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與楚國,是南方兩個鄰國。楚國國君的祖先,是火神祝融的後裔。吳國國君的祖先,與周王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周朝的建立者姬發,父親是姬昌,姬昌的父親是季曆。季曆的父親古公亶父,有長子太伯、仲雍和季曆三個兒子,並且都是正妻太薑所生。古公亶父作為周部落首領,就有一個傳位的問題。
都說清朝皇帝康熙,因為喜歡孫子乾隆,才把皇位傳給了兒子雍正。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因為喜歡孫子姬昌,於是就不管什麽嫡長子繼承製了,想傳位給季曆。
與其他家族不同的是,太伯、仲雍和季曆弟兄三個都是賢明、友愛之人,根本不會為了首領之位爭鬥。見父親選擇了三弟季曆,太伯、仲雍私下一商議,就離開周原,前往江南尋找生路。
有研究顯示,太伯、仲雍出走的時間,是公元前1123年。周朝的建立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相距七十多年。
弟兄倆和族人曆經千難萬險,來到了震澤湖流域。這裏也屬於荊蠻地區,原住民們都非常善良。見太伯、仲雍有德行,品質高雅,都願意跟隨。前來歸順的人家數以千計,讓弟兄倆很高興。
到了東南沿海以後,太伯和仲雍把梅裏作為落腳之地。當地人與兄弟倆的家人、族人一起勞動,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太伯和仲雍在震澤湖流域,建立了廣泛的人脈。
於是,弟兄倆就在震澤湖一帶,建立了勾吳。梅裏,即今江蘇省無錫市梅村;震澤湖,即太湖;勾吳,就是吳國的前身。
吳太伯並不是真實的名字,而是當地人對他的尊稱。太湖流域,堪稱江南魚米之鄉。河湖密布,對發展農業生產非常有利。為了能夠充分利用江河、湖泊的便利,太伯和仲雍帶領族人和當地人,大力興修水利,開挖河渠,灌溉農田,修建城池和村落。
據說這裏長達八十多裏的伯瀆河,就是太伯和仲雍帶領吳國人挖掘的。這條古代人工河道,比楊廣挖掘的京杭大運河,要早上一千多年。開發江南,讓位於兄弟,讓太伯在當地名聲大噪。
太伯前往江南前,娶妻卜氏,不過兩人沒有子嗣。太伯作為吳國開國之君,在位四十九年,享壽九十一歲。太伯去世後,二弟仲雍繼位為吳王。因此,太伯和仲雍,是吳姓的始祖。
按照這些年份,可以估計出,吳國建立的時間,要比周朝建立早幾十年。所以說吳國是西周的封國,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姬發建立周朝以後,知道了兩位前輩在江南立國的事。於是姬發派遣使者,找到仲雍的後人周章,正式冊封周章為吳國君主。
這個周章,是仲雍的曾孫。至此,周王室與吳國,才恢複了多年中斷的聯係。西周建立以後,姬發在鎬京建立了宗廟。為了懷念先人,宗廟裏不僅有太王古公亶父、季曆、周文王姬昌的牌位。也有太伯、虞仲和伯邑考的牌位。一起祭祀,盡顯血緣親情。
所以,太伯是吳國的第一位國君。而周章,是吳國與周王室恢複聯係、被冊封後的、吳國第一位君主。因為對開發江南做出的卓越貢獻,吳太伯被後世尊為吳文化的鼻祖。
吳國與周王室,有著直接的血緣關係。隻是相隔千山萬水,聯係起來比較困難。所以這種封贈,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周章的父親是叔達,叔達是仲雍的孫子。因為懷念自己的周部落,叔達給兒子起名周章。這個時候,周朝還沒有建立。等到周章繼位為吳國第五任國君,姬發已經建立了周王朝。
冊封周章為吳國國君的同時,姬發又冊封周章之弟仲為虞國國君。自此以後,虞國人以虞為姓,仲也被稱為虞仲。此舉顯然是為了拉近彼此的關係,使祖輩的親情,能夠延續和傳承下去。
虞仲也是樊姓的始祖,後世很多姓氏,就是這麽來的。可惜的是,鄰近晉國的虞國僅傳了十二世,就被強大的晉國所滅。虞國存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有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叫假道伐虢。
