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8年冬天,楚國準備攻打申國。說到申國,就要提一下申國南部的鄰國鄧國。而鄧國南部的鄰國,是鄾國。鄾國南部,是讓周邊諸侯國提心吊膽的楚國。楚國的西部,是夔國。
公元前703年,楚武王派遣使者道朔,與陳國西麵的鄰國巴國使者韓服,一起前往鄧國。這場外交活動,楚國是應巴國之約,幫助巴國改善與鄧國關係的。巴國西部是蜀國,兩國都是大國。
這個時候,鄾國西部鄰國穀國,已經在數年前被楚國攻滅。兩國使者本可經原來的穀國,前往北邊的鄧國。但不知何故,楚國和巴國的使者,走的是經鄾國往北前往鄧國的道路。
在鄾國與鄧國北部邊境,兩國使者被鄾國人殺死,隨身攜帶的財物也被搶劫一空。得知道朔、韓服一行人被鄾國人殺害,楚武王大怒,立即派遣楚將鬥廉,率領楚國、巴國聯軍攻打鄾國。
其實兩國使者攜帶的財物,是獻給鄧國國君的禮物。但由於鄾國和鄧國是姻親關係,於是鄧國國君派出兩位外甥,一個叫鄧養,一個叫鄧聃,帶領鄧國軍隊幫助鄾國,共同抵抗楚巴聯軍。
四個國家,兩個大國楚國和巴國,兩個小國鄧國和鄾國,在鄾國土地上發生了三次戰鬥。最後在楚國、巴國聯軍的夾擊之下,不但鄧國被打敗。就連鄧國打算救援的鄾國,也被楚國滅掉。
這場戰事,就是楚巴與鄧之戰。雖然鄾國被滅,但鄧國仍然存在。公元前688年冬天,當楚國要攻打申國和呂國時,仍然要借道鄧國。鄧國國君鄧祈候,是楚文王的舅舅。當下擺下盛宴,款待這位大國的外甥。席間,鄧國一些大臣希望趁此機會,殺掉楚文王。在他們看來,楚國是虎狼之師,早晚會滅掉鄧國。
但鄧祈候有自己的考慮,他以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怎麽可能對舅舅的國家下手呢,於是沒有聽從這些大臣的勸告。
楚國大軍浩浩蕩蕩通過鄧國國土,北上攻打申國。雖然申國進行了抵抗,但畢竟楚軍人多勢眾,申國不是楚國的對手。申國戰敗投降,楚國軍隊毀掉了申國的宗廟,把申國改成楚國一個縣。
鄧國人在戰戰兢兢中,看著楚國大軍北去。第二年春天,當楚國大軍返迴的時候,還象征性地和鄧國軍隊打了一仗,算是對鄧國的警告。十年後的公元前678年,鄧國也被楚國滅掉。
其實這與晉國假道伐虢,是一樣的道理。有人以為隻要虞國不讓晉國大軍經過,不但可以保住虢國,也可以保住虞國。其實這個問題有兩麵性,如果虞國不允許晉國大軍通過,那完全可能晉軍會首先攻打虞國,然後再消滅虢國,隻是滅亡的先後不同。
楚國借道滅掉申國,道理依然。如果當時鄧國不允許楚軍通過,那首先滅亡的一定會是鄧國,鄧國就不會多存在十年。正是因為楚文王與鄧祈候的甥舅關係,鄧國才又存在了十年。
楚國借道伐申,十年後滅掉鄧國,與後來發生的晉國假道伐虢,後來滅掉虞國,有異曲同工之處。弱小國家麵臨強大的國家,一定活得很累,一定會經常提心吊膽,甚至惶惶不可終日。
有人以為唇亡齒寒,隻要唇不亡,齒就不會寒的想法,隻能說是一廂情願。那些強大的國家,不隻是侵唇占齒,而是要弱小國家的腦袋和身體。弱小國家要想延續國祚,隻能抱團取暖。
借道伐申,假道伐虢,在大國、強國逐鹿中原的過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每一次的結果,都是弱小國家受到損失,甚至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落得一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公元前684年,息國國君息侯,迎娶息媯經過蔡國。這樣一來,蔡國國君蔡哀侯,與息侯就是連襟關係。本來是一件好事,結果由於息侯和蔡哀侯互相設計陷害,最後息國、蔡國兩敗俱傷。
