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全是肉?”宴菟兒皺眉:“你是不是中午沒吃東西呀?這個點就吃晚飯了?”
池仇摸了摸腰:“耕田耕累了。”
“你啥時候買了田?”
店老板察覺氣氛不對,拎著銅壺嚷道:“阿是,快來添茶,換最好的金駿眉……”
池仇斜眼看了看店老板,店老板給出一副:“兄弟,你繞了我吧”的神情,差點笑出聲來。
宴菟兒覺得這兩人有些不對,又不知哪裏出了岔子,知道問了也不會有人答她,吸了幾口氣,秀美的臉上毫無表情的說道:“罷了,我就吃點蜜餞果子吧。”
店老板轉身要走,又被宴菟兒叫住:“樓上有雅閣沒?”
“有,有。”還未到飯點,雅閣自然是有的。
“我們上去,這裏人多。”
店老板聽了一愣?就這麽幾個人在散台喝茶,還人多?你們是嫌棄我在這裏礙眼吧。
將兩人引入雅閣,店老板如釋重負,趕緊離開,到了台子後麵,摸了摸胸,長出口氣,心道:這小子是誰呀,居然敢對著小縣主說這般話?小縣主對他似乎別有情意。店老板坐在那裏若有所思,但又有些拿捏不準的樣子。事後他安排店中小二查探一番,從麵攤老板那裏得知小縣主和這小子曾夙夜吃麵,也是這般親昵,不久整條街的人都曉得小縣主在跟一個外鄉人相處,此事後話,暫且不提。
兩人都是習武之人,通過氣場,能感覺對方有些虛,於是並未著急說話,在雅閣坐定之後,沉默喝茶,等小二送上菜肴、蜜餞,闔上門,兩人各自吃了些東西,池仇才緩緩說道:“今天跑了一天?”
宴菟兒臉色漠然的點點頭。
“情況怎麽樣?從那發釵上查出了什麽?”
“厲王氏隻怕逃不脫幹係,汪王氏是她的庶姐。”
這個結論,池仇早已想的到:“那就是說,她三年前毒死了她親姐顧王氏,做成不小心食物中毒的樣子,但為何要殺汪王氏?她既然是嫡女,直接繼承王氏家門不就好了?”
宴菟兒整個人一震,大大的眼睛顯得很無辜:“你說什麽?她想繼承王家?”
池仇顯出淡淡的驚訝:“是呀,否則她為何要殺她姐姐?不就是為了繼承王家嗎?說不定她親弟弟也是她下的手。”池仇此時腦洞全開,一張大大的陰謀鏈浮現而來,為了一個繼承權,厲王氏也太狠了,不過太原王家衰落至此,血脈都難以為繼,這份繼承權真的這麽重要嗎?
宴菟兒雙目微抬,一雙黑眸深不見底:“等等,你說的啥子喲,女的怎麽能繼承家名。”
“你不知道?”
宴菟兒搖搖頭:“知道什麽?”
“他們說太原王家是高祖時期才重新納入的《新世族譜》,是可以女子繼承的。”
“啊!”小縣主的表情,池仇相信她確實不知道。
宴菟兒大口的喝著茶,來掩飾自己的心虛,自己一個河間的貴女,居然如此重大的要素,還需要池仇這個外來人提醒,顯然當年上禮儀客的時候,小縣主開小差了。
如此一來,不說話,隻是緩緩將膝上包袱放在了桌麵上。然後直接轉身走迴了自己的房間,似乎和平常沒有什麽兩樣。
接下來的事情,似乎變得順利了很多,顧王氏和厲王氏王茗慧是親姐妹,兩人歲數相差較大,其父為了延續血脈,期間收了一房小妾,生了汪王氏。但她們的幼弟還是主母所生,四兄妹的順序應該是顧王氏、汪王氏、厲王氏和王幼弟。
當宴菟兒告訴池仇,這幾日,厲光元和厲王氏已經拿到了汪王氏的死亡證明,而且說《新世族譜》裏沒有規定庶女不能繼承,池仇恍然大悟,覺得王幼弟死亡應該也不是個意外,想想太可怕了,為了一個繼承權,厲王氏用了數年時間,謀害了自己的親姐、親弟,還有一個庶姐,就是為了自己當一個落魄家族的第一順位繼承人?這是何等心思?安安分分嫁人,相夫教子不好嗎?
