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文德皇後郭氏(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字女王,安平廣宗(今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人。東漢末年南郡太守郭永的女兒,三國曹魏開國皇帝曹丕的皇後。武帝為魏公時,入文帝東宮。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文帝即王位,封為夫人(位次王後),同年魏受禪,進為貴嬪(位次皇後)。黃初三年(222年),冊立為皇後。
黃初七年(226年)文帝駕崩,平原王曹叡繼位,尊為皇太後。青龍三年(235年)春,在許昌逝世,葬於洛陽首陽陵,諡號“文德皇後”。
文德郭皇後祖上世代為郡縣官吏,父親郭永官至南郡太守,長兄郭浮為高唐縣令。[1]
郭氏生於漢中平元年(184年)三月初十,恰適漢代寒食節,出生就有異常之象。她年少美好明智,父親郭永以之為奇,嚐稱讚道:“這是我家的女中君王。”於是以“女王”作為她的字。然而她卻早早失去父母,在戰禍中流離飄泊,後寄身在銅鞮侯家中。
武帝曹操為魏公時期(213—216年),郭氏被曹丕納為側室,受到異於尋常的寵愛。郭夫人有才智謀略,在曹丕與其弟曹植爭嫡之時,常常獻予計策。曹丕得以立為世子,就有她的籌謀之功。[4-5]
得寵封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為世子,郭夫人的弟弟任曲周縣吏,侵吞官府布匹,按法應行死刑。當時曹操在譙縣未歸,掌管此案的人是魏郡西部都尉鮑勳,留守鄴城的曹丕於是多次親寫書信,請求他私下赦免內弟。但鮑勳不敢縱容,仍將所有罪證上呈朝廷。曹丕因此對鮑勳甚為怨恨,敕命中尉參奏將其罷免。[6]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繼位,封郭氏為夫人。同年,曹丕登基,是為魏文帝。始置貴嬪一位,晉封郭氏,讓她位居六宮之首。
黃初二年(221年),平原王曹叡的母親甄夫人,在文帝舉宮遷往洛陽後,被留鄴宮,流露恨言。文帝遣使將其賜死,這是因郭貴嬪受寵所致。
隨後文帝賞賜授拜曹氏九族,由於郭貴嬪有親屬,便將其並同九族封賞。郭貴嬪的外甥孟康,因此擢升為散騎侍郎。當時,散騎侍郎隻有學識淵博的儒士才能入選,惟獨孟康是因妃族的緣故而充任,是以當時官員都輕視他,因他受九親賜拜,故私下稱他為“阿九”。孟康才思敏捷,在官時博讀經書典籍,後來彈劾官員駁斥政令,文辭雅正又確切扼要,眾人於是更加留意他。
黃初三年(222年),朝廷提議立元後之事,文帝想要
郭女王(184年-235年)立郭貴嬪為後。中郎棧潛上疏反對,在奏書中說:“古代帝王們治理天下,不僅離不開文武百官的忠心輔佐,也離不開賢慧的後妃鼎力相助。能否處理好這二者的關係,可以說決定著一個王朝的興衰存亡。故而遠古時期黃帝迎娶西陵氏之女嫘祖,堯帝二女娥皇、女英下嫁虞舜,都以賢明有德而著稱,成為流芳千古的美談。而夏桀亡國狼狽逃往南巢,其禍根正在於寵幸妹喜,不修朝政;商紂王以炮烙剖心等酷刑對待臣下,目的也不過是取悅於妲己的歡心。因此曆來賢明的君主都格外慎重對待冊立元配皇後這件大事,總是在世族豪門之家選擇知書達禮的淑女,來統領六宮,虔敬地祭祀宗廟,暗修教化之功。《易經》中說‘家道正而天下定’,這由小到大、由內及外的道理,正是先王們所規定的法典啊!齊桓公在葵丘接受爵位時,也特別申明,不能讓妾成為妻子。
可如今宮中這位寵妃,常常借著皇上的恩情而僭越,禮儀僅次於天子。如果陛下因貪戀情愛而立她為皇後,使身份微賤的人驟然顯貴,那麽我擔心後世會出現上下失序,綱紀廢墜的局麵。開國就不遵循法度,動蕩不就會由上而起麽?”[12]
文帝不從,遂於這年的九月九日(重陽),立郭氏為皇後。
郭皇後兄弟早逝,讓堂兄郭表過繼給她父親郭永為子,拜其為奉車都尉。郭後的外親劉斐要與他國(或指吳、蜀)女子通婚,她聽聞這件事,就告誡說:“各位親戚遇婚嫁之事,都應該與鄉裏門戶相對者聯姻,不得借權勢強與他方人家通婚。”她的外甥孟武還鄉後求娶小妾,被她阻止。郭後因此下達敕文:“當今由於戰亂,婦女不多,應盡可能地將她們配給前方將士為妻。有權勢的人家不能聘娶為妾。各位親戚在這件事上都應謹慎,不要自取其咎,遭受刑罰。”[14]且常常告誡郭表、孟武等人說:“漢朝皇後的家族,很少能有保全的,都因為驕橫奢侈,不可以不謹慎!”