周章娶妻姒氏,應該是大禹族人的後裔。姒氏給周章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熊遂,次子贇。周章在位二十二年,享壽五十一歲。
熊遂是吳國第六任國君,在位四十八年,享壽七十五歲。妻子公冶氏,生子柯相。熊遂去世,兒子柯相繼位。柯相在位三十年,妻子端木氏,生子疆鳩夷,柯相享壽六十八歲。
柯相去世,兒子強鳩夷繼位。強鳩夷是吳國第八任國君,在位五十一年,享壽六十九歲。強鳩夷娶妻公羊氏,生子餘橋疑吾。
強鳩夷於公元前919年去世,兒子餘橋疑吾繼位。餘橋疑吾去世,兒子柯盧繼位。柯盧是吳國第十任國君,在位五十九年,於公元前851年去世,享壽七十三歲。柯廬是餘橋疑吾次子,娶妻姚氏。姚氏給柯廬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周繇,次子次仲。
柯廬去世,兒子周繇繼位。周繇在位三十二年,公元前829年去世,享壽六十一歲。周繇娶妻季氏,生有一個兒子屈羽。
周繇去世,兒子屈羽繼位。屈羽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795年去世,享壽七十一歲。屈羽娶妻林氏,生有一個兒子夷吾。
不知道古人,怎麽喜歡“夷吾”這個名字。後世晉國的晉惠公叫夷吾,協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管仲,也叫管夷吾。
屈羽公元前795年去世,兒子夷吾繼位。夷吾在位三十三年,是吳國第十三任國君,於公元前762年去世。夷吾有一子禽處。
從第一任國君吳太伯算起,到西周末年,吳國共有十三任國君。除了第一任國君太伯,因為沒有兒子,把國君之位傳給弟弟仲雍以外。下一任國君的繼位,基本上都是父死子繼。
與晉國、齊國、魯國、衛國等諸侯國不同的是,吳國沒有發生一起,因為爭奪繼位互相攻殺的事件。這與當初太伯、仲雍讓位給弟弟季曆,一代代的言傳身教有關。因為地理條件優越,百姓富足,沒有內憂外患,吳國在整個西周時期,逐漸發展起來。
因為沒有爾虞我詐,吳國的國力越來越強。到吳王闔閭時期,吳國達到強盛。不但在南方伐越攻楚,還參與了中原爭霸。
周朝的建立者姬發,父親是姬昌,姬昌的父親是季曆。季曆的父親古公亶父,有長子太伯、仲雍和季曆三個兒子,並且都是正妻太薑所生。古公亶父作為周部落首領,就有一個傳位的問題。
都說清朝皇帝康熙,因為喜歡孫子乾隆,才把皇位傳給了兒子雍正。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因為喜歡孫子姬昌,於是就不管什麽嫡長子繼承製了,想傳位給季曆。
與其他家族不同的是,太伯、仲雍和季曆弟兄三個都是賢明、友愛之人,根本不會為了首領之位爭鬥。見父親選擇了三弟季曆,太伯、仲雍私下一商議,就離開周原,前往江南尋找生路。
有研究顯示,太伯、仲雍出走的時間,是公元前1123年。周朝的建立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相距七十多年。
弟兄倆和族人曆經千難萬險,來到了震澤湖流域。這裏也屬於荊蠻地區,原住民們都非常善良。見太伯、仲雍有德行,品質高雅,都願意跟隨。前來歸順的人家數以千計,讓弟兄倆很高興。
到了東南沿海以後,太伯和仲雍把梅裏作為落腳之地。當地人與兄弟倆的家人、族人一起勞動,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太伯和仲雍在震澤湖流域,建立了廣泛的人脈。
於是,弟兄倆就在震澤湖一帶,建立了勾吳。梅裏,即今江蘇省無錫市梅村;震澤湖,即太湖;勾吳,就是吳國的前身。
吳太伯並不是真實的名字,而是當地人對他的尊稱。太湖流域,堪稱江南魚米之鄉。河湖密布,對發展農業生產非常有利。為了能夠充分利用江河、湖泊的便利,太伯和仲雍帶領族人和當地人,大力興修水利,開挖河渠,灌溉農田,修建城池和村落。
據說這裏長達八十多裏的伯瀆河,就是太伯和仲雍帶領吳國人挖掘的。這條古代人工河道,比楊廣挖掘的京杭大運河,要早上一千多年。開發江南,讓位於兄弟,讓太伯在當地名聲大噪。
