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十二章(5)
洛陽,宮城外,天津橋前。
狄仁傑剛從馬車上下來,耳邊有人在喚:“狄閣老,別來無恙啊。”狄仁傑一抬頭,相王李旦微笑地站在他的麵前,神情殷切地注視著他。狄仁傑趕忙迎上前,叫了聲:“王爺。”正要躬身施禮,李旦搶前一步將他攙住,顫聲道:“閣老,才一個多月不見,怎麽就憔悴至此?”說著,深深地歎了口氣。
狄仁傑淡淡一笑:“人老了,便如風中秋葉,一日不如一日了。”李旦連忙搖頭:“閣老這話太傷感,為了大周,閣老也一定要珍重啊。”狄仁傑道:“王爺不必擔心,老臣很好。王爺也是來見聖上嗎?”
“是啊。狄閣老,咱們一起走吧,邊走邊談。”
“王爺請。”
李旦與狄仁傑並肩走入應天門,李旦低聲道:“閣老的來信本王都看過了,並州發生的事情實在是令人感歎啊。”
狄仁傑點頭:“老臣聽說聖上已命王爺親自審理陳鬆濤,不知道情況如何?”
李旦道:“陳鬆濤雖為人奸詐狠毒,詭計多端,卻原來是個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之輩。他現已對其五年前與魏王共同策劃謀反的罪行、一年前謀害王貴縱將軍的罪行,以及在藍玉觀的罪行一概供認不諱。本王今天入宮,就是要向皇上麵陳案件詳情。”
狄仁傑沉吟著道:“魏王已逝,老臣料想皇上必不會再做追究,有陳鬆濤承擔下全部罪責,這些案子也都算了結了。”
李旦點頭:“嗯,此案一結,陳鬆濤、鄭暢一夥在並州的勢力也土崩瓦解,本王終於可以真正執掌並州軍政,本王今天入宮,還想請求皇上允本王即日去並州巡授,整頓並州一切軍政要務。”
狄仁傑道:“王爺想的很對。有王爺在,老臣相信並州一定會氣象一新的。”
李旦低聲道:“閣老的三公子被押在大理寺另案審理,本王已經關照過大理寺卿,狄公子並沒有受苦。”
狄仁傑顫聲道:“多謝王爺關照。”
李旦又道:“狄公子的涉案情況也已審理的十分明白,大理寺卿的奏章本王看過了,狄公子罪不致死,本王會懇請聖上酌情寬處,請閣老放心。”
狄仁傑又道了聲謝,語帶哽咽。
不知不覺,二人已來到禦書房前,一名緋衣女官迎上來道:“相王爺請進,請狄閣老先在此等候。”
李旦進了禦書房,狄仁傑站在廊前默默等候,心中隻覺得一片清明。等了大約半個多時辰,李旦出來,向狄仁傑含笑點了點頭,便朝外走去。緋衣女官將狄仁傑引入禦書房,低聲通報:“陛下,狄閣老來了。”
書案前,武則天慢慢轉過身來,表情複雜地注視著狄仁傑穩步走到麵前,見狄仁傑口頌聖安,掀袍服下擺就要下跪,武則天忙伸手來攙,沉聲道:“懷英啊,朕說過好多遍了,你見朕就免了跪拜之禮,你這一跪朕全身都疼啊。來人,快給國老看座。”
狄仁傑落座,武則天上下打量著他,良久,才點點頭說出一句:“事情朕全都知道了。懷英啊,你受委屈了。”
狄仁傑渾身一顫,恭恭敬敬地站起來,隻叫了聲:“陛下。”便說不下去了。禦書房裏一片寂靜,君臣二人相顧無言,心中都有萬千思緒翻湧著。半晌,武則天平複下激動的心情,向狄仁傑舉手示意,看著狄仁傑又坐下來,才緩緩啟口道:“懷英啊,現在你知道朕為什麽要突然讓你致仕迴鄉了吧。”
狄仁傑低頭答道:“陛下,臣不願妄測聖意。”
武則天一愣,微笑道:“你啊。你這是有怨氣啊。”
“老臣不敢。”狄仁傑又要起身,被武則天抬手按住。武則天笑著搖頭道:“懷英啊,你就是有怨氣,朕也絕不會怪你,人之常情嘛。朕倒是希望,經此一劫,你我君臣之間不僅不會失卻和睦,反而能更添一份難得的信任,懷英,你能幫朕實現這個願望嗎?”