郭後自寒微時嫁與曹丕,到如今位極椒房,雖然身受殊寵,內心卻愈發溫穆恭靜,供養太後卞氏,以孝行聞名。當時宮中一位貴人(東漢嬪妃封號)柴氏也有寵,郭後對其教誡勸導。這些貴人時有疏忽犯錯,郭後常為她們掩蓋,若文帝追責這些貴人,她就向文帝解釋始末詳情,文帝有時為此大發脾氣,她甚至為諸貴人向文帝正拜請求免罪,因此六宮之內無生仇怨。郭後生性節儉,不喜好鋪張浪費的樂舞宴會,常仰慕東漢明德皇後的為人。
黃初五年(224年),文帝率師東征,郭後留在許昌永始台。當時大雨連降百餘日,城樓多有倒塌損壞。有關的官員奏請皇後移居他處,她拒絕說:“昔年楚昭王出遊,王後貞薑留在漸台。長江洶湧而來的時候,使者接王後轉移,但急切中忘了帶上楚昭王的信符,貞薑堅持不走,以至於在洪水中喪生也在所不惜。如今皇上禦駕遠征,我在後方還沒有遇到貞薑那樣的危急情況,又何必要轉移呢?”群臣聞言無話可說,再也不提請皇後遷居的話。
黃初六年(225年),文帝再次督師東征,大軍開赴廣陵郡,郭後留在曹氏故裏譙縣的行宮。當時,郭表留守在行宮負責警衛工作,想要堵水捉魚,皇後製止說:“這河水是通著運送軍糧的河道的,你築壩截水又需木材,自己的奴客不在眼前,隻好私自挪用公家的竹木來築水壩。如今你這位奉車都尉所缺少的東西,難道僅僅是魚麽?”