“那他們得到哪裏去確認繼承權?”池仇想到,此時迴虎嘯鎮,估計也找不到厲光元了,他們既然拿到了庶姐汪王氏的死亡證明,必定以辦理繼承權為第一要務,可太原王氏不是凋零了嗎?庶族、支族都不與之往來,誰來確認這個宗主權呢?
“宗聖廟!”
宗聖廟也在曲阜,包括但不限於孔廟,在五嶽大陸,孔子的地位,並不如前世顯赫,民間所說之聖廟乃是為紀念西唐東虞的簽訂華夏之盟而修的二皇廟,最初位於泰山,前數百年,經三遷三建,遷到了曲阜,與孔廟並立,祭祀人物也屢有變遷,靖康之變後,北方戰火紛飛的狀態下,河間諸侯逐漸軍政合一,為對抗異族入侵,各諸侯效仿漢高祖的白馬之盟,共同誓約,史稱“河間第一次盟誓。”各諸侯逐漸形成內部既爭,外部共鬥的態勢,河間諸侯漸成氣候。
後因各諸侯常因宗族關係不清,內部爭鬥不已,亂世之中,孔家又常有冒孔事件,前明開國皇帝尊孔崇儒,在明皇主持下,追諡孔子為“衍聖公”。孔府逐漸興盛,並出現廟學。
各諸侯為彰顯自己宗族的正統性,也建立起各自廟學製度,經曆長期考究、續譜之後,進行第二次盟誓,各諸侯子孫入譜有嚴格的入譜條件並需要廟學的嚴密的審核手續。
太宰時期又有一次盟誓,製定了新的繼承權製度,這次盟誓確認了河間三公的地位,提高了庶子地位,並大幅度提高了女子權利。但河間諸侯並不滿意,數十年後,頌高祖與河間諸侯重新確認了諸侯認可的繼承權體係,重修了宗聖廟,將孔廟也納入其中,這次協商雖也有盟誓,但高祖執意將此次盟誓歸入太宰盟誓,並不單列。故而民間將太宰盟誓和高祖盟誓,皆稱之“河間第三次盟誓”,當然如果有分歧,“第三次盟誓”還是高祖那一次。
《新世族譜》宗聖廟供奉,成為河間諸侯的聖地。任何一任新的領主都要將到宗聖廟的廟學裏記錄,並獲得認可才能算完成繼承。
池仇突襲的目標也正是宗聖廟,可惜他有些想當然,下意識以為,此地隻是孔廟,那是因為他仍然以前世之態度看待五嶽大陸。華夏民族的民族個性決定了許多大勢如同曆史車輪滾滾而來,不會因為萬千變化而有所更改,畢竟是夏商周、春秋戰國、漢武太宗已經將信義、儒學、自立、自強烙進了華夏民族的骨髓,但有許多的曆史總歸是有些偏差的。
“也就是他們現在應該是去曲阜的路上咯?”
“應該是,按理王家末代家主在王幼弟出生之時,就會去宗聖廟入籍,一般來說家族女子出生,興許不會,嫡子、長子出生必然要稟明宗聖廟的。所以在宗聖廟,應該顧王氏、汪王氏、厲王氏和王幼弟的入籍記錄,若家族遇到災禍,就由繼承者帶著前任宗牌和本人譜牒前去改籍,才能拿到新任宗牌,如果沒有宗牌,或者前麵繼承者的死亡證明,這個家族就無法立新宗主或者說是家主。一個甲子沒有人前來變更,家族除爵。”
</p>
“全是肉?”宴菟兒皺眉:“你是不是中午沒吃東西呀?這個點就吃晚飯了?”
