軍隊由公子歸生率領。晉國糾集三個諸侯國,足見晉國對單獨與秦國交戰,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兩國越是交戰,相互之間的仇恨就越嚴重。經過一年多訓練,秦國君臣的複仇之火,再一次熊熊燃燒起來。公元前624年五月,主將孟明視請求秦穆公掛帥,一起攻打晉國。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等將領,抱著誓死不迴的決心,立誌報複晉國。
就連秦穆公,也有著和孟明視等人一樣的決心。君臣共同發誓,不報以前的仇恨,寧死不迴到秦國。
孟明視和手下將領,精挑細選出征將士,重新打造和整修了五百乘兵車。在一個通過占卜選定的日子裏,乘船東渡黃河。
秦軍來到黃河東岸,孟明視命令燒掉所有戰船,表達了不戰勝晉軍,誓不返迴秦國的決心。真不理解那個時候,為什麽非要燒掉戰船,才能激發將士的誌氣,就不能把戰船駛迴黃河西岸?
秦軍在孟明視指揮下,首先攻占了晉國的王官。然後秦軍繼續北上,攻占了晉國的郊邑。晉國西部一些城邑,見秦軍來勢洶洶,隻好閉關自守,不敢出戰。秦軍不願意打消耗戰,於是率軍來到黃河岸邊的茅津渡口,準備前往崤山。
來到四年前“崤之戰”的戰場,秦穆公,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等所有將士,見到那些戰死的秦軍將士,都變成了累累白骨,不由得放聲痛哭。秦國君臣和將士們身穿孝衣,把陣亡將士的遺骨撿拾起來,集中掩埋。秦國將士的哭嚎聲,響徹崤山山穀。
王官之戰,是秦晉爭霸戰秦國兩次失敗後,第一次取得了擊敗晉軍的勝利。此戰說明,秦國的實力在增長,晉國實力在下降。
秦國擊敗了晉國,那些依附晉國、楚國的小諸侯國,紛紛拜倒在秦穆公膝下。這些見風使舵的諸侯國,大概有二十來個。就連不久前出動周軍,和晉軍一起救援江國的周襄王,也派遣使者前往秦國。周襄王賜給秦穆公12麵銅鼓,承認他為西方霸主。
這就是春秋時期的現實,誰強大起來,弱小的諸侯國就跟在誰後麵搖旗呐喊。誰失敗了,就一起落井下石,群起滅之而後快。
繼位不過兩年的楚穆王,利用秦晉交戰,發起了攻滅江國的戰役。楚國發動此戰的目的,是為了占據江淮平原。有了江國這個立足點,就可以與楚國連成一片。對北上進擊中原,非常有利。
雖然晉國剛剛經曆了王官之戰的失敗,但對於楚國即將攻打江國,還是非常擔心的。於是晉國聯合周王室,出動晉、周聯軍,一起攻打楚國西北的楚方城。一旦攻破楚方城,就會威脅郢都。
晉國領兵大將,仍然是陽處父。周王室領兵將領,是王叔桓公。陽處父手下將領、晉國大夫先仆,首先率領晉軍攻打楚方城。
攻打江國的,是楚國息縣縣尹子朱。得知晉周聯軍攻打楚方城,攻打江國的楚軍不得不撤出江國,以抵禦晉周聯軍。
聯軍攻打方城山,使楚軍不得不撤軍自保,江國危機暫時解除。新敗的晉軍千裏奔襲救援江國,其實力仍然不可小覷。楚國要滅掉江國的想法並沒有打消,並且時刻會卷土重來。
公元前623年秋天,楚國滅掉江國,江國成為楚國的一部分。
同年,為了報複秦國,晉國發兵西進,攻打秦國的刓地和新城。晉軍成功攻占新城,這就是秦晉新城之戰。
從秦晉之好到秦晉爭霸,讓逐漸恢複元氣的楚國看到了機會。楚穆王把目光放在了淮水流域,那裏有諸多群舒小國,對楚國北上中原,與晉國、齊國、秦國爭霸中原,是一個不小的阻礙。
原來徐國西南的六國,臣服了楚國一段時間。但隨著楚國在城濮之戰中慘敗,六國就脫離了楚國。楚穆王不能忍受,派遣成大心、仲歸率領楚軍,攻滅了六國,使六國成為楚國的一部分。
過了幾個月,公元前622年冬天,楚國公子熊燮率領楚軍,攻滅了六國西北部的鄰國蓼國,楚國的版圖進一步擴大。
六國和蓼國都是皋陶後裔所建,都是非常古老的方國。英國、六國、蓼國等偃姓封國,有的存在時間長達一千五百多年。
公元前621年,嬴任好去世。兒子嬴罃繼位,就是秦康公。
穆公是嬴任好的諡號,“穆”通“繆”,含有惡意。秦穆公被安葬在國都雍城,並且有一百多男女殉葬。不管秦穆公如何攻城略地、開疆拓土,給他殉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這是不爭的事實。
被迫殉葬的人裏麵,包括車奄息、車仲行、車鍼虎“車家三良”。秦國人為了紀念、悼念他們,作了一首叫《黃鳥》的詩。
首開殉葬先河的,是秦國春秋時期第五任國君秦武公。秦武公死後葬在平陽,陪葬的人數高達六十六人。
春秋首霸齊桓公,死後也有不少人殉葬,例如他喜歡的姬妾。
對於秦國來說,秦穆公建立了豐功偉績,超過以前的秦國國君。他多次擊敗晉國,稱霸西戎,使秦國的疆域得到空前擴大。在王官之戰中打敗晉國,成為被周襄王認可的西方及中原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