黃初七年(226年)正月,驃騎將軍曹洪的門客犯法,曹洪因此被連累入獄。從前曹洪家富卻生性吝嗇,文帝少年時曾向他借錢,但被拒絕,因而有怨在心,打算借此事將曹洪處死。群臣前去求情,皆不能奏效。卞太後對郭皇後說:“假如曹洪今天死,我明日便令皇帝廢去皇後了。”於是郭後屢次哭泣著請求文帝赦免曹洪,才使曹洪以剝官削爵免於一死。
尊為太後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文帝病逝。早先,因郭後沒有生育,文帝將平原王曹叡過繼給她撫養,但曹叡因自己生母甄氏被殺,內心不平,後來不得已,開始小心侍奉郭後,每天早晚都去向郭後問候起居。郭後也因自己無子,便對他疼愛有加。後曹叡繼位,尊郭氏為皇太後,居住永安宮,以宮名為尊號。
太和四年(230年),明帝曹叡詔封郭表為安陽亭侯,不久晉爵為鄉侯,食邑五百戶,升遷為中壘將軍。封其子郭詳為騎都尉。同年,追諡太後父親郭永為安陽鄉敬侯,母親董氏為都鄉君。升遷郭表為昭德將軍,加金章紫綬,賜位特進,郭表次子郭訓為騎都尉。後來太後的姐姐去世,明帝想予以厚葬,為其修建祠堂祭祀,郭太後製止道:“自漢末天下大亂以來,王侯公卿的陵墓無不被盜掘,皆因厚葬。今安葬亡人最好以文帝首陽陵的薄葬為法。”(魏文帝倡薄葬,其首陽陵甚簡儉。)
太和六年(232年),明帝因幼女曹淑夭折,欲遷徙求安,皇帝和皇太後宮中的上下人等,悉皆東行至許昌。
首陽埋骨
青龍三年(235年)二月初八,郭後於許昌駕崩,時年五十歲。
先時黃初三年冬,魏文帝作《終製》表首陽山東為壽陵,標注在他葬地西麵隔溪之處,為後妃墓葬地,待他逝世,嬪妃有子的隨其子前往封國,無子的便安葬於此。後文帝臨終,改令遣散後宮,讓自淑媛、昭儀以下的妃嬪皆還家任嫁,不再為他陪葬。郭後駕崩時,朝廷便依當年文帝終製,在其澗西營造皇後陵,從許昌啟殯遷葬,三月十一日(4月16日)合葬首陽,諡為德皇後。
因太後駕崩,明帝晉封郭表為觀津侯,食邑千戶。升遷郭詳為駙馬都尉。
青龍四年(236年),明帝改封郭後父親郭永為觀津敬侯,母親董氏為堂陽君。追封郭後兄弟郭浮為梁裏亭戴侯、郭都為武城亭孝侯、郭成為新樂亭定侯,皆派使者手捧策書,以太牢之禮進行祭祀。
後來郭表薨,長子郭詳嗣爵,又分郭表之爵,封其第三子郭述為列侯。郭詳薨,其子郭釗嗣爵。
</p>
文德皇後郭氏(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字女王,安平廣宗(今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人。東漢末年南郡太守郭永的女兒,三國曹魏開國皇帝曹丕的皇後。武帝為魏公時,入文帝東宮。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文帝即王位,封為夫人(位次王後),同年魏受禪,進為貴嬪(位次皇後)。黃初三年(222年),冊立為皇後。
黃初七年(226年)文帝駕崩,平原王曹叡繼位,尊為皇太後。青龍三年(235年)春,在許昌逝世,葬於洛陽首陽陵,諡號“文德皇後”。
文德郭皇後祖上世代為郡縣官吏,父親郭永官至南郡太守,長兄郭浮為高唐縣令。[1]
郭氏生於漢中平元年(184年)三月初十,恰適漢代寒食節,出生就有異常之象。她年少美好明智,父親郭永以之為奇,嚐稱讚道:“這是我家的女中君王。”於是以“女王”作為她的字。然而她卻早早失去父母,在戰禍中流離飄泊,後寄身在銅鞮侯家中。