這次事件的起因是,蔡哀侯見自己夫人的妹妹息媯貌美如花,於是就動了歪腦筋。他利用酒宴和息媯在蔡國停留的便利,對息媯進行了最大限度的騷擾,甚至發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息國別看是個小國,可實力在周圍諸侯國裏麵,還是相當可以的。公元前712年,息國曾經越過其他諸侯國,對鄭國開戰。當時鄭國國君是鄭莊公,國力如日中天。結果,息國大敗而迴。
蔡國在息國的北邊,現在蔡哀侯給自己戴了綠帽子,息侯怎麽能忍受。他一氣之下,派遣使者前往楚國,希望楚國假裝攻打息國,實際上是借道息國攻打蔡國。楚文王正打算攻打蔡國,正在為如何進軍想辦法。一聽這個消息,馬上就答應了。
楚國大軍北上經過息國,很快就到了蔡國,並俘虜了蔡哀侯。而蔡哀侯見被息侯捉弄,靈機一動,對楚文王講述了息媯是如何 漂亮。楚文王見色起意,不但發兵滅了息國,還把息媯帶迴楚國。
息侯引狼入室,追悔莫及,但為時已晚。這不僅僅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而是連國家都沒有了,變成了楚國的一個縣息縣。
息媯為楚文王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熊艱和熊惲。被擄掠迴楚國,成為楚文王夫人的息媯,也有一套出奇的本領。那個導致西周滅亡的褒姒不愛笑,這個亡國之君的前妻,雖然很受楚文王寵愛,但就是不愛說話。楚文王得知原委,四年後出兵攻打蔡國。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那息侯、蔡哀侯、息夫人,誰會後悔不迭?誰會聽天由命?誰會任人擺布?弱小的諸侯國之所以生存艱難,不隻是因為實力弱小。對待大國方麵,也一定要謹言慎行。
按照古代烈女的標準,一女不嫁二夫。可息媯不但被蔡哀侯玷汙了,後來還被迫嫁給了楚文王。息媯被稱為“桃花夫人”,那位被華督搶去的魏夫人,因不堪受辱,竟然為守節而自盡。
一個個被楚國滅亡的小諸侯國,都變成了楚國的縣或城池。例如申國變成了申縣,息國變成了息縣,鄧國變成了鄧城,黃國變成了黃城,唐國變成了唐城,隨國變成了隨城,等等。
公元前703年,楚武王派遣使者道朔,與陳國西麵的鄰國巴國使者韓服,一起前往鄧國。這場外交活動,楚國是應巴國之約,幫助巴國改善與鄧國關係的。巴國西部是蜀國,兩國都是大國。
這個時候,鄾國西部鄰國穀國,已經在數年前被楚國攻滅。兩國使者本可經原來的穀國,前往北邊的鄧國。但不知何故,楚國和巴國的使者,走的是經鄾國往北前往鄧國的道路。
在鄾國與鄧國北部邊境,兩國使者被鄾國人殺死,隨身攜帶的財物也被搶劫一空。得知道朔、韓服一行人被鄾國人殺害,楚武王大怒,立即派遣楚將鬥廉,率領楚國、巴國聯軍攻打鄾國。
其實兩國使者攜帶的財物,是獻給鄧國國君的禮物。但由於鄾國和鄧國是姻親關係,於是鄧國國君派出兩位外甥,一個叫鄧養,一個叫鄧聃,帶領鄧國軍隊幫助鄾國,共同抵抗楚巴聯軍。
四個國家,兩個大國楚國和巴國,兩個小國鄧國和鄾國,在鄾國土地上發生了三次戰鬥。最後在楚國、巴國聯軍的夾擊之下,不但鄧國被打敗。就連鄧國打算救援的鄾國,也被楚國滅掉。
這場戰事,就是楚巴與鄧之戰。雖然鄾國被滅,但鄧國仍然存在。公元前688年冬天,當楚國要攻打申國和呂國時,仍然要借道鄧國。鄧國國君鄧祈候,是楚文王的舅舅。當下擺下盛宴,款待這位大國的外甥。席間,鄧國一些大臣希望趁此機會,殺掉楚文王。在他們看來,楚國是虎狼之師,早晚會滅掉鄧國。
但鄧祈候有自己的考慮,他以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怎麽可能對舅舅的國家下手呢,於是沒有聽從這些大臣的勸告。
楚國大軍浩浩蕩蕩通過鄧國國土,北上攻打申國。雖然申國進行了抵抗,但畢竟楚軍人多勢眾,申國不是楚國的對手。申國戰敗投降,楚國軍隊毀掉了申國的宗廟,把申國改成楚國一個縣。
鄧國人在戰戰兢兢中,看著楚國大軍北去。第二年春天,當楚國大軍返迴的時候,還象征性地和鄧國軍隊打了一仗,算是對鄧國的警告。十年後的公元前678年,鄧國也被楚國滅掉。
