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七年十一月初旬。
天下間終於陷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
趙長青率領諸位將士迴京,包括陳、蕭二人。
為以防萬一,他將大軍全部留在了晉國疆域,隻帶了一萬將士迴京歸朝。
不管怎麽樣,在晉國接二連三發生的大戰,已經讓大魏損失了六郡,合一州之地。
這損失不可謂不大。
但是好在,曾經楚國的疆域,現在已經徹底屬於了大魏。
維持了兩年的大戰,已經讓魏國成了這方土地上最為龐大的國家了,幅員遼闊當世第一。
總得來講,魏國在此戰中賺足了利益。
魏國洛陽城裏的百姓今日得知皇帝將要班師迴朝,他們一個個的都很激動。
因為正是今時今日的皇帝陛下,讓魏國子民這四個字,成了全天下的通行令牌,以一國敵六國,還獲得這麽多的利益,自有史以來,也就秦始皇達到這種程度了吧?
他們這些魏國的老百姓們,發自內心的前往京城外的官道上歡迎皇帝陛下。
出乎意料的是,洛陽城中的官員將士們,並沒有阻止百姓的這次自發行為。
擱在以往,是要阻止的。
畢竟,他們都怕老百姓的隊伍中會隱藏著什麽殺手之類的人。
這也是趙長青授意的一件事情,普天之下,除了那個神秘勢力中的高手,誰還能在這個時候將他刺殺?
換句話說,除非是天人境界的高手,否則刺殺趙長青比登天還難。
百姓站在官道兩旁,有官兵維持現場秩序,倒是沒有發生什麽亂子。
隻是趙長青的龍輦在官道上停留了片刻。
他在看這些熱愛自己的子民。
有時候他真的不懂,自己已經在朝政上盡可能的昏庸了,為什麽這些老百姓們,還是如此的擁護自己呢?
他想不通。
其實是因為,他將魏國百姓們的民族尊嚴提升上去了。
和他一起坐在龍輦裏的,是諸葛亮。
趙長青看著龍輦外歡唿的百姓們,和諸葛亮說了一句話,道:“你看這些樸實的百姓們,嘴臉是不是比朝堂上一些大臣的嘴臉要好看多了?”
趙長青平日裏見的都是一些阿諛奉承的麵孔,看到百姓們如此真實而又發自內心的一麵,頓時感到唏噓不已,有感而發而已。
但是在諸葛亮心裏,事情就沒這麽簡單了。
他抿了抿嘴,說道:“陛下仁義愛國,百姓愛戴實屬正常。朝中大臣大多畏懼陛下龍威,也實屬正常。”
趙長青‘哼’了一聲,不再言語。
這次晉國之戰,諸葛亮當屬頭功。
定計救陳、蕭二人這段事情,也必將成為一段佳話,在魏國的土地上代代相傳下去。
迴到京城皇宮後,趙長青在承德殿召集文武百官。
他沒去休息,如此召集群臣,是有事要說。
文武百官隻聽皇帝陛下說道:“朕打算在京城裏建造兩所宮殿,取名為‘文英殿’與‘武魂殿’,隻要是為國捐軀的大臣們,都可以入享兩殿,供後世人世世代代上香敬拜。”
文武百官們對這條旨令沒有反對。
兩殿該建,讓為國捐軀的忠魂有個棲身之所,理應如此。
趙長青見群臣們沒有疑慮,便是繼續說道:“這文英殿,第一牌位供奉李子淵,至於武魂殿,第一牌位供奉曹老國公,各位可有意見?”
此言一出,群臣們頓時議論紛紛。
各有各的說辭。
聽陛下這意思,是要按照去世的時間順序供奉在兩殿。
武魂殿曹老國公,大家都沒什麽爭議。
畢竟曹老國公他老人家在死前還定計大破楚軍,為後來的占領晉國,平滅楚國做足了鋪墊,供在第一位牌位,理所應當。
可這文英殿第一牌位供奉李子淵,就讓人感覺值得議論了。
兩殿自今朝建立,按照陛下的意思來講,也是需要今朝的文臣武將在死後才能配享兩殿,享受大魏香火,但是這李子淵…
作為一代名相,李子淵確實有青史留名的資本。
但不過就是功在當代罷了,豈可換到現在占據文英殿第一牌位?
這有些說不過去了。
但是一時之間,趙長青也想不出什麽合適的人選,能夠配享文英殿第一牌位。
大家爭執過來爭執過去,也沒討論出來一個最終人選。
還是趙長青拍板決定,就將‘李子淵’供奉在文英殿。
這也是為什麽李子淵能被後世之人封神的最大一個原因。
能和曹老國公齊名的存在,肯定也是一位大佬。
不得不說,李子淵治國的能力略輸諸葛亮一籌,但是誰讓他死得早呢?