“陛下!”狄仁傑顫聲道:“陛下的深情厚誼實在令臣既感且愧,臣,臣。。。。。。”他終於忍不住哽咽了起來。
武則天愣愣地看著他的樣子,不由深深地歎了口氣,道:“懷英,你可知道,當朕接到密報說你的兒子狄景輝牽涉在五年前的案子中,而你的姻親陳鬆濤又在並州一手遮天,做出種種可疑之事,朕真的不敢想象,懷英你與這一切究竟有什麽關聯。朕不相信你會謀逆,更不相信你會與陳鬆濤聯盟,這樣做與你一貫的立場相違背,但事情牽扯到你的兒子,朕又擔心你會因此而被人牽製,受人肘掣,做出違逆背反的事情來。並州的一切太過撲朔迷離,千絲萬縷的牽絆令人困惑。朕思慮萬千,還是決定讓你迴鄉,也是給你一個機會,親自去梳理和處置這一切。”說到這裏,武則天對狄仁傑頗有深意地一笑:“懷英啊,朕想,你的家事還是應該讓你自己去處置啊。”
狄仁傑苦笑道:“老臣明白,陛下這麽做是體諒老臣。”
武則天點頭:“懷英,你沒有讓朕失望。吳知非、沈槐他們做的也很好,如今事情總算是有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至於如何處置狄景輝,朕心中也已有計較,懷英,你放寬心便是。。。。。。你自己嘛,也該結束致仕,重迴廟堂了。朕,一時還離不開你呢。”
狄仁傑依然苦笑著,隻低聲道:“萬歲天恩浩蕩,臣萬死難報。臣遵旨。”武則天沉吟了半晌,又道:“懷英,除了查察陳鬆濤一案之外,朕讓你去並州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狄仁傑點頭道:“恨英山莊。”
“嗯。就是這個恨英山莊,張昌宗的奏章朕看了,可是還有些疑點解釋不清,朕想,懷英你一定能給朕帶來清晰的答案。”
狄仁傑淡淡地道:“欽差大人的查案結果,老臣怎可妄加評論。”
武則天皺起眉頭:“懷英!朕知道你和張昌宗素來有些嫌隙,但朕在你們之間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這你心裏應該很清楚。”
見狄仁傑低著頭不搭腔,武則天道:“你這個樣子,又是為了那個李元芳吧。”
狄仁傑欠身道:“陛下,陳鬆濤、鄭暢叛亂弗定,欽差大人就以擅自行動之罪將李元芳羈押了起來,老臣這一路從並州迴神都,都再沒能和元芳見過一麵。李元芳為破解藍玉觀案件,平定陳鬆濤、鄭暢的叛亂立下大功,且身負重傷,卻遭到欽差大人如此對待,老臣實在於心難平。。。。。。”狄仁傑的聲音顫抖起來。
武則天安撫道:“懷英,這些情況朕都清楚。李元芳破案、平亂有功,但他目無欽差桀驁不馴擅自行動也都是事實,不辦他恐損皇威。如今他雖被看管在吏部的館驛,其實也沒有為難過他。那個小孩,就是藍玉觀的什麽韓。。。。。。”“韓斌。”“對,那個韓斌還一直和他在一起。”狄仁傑懇切地道:“陛下,老臣也知道,李元芳侍功驕橫、越來越難以管束,但他畢竟跟在老臣身邊十年,老臣與他還是很有情誼的。他如今到了這個地步,老臣。。。。。。想去看看他。”武則天仔細觀察著狄仁傑的表情,道“嗯,不急,待事情了結,狄景輝和李元芳你都可以見到。”
第十二章(5)
洛陽,宮城外,天津橋前。
狄仁傑剛從馬車上下來,耳邊有人在喚:“狄閣老,別來無恙啊。”狄仁傑一抬頭,相王李旦微笑地站在他的麵前,神情殷切地注視著他。狄仁傑趕忙迎上前,叫了聲:“王爺。”正要躬身施禮,李旦搶前一步將他攙住,顫聲道:“閣老,才一個多月不見,怎麽就憔悴至此?”說著,深深地歎了口氣。
狄仁傑淡淡一笑:“人老了,便如風中秋葉,一日不如一日了。”李旦連忙搖頭:“閣老這話太傷感,為了大周,閣老也一定要珍重啊。”狄仁傑道:“王爺不必擔心,老臣很好。王爺也是來見聖上嗎?”
