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拭目以待
四合院:隨身一個成長空間 作者:溫尚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在陳木眼裏,他們的生活條件有時比他自己家都要艱苦。如自己收取饋贈,豈非愧對自己的初心。
“小韻啊,我終於搞定了那本書!”夜裏他抱著蕭韻興奮地說。
蕭韻心裏十分清楚,這段時日裏為寫那部醫療指南書所下的功夫,如今書完成了,她為伴侶感到自豪。但出於她的職業敏感,她又提醒:
\"記得仔細複查,免得到時候有人挑錯找麻煩。\"
她之所以會這麽謹慎,因為她曾經見過一些因小失誤引發的爭議,故此提醒陳木。
對此,他笑著點頭,明白她的擔憂是好的:“放心好了,我已經校驗了很多遍,不會有事的。”
聽陳木如此說後,蕭韻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陳木繼續補充:
“雖然我自己是先寫了,可是這最終還得專家審查,能不能過關還得拭目以待。” 他雖說得謹慎,但他顯然對手冊還是相當有信心。
蕭韻也不免有些擔憂,如果最終沒能通過,她擔心這對陳木來說會不會是一種打擊。
但她並沒有把這種擔心表露出來,反而鼓勵他說:“沒事的木哥,我相信你一定能通過的。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我們全家都會支持你的。”陳木對結果倒是看得挺淡,盡管很有信心,但也並不盲目自信,於是他點了點頭說:
“我知道,小韻。即使最終結果不理想,我也不會輕易放棄,遇到問題我會繼續努力去改進。”
看到陳木對此名利並不是特別看重,蕭韻終於鬆了一口氣。既然陳木已經說了這話,那麽他必定能做到。
次日,陳木撥通了那位大領導的電話,表示有要事商議,希望詢問一下領導何時方便。領導聽說後沒有猶豫便答應了見麵。
不一會兒,兩人便碰麵了。這次大領導的態度已大不同於從前,看來藥膳調養確實卓有成效。
大領導見到陳木突然來訪,十分驚訝。通常情況下,都是由自己打電話讓陳木過來做飯應急,這是陳木第一次主動登門。想到陳木在電話中提及的有要事商談,大領導不禁有些好奇地問:
“小陳啊,你電話中所說的有事找我,究竟是什麽事情呢?”陳木知道對方時間寶貴,不繞彎子,直接切入主題:
“是這樣的,最近我編撰了一本醫學手冊,希望能請您幫個忙遞交審核,看看能否順利通過。如果有專家可以加以改動和完善,則更理想了。這樣,我們就有可能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雖然隻是簡簡單單幾句話,但領導感覺此事顯然耗費了陳木大量心血,否則不可能形成一本手冊。當他看到厚厚的書本時,內心震驚不已。
原本陳木的烹飪技術就已令人驚奇,沒想到他在醫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不過這件事意義重大,關係到大家的健康問題,因此他收起了輕鬆神情,鄭重其事地說:
“小陳,你知道自己是在做什麽吧?身為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這本書將會影響許多人,一旦出錯,責任也會落在你身上。”
“領導,您的顧慮我能理解,但我已經認真校正過多次,並無大礙。不過其中確實存在一些細節,仍需專家予以潤色。”陳木深知不能隻憑一己之言行事,還需綜合各方意見。見大領導仍未表態,他繼續補充道,
“您放心吧,有關書籍的出版我不會給您添任何麻煩,隻想讓您幫我遞給相關部門,請專業人員看一看。”
如果問題很大,用不了也是沒辦法的事。”
見對方這般自信,領導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應答。反複權衡後,他終於無奈地歎了口氣。
畢竟陳木曾經幫助過他,沒有陳木的幫助,自己現在還深受那些頑疾的困擾。因此無論出於感情還是道理,他都覺得有必要支持一下。
“你這家夥該不會是個天才吧?究竟還有什麽是你做不到的?”他有些震驚地問。
陳木保持著那副淡淡的笑容,依然顯得謙虛又低調:“我隻是嚐試著去做,最終還要看專家的意見。”
