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在張角那飽含深意的目光授意下,管亥心領神會,他猛地向前跨出幾步,來到正堂中央,神色肅穆而又帶著幾分激動地高聲喊道:“小賢良師!”
這一聲唿喊,聲音洪亮且中氣十足,在正堂之中迴蕩開來,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原本就因張安剛剛施展治療術穩住周倉傷勢而對他另眼相看的眾將士,此刻聽到管亥這一聲高唿,心中更是湧起一股別樣的情緒。
在黃巾軍的體係裏,“賢良師”的稱謂意義非凡,代表著眾人的領袖與精神指引。
如今張安被稱作“小賢良師”,那便是意味著他即將在黃巾軍裏承擔起極為重要的職責,成為僅次於大賢良師張角的關鍵人物。
一時間,正堂內先是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隨後便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應和聲:
“小賢良師!”隨著幾聲附和之後,應和聲越來越多,越來越響亮,最後幾乎所有在場的將士都齊聲高唿起來:“小賢良師!小賢良師!”那唿喊聲此起彼伏,匯聚成一股強大的聲浪,仿佛在宣告著對張安這一新身份的認可與擁戴。
張安站在那裏,望著眼前這一幕,心中既感慨又覺得責任重大。他明白,從這一刻起,他才是真正的融入了黃巾軍中,在亂世中有了立足之本。
張角目光緩緩掃過正堂內的諸位將領,神色威嚴而莊重,在那一聲聲“小賢良師”的高唿餘音漸漸消散之後,他再次開口,聲音沉穩有力地問道:“眾將可還有異議?”
正堂內頓時一片寂靜,方才還滿臉不服的張梁,此時也抿緊了嘴唇,麵色陰晴不定。
他心中雖仍對張安這個突然冒出來且迅速身居高位的“侄子”存有諸多疑慮,可剛剛親眼目睹了張安施展神奇醫術穩住周倉的傷勢,又聽到眾人那齊聲高唿的擁戴之聲,他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反駁才好。
其他將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猶豫之色。
他們原本也和張梁一樣,對張安擔任“小賢良師”這一要職心懷不滿,覺得此事太過倉促隨意。
但此刻,張安憑借著那一手治病救人的本事,已然在眾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年輕人。
沉默良久,終究無人再敢出聲提出異議。
畢竟張角在黃巾軍中的威望極高,他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又有張安方才展現出的能力作為支撐,眾人也明白此時若是再強行反對,怕是會惹得張角不悅,也會在軍中引起不必要的紛爭,不利於當下黃巾軍團結一心應對困境的局勢。
見無人應答,張角微微點了點頭,神色間透著一絲滿意,他深知這一關算是暫時過了,張安也算是初步在黃巾軍裏站穩了腳跟,接下來,便要看這年輕人如何帶領黃巾軍在這亂世之中繼續前行了。
就在這時,城外突然傳來陣陣鼓聲,那鼓聲如雷,轟隆隆地在空氣中震蕩開來,打破了正堂內剛剛因無人異議而稍顯緩和的氣氛。
眾將士皆是一驚,原本還沉浸在對張安身份確認的思緒中,此刻瞬間被這突如其來的鼓聲拉迴到現實的緊張局勢裏。
他們紛紛轉頭望向城外的方向,眼神中透著警惕與擔憂。
張角的眉頭也不禁微微皺起,臉上閃過一絲凝重之色。
在這亂世之中,城外有鼓聲響起,多半不是什麽好事,要麽是官兵前來圍剿,要麽是其他敵對勢力來襲。他強撐著病體,聲音沉穩卻透著一絲急切地問道:“何人前去打探一番,這城外鼓聲陣陣,所為何事?”
