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見曹操吟詩引得滿堂喝彩,心中那股豪情也被徹底激發出來,那豪情仿佛一團燃燒的火焰,在胸膛裏熊熊燃燒,亟待釋放。


    他站起身來,先是神情莊重地整了整衣衫,那動作帶著一種鄭重之感,隨後朗聲道:


    “既然曹兄雅興大發,那我也不能差事。我便吟詩一首,與諸位共賞。”


    那聲音洪亮清晰,在營帳內迴蕩開來,瞬間便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營帳內眾人聽聞,頓時來了興致,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將目光投向張安,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期待,想知道這位平日裏表現不凡的張安,究竟能吟出怎樣的詩句來。


    張安微微閉目,他的聲音起初平緩,卻帶著一種無形的力量: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當最後兩句詩從張安口中吐出,營帳內先是一片寂靜,眾人仿佛還沉浸在那豪邁壯闊的俠客世界裏,尚未從詩句營造的氛圍中迴過神來。


    隨後,爆發出如雷鳴般的掌聲和叫好聲,那聲音震耳欲聾,匯聚成一片熱烈的海洋,眾人紛紛站起身來,朝著張安抱拳行禮,稱讚之聲不絕於耳。


    曹操聞聽張安吟罷《俠客行》,隻覺心中那股豪情與熱血徹底被點燃,酒意也跟著上頭起來,那原本就因飲酒而有些興奮的情緒,此刻變得更加高漲,仿佛有一股力量在驅使著他。


    他猛地一拍桌案,“砰” 的一聲巨響,在營帳內格外突兀,站起身來,身姿雖因酒意略顯搖晃,可目光卻炯炯有神,透著一股決然與堅毅,掃視著營帳內眾人,高聲提議道:


    “諸位!方才雲長兄已然斬了那華雄,此等神勇之舉大大挫了董卓軍的銳氣。如今士氣正盛,我等何不趁機拿下汜水關?那汜水關乃是董卓防線的重要關卡,若能一舉攻破,我等便可長驅直入,直搗洛陽,將那董卓老賊徹底剿滅,也好早日還漢室一個朗朗乾坤!”


    曹操的聲音高亢激昂,話語裏滿是急切與渴望,那神情仿佛已經看到了攻破汜水關、直搗洛陽的勝利場景。


    曹操此言一出,營帳內頓時一片議論紛紛。有的諸侯麵露猶豫之色,畢竟汜水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此前孫堅攻打就未得手,那慘烈的戰況還曆曆在目,他們擔心此次貿然行動,恐會重蹈覆轍,折損過多兵力,那後果可不是他們所能承受的。


    袁紹坐在盟主之位上,微微皺眉,手撫胡須思索片刻後說道:


    “曹將軍此提議雖有其道理,然汜水關之險,我等此前也有所見識。孫堅將軍奮力攻打,亦是未能攻克,此次若要再行強攻,需得慎重考慮啊。”


    他的話語中透著謹慎,身為盟主,他要權衡利弊,不能輕易做出決定,畢竟這關乎著聯軍眾多將士的生死以及整個討董大業的成敗。


    袁術在一旁冷哼一聲,陰陽怪氣地說:


    “哼,曹操,你莫要在這裏煽動眾人,出此風頭。這汜水關豈是說拿下就能拿下的?你若有此等本事,當初怎不見你去做先鋒?”


    他話語裏滿是嘲諷與不屑,對曹操的提議很是不以為然,覺得曹操此舉不過是為了彰顯自己,卻不顧聯軍的實際情況。


    曹操聽了袁術的話,心中冷笑,卻也不與他多做計較,隻是轉頭望向其他諸侯,繼續勸說道:


    “諸位,我明白大家的顧慮。但今時不同往日,此前孫堅將軍攻打時,我等未全力支援,且彼時華雄未除,士氣未如今日這般高昂。”


    “如今雲長兄立此大功,我等聯軍士氣大振,隻要齊心協力,製定好周全的攻城之策,未必不能攻克汜水關。再者,我等在此遷延日久,若不盡快有所行動,隻怕那董卓老賊會有更多防備,屆時想要取勝就更難了。”


    曹操言辭懇切,分析得頭頭是道,試圖說服眾人,讓大家看到此時進攻的有利之處,放下顧慮,一同行動起來。


    劉備此時也站起身來,抱拳行禮道:


    “曹將軍所言,備亦覺得有幾分道理。雖說汜水關難攻,但我等如今確實士氣正旺,若能趁此機會一試,也不失為一個良機。隻是這攻城之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莽撞行事。”


    劉備的話語穩重而謹慎,既認可了曹操提議的合理性,又提醒眾人不可盲目衝動,要做好充分準備才行。


    關羽手撫長須,神色冷峻,緩緩說道:


    “大哥說得對。某雖能斬華雄,但那汜水關城牆高大,守關士卒眾多,強攻恐非易事。不過,若有良策,關某願再為先鋒,定要將那汜水關拿下!”


    關羽那冷峻的麵容下,透著一股堅定與自信,隻要有可行的辦法,他便不懼任何艱難險阻,願意再次衝鋒在前,為聯軍的勝利貢獻力量。


    張飛也跟著嚷道:“就是就是!俺老張也不怕那什麽汜水關,隻要大哥和二哥說打,俺就第一個衝在前頭!”


    張飛那豪爽的性子盡顯無遺,他可不管什麽困難險阻,隻要哥哥們一聲令下,便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那急切又勇猛的模樣,讓周圍的人既敬佩又有些無奈。


    張安在一旁聽著眾人的議論,心中暗自盤算。


    他深知曹操此提議有一定風險,但若是成功,那對討伐董卓的大業確實極為有利,這就像是一場豪賭,賭贏了便能大大推進局勢,可一旦輸了,後果也不堪設想。


    於是他開口道:“曹將軍此想法不無道理,我等確實該抓住這士氣高昂的時機。隻是如諸位所言,攻城需有良策,不可盲目強攻。我想,是否可先派人去探查一番汜水關如今的布防情況,再根據所得情報製定詳細的攻城計劃?”


    張安的提議較為穩妥,既不否定曹操的想法,又指出了當下該做的準備工作,讓眾人覺得有理有據,值得一試。


    眾人聽了張安的話,紛紛點頭稱是。袁紹見狀,覺得此提議較為穩妥,便說道:


    “既如此,那便依張州牧所言,先派探子去探查汜水關的布防情況,待情報迴來之後,我等再商議具體的攻城之策。諸位意下如何?”


    諸侯們皆應和道:“全憑盟主吩咐!”


    於是,在曹操的提議下,聯軍決定先派出探子去探查汜水關的布防情況,眾人心中都懷著不同的想法,期待著探子能帶迴有利的情報,為接下來的攻城之戰做好鋪墊,而這場討董的局勢也在眾人的謀劃與商議中,繼續向前推進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有良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妖九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妖九死並收藏我在三國有良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