事情就這麽定了。
除了兩殿之外,趙長青還說了一件事,道:“朕在晉國一戰時,得益於一位老將軍所助,擊退了涼軍,但是老將軍卻為國捐軀了。在老將軍生前,朕曾答應過他,要給他一個諡號,此人名為戚定遠,最早乃是蕭逾明大將軍麾下的前將軍,各位集思廣益,看一下,到底要給老將軍什麽樣的一個諡號合適。”
趙長青語音剛落,便有史官站出來述說著老將軍的生平。
十二歲參軍,同年殺敵,次年攢敵將頭顱…
從最基層做起,一步步做到了前將軍的位置。
可謂勞苦功高。
不過該給老將軍什麽諡號,卻讓文武百官們犯了難。
聽陛下的意思是說,這諡號不能給的太低。
但是,區區一位前將軍,三品官,又沒獨自領導過大戰役的勝利,也不能給的太高,不然不符合禮製。
這可讓眾臣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趙長青也不急,有的是時間。
就連諸葛亮都在皺眉想著。
這讓趙長青有些疑惑,一個諡號而已,能有多難?
最終,還是諸葛亮開口說道:“陛下,不如就諡號為‘武’,您看如何?”
“武?”趙長青皺了皺眉頭,道:“單諡?”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一個武字,足矣詮釋太多了。”
眾所周知,魏國素來是以雙諡為貴,至於單諡,自魏國建國以來,就是沒有出現過。
單諡為‘武’,這合適嗎?
對於魏國的諡號禮製來講,會不會太隨意了?
諸葛亮見陛下有些猶豫,便是繼續出言說道:“上陣殺敵為武,盡忠報國為武,行軍作戰為武,沒有比武這個字更合適了。”
群臣一聽,覺得合適。
武,單諡,不高不低。
正合適啊!
武將最高諡號為忠武。
而單諡武字,也比較符合陛下的預期,反正給忠武肯定不合適,戚定遠還不夠格。
如此,在一番劇烈的討論下,趙長青聽從諸葛亮的建議,給戚定遠了‘武’字諡號。
後世人根據戚定遠的一生,還寫了一段傳說故事。
畢竟,從一個小兵做到將軍的位置,這符合大眾心理想聽的傳奇故事。
隻不過越到後來,他越被神話了而已。
世稱戚武公、戚武爺。
配享武魂殿,受大魏香火敬拜。
(本章完)
天下間終於陷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
趙長青率領諸位將士迴京,包括陳、蕭二人。
為以防萬一,他將大軍全部留在了晉國疆域,隻帶了一萬將士迴京歸朝。
不管怎麽樣,在晉國接二連三發生的大戰,已經讓大魏損失了六郡,合一州之地。
這損失不可謂不大。
但是好在,曾經楚國的疆域,現在已經徹底屬於了大魏。
維持了兩年的大戰,已經讓魏國成了這方土地上最為龐大的國家了,幅員遼闊當世第一。
總得來講,魏國在此戰中賺足了利益。
魏國洛陽城裏的百姓今日得知皇帝將要班師迴朝,他們一個個的都很激動。
因為正是今時今日的皇帝陛下,讓魏國子民這四個字,成了全天下的通行令牌,以一國敵六國,還獲得這麽多的利益,自有史以來,也就秦始皇達到這種程度了吧?
他們這些魏國的老百姓們,發自內心的前往京城外的官道上歡迎皇帝陛下。
出乎意料的是,洛陽城中的官員將士們,並沒有阻止百姓的這次自發行為。
擱在以往,是要阻止的。
畢竟,他們都怕老百姓的隊伍中會隱藏著什麽殺手之類的人。
這也是趙長青授意的一件事情,普天之下,除了那個神秘勢力中的高手,誰還能在這個時候將他刺殺?
換句話說,除非是天人境界的高手,否則刺殺趙長青比登天還難。
百姓站在官道兩旁,有官兵維持現場秩序,倒是沒有發生什麽亂子。
隻是趙長青的龍輦在官道上停留了片刻。
他在看這些熱愛自己的子民。
有時候他真的不懂,自己已經在朝政上盡可能的昏庸了,為什麽這些老百姓們,還是如此的擁護自己呢?
他想不通。
其實是因為,他將魏國百姓們的民族尊嚴提升上去了。
和他一起坐在龍輦裏的,是諸葛亮。
趙長青看著龍輦外歡唿的百姓們,和諸葛亮說了一句話,道:“你看這些樸實的百姓們,嘴臉是不是比朝堂上一些大臣的嘴臉要好看多了?”