想到這隻是遞交上去供專人審核的資料,即便存在問題,對其他人也不會造成影響。
既然隻是舉手之勞,他便順勢答應下來。
“小陳啊,不管結果如何,你能有這樣的覺悟非常好。國家現在缺少的就是像你這樣的創新人才和奮鬥者。”
一聽這話,陳木明白對方對於自己的手冊並沒有抱有多大希望。
他知道現在誇下海口還為時過早,於是點頭迴應:“是的,目前醫生數量日益減少,很多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導致不幸去世。還有些農村的老百姓根本無力看病。所以我想盡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能夠幫助到國家當然最好,即使幫不上忙也會加以改進。”
這位領導非常欣賞陳木這種冷靜從容的態度,他的言行並不狂妄自大,總是能全麵考慮不同的結果。
他拍了拍陳木的肩膀說道:“看你這種態度我就放心了,我會把這手冊交給我那位朋友過目。他要是覺得可行,問題就不大了。”
陳木一聽就知道對方提及的朋友必定是醫學界的專家,不然不會這樣說。意識到這一點,陳木心中暗自欣喜。
他知道這是邁出了關鍵一步,並不再覺得無助。對於自己的作品十分清楚,於是接著補充:
“請原諒我的不知天高地厚,其實我對這書是充滿信心的。不過,無論結果怎樣,還希望您幫我保守秘密,暫且不想聲張此事。”
以陳木的實力來說,這話一點也不顯張揚。
領導也認同他的實力,並未因此輕視他,隨即說道:“你放心吧,涉及民生問題不可兒戲,自然會慎重處理。”
離開領導辦公室後,陳木才漸漸從喜悅與恍惚中迴過神來。
沒有想到自己撰寫的書居然得以送審。
近段時間來,這如同壓在心頭的大石頭,無形地給自己帶來了不少壓力。如今壓力消失後,整個人輕鬆了許多。
現在迴去也快下班了,於是陳木幹脆直接迴到四合院。他打算好好休息一下,再去考慮其他事情。
陳母本來想要詢問結果如何,但見兒子一臉疲憊,便沒有打擾他,貼心地將門輕輕關上。
這半年來陳木的辛勞,她看在眼裏。
現在終於圓滿完成了任務,她這位做母親的也為他感到驕傲。等陳木再次睜開眼睛時,太陽已經西沉了。
淡淡的黃色光芒灑在牆上,平添了幾分溫馨。
他洗了把臉,走進廚房,看到妻子正在做飯。
一問才得知,陳母帶著孩子去了三伯父家。
陳木原本想幫把手,卻被蕭韻果斷地拒絕了。“木哥,不用你幫忙,你就好好休息吧,飯很快就好了,今晚是為了犒勞你的。”
聽見這句話,陳木明白這一定是陳母和蕭韻共同的決定。見到蕭韻興趣勃勃的模樣,他笑著點了點頭,迴到客廳。
這時正好陳母帶著兩個孩子迴來了,這段時間總是在忙碌,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孩子。
陳木從母親手裏接過一個孩子,開始逗他們笑。
兩個孩子都九個月大了,可是一直沒有叫爸爸。
“小天乖,叫爸爸,爸~爸。”他逐字教學,希望能聽他們咿咿呀呀地喊出那兩個字。
然而陳天卻不予理會,兩頰鼓得圓圓的,像一條歡快的小魚,嘴裏偶爾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見此情景,陳木不由得微微抽了抽嘴角。
看來他這個父親的地位還不如孩子自我玩耍時的歡樂。陳母看在眼裏,笑著說道:“這兩個孩子叫人比較晚,不過別著急,很快就會叫爸爸媽媽了。”
陳木知道孩子開口的時間因人而異,但他依舊執著於這點。
既然這個小兒子不想開口說話,他決定轉移陣地,把注意力放到大兒子陳楓身上。
就在他打算將陳楓放入搖籃的那一刻,小家夥卻突然緊緊抱住他的手不放。
其實他可以輕易擺脫這種糾纏,但望著孩子如葡萄般濕漉漉的眼睛,生怕自己一旦離去孩子便會哭喊起來。
於是陳天向他伸出了要抱的手勢,陳木即使再期待聽到“爸爸”,此時也不得不先考慮孩子的需求。
要是不抱他,估計馬上整個房間都要充滿了哭泣聲,因此他隻好將其攬在懷中輕拍著安撫。
陳母滿臉笑容地看著這一幕,思緒迴到了當年陳木降生時的情景。從咿呀學語到如今事業有成,並成為父親。
時間仿佛轉瞬即逝,但她卻感覺如同發生在昨日。陳木沒抱一會便覺得胳膊一陣酸痛。
自己作為一個身強力壯的男人,連抱孩子一會兒都覺得吃力。由此可想,平日裏陳母和蕭韻照料孩子有多辛苦,即便胳膊酸疼也隻能時刻抱著他們。想到這些,他不由得生出了一些愧疚。
