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周朝兩個時期,即西周和東周,儼然是兩個朝代。西周時期,尤其是西周初期,周王的權力和地位,不但高高在上,而且至高無上。周王發布的征伐、征討王命,治下的諸侯國尤其是姬姓諸侯國,哪個國君也不敢怠慢,更不敢敷衍了事、陽奉陰違。
西周中期以後,周王的權力和地位逐漸降低。而諸侯國國君的權力和地位,則在不斷提高。直至西周末期,越來越多的諸侯國,與周王室離心離德。國君們的心思,一方麵想如何保護自己的君位。另一方麵總想著以武力為手段,蠶食、兼並別國的土地。
西周初期,出現了“成康之治”;西周末期,出現了短暫的“宣王中興”。但犬戎之禍,平王遷都,存在了二百七十五年的西周,已經走入了曆史。事實上,周平王是東周的開國之君。
周平王之所以能在洛邑繼承大統,與很多姬姓諸侯國,如鄭國、晉國、衛國、虢國等,還有秦國等國君的支持分不開。
這些支持周平王的國君,絕不是在做賠本買賣。周平王利用到手的君權,賜給這些諸侯國國君土地,或者爵位。但這些諸侯國國君,哪一個是知足者常樂?都是利欲熏心、貪得無厭之人。
戰亂、戰爭等衝突,在相鄰的諸侯國之間展開;各種形式的權力鬥爭,在諸侯國內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為了土地、資源和人口,很多將士戰死沙場。為了權力,不少君臣死於非命。
公元前770年,晉國、鄭國、秦國等諸侯國國君,護送周平王到洛邑繼位,成為東周第一任周王。周平王的屁股還沒有坐熱,那個為擊退犬戎、遷都洛邑立下汗馬功勞的鄭國,立即開啟戰端。
鄭國的開國之君姬友,被稱為鄭桓公。眼看著犬戎窮兇極惡,燒殺搶劫;很多諸侯國又因為烽火戲諸侯,而不去鎬京勤王。姬友義無反顧,率領鄭國人馬趕赴鎬京,保護鎬京和周幽王。
但犬戎驍勇善戰,中原人不是犬戎的對手。在驪山腳下,周幽王和鄭桓公等文武大臣,還有很多士兵被犬戎殺死。姬友的兒子姬掘突,被稱為鄭武公。鄭武公與秦國、衛國、晉國組成聯軍,一起攻打犬戎。已經把鎬京搶劫一空的犬戎人,攜帶財物西歸。
姬友最初受封的地方,在鄭這個地方,所以稱為鄭國。姬友當了三十五年國君,卻為了保護周幽王被殺死,妥妥的為國捐軀。父親力戰而死,論功行賞,隻能體現在子孫後代身上了。
周平王不但封鄭武公為卿士,而且把很多土地封贈給他。早已經在這一帶安家落戶的鄶國和虢國,很快進入了鄭武公的眼簾。他先後以不正當手段,攻滅了鄶國和虢國。欲壑難填的鄭武公,胃口大得很。吃掉鄶國和虢國以後,又看上了鄰國胡國。
為了掩人耳目,鄭武公先把女兒嫁給胡國國君。大臣關其思不明就裏,竟然說破了鄭武公要攻打胡國的心事,結果被殺死。
搬家到中原地區的鄭國,就是這樣的三板斧:第一,用欺騙手段滅亡鄶國;利用周平王巡視的機會,滅掉虢國。第三,通過姻親關係,先麻痹胡國國君,然後趁其不備攻打胡國。
眼看著幾個小諸侯國被鄭國吞並,繼位不久的周平王毫無辦法。王權、威嚴、威信,早已經丟到西周去了。剩下的像鄭國、晉國、衛國、齊國、魯國、秦國、楚國等諸侯國,都是肆無忌憚和不擇手段。春秋爭霸戰,在周平王無所作為之下,拉開了序幕。
周平王在位的第三年,公元前768年。這一年,鄭武公當了三年鄭國國君,晉文侯當了十三年晉國國君,秦襄公當了十年秦國國君,齊前莊公當了二十七年齊國國君,魯惠公元剛繼位不久,衛武公當了四十五年衛國國君,楚若敖當了二十三年楚國國君。
這些國家的國君,有樣學樣。鄭國做得,我為什麽做不得?包括陳國、蔡國、燕國等諸侯國,都在哀歎自己的國土太小,別人的國土太大。那怎麽辦呢?訴諸武力,消滅鄰國,開疆拓土。
齊國與中原其他諸侯國相比,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東邊是茫茫大海,盡享魚鹽之利。加上森林、礦產等資源,讓其他諸侯國垂涎欲滴。這時的齊國國君是薑購,也就是齊莊公。