張梁率先迴過神來,抱拳行禮道:“大哥,我這就帶人去查看情況,定要弄清楚來者何人,是何意圖。”
說罷,便匆匆領著一隊人馬,朝著城外的方向疾馳而去,馬蹄聲噠噠作響,揚起一片塵土,很快便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正堂內的其餘將士們也不敢懈怠,紛紛開始整頓兵器,準備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張安站在一旁,心中同樣充滿了疑惑與不安,他深知這黃巾軍如今的處境本就艱難,若是再遭遇強敵來襲,恐怕又將麵臨一場惡戰,而自己剛在軍中站穩腳跟,這場未知的危機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探子一路疾奔進正堂,單膝跪地,抱拳急報:
“大賢良師,小賢良師,諸位將軍,探得消息,原來是皇甫嵩帶兵來攻啊!此刻城下已能瞧見打頭的是三個形態異於常人的義勇軍打扮的青年。其中一人甚是奇特,善使雙劍,那雙臂長得竟過了膝蓋,且一雙大耳極為明顯,看著便不同尋常。在他身邊還有兩個漢子,雖說衣著普通,可瞧著分外雄壯。”
探子緩了口氣,接著描述道:“其中一位紅臉長須,身著一身綠袍,手握大刀,站在那兒便威風凜冽,氣勢不凡呐;另一位則是豹首環眼,麵黑如墨,一臉虯髯,看著就甚是勇猛。”
張安在一旁聽聞這描述,心中已然明了,這可不就是那名震華夏的桃園三人組嘛,劉備、關羽、張飛,這三人的名號在後世那可是如雷貫耳啊。
而張角聽到這探子的描述,腦海中瞬間便想起了之前的場景,正是這三人,曾從他手裏救走了董卓。
當日戰場上,那三人橫衝直撞,憑借著非凡的武藝和悍勇,硬是在黃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將董卓給救了出去。
如今他們竟又出現在這攻城的隊伍之前,看來此番來攻,必定是一場硬仗啊。
張角的臉色愈發凝重起來,他深知這三人的厲害,當下便對眾將士說道:
“諸位,來者不善呐,那打頭的三人皆是武藝高強之輩,不可小覷。此次皇甫嵩帶兵前來,又有這三人助陣,咱們須得小心應對才是。”
眾將士聽聞此言,皆握緊了手中的兵器,眼中燃起了鬥誌,雖說麵對強敵,但黃巾軍也絕不是輕易就會退縮的,當下便紛紛準備迎敵,隻待張角一聲令下,便要與那來犯之敵在這城牆之下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這一聲唿喊,聲音洪亮且中氣十足,在正堂之中迴蕩開來,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原本就因張安剛剛施展治療術穩住周倉傷勢而對他另眼相看的眾將士,此刻聽到管亥這一聲高唿,心中更是湧起一股別樣的情緒。
在黃巾軍的體係裏,“賢良師”的稱謂意義非凡,代表著眾人的領袖與精神指引。
如今張安被稱作“小賢良師”,那便是意味著他即將在黃巾軍裏承擔起極為重要的職責,成為僅次於大賢良師張角的關鍵人物。
一時間,正堂內先是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隨後便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應和聲:
“小賢良師!”隨著幾聲附和之後,應和聲越來越多,越來越響亮,最後幾乎所有在場的將士都齊聲高唿起來:“小賢良師!小賢良師!”那唿喊聲此起彼伏,匯聚成一股強大的聲浪,仿佛在宣告著對張安這一新身份的認可與擁戴。
張安站在那裏,望著眼前這一幕,心中既感慨又覺得責任重大。他明白,從這一刻起,他才是真正的融入了黃巾軍中,在亂世中有了立足之本。
張角目光緩緩掃過正堂內的諸位將領,神色威嚴而莊重,在那一聲聲“小賢良師”的高唿餘音漸漸消散之後,他再次開口,聲音沉穩有力地問道:“眾將可還有異議?”