於是,陳木開始盤算著,是時候教孩子們學會走路了,總不能一直讓人抱著,太累人了。
“小韻啊,我終於搞定了那本書!”夜裏他抱著蕭韻興奮地說。
蕭韻心裏十分清楚,這段時日裏為寫那部醫療指南書所下的功夫,如今書完成了,她為伴侶感到自豪。但出於她的職業敏感,她又提醒:
\"記得仔細複查,免得到時候有人挑錯找麻煩。\"
她之所以會這麽謹慎,因為她曾經見過一些因小失誤引發的爭議,故此提醒陳木。
對此,他笑著點頭,明白她的擔憂是好的:“放心好了,我已經校驗了很多遍,不會有事的。”
聽陳木如此說後,蕭韻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陳木繼續補充:
“雖然我自己是先寫了,可是這最終還得專家審查,能不能過關還得拭目以待。” 他雖說得謹慎,但他顯然對手冊還是相當有信心。
蕭韻也不免有些擔憂,如果最終沒能通過,她擔心這對陳木來說會不會是一種打擊。
但她並沒有把這種擔心表露出來,反而鼓勵他說:“沒事的木哥,我相信你一定能通過的。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我們全家都會支持你的。”陳木對結果倒是看得挺淡,盡管很有信心,但也並不盲目自信,於是他點了點頭說:
“我知道,小韻。即使最終結果不理想,我也不會輕易放棄,遇到問題我會繼續努力去改進。”
看到陳木對此名利並不是特別看重,蕭韻終於鬆了一口氣。既然陳木已經說了這話,那麽他必定能做到。
次日,陳木撥通了那位大領導的電話,表示有要事商議,希望詢問一下領導何時方便。領導聽說後沒有猶豫便答應了見麵。
不一會兒,兩人便碰麵了。這次大領導的態度已大不同於從前,看來藥膳調養確實卓有成效。
大領導見到陳木突然來訪,十分驚訝。通常情況下,都是由自己打電話讓陳木過來做飯應急,這是陳木第一次主動登門。想到陳木在電話中提及的有要事商談,大領導不禁有些好奇地問:
“小陳啊,你電話中所說的有事找我,究竟是什麽事情呢?”陳木知道對方時間寶貴,不繞彎子,直接切入主題:
“是這樣的,最近我編撰了一本醫學手冊,希望能請您幫個忙遞交審核,看看能否順利通過。如果有專家可以加以改動和完善,則更理想了。這樣,我們就有可能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雖然隻是簡簡單單幾句話,但領導感覺此事顯然耗費了陳木大量心血,否則不可能形成一本手冊。當他看到厚厚的書本時,內心震驚不已。
原本陳木的烹飪技術就已令人驚奇,沒想到他在醫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不過這件事意義重大,關係到大家的健康問題,因此他收起了輕鬆神情,鄭重其事地說:
“小陳,你知道自己是在做什麽吧?身為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這本書將會影響許多人,一旦出錯,責任也會落在你身上。”
“領導,您的顧慮我能理解,但我已經認真校正過多次,並無大礙。不過其中確實存在一些細節,仍需專家予以潤色。”陳木深知不能隻憑一己之言行事,還需綜合各方意見。見大領導仍未表態,他繼續補充道,
“您放心吧,有關書籍的出版我不會給您添任何麻煩,隻想讓您幫我遞給相關部門,請專業人員看一看。”
如果問題很大,用不了也是沒辦法的事。”
見對方這般自信,領導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應答。反複權衡後,他終於無奈地歎了口氣。
畢竟陳木曾經幫助過他,沒有陳木的幫助,自己現在還深受那些頑疾的困擾。因此無論出於感情還是道理,他都覺得有必要支持一下。
“你這家夥該不會是個天才吧?究竟還有什麽是你做不到的?”他有些震驚地問。
陳木保持著那副淡淡的笑容,依然顯得謙虛又低調:“我隻是嚐試著去做,最終還要看專家的意見。”
想到這隻是遞交上去供專人審核的資料,即便存在問題,對其他人也不會造成影響。
既然隻是舉手之勞,他便順勢答應下來。
“小陳啊,不管結果如何,你能有這樣的覺悟非常好。國家現在缺少的就是像你這樣的創新人才和奮鬥者。”
