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殉葬製度,貫穿了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漢朝幾千年的曆史。金銀財寶、器物、動物殉葬也就罷了,最殘忍的是活人殉葬。最常見的是讓妻妾、侍女等殉葬。這類殉葬,可能發生在死後的王侯將相身上,殉葬的人數還不是太多。


    如果是帝王,用活人殉葬的規模就大多了。商朝的殉葬,是比較典型的,殉葬人數也比較多。甚至到了遼朝、宋朝、金朝、元朝、明朝,殉葬製度仍然存在。遼朝建立者耶律阿保機死後,其皇後述律平,就曾經強迫一百多大臣為耶律阿保機殉葬。


    不要以為離我們近了,殉葬就消失了。清朝建立之初,努爾哈赤、皇太極死後,都有活人殉葬。順治死後,被逼迫殉葬的妃嬪有三十多人。延續幾千年的殉葬,其殘忍程度令人發指。


    姬昌、姬發、薑子牙等人建立的周朝,其前期276年的國祚,伴隨著犬戎的金戈鐵馬,退出了曆史舞台。因為周王朝這一段的國都在鎬京,所以被史學家稱為西周。


    建造一座城池,可能需要好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但破壞、摧毀一座城池,幾天甚至一天就做到了。被破壞成一片廢墟的鎬京,及其相關戰亂地區,已經無法使西周王朝的遺族繼續待下去。


    公元前770年,在申國、魯國、許國等諸侯國支持下,逃得性命的姬宜臼,不得不把國都遷到洛邑,重打鑼鼓另開戲。


    姬宜臼建立的,是一個不同於西周的王朝,被史學家稱為東周。如果說西周時期的周王,還有一些獨斷專行、王權在握的話,那麽姬宜臼建立的東周,以及後續的繼任者,能號令諸侯國的權威越來越弱。相比之下,各諸侯國國君的地位和權力,卻是越來越高。東周前半期,曆任周王像傀儡。東周後半期,繼任周王已經成為傀儡。東周,是一個弱肉強食、無法無天的戰亂時期。


    東周因為孔子的《春秋》,以及劉向的《戰國策》,被分為春秋、戰國兩個階段。東周即春秋戰國時期,是華夏第一個亂世。


    春秋無義戰,正說明了當時兼並戰爭的經常性、突發性和必然性。在這不到三百年的時間裏,周王朝的勢力和威信逐漸降低。各諸侯國依附和朝聘的是霸主,周天子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720年在位的姬宜臼,諡號平王。在周平王統治的50年間,諸侯國之間的戰事相對較少。這可能與犬戎推翻西周,進而造成的巨大破壞,以及產生的心理陰影有關。


    但好景不長,經過50年的休養生息,各大諸侯國的元氣已經得到恢複。於是,爭奪、征戰重新開始出現。僅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列國之間就發生大小戰事483次。戰爭的目的除了占領對方地盤,就是搶劫對方財物,殺死或者俘虜對方人員。


    中國古代的諸侯國,與歐洲或埃及的城市國家,或城邦國家類似。春秋時期主要的諸侯國有鄭、宋、衛、魯、齊、晉、秦、楚、吳、越等。不同的人,對“春秋五霸”的界定不同。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諸侯國之間連年征戰,互不相讓。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青泥。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春秋戰國時期表現得淋漓盡致。東周之初幸存下來的各諸侯國,國土較小、人口較少、實力較弱的,隻能以鄰近較大諸侯國馬首是瞻,靠著向地盤較大、人口較多,實力較強的諸侯國納貢稱臣獲得喘息之機。有些諸侯國變小了,有些諸侯國滅亡了。


    春秋初期,比較大的諸侯國有晉國、齊國、楚國等。隨著爭奪勢力範圍的加劇,各諸侯國國君,都在不遺餘力招募文武人才。這些人有的文能安邦,有的武能定國,有的文武雙全、兼而有之。


    諸侯國內部的爭鬥,也是愈演愈烈。這種政治和權力鬥爭,與諸侯國的大小,並沒有直接關係。不過因為地盤大小不一,人口多寡有別。所以諸侯國的內鬥,弱小的諸侯國,可能因為內憂而引來外患,從而走向滅亡的道路。而麵積較大的諸侯國,一時半會兒不可能被消滅。大諸侯國內鬥的結果,就是四分五裂。


    最典型的晉國,在春秋初期,其實力絕對碾壓齊國、楚國,更別提其它弱小的諸侯國了。這時候的秦國,還在西北一隅發展壯大。晉國,在當時最有可能一統天下,成為華夏共主。


    可惜,曲沃代翼,晉國王族、貴族之間,進行了長達七八十年的內戰。小宗戰勝大宗奪得晉國王權。禮崩樂壞,自此開始。


    晉國的故事,還遠沒有結束,而且接下來更加精彩。晉國的六卿各懷心思、各懷鬼胎、互相傾軋。直至韓、趙、魏三家聯合起來,消滅了不可一世的智氏。三家分晉,晉國徹底瓦解。


    弱小者走向消亡,強大者因為兼並了其他諸侯國的土地、人口和其它資源,變得更加強大。在這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中,齊、楚、燕、韓、趙、魏、秦脫穎而出,成為“戰國七雄”。


    春秋五霸指的是稱霸的國君,戰國七雄指的是稱霸的國家。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似乎已忘記了周王。偶爾需要的時候,例如三家分晉需要周王認可諸侯身份。這時候的周王,就派上了大用場。弱小的諸侯國,隻顧著明哲保身,為此需要每年給霸主或強大的諸侯國進貢。而強大的諸侯國,隻顧著號令天下,以便繼續獲取土地、人口和資源。可憐的周王,成了一塊敲門磚。


    在東周存在五百多年的時間裏,畏縮在洛邑周圍的周王室越來越小、越來越弱。但周王室內部的爭鬥,也是此起彼伏,甚至愈演愈烈。解決不了的時候,周王還要向大諸侯國求救。


    一旦大諸侯國或霸主為某個周王做了事情,例如讓他重新迴到周王之位。那麽周王給霸主的各種賞賜就到了。周王室府庫裏的金銀珠寶,不斷減少。有時候周王還要把本來不大的地盤,以城池的形式賞賜給霸主。到最後,周王室變成了東周公和西周公。


    春秋無義戰,戰國無仁師。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留存下來的戰國七雄,無一不是通過戰爭等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蠶食、兼並、吞並其他諸侯國的土地,才成長、壯大、強盛起來的。


    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已經到了一決雌雄的階段。開口言戰,閉口想打,已經成為各諸侯國心照不宣的共識。軍事家、縱橫家、名臣、名將紛紛出場。合縱、連橫,遠交近攻,各國如臨大敵。


    雖然春秋戰國時期,是華夏第一個持續幾百年的亂世。但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深刻影響後世的諸多名人。諸子百家,百家爭鳴;名臣名將,各顯神通。這些文化遺產,是華夏世界的瑰寶。


    從周平王遷都洛邑建立東周,到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256年,西周國為秦國攻滅,共傳25個周王,國祚515年。


    戰國末期最後的決戰,是秦統一六國之戰。表麵上看,秦王嬴政攻滅六國,隻用了十年時間。但是,國家實力是一個累積的過程。秦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統天下,經曆了六百多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亂與衝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原真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原真君並收藏戰亂與衝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