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趙軒原本的打算,他是不想這麽早就來收集力量的。


    麻煩。


    以他現在的境界,要收服一種力量,需要幾十年的時間用來布置或者對抗。


    等到趙軒的修為足夠,可能揮手就能獲取。


    但趙軒沒有時間等到那個時候了,天下已開始亂了,


    但天下的主體是凡俗,所謂的凡俗並非單指沒有任何修為之人。


    凡俗和超凡的分界線是長生。


    一境,二境,三境每一品增壽一甲子,一境圓滿六百年壽元,二境圓滿一千二百年壽元,三境圓滿一千八年。


    但四境開始,修行者雖然有二千六百年的壽元限製,但九境八十一品第四境神境可以以信仰之力補充自身的三寶。


    也就能補充流逝的壽元。


    看似隻有二千六百年的壽元,但其實已經可以以信仰之力實現長生了。


    隻不過這種長生因為依賴於信仰之力,這種長生並不穩固。


    一旦被人擊毀信仰之身,也就不能再吸收信仰之力了。


    仙道九境到了第四境人仙境,就能和自己修行的元氣相容,一口元氣不散,就能長生永壽。


    佛道九境到了第四境金剛境,其金剛之力能斬斷萬物,其中這萬物也包括自身和天地的聯係。


    斬斷了自身和天地的聯係,壽元的流逝速度全看自身金剛之力的強度。


    所以四境就跳出了凡俗的限製。


    天下大亂的目的是天下一統。


    天下一統的主體是凡俗,有了長生之力,就沒了世俗的限製。


    因此天下一統的主體才是凡俗。


    包括為何七國的國君都需要壓製修為,就是因為如此。


    唯有凡俗才會理解凡俗,凡俗是超凡的根基,唯有從根基開始才能聚攏人族氣運。


    而且超凡的手段對於凡俗的殺傷力太大。


    一旦超凡出手去對抗凡俗,將會造成凡俗之人大量的死傷。


    反而有傷人族的氣運。


    現在還是初期,神境和聖境尚能參加戰鬥,等到中期皇庭三大勢力會將神境之上的修行者全部禁止進入世俗。


    甚至到了末期,神境以上的修行者都會被趕到星空之中。


    而天下大勢重在積累,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呈現山崩之勢。


    現在天下大勢還處於動亂的初級階段,是因為趙軒控製著寒國的局勢。


    但如此前期積攢的大勢越大,到了後麵局勢就越激烈,持續的時間就越短。


    到了現在寒國的局勢已經把楚國拖入泥潭,使得楚國現在的戰爭潛力近乎耗盡。


    戰爭時期,士兵的消耗是訓練時候的三倍。


    一百萬楚國軍攻入寒國,每天消耗的糧草就是海量的。


    楚國的這一百萬士兵被趙軍拖在寒國,打不過,退退不了。


    現在已經近百年了,楚國不要說每年出產的糧食供養不了楚軍,就連往年的儲備的糧食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使得現在楚國不得不進攻齊國,兩麵作戰,以掠奪齊國的資源來供養陷入韓國的楚軍。


    齊國一亂,秦國的一方穩定了下來。


    自然開始也可以派出軍隊進入寒國。


    當七國局勢穩定的時候,七國的資源還可以互通有無。


    比如趙國出產的資源主要是糧食。


    寒國的資源主要是精美的禮器。


    楚國的資源主要是各種墨家器械和藥膳。


    齊國的資源主要是天材地寶。


    秦國的資源主要是陰陽家術士煉製的丹藥。


    燕國的資源主要是各種礦藏。


    魏國的資源主要是妖獸養殖。


    但是一旦發生了戰爭,七國的互相貿易停止,基礎行業的作用便會顯現出來。


    首先韓國的農業和工業基礎十分薄弱,斷了趙國和楚國的貿易,根本難以支持。


    本來寒國,齊國,燕國,魏國四國是盟約國,發生戰亂後會彼此支援。


    但這次寒國的戰爭是皇庭下的命令,齊國,燕國,魏國三國也不敢明麵上支援寒國。


    這樣一來四國盟約就出現了一個漏洞,戰爭潛力就大打折扣。


    玄幻文明自然有儲存各種物質的手段。


    但是當物資轉化為國家底蘊之後,就和國運息息相關。


    每年都需要國運用來維持。


    所以各國基本上都不會儲存大量的物資,這也是為何趙明誠得到消息後,想要進攻韓國,但卻因為物資的原因,不得不細心思量。


    曆代人皇紀之所以都是秦國最後獲勝,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秦國雖然主流思想是法家和陰陽家,但對墨家學說也十分重視。