一聽這話,陳木明白對方對於自己的手冊並沒有抱有多大希望。
他知道現在誇下海口還為時過早,於是點頭迴應:“是的,目前醫生數量日益減少,很多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導致不幸去世。還有些農村的老百姓根本無力看病。所以我想盡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能夠幫助到國家當然最好,即使幫不上忙也會加以改進。”
這位領導非常欣賞陳木這種冷靜從容的態度,他的言行並不狂妄自大,總是能全麵考慮不同的結果。
他拍了拍陳木的肩膀說道:“看你這種態度我就放心了,我會把這手冊交給我那位朋友過目。他要是覺得可行,問題就不大了。”
陳木一聽就知道對方提及的朋友必定是醫學界的專家,不然不會這樣說。意識到這一點,陳木心中暗自欣喜。
他知道這是邁出了關鍵一步,並不再覺得無助。對於自己的作品十分清楚,於是接著補充:
“請原諒我的不知天高地厚,其實我對這書是充滿信心的。不過,無論結果怎樣,還希望您幫我保守秘密,暫且不想聲張此事。”
以陳木的實力來說,這話一點也不顯張揚。
領導也認同他的實力,並未因此輕視他,隨即說道:“你放心吧,涉及民生問題不可兒戲,自然會慎重處理。”
離開領導辦公室後,陳木才漸漸從喜悅與恍惚中迴過神來。
沒有想到自己撰寫的書居然得以送審。
近段時間來,這如同壓在心頭的大石頭,無形地給自己帶來了不少壓力。如今壓力消失後,整個人輕鬆了許多。
現在迴去也快下班了,於是陳木幹脆直接迴到四合院。他打算好好休息一下,再去考慮其他事情。
陳母本來想要詢問結果如何,但見兒子一臉疲憊,便沒有打擾他,貼心地將門輕輕關上。
這半年來陳木的辛勞,她看在眼裏。
現在終於圓滿完成了任務,她這位做母親的也為他感到驕傲。等陳木再次睜開眼睛時,太陽已經西沉了。
淡淡的黃色光芒灑在牆上,平添了幾分溫馨。
他洗了把臉,走進廚房,看到妻子正在做飯。
一問才得知,陳母帶著孩子去了三伯父家。
陳木原本想幫把手,卻被蕭韻果斷地拒絕了。“木哥,不用你幫忙,你就好好休息吧,飯很快就好了,今晚是為了犒勞你的。”
聽見這句話,陳木明白這一定是陳母和蕭韻共同的決定。見到蕭韻興趣勃勃的模樣,他笑著點了點頭,迴到客廳。
這時正好陳母帶著兩個孩子迴來了,這段時間總是在忙碌,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孩子。
陳木從母親手裏接過一個孩子,開始逗他們笑。
兩個孩子都九個月大了,可是一直沒有叫爸爸。
“小天乖,叫爸爸,爸~爸。”他逐字教學,希望能聽他們咿咿呀呀地喊出那兩個字。
然而陳天卻不予理會,兩頰鼓得圓圓的,像一條歡快的小魚,嘴裏偶爾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見此情景,陳木不由得微微抽了抽嘴角。
看來他這個父親的地位還不如孩子自我玩耍時的歡樂。陳母看在眼裏,笑著說道:“這兩個孩子叫人比較晚,不過別著急,很快就會叫爸爸媽媽了。”
陳木知道孩子開口的時間因人而異,但他依舊執著於這點。
既然這個小兒子不想開口說話,他決定轉移陣地,把注意力放到大兒子陳楓身上。
就在他打算將陳楓放入搖籃的那一刻,小家夥卻突然緊緊抱住他的手不放。
其實他可以輕易擺脫這種糾纏,但望著孩子如葡萄般濕漉漉的眼睛,生怕自己一旦離去孩子便會哭喊起來。
於是陳天向他伸出了要抱的手勢,陳木即使再期待聽到“爸爸”,此時也不得不先考慮孩子的需求。
要是不抱他,估計馬上整個房間都要充滿了哭泣聲,因此他隻好將其攬在懷中輕拍著安撫。
陳母滿臉笑容地看著這一幕,思緒迴到了當年陳木降生時的情景。從咿呀學語到如今事業有成,並成為父親。
時間仿佛轉瞬即逝,但她卻感覺如同發生在昨日。陳木沒抱一會便覺得胳膊一陣酸痛。
自己作為一個身強力壯的男人,連抱孩子一會兒都覺得吃力。由此可想,平日裏陳母和蕭韻照料孩子有多辛苦,即便胳膊酸疼也隻能時刻抱著他們。想到這些,他不由得生出了一些愧疚。
於是,陳木開始盤算著,是時候教孩子們學會走路了,總不能一直讓人抱著,太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