武帝曹操為魏公時期(213—216年),郭氏被曹丕納為側室,受到異於尋常的寵愛。郭夫人有才智謀略,在曹丕與其弟曹植爭嫡之時,常常獻予計策。曹丕得以立為世子,就有她的籌謀之功。[4-5]
得寵封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為世子,郭夫人的弟弟任曲周縣吏,侵吞官府布匹,按法應行死刑。當時曹操在譙縣未歸,掌管此案的人是魏郡西部都尉鮑勳,留守鄴城的曹丕於是多次親寫書信,請求他私下赦免內弟。但鮑勳不敢縱容,仍將所有罪證上呈朝廷。曹丕因此對鮑勳甚為怨恨,敕命中尉參奏將其罷免。[6]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繼位,封郭氏為夫人。同年,曹丕登基,是為魏文帝。始置貴嬪一位,晉封郭氏,讓她位居六宮之首。
黃初二年(221年),平原王曹叡的母親甄夫人,在文帝舉宮遷往洛陽後,被留鄴宮,流露恨言。文帝遣使將其賜死,這是因郭貴嬪受寵所致。
隨後文帝賞賜授拜曹氏九族,由於郭貴嬪有親屬,便將其並同九族封賞。郭貴嬪的外甥孟康,因此擢升為散騎侍郎。當時,散騎侍郎隻有學識淵博的儒士才能入選,惟獨孟康是因妃族的緣故而充任,是以當時官員都輕視他,因他受九親賜拜,故私下稱他為“阿九”。孟康才思敏捷,在官時博讀經書典籍,後來彈劾官員駁斥政令,文辭雅正又確切扼要,眾人於是更加留意他。
黃初三年(222年),朝廷提議立元後之事,文帝想要
郭女王(184年-235年)立郭貴嬪為後。中郎棧潛上疏反對,在奏書中說:“古代帝王們治理天下,不僅離不開文武百官的忠心輔佐,也離不開賢慧的後妃鼎力相助。能否處理好這二者的關係,可以說決定著一個王朝的興衰存亡。故而遠古時期黃帝迎娶西陵氏之女嫘祖,堯帝二女娥皇、女英下嫁虞舜,都以賢明有德而著稱,成為流芳千古的美談。而夏桀亡國狼狽逃往南巢,其禍根正在於寵幸妹喜,不修朝政;商紂王以炮烙剖心等酷刑對待臣下,目的也不過是取悅於妲己的歡心。因此曆來賢明的君主都格外慎重對待冊立元配皇後這件大事,總是在世族豪門之家選擇知書達禮的淑女,來統領六宮,虔敬地祭祀宗廟,暗修教化之功。《易經》中說‘家道正而天下定’,這由小到大、由內及外的道理,正是先王們所規定的法典啊!齊桓公在葵丘接受爵位時,也特別申明,不能讓妾成為妻子。
可如今宮中這位寵妃,常常借著皇上的恩情而僭越,禮儀僅次於天子。如果陛下因貪戀情愛而立她為皇後,使身份微賤的人驟然顯貴,那麽我擔心後世會出現上下失序,綱紀廢墜的局麵。開國就不遵循法度,動蕩不就會由上而起麽?”[12]
文帝不從,遂於這年的九月九日(重陽),立郭氏為皇後。
郭皇後兄弟早逝,讓堂兄郭表過繼給她父親郭永為子,拜其為奉車都尉。郭後的外親劉斐要與他國(或指吳、蜀)女子通婚,她聽聞這件事,就告誡說:“各位親戚遇婚嫁之事,都應該與鄉裏門戶相對者聯姻,不得借權勢強與他方人家通婚。”她的外甥孟武還鄉後求娶小妾,被她阻止。郭後因此下達敕文:“當今由於戰亂,婦女不多,應盡可能地將她們配給前方將士為妻。有權勢的人家不能聘娶為妾。各位親戚在這件事上都應謹慎,不要自取其咎,遭受刑罰。”[14]且常常告誡郭表、孟武等人說:“漢朝皇後的家族,很少能有保全的,都因為驕橫奢侈,不可以不謹慎!”
