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十一章(3)
吳知非亦正色道:“狄閣老,知非完全同意閣老的見解。事實上,知非在來狄府之前,就已經吩咐沈槐設法營救狄景輝。沈槐目前正在謀劃。閣老您知道,陳鬆濤的手中幾乎握有並州全部的兵馬調動之權,我們曆時五年雖然也逐漸培植了一些自己的人馬,但畢竟人少勢孤,行事仍需非常小心,萬一打草驚蛇,恐怕陳鬆濤會狗急跳牆。今天我來這裏,就暗中將監視您府邸的兵卒調換成了我的人馬,否則你我的會晤早被陳鬆濤知悉了。”
狄仁傑點頭道:“老夫相信沈槐的能力,他一定能找到妥當的辦法救出狄景輝。”說到這裏,他微微一笑道:“老夫其實也是從沈將軍這些天的行動中,才推斷出內衛在並州這個結論。”
“這?”吳知非一臉茫然。
狄仁傑理了理胡須,解釋道:“老夫剛才說了,自從踏上並州的土地,老夫便處處受製於人,時時麵臨各種威脅。但是老夫也發現,一直有股勢力在想方設法幫助老夫,沈槐便是這股勢力的代表。一開始,沈槐就主動提供許多和藍玉觀有關的線索,包括韓銳韓斌兄弟的情況,都是由他之口說出。也是沈槐,與元芳夜探藍玉觀,發現了那裏道眾被殺害的慘況。後來,還是沈槐,幫助我們把並州半年來發生的一些怪事同藍玉觀聯係了起來。坦白說,從一開始我就對沈槐的真實身份產生了懷疑,作為並州折衝府的主將之一,他的行為明顯地與陳鬆濤的意圖大相徑庭,他還很主動的博取了元芳的好感,這些都表現出此人的非同一般。我也曾經懷疑過,他其實是在以旁敲側擊的方式將我們引入藍玉觀事件,並且通過取得我和元芳的信任來掌握我們的動態,因此,當元芳搬離我府,景輝又被引到藍玉觀的時候,我讓沈槐去解救景輝,其實是下了一個大大的賭注!當時的情景我也確實別無選擇,但我是在拿我兒子的命來賭啊。。。。。。。”狄仁傑停了片刻,平複了下心情,又繼續道:“萬幸沈槐還是與元芳聯手救下了景輝,雖然陳鬆濤仍然搶先一步截走了景輝,但這卻恰恰說明了沈槐確實與陳鬆濤不同路,否則陳鬆濤大可不必如此費周章,而元芳和景輝也會遭遇到更大的危險,甚至將麵臨死亡。因此,我斷定,沈槐代表著與陳鬆濤針鋒相對的另一股勢力。那麽,這股勢力究竟是什麽呢?我突然想起了幾天前和沈槐的幾句對話。”
狄仁傑微笑著,親切地問:“聽口音沈將軍似乎是洛陽人士,什麽時候來的並州啊?”
“狄大人,末將確是洛陽人,五年前從羽林衛中被派往並州折衝府。”
“哦,沈將軍原來是羽林衛,難怪舉手投足都這樣嚴謹精幹。”
沈槐笑道:“末將慚愧。如果狄大人沒有別的事情,那末將就先告辭了。”
狄仁傑道:“想起了這番話,我便立即聯係上了離開並州前查閱檔案所發現的狀況。我馬上想到,沈槐也是五年前被派往並州的那批官員中的一個,而且還是來自於皇帝親率的羽林衛,難道這股勢力來自於皇帝?當時我還是不敢立即確定自己的判斷。但接下去與陳秋月的對話,終於完全肯定了我的推斷。很顯然,五年前魏王的這場陰謀,皇帝並不是一無所知,她從朝廷調派若幹官員到並州,就是為了暗中調查事情的真相,沈槐也是其中之一。那麽,能夠肩負皇帝如此機密任務的,除了她最信賴的內衛,又能是什麽人呢?”
吳知非長吐一口氣道:“閣老的智慧真令在下佩服地五體投地。”
狄仁傑擺手道:“噯,如今景輝和元芳的情況都很危急,我還是希望吳大人能夠伸出援手,與我共同應對陳鬆濤,將案情的真相調查清楚,還朝廷一個安定可靠的北都!”