池仇摸了摸腰:“耕田耕累了。”
“你啥時候買了田?”
店老板察覺氣氛不對,拎著銅壺嚷道:“阿是,快來添茶,換最好的金駿眉……”
池仇斜眼看了看店老板,店老板給出一副:“兄弟,你繞了我吧”的神情,差點笑出聲來。
宴菟兒覺得這兩人有些不對,又不知哪裏出了岔子,知道問了也不會有人答她,吸了幾口氣,秀美的臉上毫無表情的說道:“罷了,我就吃點蜜餞果子吧。”
店老板轉身要走,又被宴菟兒叫住:“樓上有雅閣沒?”
“有,有。”還未到飯點,雅閣自然是有的。
“我們上去,這裏人多。”
店老板聽了一愣?就這麽幾個人在散台喝茶,還人多?你們是嫌棄我在這裏礙眼吧。
將兩人引入雅閣,店老板如釋重負,趕緊離開,到了台子後麵,摸了摸胸,長出口氣,心道:這小子是誰呀,居然敢對著小縣主說這般話?小縣主對他似乎別有情意。店老板坐在那裏若有所思,但又有些拿捏不準的樣子。事後他安排店中小二查探一番,從麵攤老板那裏得知小縣主和這小子曾夙夜吃麵,也是這般親昵,不久整條街的人都曉得小縣主在跟一個外鄉人相處,此事後話,暫且不提。
兩人都是習武之人,通過氣場,能感覺對方有些虛,於是並未著急說話,在雅閣坐定之後,沉默喝茶,等小二送上菜肴、蜜餞,闔上門,兩人各自吃了些東西,池仇才緩緩說道:“今天跑了一天?”
宴菟兒臉色漠然的點點頭。
“情況怎麽樣?從那發釵上查出了什麽?”
“厲王氏隻怕逃不脫幹係,汪王氏是她的庶姐。”
這個結論,池仇早已想的到:“那就是說,她三年前毒死了她親姐顧王氏,做成不小心食物中毒的樣子,但為何要殺汪王氏?她既然是嫡女,直接繼承王氏家門不就好了?”
宴菟兒整個人一震,大大的眼睛顯得很無辜:“你說什麽?她想繼承王家?”
池仇顯出淡淡的驚訝:“是呀,否則她為何要殺她姐姐?不就是為了繼承王家嗎?說不定她親弟弟也是她下的手。”池仇此時腦洞全開,一張大大的陰謀鏈浮現而來,為了一個繼承權,厲王氏也太狠了,不過太原王家衰落至此,血脈都難以為繼,這份繼承權真的這麽重要嗎?
宴菟兒雙目微抬,一雙黑眸深不見底:“等等,你說的啥子喲,女的怎麽能繼承家名。”
“你不知道?”
宴菟兒搖搖頭:“知道什麽?”
“他們說太原王家是高祖時期才重新納入的《新世族譜》,是可以女子繼承的。”
“啊!”小縣主的表情,池仇相信她確實不知道。
宴菟兒大口的喝著茶,來掩飾自己的心虛,自己一個河間的貴女,居然如此重大的要素,還需要池仇這個外來人提醒,顯然當年上禮儀客的時候,小縣主開小差了。
如此一來,不說話,隻是緩緩將膝上包袱放在了桌麵上。然後直接轉身走迴了自己的房間,似乎和平常沒有什麽兩樣。
接下來的事情,似乎變得順利了很多,顧王氏和厲王氏王茗慧是親姐妹,兩人歲數相差較大,其父為了延續血脈,期間收了一房小妾,生了汪王氏。但她們的幼弟還是主母所生,四兄妹的順序應該是顧王氏、汪王氏、厲王氏和王幼弟。
當宴菟兒告訴池仇,這幾日,厲光元和厲王氏已經拿到了汪王氏的死亡證明,而且說《新世族譜》裏沒有規定庶女不能繼承,池仇恍然大悟,覺得王幼弟死亡應該也不是個意外,想想太可怕了,為了一個繼承權,厲王氏用了數年時間,謀害了自己的親姐、親弟,還有一個庶姐,就是為了自己當一個落魄家族的第一順位繼承人?這是何等心思?安安分分嫁人,相夫教子不好嗎?