郭後自寒微時嫁與曹丕,到如今位極椒房,雖然身受殊寵,內心卻愈發溫穆恭靜,供養太後卞氏,以孝行聞名。當時宮中一位貴人(東漢嬪妃封號)柴氏也有寵,郭後對其教誡勸導。這些貴人時有疏忽犯錯,郭後常為她們掩蓋,若文帝追責這些貴人,她就向文帝解釋始末詳情,文帝有時為此大發脾氣,她甚至為諸貴人向文帝正拜請求免罪,因此六宮之內無生仇怨。郭後生性節儉,不喜好鋪張浪費的樂舞宴會,常仰慕東漢明德皇後的為人。
黃初五年(224年),文帝率師東征,郭後留在許昌永始台。當時大雨連降百餘日,城樓多有倒塌損壞。有關的官員奏請皇後移居他處,她拒絕說:“昔年楚昭王出遊,王後貞薑留在漸台。長江洶湧而來的時候,使者接王後轉移,但急切中忘了帶上楚昭王的信符,貞薑堅持不走,以至於在洪水中喪生也在所不惜。如今皇上禦駕遠征,我在後方還沒有遇到貞薑那樣的危急情況,又何必要轉移呢?”群臣聞言無話可說,再也不提請皇後遷居的話。
黃初六年(225年),文帝再次督師東征,大軍開赴廣陵郡,郭後留在曹氏故裏譙縣的行宮。當時,郭表留守在行宮負責警衛工作,想要堵水捉魚,皇後製止說:“這河水是通著運送軍糧的河道的,你築壩截水又需木材,自己的奴客不在眼前,隻好私自挪用公家的竹木來築水壩。如今你這位奉車都尉所缺少的東西,難道僅僅是魚麽?”
黃初七年(226年)正月,驃騎將軍曹洪的門客犯法,曹洪因此被連累入獄。從前曹洪家富卻生性吝嗇,文帝少年時曾向他借錢,但被拒絕,因而有怨在心,打算借此事將曹洪處死。群臣前去求情,皆不能奏效。卞太後對郭皇後說:“假如曹洪今天死,我明日便令皇帝廢去皇後了。”於是郭後屢次哭泣著請求文帝赦免曹洪,才使曹洪以剝官削爵免於一死。
尊為太後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文帝病逝。早先,因郭後沒有生育,文帝將平原王曹叡過繼給她撫養,但曹叡因自己生母甄氏被殺,內心不平,後來不得已,開始小心侍奉郭後,每天早晚都去向郭後問候起居。郭後也因自己無子,便對他疼愛有加。後曹叡繼位,尊郭氏為皇太後,居住永安宮,以宮名為尊號。
太和四年(230年),明帝曹叡詔封郭表為安陽亭侯,不久晉爵為鄉侯,食邑五百戶,升遷為中壘將軍。封其子郭詳為騎都尉。同年,追諡太後父親郭永為安陽鄉敬侯,母親董氏為都鄉君。升遷郭表為昭德將軍,加金章紫綬,賜位特進,郭表次子郭訓為騎都尉。後來太後的姐姐去世,明帝想予以厚葬,為其修建祠堂祭祀,郭太後製止道:“自漢末天下大亂以來,王侯公卿的陵墓無不被盜掘,皆因厚葬。今安葬亡人最好以文帝首陽陵的薄葬為法。”(魏文帝倡薄葬,其首陽陵甚簡儉。)
太和六年(232年),明帝因幼女曹淑夭折,欲遷徙求安,皇帝和皇太後宮中的上下人等,悉皆東行至許昌。
首陽埋骨
青龍三年(235年)二月初八,郭後於許昌駕崩,時年五十歲。
先時黃初三年冬,魏文帝作《終製》表首陽山東為壽陵,標注在他葬地西麵隔溪之處,為後妃墓葬地,待他逝世,嬪妃有子的隨其子前往封國,無子的便安葬於此。後文帝臨終,改令遣散後宮,讓自淑媛、昭儀以下的妃嬪皆還家任嫁,不再為他陪葬。郭後駕崩時,朝廷便依當年文帝終製,在其澗西營造皇後陵,從許昌啟殯遷葬,三月十一日(4月16日)合葬首陽,諡為德皇後。
因太後駕崩,明帝晉封郭表為觀津侯,食邑千戶。升遷郭詳為駙馬都尉。
青龍四年(236年),明帝改封郭後父親郭永為觀津敬侯,母親董氏為堂陽君。追封郭後兄弟郭浮為梁裏亭戴侯、郭都為武城亭孝侯、郭成為新樂亭定侯,皆派使者手捧策書,以太牢之禮進行祭祀。
後來郭表薨,長子郭詳嗣爵,又分郭表之爵,封其第三子郭述為列侯。郭詳薨,其子郭釗嗣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