“是啊。狄閣老,咱們一起走吧,邊走邊談。”
“王爺請。”
李旦與狄仁傑並肩走入應天門,李旦低聲道:“閣老的來信本王都看過了,並州發生的事情實在是令人感歎啊。”
狄仁傑點頭:“老臣聽說聖上已命王爺親自審理陳鬆濤,不知道情況如何?”
李旦道:“陳鬆濤雖為人奸詐狠毒,詭計多端,卻原來是個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之輩。他現已對其五年前與魏王共同策劃謀反的罪行、一年前謀害王貴縱將軍的罪行,以及在藍玉觀的罪行一概供認不諱。本王今天入宮,就是要向皇上麵陳案件詳情。”
狄仁傑沉吟著道:“魏王已逝,老臣料想皇上必不會再做追究,有陳鬆濤承擔下全部罪責,這些案子也都算了結了。”
李旦點頭:“嗯,此案一結,陳鬆濤、鄭暢一夥在並州的勢力也土崩瓦解,本王終於可以真正執掌並州軍政,本王今天入宮,還想請求皇上允本王即日去並州巡授,整頓並州一切軍政要務。”
狄仁傑道:“王爺想的很對。有王爺在,老臣相信並州一定會氣象一新的。”
李旦低聲道:“閣老的三公子被押在大理寺另案審理,本王已經關照過大理寺卿,狄公子並沒有受苦。”
狄仁傑顫聲道:“多謝王爺關照。”
李旦又道:“狄公子的涉案情況也已審理的十分明白,大理寺卿的奏章本王看過了,狄公子罪不致死,本王會懇請聖上酌情寬處,請閣老放心。”
狄仁傑又道了聲謝,語帶哽咽。
不知不覺,二人已來到禦書房前,一名緋衣女官迎上來道:“相王爺請進,請狄閣老先在此等候。”
李旦進了禦書房,狄仁傑站在廊前默默等候,心中隻覺得一片清明。等了大約半個多時辰,李旦出來,向狄仁傑含笑點了點頭,便朝外走去。緋衣女官將狄仁傑引入禦書房,低聲通報:“陛下,狄閣老來了。”
書案前,武則天慢慢轉過身來,表情複雜地注視著狄仁傑穩步走到麵前,見狄仁傑口頌聖安,掀袍服下擺就要下跪,武則天忙伸手來攙,沉聲道:“懷英啊,朕說過好多遍了,你見朕就免了跪拜之禮,你這一跪朕全身都疼啊。來人,快給國老看座。”
狄仁傑落座,武則天上下打量著他,良久,才點點頭說出一句:“事情朕全都知道了。懷英啊,你受委屈了。”
狄仁傑渾身一顫,恭恭敬敬地站起來,隻叫了聲:“陛下。”便說不下去了。禦書房裏一片寂靜,君臣二人相顧無言,心中都有萬千思緒翻湧著。半晌,武則天平複下激動的心情,向狄仁傑舉手示意,看著狄仁傑又坐下來,才緩緩啟口道:“懷英啊,現在你知道朕為什麽要突然讓你致仕迴鄉了吧。”
狄仁傑低頭答道:“陛下,臣不願妄測聖意。”
武則天一愣,微笑道:“你啊。你這是有怨氣啊。”
“老臣不敢。”狄仁傑又要起身,被武則天抬手按住。武則天笑著搖頭道:“懷英啊,你就是有怨氣,朕也絕不會怪你,人之常情嘛。朕倒是希望,經此一劫,你我君臣之間不僅不會失卻和睦,反而能更添一份難得的信任,懷英,你能幫朕實現這個願望嗎?”