其實這與晉國假道伐虢,是一樣的道理。有人以為隻要虞國不讓晉國大軍經過,不但可以保住虢國,也可以保住虞國。其實這個問題有兩麵性,如果虞國不允許晉國大軍通過,那完全可能晉軍會首先攻打虞國,然後再消滅虢國,隻是滅亡的先後不同。
楚國借道滅掉申國,道理依然。如果當時鄧國不允許楚軍通過,那首先滅亡的一定會是鄧國,鄧國就不會多存在十年。正是因為楚文王與鄧祈候的甥舅關係,鄧國才又存在了十年。
楚國借道伐申,十年後滅掉鄧國,與後來發生的晉國假道伐虢,後來滅掉虞國,有異曲同工之處。弱小國家麵臨強大的國家,一定活得很累,一定會經常提心吊膽,甚至惶惶不可終日。
有人以為唇亡齒寒,隻要唇不亡,齒就不會寒的想法,隻能說是一廂情願。那些強大的國家,不隻是侵唇占齒,而是要弱小國家的腦袋和身體。弱小國家要想延續國祚,隻能抱團取暖。
借道伐申,假道伐虢,在大國、強國逐鹿中原的過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每一次的結果,都是弱小國家受到損失,甚至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落得一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公元前684年,息國國君息侯,迎娶息媯經過蔡國。這樣一來,蔡國國君蔡哀侯,與息侯就是連襟關係。本來是一件好事,結果由於息侯和蔡哀侯互相設計陷害,最後息國、蔡國兩敗俱傷。
這次事件的起因是,蔡哀侯見自己夫人的妹妹息媯貌美如花,於是就動了歪腦筋。他利用酒宴和息媯在蔡國停留的便利,對息媯進行了最大限度的騷擾,甚至發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息國別看是個小國,可實力在周圍諸侯國裏麵,還是相當可以的。公元前712年,息國曾經越過其他諸侯國,對鄭國開戰。當時鄭國國君是鄭莊公,國力如日中天。結果,息國大敗而迴。
蔡國在息國的北邊,現在蔡哀侯給自己戴了綠帽子,息侯怎麽能忍受。他一氣之下,派遣使者前往楚國,希望楚國假裝攻打息國,實際上是借道息國攻打蔡國。楚文王正打算攻打蔡國,正在為如何進軍想辦法。一聽這個消息,馬上就答應了。
楚國大軍北上經過息國,很快就到了蔡國,並俘虜了蔡哀侯。而蔡哀侯見被息侯捉弄,靈機一動,對楚文王講述了息媯是如何 漂亮。楚文王見色起意,不但發兵滅了息國,還把息媯帶迴楚國。
息侯引狼入室,追悔莫及,但為時已晚。這不僅僅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而是連國家都沒有了,變成了楚國的一個縣息縣。
息媯為楚文王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熊艱和熊惲。被擄掠迴楚國,成為楚文王夫人的息媯,也有一套出奇的本領。那個導致西周滅亡的褒姒不愛笑,這個亡國之君的前妻,雖然很受楚文王寵愛,但就是不愛說話。楚文王得知原委,四年後出兵攻打蔡國。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那息侯、蔡哀侯、息夫人,誰會後悔不迭?誰會聽天由命?誰會任人擺布?弱小的諸侯國之所以生存艱難,不隻是因為實力弱小。對待大國方麵,也一定要謹言慎行。
按照古代烈女的標準,一女不嫁二夫。可息媯不但被蔡哀侯玷汙了,後來還被迫嫁給了楚文王。息媯被稱為“桃花夫人”,那位被華督搶去的魏夫人,因不堪受辱,竟然為守節而自盡。
一個個被楚國滅亡的小諸侯國,都變成了楚國的縣或城池。例如申國變成了申縣,息國變成了息縣,鄧國變成了鄧城,黃國變成了黃城,唐國變成了唐城,隨國變成了隨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