吳知非肅然道:“閣老所說極是,調查五年前的案子本就是知非的職責,陳鬆濤如今在並州囂張至此,知非也早有心將其查辦,無奈始終收集不到可靠的證據。今天知非既然來了,就是想要不遺餘力地與閣老聯手。隻是,隻是。。。。。。。”他的臉上突然換上副為難的神情。
狄仁傑不動聲色地問道:“隻是什麽?”
“唉,閣老有所不知。皇帝派來了個欽差大人,昨日已到並州,命知非今日要帶上狄閣老一起去向他陳述所有的案情經過。”
“欽差大人?是誰?”
“這位欽差是、是張昌宗張將軍。”
“什麽?!”這下狄仁傑也掩飾不住驚詫的表情,直直地瞪著吳知非:“張昌宗來並州過問此事?太奇怪了,這一切和他有什麽關係?”
吳知非歎道:“唉,閣老不知道,那恨英山莊的馮丹青是張昌宗的姨媽。”
狄仁傑愣了半晌,方道:“原來還有這樣的淵源,難怪陳鬆濤不入恨英山莊查案,反而引我卷入此事,我現在算是都明白了。”他冷笑了一聲,又道:“也好,如此老夫倒更想會會這姨甥二人,向他們好好分析下恨英山莊範其信被殺的案子。我會給他們帶來意外的驚喜的。”
吳知非有些擔心地道:“閣老,撇去藍玉觀案子不提,這恨英山莊的案子也牽涉到景輝,隻怕張昌宗這個欽差不會很公正啊。”
“不怕,我狄仁傑為官為人秉承的始終是一個無愧於心。不論麵對任何複雜困難的局麵,隻要有正義公道在心,便會無所畏懼。人在做,天在看,蒼天有眼啊。知非,我們何時出發?”
吳知非道:“如果閣老已經準備好了,那我們現在就出發,趁府外還是我的人手,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府邸。而今還是要多加小心,不能讓陳鬆濤有絲毫察覺。”
“好,那老夫現在就隨知非去恨英山莊。”
第十一章(3)
吳知非亦正色道:“狄閣老,知非完全同意閣老的見解。事實上,知非在來狄府之前,就已經吩咐沈槐設法營救狄景輝。沈槐目前正在謀劃。閣老您知道,陳鬆濤的手中幾乎握有並州全部的兵馬調動之權,我們曆時五年雖然也逐漸培植了一些自己的人馬,但畢竟人少勢孤,行事仍需非常小心,萬一打草驚蛇,恐怕陳鬆濤會狗急跳牆。今天我來這裏,就暗中將監視您府邸的兵卒調換成了我的人馬,否則你我的會晤早被陳鬆濤知悉了。”
狄仁傑點頭道:“老夫相信沈槐的能力,他一定能找到妥當的辦法救出狄景輝。”說到這裏,他微微一笑道:“老夫其實也是從沈將軍這些天的行動中,才推斷出內衛在並州這個結論。”
“這?”吳知非一臉茫然。
狄仁傑理了理胡須,解釋道:“老夫剛才說了,自從踏上並州的土地,老夫便處處受製於人,時時麵臨各種威脅。但是老夫也發現,一直有股勢力在想方設法幫助老夫,沈槐便是這股勢力的代表。一開始,沈槐就主動提供許多和藍玉觀有關的線索,包括韓銳韓斌兄弟的情況,都是由他之口說出。也是沈槐,與元芳夜探藍玉觀,發現了那裏道眾被殺害的慘況。後來,還是沈槐,幫助我們把並州半年來發生的一些怪事同藍玉觀聯係了起來。坦白說,從一開始我就對沈槐的真實身份產生了懷疑,作為並州折衝府的主將之一,他的行為明顯地與陳鬆濤的意圖大相徑庭,他還很主動的博取了元芳的好感,這些都表現出此人的非同一般。我也曾經懷疑過,他其實是在以旁敲側擊的方式將我們引入藍玉觀事件,並且通過取得我和元芳的信任來掌握我們的動態,因此,當元芳搬離我府,景輝又被引到藍玉觀的時候,我讓沈槐去解救景輝,其實是下了一個大大的賭注!當時的情景我也確實別無選擇,但我是在拿我兒子的命來賭啊。。。。。。。”狄仁傑停了片刻,平複了下心情,又繼續道:“萬幸沈槐還是與元芳聯手救下了景輝,雖然陳鬆濤仍然搶先一步截走了景輝,但這卻恰恰說明了沈槐確實與陳鬆濤不同路,否則陳鬆濤大可不必如此費周章,而元芳和景輝也會遭遇到更大的危險,甚至將麵臨死亡。因此,我斷定,沈槐代表著與陳鬆濤針鋒相對的另一股勢力。那麽,這股勢力究竟是什麽呢?我突然想起了幾天前和沈槐的幾句對話。”
狄仁傑微笑著,親切地問:“聽口音沈將軍似乎是洛陽人士,什麽時候來的並州啊?”
