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建立之初的“三監之亂”,既可以說是在反抗周成王,也可以說是在反對周公旦,二者兼而有之。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武庚、管叔被殺,蔡叔被流放,霍叔廢為平民。那麽誰是“三監之亂”的獲益者呢?就是周文王第九個兒子衛康叔。


    被放逐的蔡叔,在此之前有封國,就是蔡國,所以被稱為蔡叔度。但因犯上作亂,封國被取消。畢竟與蔡叔度兄弟一場,後來周公旦把蔡叔度的兒子姬仲封在今河南省上蔡縣,重建蔡國。


    衛國版圖,以原商朝故都朝歌為中心。衛康叔,就是衛國的開國之君。這一片仍然有商民生存的區域,人口成分錯綜複雜。為了讓衛康叔管理好衛國,周公旦對這個九弟諄諄教導,還為他寫了《康誥》、《酒誥》、《梓材》,作為治國的法律和行為準則。


    所以說,衛國曆任國君是周文王姬昌之後。但衛國的國民,大部分是商朝遺民。但這些商朝遺民,繼承了商文化的精髓。對衛國文化的發展,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周朝每一個諸侯國,都是有等級的。最初的衛國,是一個伯爵封國,在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中,位居中間。


    衛國第二任國君,是衛康叔的兒子衛髦。被稱為衛康伯的衛髦,在“成康之治”期間,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不僅是衛國國君,還是西周的重臣。在位期間,其卓越的治國才能,讓一個建立在商朝廢墟上的國家,各方麵都得到了恢複和發展。


    衛國作為西周的東部屏障,對維護東部國土的完整,社會秩序的安定,有著其他諸侯國無法取代的作用。西周的殷八師,就駐紮在朝歌。這麽一支強大的軍隊,對東夷、淮夷都是威懾。


    殷八師不但震懾東方和東南,對衛國自身,也是維護國土的重要力量。衛髦作為殷八師的統帥,隨時聽命於周成王及後的周康王。為攻伐、征戰反叛周王室的部落、方國,立下汗馬功勞。


    是親三分近,即便是周王與諸侯國之間也是如此。維護邊境穩定,鎮壓東夷、淮夷等反叛勢力,需要那些忠於周王室的諸侯國共同付出。有付出就會有迴報,就會有各種封贈和賞賜。


    在周成王、周康王時期,齊國、魯國、衛國等東方諸侯國,還有位於中部的晉國,對抵抗東夷、山戎、北狄等,都付出了各方麵的代價。南方的楚國,有時候也聽命於周王室。


    但在分配搶劫來的金銀財寶方麵,出現了讓楚國人耿耿於懷幾百年的事件。周康王把這些財物,分給了晉國國君晉侯燮,齊國國君齊丁公,衛國國君衛康伯,魯國國君姬伯禽。


    衛國、齊國、晉國、魯國,君臣皆大歡喜。唯獨也為攻打淮夷等反叛勢力出過力的楚國國君熊繹,沒有分到任何財寶。


    熊繹和楚國大臣,當然不會高興。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西周之初。在接下來的幾百年間,西周經常與楚國時戰時和,應該是有原因的。如果最初周王室能大方一些,安撫楚國並不是難事。


    金銀財寶,乃身外之物。窮人發現或擁有了金銀財寶,為了生計要獻給官員或國君。經過一係列地盤、資源爭奪戰,財寶的歸屬在不斷發生變化。今天這個國君擁有,明天可能被其他國君搶去。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的財寶,誰也不會永遠持有。


    即便同樣是這些財寶,如果均分一些給楚國,會怎麽樣呢?要知道那個時候,楚國還不是很大,還很貧窮,甚至發生過到鄰國偷小牛祭祀的事。如果最初能大度一些,楚國的人心,可能早就心向中原王朝了。以後楚國與中原爭霸,各種損失不可計數。


    衛康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治世明君。在位期間,無論是周王室的事情,還是衛國自身的事情,都做得非常圓滿,非常得君心、臣心和民心。他的事跡,被以文告的形式鑄在青銅鼎上。


    衛國第三任國君,是衛康伯之子姬徂。從開國之君衛康叔,一直到第七代國君,都是伯爵,比不上齊國、晉國和魯國。但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能把爵位升。利用搶劫來的財寶,第八任國君衛頃侯,把大量財寶送到洛邑。在位的周夷王一見金燦燦、明晃晃,堆積如山的財寶,眉開眼笑,馬上把衛國提升為侯爵。


    這位周夷王,就是烹殺齊哀公的那位周王。其兒子,就是在位時發生“國人暴動”,被迫逃離鎬京,到彘地避難的周厲王。


    這個時候,衛國曆任國君,對周王室的忠心那是沒的說。公元前771年,申侯引犬戎攻打鎬京,這時衛國國君姬和,雖然年事已高,仍然率領衛國軍隊,和晉國、秦國、鄭國等國君一起,驅逐了犬戎,讓西周西部恢複了安寧,並且保護姬宜臼遷都洛邑。


    有功即賞,有過則罰。姬和因為護駕和擁立之功,被周平王再次提升一級,從侯爵變成了公爵。衛國,一下子讓人刮目相看。去世後的姬和,也因為其在世時的文治武功,諡號為衛武公。


    衛武公姬和,繼位並不光彩。其父衛厘侯在位四十二年,太子、姬和的哥哥姬餘繼位。但衛厘侯在世時,喜歡的是小兒子姬和。所以就經常把征戰得來的財物,賞賜給姬和。而太子姬餘得到的很少。有了錢,姬和就大肆收養武士,準備伺機行動。


    公元前813年衛厘侯去世,迫不及待的姬和,在其父墓塚前,就派武士攻擊姬餘。姬餘求生不得,隻能求死,在墓道裏自殺了。好心的衛國人,就把姬和埋在衛厘侯墓旁,姬和就是衛共伯。


    雖然靠刺殺哥哥篡位,不過上任之後的姬餘,還是有一番作為的。他繼續執行周公旦、衛康叔的法規、政令,不厭其煩地聽從大臣和百姓的勸諫,甚至為此作了《懿》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姬餘活了九十五歲,於公元前758年去世,是一位長壽國君,諡號衛武公。繼位的兒子姬揚,被稱為衛莊公,是衛國第十二任國君。公元前735年姬揚去世,兒子姬完繼位,就是衛桓公。


    因其異母弟姬州籲無法無天、恣意妄為,喜歡帶兵,姬完罷免了州籲的職務。州籲害怕有性命之憂,逃往國外。


    十幾年後,在國外蓄養了大批武士的州籲,攻殺了姬完,自己繼位為衛國國君。後來,州籲被衛國大臣石臘在陳國誘殺。


    衛國自州籲開始,國內開始混亂無序。然而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一個不大的諸侯國,國內經常發生爭權奪利的事。但衛康叔建立的衛國,竟然奇跡般地延續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亂與衝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原真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原真君並收藏戰亂與衝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