太伯前往江南前,娶妻卜氏,不過兩人沒有子嗣。太伯作為吳國開國之君,在位四十九年,享壽九十一歲。太伯去世後,二弟仲雍繼位為吳王。因此,太伯和仲雍,是吳姓的始祖。
按照這些年份,可以估計出,吳國建立的時間,要比周朝建立早幾十年。所以說吳國是西周的封國,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姬發建立周朝以後,知道了兩位前輩在江南立國的事。於是姬發派遣使者,找到仲雍的後人周章,正式冊封周章為吳國君主。
這個周章,是仲雍的曾孫。至此,周王室與吳國,才恢複了多年中斷的聯係。西周建立以後,姬發在鎬京建立了宗廟。為了懷念先人,宗廟裏不僅有太王古公亶父、季曆、周文王姬昌的牌位。也有太伯、虞仲和伯邑考的牌位。一起祭祀,盡顯血緣親情。
所以,太伯是吳國的第一位國君。而周章,是吳國與周王室恢複聯係、被冊封後的、吳國第一位君主。因為對開發江南做出的卓越貢獻,吳太伯被後世尊為吳文化的鼻祖。
吳國與周王室,有著直接的血緣關係。隻是相隔千山萬水,聯係起來比較困難。所以這種封贈,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周章的父親是叔達,叔達是仲雍的孫子。因為懷念自己的周部落,叔達給兒子起名周章。這個時候,周朝還沒有建立。等到周章繼位為吳國第五任國君,姬發已經建立了周王朝。
冊封周章為吳國國君的同時,姬發又冊封周章之弟仲為虞國國君。自此以後,虞國人以虞為姓,仲也被稱為虞仲。此舉顯然是為了拉近彼此的關係,使祖輩的親情,能夠延續和傳承下去。
虞仲也是樊姓的始祖,後世很多姓氏,就是這麽來的。可惜的是,鄰近晉國的虞國僅傳了十二世,就被強大的晉國所滅。虞國存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有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叫假道伐虢。
周章娶妻姒氏,應該是大禹族人的後裔。姒氏給周章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熊遂,次子贇。周章在位二十二年,享壽五十一歲。
熊遂是吳國第六任國君,在位四十八年,享壽七十五歲。妻子公冶氏,生子柯相。熊遂去世,兒子柯相繼位。柯相在位三十年,妻子端木氏,生子疆鳩夷,柯相享壽六十八歲。
柯相去世,兒子強鳩夷繼位。強鳩夷是吳國第八任國君,在位五十一年,享壽六十九歲。強鳩夷娶妻公羊氏,生子餘橋疑吾。
強鳩夷於公元前919年去世,兒子餘橋疑吾繼位。餘橋疑吾去世,兒子柯盧繼位。柯盧是吳國第十任國君,在位五十九年,於公元前851年去世,享壽七十三歲。柯廬是餘橋疑吾次子,娶妻姚氏。姚氏給柯廬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周繇,次子次仲。
柯廬去世,兒子周繇繼位。周繇在位三十二年,公元前829年去世,享壽六十一歲。周繇娶妻季氏,生有一個兒子屈羽。
周繇去世,兒子屈羽繼位。屈羽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795年去世,享壽七十一歲。屈羽娶妻林氏,生有一個兒子夷吾。
不知道古人,怎麽喜歡“夷吾”這個名字。後世晉國的晉惠公叫夷吾,協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管仲,也叫管夷吾。
屈羽公元前795年去世,兒子夷吾繼位。夷吾在位三十三年,是吳國第十三任國君,於公元前762年去世。夷吾有一子禽處。
從第一任國君吳太伯算起,到西周末年,吳國共有十三任國君。除了第一任國君太伯,因為沒有兒子,把國君之位傳給弟弟仲雍以外。下一任國君的繼位,基本上都是父死子繼。
與晉國、齊國、魯國、衛國等諸侯國不同的是,吳國沒有發生一起,因為爭奪繼位互相攻殺的事件。這與當初太伯、仲雍讓位給弟弟季曆,一代代的言傳身教有關。因為地理條件優越,百姓富足,沒有內憂外患,吳國在整個西周時期,逐漸發展起來。
因為沒有爾虞我詐,吳國的國力越來越強。到吳王闔閭時期,吳國達到強盛。不但在南方伐越攻楚,還參與了中原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