    墨家的各種器械,能夠更快地開荒種地,使得秦國可以越打越強。


    其他幾國則是越打越弱。


    即便是趙國也是如此,趙國的農業更依賴於人工。


    戰爭開始的時候,國家動蕩,農民也沒辦法好好的種地。


    這也是為何秦國在曆代人皇紀,總是最後的勝利者。


    因為發生戰爭之後,七國的貿易會首先停止。


    各國都會缺糧食,缺兵器,缺鎧甲,缺坐騎,缺丹藥。


    而秦國供奉有墨家,墨家的生產的各種器械,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轉化生產工具。


    當然受限於文明等級,曆代人皇紀人皇不出的情況下,各國的皇室還是采用愚民政策。


    唯有滅國之戰,皇室才會放開對民智的束縛。


    而墨家的機關術和各種認知很多可以當成科技的初始。


    一旦民智開啟,很容易就來上一次科技大爆發。


    而科技相比玄幻文明有一個優點就是即便沒有任何修為的人也能發揮其作用。


    這就使得其他六國都是越打越弱,而秦國卻可以越打越強。


    最終的結果就是秦國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但不管戰爭時期科技發展到什麽層次,等到戰爭結束,秦國得到勝利後,各種學說就開始在秦國再次爭鬥。


    而往往又會出現儒學獨尊,然後將其他的各種學說在戰爭時期發展出來的先進性抹除掉。


    這又是為何趙軒在戰爭剛剛有兆頭之後,製定的策略就是在前期就讓秦國入場,然後首先滅掉秦國。


    實際上除了秦國,六國能夠執掌萬年中土權柄,其政策都有獨到之處。


    比如看似孱弱的寒國,其修行者在寒國待遇十分高。


    就使得即便被滅國後,寒國殘留的修行者也一直記得寒國的榮耀。


    經常聯係六國遺族想著能夠複國。


    等到六國被秦國合並後,十四家學說也互相融合。


    儒家將名家的辯論,墨家的天誌,葬家禮學給吸收進入自家的學說。


    倒不是趙軒對儒家的學說有什麽偏見,而是到了現在,佛道兩家都出現了相當於人皇境的第八境修行者。


    佛道兩家的氣運大部分都歸了道主和佛主,這樣佛道兩家學說的修行者很難有大成就。


    儒家雖然沒有出現第八境的大修行者,但儒家也出現了一個儒尊,儒家的氣運都流向儒尊。


    這樣一來儒家學說的修行者也很難有大成就。


    倒不是其他幾家學說沒有出現大修行者,而是這些大修行者沒有聚集各家的氣運。


    兵家的兵主,法家的法尊,墨家的墨尊等等都是七境的大修行者。


    他們都足以承載各自學說的氣運。


    一家的氣運也好,一國的氣運也好,都是十分龐大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


    人族有一句話叫做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所以各國的帝王當上皇帝之後,就會被國運鎮壓成凡人。