“狄大人,末將確是洛陽人,五年前從羽林衛中被派往並州折衝府。”
“哦,沈將軍原來是羽林衛,難怪舉手投足都這樣嚴謹精幹。”
沈槐笑道:“末將慚愧。如果狄大人沒有別的事情,那末將就先告辭了。”
狄仁傑道:“想起了這番話,我便立即聯係上了離開並州前查閱檔案所發現的狀況。我馬上想到,沈槐也是五年前被派往並州的那批官員中的一個,而且還是來自於皇帝親率的羽林衛,難道這股勢力來自於皇帝?當時我還是不敢立即確定自己的判斷。但接下去與陳秋月的對話,終於完全肯定了我的推斷。很顯然,五年前魏王的這場陰謀,皇帝並不是一無所知,她從朝廷調派若幹官員到並州,就是為了暗中調查事情的真相,沈槐也是其中之一。那麽,能夠肩負皇帝如此機密任務的,除了她最信賴的內衛,又能是什麽人呢?”
吳知非長吐一口氣道:“閣老的智慧真令在下佩服地五體投地。”
狄仁傑擺手道:“噯,如今景輝和元芳的情況都很危急,我還是希望吳大人能夠伸出援手,與我共同應對陳鬆濤,將案情的真相調查清楚,還朝廷一個安定可靠的北都!”
吳知非肅然道:“閣老所說極是,調查五年前的案子本就是知非的職責,陳鬆濤如今在並州囂張至此,知非也早有心將其查辦,無奈始終收集不到可靠的證據。今天知非既然來了,就是想要不遺餘力地與閣老聯手。隻是,隻是。。。。。。。”他的臉上突然換上副為難的神情。
狄仁傑不動聲色地問道:“隻是什麽?”
“唉,閣老有所不知。皇帝派來了個欽差大人,昨日已到並州,命知非今日要帶上狄閣老一起去向他陳述所有的案情經過。”
“欽差大人?是誰?”
“這位欽差是、是張昌宗張將軍。”
“什麽?!”這下狄仁傑也掩飾不住驚詫的表情,直直地瞪著吳知非:“張昌宗來並州過問此事?太奇怪了,這一切和他有什麽關係?”
吳知非歎道:“唉,閣老不知道,那恨英山莊的馮丹青是張昌宗的姨媽。”
狄仁傑愣了半晌,方道:“原來還有這樣的淵源,難怪陳鬆濤不入恨英山莊查案,反而引我卷入此事,我現在算是都明白了。”他冷笑了一聲,又道:“也好,如此老夫倒更想會會這姨甥二人,向他們好好分析下恨英山莊範其信被殺的案子。我會給他們帶來意外的驚喜的。”
吳知非有些擔心地道:“閣老,撇去藍玉觀案子不提,這恨英山莊的案子也牽涉到景輝,隻怕張昌宗這個欽差不會很公正啊。”
“不怕,我狄仁傑為官為人秉承的始終是一個無愧於心。不論麵對任何複雜困難的局麵,隻要有正義公道在心,便會無所畏懼。人在做,天在看,蒼天有眼啊。知非,我們何時出發?”
吳知非道:“如果閣老已經準備好了,那我們現在就出發,趁府外還是我的人手,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府邸。而今還是要多加小心,不能讓陳鬆濤有絲毫察覺。”
“好,那老夫現在就隨知非去恨英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