“陛下!”狄仁傑顫聲道:“陛下的深情厚誼實在令臣既感且愧,臣,臣。。。。。。”他終於忍不住哽咽了起來。
武則天愣愣地看著他的樣子,不由深深地歎了口氣,道:“懷英,你可知道,當朕接到密報說你的兒子狄景輝牽涉在五年前的案子中,而你的姻親陳鬆濤又在並州一手遮天,做出種種可疑之事,朕真的不敢想象,懷英你與這一切究竟有什麽關聯。朕不相信你會謀逆,更不相信你會與陳鬆濤聯盟,這樣做與你一貫的立場相違背,但事情牽扯到你的兒子,朕又擔心你會因此而被人牽製,受人肘掣,做出違逆背反的事情來。並州的一切太過撲朔迷離,千絲萬縷的牽絆令人困惑。朕思慮萬千,還是決定讓你迴鄉,也是給你一個機會,親自去梳理和處置這一切。”說到這裏,武則天對狄仁傑頗有深意地一笑:“懷英啊,朕想,你的家事還是應該讓你自己去處置啊。”
狄仁傑苦笑道:“老臣明白,陛下這麽做是體諒老臣。”
武則天點頭:“懷英,你沒有讓朕失望。吳知非、沈槐他們做的也很好,如今事情總算是有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至於如何處置狄景輝,朕心中也已有計較,懷英,你放寬心便是。。。。。。你自己嘛,也該結束致仕,重迴廟堂了。朕,一時還離不開你呢。”
狄仁傑依然苦笑著,隻低聲道:“萬歲天恩浩蕩,臣萬死難報。臣遵旨。”武則天沉吟了半晌,又道:“懷英,除了查察陳鬆濤一案之外,朕讓你去並州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狄仁傑點頭道:“恨英山莊。”
“嗯。就是這個恨英山莊,張昌宗的奏章朕看了,可是還有些疑點解釋不清,朕想,懷英你一定能給朕帶來清晰的答案。”
狄仁傑淡淡地道:“欽差大人的查案結果,老臣怎可妄加評論。”
武則天皺起眉頭:“懷英!朕知道你和張昌宗素來有些嫌隙,但朕在你們之間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這你心裏應該很清楚。”
見狄仁傑低著頭不搭腔,武則天道:“你這個樣子,又是為了那個李元芳吧。”
狄仁傑欠身道:“陛下,陳鬆濤、鄭暢叛亂弗定,欽差大人就以擅自行動之罪將李元芳羈押了起來,老臣這一路從並州迴神都,都再沒能和元芳見過一麵。李元芳為破解藍玉觀案件,平定陳鬆濤、鄭暢的叛亂立下大功,且身負重傷,卻遭到欽差大人如此對待,老臣實在於心難平。。。。。。”狄仁傑的聲音顫抖起來。
武則天安撫道:“懷英,這些情況朕都清楚。李元芳破案、平亂有功,但他目無欽差桀驁不馴擅自行動也都是事實,不辦他恐損皇威。如今他雖被看管在吏部的館驛,其實也沒有為難過他。那個小孩,就是藍玉觀的什麽韓。。。。。。”“韓斌。”“對,那個韓斌還一直和他在一起。”狄仁傑懇切地道:“陛下,老臣也知道,李元芳侍功驕橫、越來越難以管束,但他畢竟跟在老臣身邊十年,老臣與他還是很有情誼的。他如今到了這個地步,老臣。。。。。。想去看看他。”武則天仔細觀察著狄仁傑的表情,道“嗯,不急,待事情了結,狄景輝和李元芳你都可以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