    實際上就是各國的帝王是不配作承載如此多的人族氣運的,因此隻能做一甲子的帝位。


    而趙明誠則可以做帝位數甲子,就是因為其修行者上古帝皇創造的修行功法,曆經了無數的痛苦。


    他的壽元可以抵擋國運的鎮壓。


    而天庭的帝皇境不僅能夠承載一國的氣運,人皇境甚至連關聯的氣運都會歸入其中。


    就像人族的文明在每一個人皇紀都會統一十數次,也就是自夏到清的數代皇朝統一。


    但除了第一次次皇朝統一,造就一個人皇之外,之後的十數次統一,都隻是一個文明的變遷而已。


    這就是因為第二次同樣的文明統一,氣運卻大多歸於第一次文明的創造者。


    對於學說來說,創始人就相當於第一次的文明創造者。


    這些學說的創造者對學說的氣運有絕對的控製權。


    除非學說創造者隕落,或者學說創造者放棄學說的氣運。


    當然如果在原有學說的基礎上,豐富學說的內容,同樣的學說就會有二祖,三祖。


    但人族的文明在不斷地重啟,大部分的氣運都歸於帝皇。


    一個學說隻占據了一個文明的極少一部分,能承載的大修行者有限。


    但學說的氣運是可以不斷地積累的。


    佛家和道家是因為出現了佛主和道主兩個真人皇境,使得兩家的學說和兩位真人皇境的聯係太深。


    即便出現了豐富學說的二祖三祖,但因為境界和佛主和道主差距太多,自己豐富的學說和兩位的差距太大,也不能重現佛主和道主的奇跡。


    而儒家因為禮學,使得氣運和始祖的聯係更深。


    最終使得儒家的氣運,大多歸於始祖。


    而兵家,墨家,農家等學說的情況和佛道儒三家不一樣,這些學說的創造者並未將氣運歸於自身。


    因此很容易出現被佛道儒三家壓製的情況。


    但這些學說的氣運在不斷地累積,一旦出現能夠承載這些氣運的人,就能將其送到人皇境。


    這也是為何說佛道儒三家的修行者很難出現大修行者的原因。


    可見各種修行對人族氣運的需求都很大。


    人族分成兩支,一支在星空征戰,一支在地星。


    顯然在星空征戰的人族付出的更多,更應該得到人族氣運的加持。


    但當地星出現統一之戰的時候,如趙軒這樣地星近乎無敵的存在,會在統一之戰中占據很大的功勞,就會得到很多的人族氣運。


    人族大能可不會留下如此大漏洞,這樣的話會有無數的神境和聖境想方設法留在地星等待機會,或者自己想辦法打破地星人族勢力的平衡。


    使人族陷入無休止的戰亂之中。


    因此當人族的統一之戰開始之後,皇庭會下發命令讓神境和聖境離開地星。


    當然趙軒也是可以留在地星的。


    畢竟統一之戰可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如此的話,最後的勝利者九成九的可能還是秦國獲勝。


    趙軒想要趙國獲勝,就要用手段。


    趙國如果獲勝,即便趙軒離開地星。


    但趙國的勝利相當於農家和兵家的勝利。


    農家和兵家的氣運就會大漲。


    趙軒是農家修行者,趙玄成是兵家修行者。


    農家和兵家積攢了數十萬年的氣運,就會反饋給兩人。


    到時候即便兩家的氣運沒有完全認可兩人,但也能讓兩人剩下幾萬年的修行時間。


    對聖境如同烏龜的修行速度,趙軒還是有些不習慣。


    聖境之前,皇趙一甲子的氣運加持,就讓兩人聖境之前的修行有如神助。


    短短的數百年就造就了兩個無量聖體。


    當然兩人的成功不能全部歸結於皇趙一甲子的氣運加持,畢竟皇趙萬年,得到一甲子氣運加持的人有數百人,最終也隻有兩人成就無量聖體。


    顯然趙軒自身的神通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那順風順水,無災無劫的修行氛圍,實在是太符合趙軒的脾氣了。


    要知道趙軒的前世可以稱得上是半個宅男。


    若不是有生活需求,趙軒可以連續幾個月不出家門,數年連村子都不會出。


    每天都能感受到精進的修行,其中的樂趣,要比宅在家裏看手機,玩遊戲可有趣的多。


    最後看似趙軒和趙玄成他們最後沒有參與最終的統一戰爭,不會受到太多統一氣運的加持。


    但學說本身的氣運就能讓眾人賺的盆滿缽滿。


    這也是為何趙明誠父子為何對趙軒如此信服的原因。


    同樣的目的,但最終想要獲得利益不同,沒有利益之爭,就能同心協力,向著統一目的用力。


    趙軒一邊頂著焚星之火的吸引之力,一遍接受分析從中土傳來戰爭的信息。


    從某種方麵來說,蛇蔓和趙軒的關係要更加親近,蛇蔓的初衷是趙軒的護道者。


    隻是趙軒決定走全知全能的神話大羅之路之後,修行就脫離了一般修行者的限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世之我的神話大羅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業無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業無行並收藏異世之我的神話大羅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