正堂內頓時一片寂靜,方才還滿臉不服的張梁,此時也抿緊了嘴唇,麵色陰晴不定。
他心中雖仍對張安這個突然冒出來且迅速身居高位的“侄子”存有諸多疑慮,可剛剛親眼目睹了張安施展神奇醫術穩住周倉的傷勢,又聽到眾人那齊聲高唿的擁戴之聲,他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反駁才好。
其他將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從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猶豫之色。
他們原本也和張梁一樣,對張安擔任“小賢良師”這一要職心懷不滿,覺得此事太過倉促隨意。
但此刻,張安憑借著那一手治病救人的本事,已然在眾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年輕人。
沉默良久,終究無人再敢出聲提出異議。
畢竟張角在黃巾軍中的威望極高,他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又有張安方才展現出的能力作為支撐,眾人也明白此時若是再強行反對,怕是會惹得張角不悅,也會在軍中引起不必要的紛爭,不利於當下黃巾軍團結一心應對困境的局勢。
見無人應答,張角微微點了點頭,神色間透著一絲滿意,他深知這一關算是暫時過了,張安也算是初步在黃巾軍裏站穩了腳跟,接下來,便要看這年輕人如何帶領黃巾軍在這亂世之中繼續前行了。
就在這時,城外突然傳來陣陣鼓聲,那鼓聲如雷,轟隆隆地在空氣中震蕩開來,打破了正堂內剛剛因無人異議而稍顯緩和的氣氛。
眾將士皆是一驚,原本還沉浸在對張安身份確認的思緒中,此刻瞬間被這突如其來的鼓聲拉迴到現實的緊張局勢裏。
他們紛紛轉頭望向城外的方向,眼神中透著警惕與擔憂。
張角的眉頭也不禁微微皺起,臉上閃過一絲凝重之色。
在這亂世之中,城外有鼓聲響起,多半不是什麽好事,要麽是官兵前來圍剿,要麽是其他敵對勢力來襲。他強撐著病體,聲音沉穩卻透著一絲急切地問道:“何人前去打探一番,這城外鼓聲陣陣,所為何事?”
張梁率先迴過神來,抱拳行禮道:“大哥,我這就帶人去查看情況,定要弄清楚來者何人,是何意圖。”
說罷,便匆匆領著一隊人馬,朝著城外的方向疾馳而去,馬蹄聲噠噠作響,揚起一片塵土,很快便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正堂內的其餘將士們也不敢懈怠,紛紛開始整頓兵器,準備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張安站在一旁,心中同樣充滿了疑惑與不安,他深知這黃巾軍如今的處境本就艱難,若是再遭遇強敵來襲,恐怕又將麵臨一場惡戰,而自己剛在軍中站穩腳跟,這場未知的危機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探子一路疾奔進正堂,單膝跪地,抱拳急報:
“大賢良師,小賢良師,諸位將軍,探得消息,原來是皇甫嵩帶兵來攻啊!此刻城下已能瞧見打頭的是三個形態異於常人的義勇軍打扮的青年。其中一人甚是奇特,善使雙劍,那雙臂長得竟過了膝蓋,且一雙大耳極為明顯,看著便不同尋常。在他身邊還有兩個漢子,雖說衣著普通,可瞧著分外雄壯。”
探子緩了口氣,接著描述道:“其中一位紅臉長須,身著一身綠袍,手握大刀,站在那兒便威風凜冽,氣勢不凡呐;另一位則是豹首環眼,麵黑如墨,一臉虯髯,看著就甚是勇猛。”
張安在一旁聽聞這描述,心中已然明了,這可不就是那名震華夏的桃園三人組嘛,劉備、關羽、張飛,這三人的名號在後世那可是如雷貫耳啊。
而張角聽到這探子的描述,腦海中瞬間便想起了之前的場景,正是這三人,曾從他手裏救走了董卓。
當日戰場上,那三人橫衝直撞,憑借著非凡的武藝和悍勇,硬是在黃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將董卓給救了出去。
如今他們竟又出現在這攻城的隊伍之前,看來此番來攻,必定是一場硬仗啊。
張角的臉色愈發凝重起來,他深知這三人的厲害,當下便對眾將士說道:
“諸位,來者不善呐,那打頭的三人皆是武藝高強之輩,不可小覷。此次皇甫嵩帶兵前來,又有這三人助陣,咱們須得小心應對才是。”
眾將士聽聞此言,皆握緊了手中的兵器,眼中燃起了鬥誌,雖說麵對強敵,但黃巾軍也絕不是輕易就會退縮的,當下便紛紛準備迎敵,隻待張角一聲令下,便要與那來犯之敵在這城牆之下展開一場生死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