趙長青平日裏見的都是一些阿諛奉承的麵孔,看到百姓們如此真實而又發自內心的一麵,頓時感到唏噓不已,有感而發而已。
但是在諸葛亮心裏,事情就沒這麽簡單了。
他抿了抿嘴,說道:“陛下仁義愛國,百姓愛戴實屬正常。朝中大臣大多畏懼陛下龍威,也實屬正常。”
趙長青‘哼’了一聲,不再言語。
這次晉國之戰,諸葛亮當屬頭功。
定計救陳、蕭二人這段事情,也必將成為一段佳話,在魏國的土地上代代相傳下去。
迴到京城皇宮後,趙長青在承德殿召集文武百官。
他沒去休息,如此召集群臣,是有事要說。
文武百官隻聽皇帝陛下說道:“朕打算在京城裏建造兩所宮殿,取名為‘文英殿’與‘武魂殿’,隻要是為國捐軀的大臣們,都可以入享兩殿,供後世人世世代代上香敬拜。”
文武百官們對這條旨令沒有反對。
兩殿該建,讓為國捐軀的忠魂有個棲身之所,理應如此。
趙長青見群臣們沒有疑慮,便是繼續說道:“這文英殿,第一牌位供奉李子淵,至於武魂殿,第一牌位供奉曹老國公,各位可有意見?”
此言一出,群臣們頓時議論紛紛。
各有各的說辭。
聽陛下這意思,是要按照去世的時間順序供奉在兩殿。
武魂殿曹老國公,大家都沒什麽爭議。
畢竟曹老國公他老人家在死前還定計大破楚軍,為後來的占領晉國,平滅楚國做足了鋪墊,供在第一位牌位,理所應當。
可這文英殿第一牌位供奉李子淵,就讓人感覺值得議論了。
兩殿自今朝建立,按照陛下的意思來講,也是需要今朝的文臣武將在死後才能配享兩殿,享受大魏香火,但是這李子淵…
作為一代名相,李子淵確實有青史留名的資本。
但不過就是功在當代罷了,豈可換到現在占據文英殿第一牌位?
這有些說不過去了。
但是一時之間,趙長青也想不出什麽合適的人選,能夠配享文英殿第一牌位。
大家爭執過來爭執過去,也沒討論出來一個最終人選。
還是趙長青拍板決定,就將‘李子淵’供奉在文英殿。
這也是為什麽李子淵能被後世之人封神的最大一個原因。
能和曹老國公齊名的存在,肯定也是一位大佬。
不得不說,李子淵治國的能力略輸諸葛亮一籌,但是誰讓他死得早呢?
事情就這麽定了。
除了兩殿之外,趙長青還說了一件事,道:“朕在晉國一戰時,得益於一位老將軍所助,擊退了涼軍,但是老將軍卻為國捐軀了。在老將軍生前,朕曾答應過他,要給他一個諡號,此人名為戚定遠,最早乃是蕭逾明大將軍麾下的前將軍,各位集思廣益,看一下,到底要給老將軍什麽樣的一個諡號合適。”
趙長青語音剛落,便有史官站出來述說著老將軍的生平。
十二歲參軍,同年殺敵,次年攢敵將頭顱…
從最基層做起,一步步做到了前將軍的位置。
可謂勞苦功高。
不過該給老將軍什麽諡號,卻讓文武百官們犯了難。
聽陛下的意思是說,這諡號不能給的太低。
但是,區區一位前將軍,三品官,又沒獨自領導過大戰役的勝利,也不能給的太高,不然不符合禮製。
這可讓眾臣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趙長青也不急,有的是時間。
就連諸葛亮都在皺眉想著。
這讓趙長青有些疑惑,一個諡號而已,能有多難?
最終,還是諸葛亮開口說道:“陛下,不如就諡號為‘武’,您看如何?”
“武?”趙長青皺了皺眉頭,道:“單諡?”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一個武字,足矣詮釋太多了。”
眾所周知,魏國素來是以雙諡為貴,至於單諡,自魏國建國以來,就是沒有出現過。
單諡為‘武’,這合適嗎?
對於魏國的諡號禮製來講,會不會太隨意了?
諸葛亮見陛下有些猶豫,便是繼續出言說道:“上陣殺敵為武,盡忠報國為武,行軍作戰為武,沒有比武這個字更合適了。”
群臣一聽,覺得合適。
武,單諡,不高不低。
正合適啊!
武將最高諡號為忠武。
而單諡武字,也比較符合陛下的預期,反正給忠武肯定不合適,戚定遠還不夠格。
如此,在一番劇烈的討論下,趙長青聽從諸葛亮的建議,給戚定遠了‘武’字諡號。
後世人根據戚定遠的一生,還寫了一段傳說故事。
畢竟,從一個小兵做到將軍的位置,這符合大眾心理想聽的傳奇故事。
隻不過越到後來,他越被神話了而已。
世稱戚武公、戚武爺。
配享武魂殿,受大魏香火敬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