祝國之前的封國,是古譚國。本著前朝遺族要有人祭祀的傳統,後來姬發封堯帝後裔禺陽於祝地。祝國,太小了。但為什麽齊莊公不攻打有世仇的紀國,為祖上報仇,而要攻打西南的祝國?公元前882年,齊國第五任國君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
雖然這件事過去了一百多年,但齊國公族不可能忘記。紀國在齊國東麵,也瀕臨大海。或許在齊莊公心裏,紀國就在那裏,跑不了。而祝國呢,地處古濟水以南,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最主要的,就是祝國很小。柿子要揀軟的吃,吞並別國的土地,實力與自己相差越大越好。拿下祝國,還可以從魯國的西北,給魯國造成威脅。另外祝國周圍,還有郕國、宿國、郭國等數個小諸侯國。如果吞並了這些小國,齊國就可以與晉國為鄰。
作為齊國第十二任國君,齊莊公的雄心壯誌非比尋常。齊國西邊,還有一個聶國。不過嚴格來說,聶國並不算諸侯國,而是齊國的薑姓附庸國。齊國第二任國君齊丁公,為了使其庶出後裔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把聶城封給了這一支庶出的子孫。
有人看上了別人的妻子,怎麽辦?搶!有人看上了別人的財富,怎麽辦?偷!如果看上了別國的土地,怎麽辦?打!
麵對齊國的征伐大軍,毫無準備的祝國,哪裏是齊國人的對手。沒怎麽交戰,祝國將士就繳械投降了。
僅存在了二百多年的祝國,就這樣被齊國輕易攻占。國土淪喪,宗廟被毀。僅有的一些財富,也被齊國人劫掠而去。
堯帝被稱為聖賢之君,但他的後裔之國祝國,卻在齊國的鐵蹄之下灰飛煙滅。肆意侵占別國土地,與周禮是格格不入的。同時,也是對周朝建立者姬發的冒犯。對時任周王周平王,也是一次極大的蔑視與嘲諷。但是,齊國君臣正在舉杯慶祝。
春秋初年,鄶國、東虢國,滅亡在鄭國手裏;祝國,滅亡在齊國手裏。秦國、楚國等,都在幹著一樣的事情。雖然祝國消失了,但祝國公族的後裔,都以祝為姓,這是祝姓一個重要來源。
西周中期以後,周王的權力和地位逐漸降低。而諸侯國國君的權力和地位,則在不斷提高。直至西周末期,越來越多的諸侯國,與周王室離心離德。國君們的心思,一方麵想如何保護自己的君位。另一方麵總想著以武力為手段,蠶食、兼並別國的土地。
西周初期,出現了“成康之治”;西周末期,出現了短暫的“宣王中興”。但犬戎之禍,平王遷都,存在了二百七十五年的西周,已經走入了曆史。事實上,周平王是東周的開國之君。
周平王之所以能在洛邑繼承大統,與很多姬姓諸侯國,如鄭國、晉國、衛國、虢國等,還有秦國等國君的支持分不開。
這些支持周平王的國君,絕不是在做賠本買賣。周平王利用到手的君權,賜給這些諸侯國國君土地,或者爵位。但這些諸侯國國君,哪一個是知足者常樂?都是利欲熏心、貪得無厭之人。
戰亂、戰爭等衝突,在相鄰的諸侯國之間展開;各種形式的權力鬥爭,在諸侯國內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為了土地、資源和人口,很多將士戰死沙場。為了權力,不少君臣死於非命。
公元前770年,晉國、鄭國、秦國等諸侯國國君,護送周平王到洛邑繼位,成為東周第一任周王。周平王的屁股還沒有坐熱,那個為擊退犬戎、遷都洛邑立下汗馬功勞的鄭國,立即開啟戰端。
鄭國的開國之君姬友,被稱為鄭桓公。眼看著犬戎窮兇極惡,燒殺搶劫;很多諸侯國又因為烽火戲諸侯,而不去鎬京勤王。姬友義無反顧,率領鄭國人馬趕赴鎬京,保護鎬京和周幽王。
但犬戎驍勇善戰,中原人不是犬戎的對手。在驪山腳下,周幽王和鄭桓公等文武大臣,還有很多士兵被犬戎殺死。姬友的兒子姬掘突,被稱為鄭武公。鄭武公與秦國、衛國、晉國組成聯軍,一起攻打犬戎。已經把鎬京搶劫一空的犬戎人,攜帶財物西歸。