“那他們得到哪裏去確認繼承權?”池仇想到,此時迴虎嘯鎮,估計也找不到厲光元了,他們既然拿到了庶姐汪王氏的死亡證明,必定以辦理繼承權為第一要務,可太原王氏不是凋零了嗎?庶族、支族都不與之往來,誰來確認這個宗主權呢?
“宗聖廟!”
宗聖廟也在曲阜,包括但不限於孔廟,在五嶽大陸,孔子的地位,並不如前世顯赫,民間所說之聖廟乃是為紀念西唐東虞的簽訂華夏之盟而修的二皇廟,最初位於泰山,前數百年,經三遷三建,遷到了曲阜,與孔廟並立,祭祀人物也屢有變遷,靖康之變後,北方戰火紛飛的狀態下,河間諸侯逐漸軍政合一,為對抗異族入侵,各諸侯效仿漢高祖的白馬之盟,共同誓約,史稱“河間第一次盟誓。”各諸侯逐漸形成內部既爭,外部共鬥的態勢,河間諸侯漸成氣候。
後因各諸侯常因宗族關係不清,內部爭鬥不已,亂世之中,孔家又常有冒孔事件,前明開國皇帝尊孔崇儒,在明皇主持下,追諡孔子為“衍聖公”。孔府逐漸興盛,並出現廟學。
各諸侯為彰顯自己宗族的正統性,也建立起各自廟學製度,經曆長期考究、續譜之後,進行第二次盟誓,各諸侯子孫入譜有嚴格的入譜條件並需要廟學的嚴密的審核手續。
太宰時期又有一次盟誓,製定了新的繼承權製度,這次盟誓確認了河間三公的地位,提高了庶子地位,並大幅度提高了女子權利。但河間諸侯並不滿意,數十年後,頌高祖與河間諸侯重新確認了諸侯認可的繼承權體係,重修了宗聖廟,將孔廟也納入其中,這次協商雖也有盟誓,但高祖執意將此次盟誓歸入太宰盟誓,並不單列。故而民間將太宰盟誓和高祖盟誓,皆稱之“河間第三次盟誓”,當然如果有分歧,“第三次盟誓”還是高祖那一次。
《新世族譜》宗聖廟供奉,成為河間諸侯的聖地。任何一任新的領主都要將到宗聖廟的廟學裏記錄,並獲得認可才能算完成繼承。
池仇突襲的目標也正是宗聖廟,可惜他有些想當然,下意識以為,此地隻是孔廟,那是因為他仍然以前世之態度看待五嶽大陸。華夏民族的民族個性決定了許多大勢如同曆史車輪滾滾而來,不會因為萬千變化而有所更改,畢竟是夏商周、春秋戰國、漢武太宗已經將信義、儒學、自立、自強烙進了華夏民族的骨髓,但有許多的曆史總歸是有些偏差的。
“也就是他們現在應該是去曲阜的路上咯?”
“應該是,按理王家末代家主在王幼弟出生之時,就會去宗聖廟入籍,一般來說家族女子出生,興許不會,嫡子、長子出生必然要稟明宗聖廟的。所以在宗聖廟,應該顧王氏、汪王氏、厲王氏和王幼弟的入籍記錄,若家族遇到災禍,就由繼承者帶著前任宗牌和本人譜牒前去改籍,才能拿到新任宗牌,如果沒有宗牌,或者前麵繼承者的死亡證明,這個家族就無法立新宗主或者說是家主。一個甲子沒有人前來變更,家族除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