姬友最初受封的地方,在鄭這個地方,所以稱為鄭國。姬友當了三十五年國君,卻為了保護周幽王被殺死,妥妥的為國捐軀。父親力戰而死,論功行賞,隻能體現在子孫後代身上了。
周平王不但封鄭武公為卿士,而且把很多土地封贈給他。早已經在這一帶安家落戶的鄶國和虢國,很快進入了鄭武公的眼簾。他先後以不正當手段,攻滅了鄶國和虢國。欲壑難填的鄭武公,胃口大得很。吃掉鄶國和虢國以後,又看上了鄰國胡國。
為了掩人耳目,鄭武公先把女兒嫁給胡國國君。大臣關其思不明就裏,竟然說破了鄭武公要攻打胡國的心事,結果被殺死。
搬家到中原地區的鄭國,就是這樣的三板斧:第一,用欺騙手段滅亡鄶國;利用周平王巡視的機會,滅掉虢國。第三,通過姻親關係,先麻痹胡國國君,然後趁其不備攻打胡國。
眼看著幾個小諸侯國被鄭國吞並,繼位不久的周平王毫無辦法。王權、威嚴、威信,早已經丟到西周去了。剩下的像鄭國、晉國、衛國、齊國、魯國、秦國、楚國等諸侯國,都是肆無忌憚和不擇手段。春秋爭霸戰,在周平王無所作為之下,拉開了序幕。
周平王在位的第三年,公元前768年。這一年,鄭武公當了三年鄭國國君,晉文侯當了十三年晉國國君,秦襄公當了十年秦國國君,齊前莊公當了二十七年齊國國君,魯惠公元剛繼位不久,衛武公當了四十五年衛國國君,楚若敖當了二十三年楚國國君。
這些國家的國君,有樣學樣。鄭國做得,我為什麽做不得?包括陳國、蔡國、燕國等諸侯國,都在哀歎自己的國土太小,別人的國土太大。那怎麽辦呢?訴諸武力,消滅鄰國,開疆拓土。
齊國與中原其他諸侯國相比,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東邊是茫茫大海,盡享魚鹽之利。加上森林、礦產等資源,讓其他諸侯國垂涎欲滴。這時的齊國國君是薑購,也就是齊莊公。
祝國之前的封國,是古譚國。本著前朝遺族要有人祭祀的傳統,後來姬發封堯帝後裔禺陽於祝地。祝國,太小了。但為什麽齊莊公不攻打有世仇的紀國,為祖上報仇,而要攻打西南的祝國?公元前882年,齊國第五任國君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
雖然這件事過去了一百多年,但齊國公族不可能忘記。紀國在齊國東麵,也瀕臨大海。或許在齊莊公心裏,紀國就在那裏,跑不了。而祝國呢,地處古濟水以南,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最主要的,就是祝國很小。柿子要揀軟的吃,吞並別國的土地,實力與自己相差越大越好。拿下祝國,還可以從魯國的西北,給魯國造成威脅。另外祝國周圍,還有郕國、宿國、郭國等數個小諸侯國。如果吞並了這些小國,齊國就可以與晉國為鄰。
作為齊國第十二任國君,齊莊公的雄心壯誌非比尋常。齊國西邊,還有一個聶國。不過嚴格來說,聶國並不算諸侯國,而是齊國的薑姓附庸國。齊國第二任國君齊丁公,為了使其庶出後裔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把聶城封給了這一支庶出的子孫。
有人看上了別人的妻子,怎麽辦?搶!有人看上了別人的財富,怎麽辦?偷!如果看上了別國的土地,怎麽辦?打!
麵對齊國的征伐大軍,毫無準備的祝國,哪裏是齊國人的對手。沒怎麽交戰,祝國將士就繳械投降了。
僅存在了二百多年的祝國,就這樣被齊國輕易攻占。國土淪喪,宗廟被毀。僅有的一些財富,也被齊國人劫掠而去。
堯帝被稱為聖賢之君,但他的後裔之國祝國,卻在齊國的鐵蹄之下灰飛煙滅。肆意侵占別國土地,與周禮是格格不入的。同時,也是對周朝建立者姬發的冒犯。對時任周王周平王,也是一次極大的蔑視與嘲諷。但是,齊國君臣正在舉杯慶祝。
春秋初年,鄶國、東虢國,滅亡在鄭國手裏;祝國,滅亡在齊國手裏。秦國、楚國等,都在幹著一樣的事情。雖然祝國消失了,但祝國公族的後裔,都以祝為姓,這是祝姓一個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