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盟結束後,趙括命李由暫留臨淄,安定齊燕舊地,然後跟隨趙王車駕返迴了邯鄲。


    王車轔轔前行,趙王嘉心中卻充滿了疑慮:“盟約細則楚王答應如此爽快,上將軍以為其中是否有詐?”趙王嘉扭頭望向了跟在車旁的趙括。


    聽到趙王問起,趙括微微一笑道:“我師連滅齊燕,楚王懼臣揮軍南下,故邀我王會盟,使我轉道攻秦,從而坐收漁翁之利也!豈能有他?”


    “坐山觀虎鬥,負芻好打算!本王這便發兵,先行滅了楚國!”趙王嘉一拳重重砸在了車身上,滿臉怒氣地咒罵道。


    “大王息怒!”趙王的話讓趙括大吃一驚,“楚地遼闊,城邑林立,非舉國大軍費時數年不可!今有強秦虎視西陲,更兼盟約新立,若驟然興兵伐楚,必使趙失信於天下也!”


    “難道就任其坐收漁利不成?”趙王嘉恨恨不已地喘著粗氣。


    “在下有一法,可保兩全其美。”突然從趙括身後傳來了一個響亮的聲音。


    趙括驚詫地迴頭一看,原來是在曲阜新收的隨軍小吏劉邦:“劉邦!不得放肆!”趙括臉色一沉,低聲嗬斥道。


    “既有良策,但說無妨。”趙王嘉大度地擺了擺手,示意劉邦繼續說下去。


    “諾。”劉邦低著頭,拱手開說,“在下以為,楚趙結盟,秦王勢必惱怒。然趙國廟堂清明,軍力強盛,秦斷不敢貿然犯境,其忿恨之情定然盡數轉而向楚。大王隻須派一間者入秦,便可收得奇效!”


    “以彼之道,還其之身!好!”趙王嘉拊掌哈哈大笑了起來,“對了,汝叫劉……劉甚?”


    “在下劉邦,上將軍幕府軍吏。”劉邦恭恭敬敬地答道。


    “劉……邦,汝今後留在本王身邊做個王室家令如何?”趙王嘉頷首望向劉邦。


    趙王要讓劉邦做王室家令?趙括聽後差點沒跳起來。在他看來,劉邦為人太過油滑,讓此人留在趙王身旁,終究使人放心不下。想到這,趙括連忙勸諫道:“大王!劉邦他……”


    話未說完,趙王嘉已然狠狠瞪了趙括一眼,臉上稍露不悅:“上將軍,有何不妥麽?”


    趙括無奈地搖了搖頭,然後突然勒馬一把拽住了劉邦。


    待趙王車駕走遠,趙括方才淡淡說道:“老夫恭喜先生了!”


    “倘無大人提攜,劉邦何有今日?劉邦謝過大人!”劉邦滿臉堆笑地朝著趙括深深一躬。


    “免了!老夫消受不起!”待劉邦禮畢,趙括抬眼死死盯住劉邦,低聲警告道,“在大王身旁,切記安分守己,斷不可有不臣之心!否則郭開便是下場!汝可否知曉?”


    “上將軍教誨,劉邦謹記於心,不敢忘!不敢忘!”劉邦仍是一臉的笑意,“大人如若無事,在下先行告退了?”等了片刻,見趙括扭頭沒有說話,劉邦於是催馬準備離去。


    就在這時,趙括忽然再次喊住了劉邦:“對了!先前之言,可否有高人指點?”經過一段時日的相處,趙括看出劉邦的確具有理政才能,但他對軍事卻明顯是個門外漢,因此趙括根本就不相信,剛剛的計謀出自劉邦。


    劉邦沒有絲毫猶豫,當即點頭道:“大人所猜不假,在下幕後確實有人,其名張良,原是韓國申徒,韓亡後流落至楚,在下見其談吐不凡,故結為莫逆之交。”


    “哦?張良?此人現在何處?”趙括忍不住詢問道。


    “韓亡後,張良心灰意冷,終日雲遊四方,在下亦不知曉。”劉邦搖頭道。


    “罷了!汝去吧!”趙括看得出,劉邦是有意不說,但他並沒有勉強,隻是擺了擺手示意劉邦離去,然後一揮馬鞭,追趕趙王車駕去了……


    沒過多久,身在鹹陽的趙高就收到了趙括轉送來的密信。很快在趙高的勸說下,秦王嬴政未經朝議就做出決定:命左軍主將李信領二十萬鐵騎,南下滅楚。


    得知消息,老將軍王翦與右丞相羋啟一同心急火燎地連夜闖進了王宮。


    “大王!”一見到嬴政,王翦來不及喘氣,便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題,“楚非尋常大國!若無舉國決戰之心,何能輕言滅之?”


    這王翦可真是越老膽越小了!嬴政放下手中的竹簡,不以為然地說道:“老將軍大題小做也!楚國疲弱,用兵二十萬已是牛刀殺雞,何須做舉國決戰乎?”


    聽秦王這麽一說,王翦當即就著急了:“楚雖羸弱,卻是分治之國!世族封地、百越各部不但私兵眾多,且互不統轄,各自為政。我大軍即便能夠攻破郢壽,俘獲楚王,亦難徹底滅楚!老臣以為,非舉國之兵不能滅楚!貿然開戰,得不償失也!”


    “知道了。”嬴政強撐出一抹笑意,不置可否地重新拾起了桌案上的竹簡。


    “大王三思!稍有不慎,便是深陷泥潭,萬劫不複矣!”見秦王並沒將王翦的話放在心上,羋啟也忍不住跨步向前,高聲大喊了起來。


    “羋啟!負芻乃是汝兄,莫非汝要通敵不成?”嬴政冷冷地哼了一聲,爾後拋下竹簡拂袖徑直離去。


    數日後,秦王嬴政頒下詔書,命羋啟即日啟程前往陳城,安撫楚國舊民。陳城即是楚國的舊都郢陳,雖早已被秦軍攻陷,但一直以來都是反秦的熱土。昌平君羋啟身為秦國丞相,又是楚國公子,同時具有秦楚兩國王室貴戚的雙重背景,讓他去陳地安撫看上去似乎順其自然,然而實際上,這卻是嬴政將其徹底從政權中樞排擠出去的一箭雙雕之策。


    待到夏末秋初,秦國滅楚大軍終於隆隆啟程了。


    在陳城完成集結後,李信將大軍分成了兩路:李信親率第一路,過汝水取平輿;第二路由副將老將軍蒙武統領,沿鴻溝南下攻寢丘。李信的計劃是,先以兩路鐵騎分割淮北,斷絕楚軍糧道,爾後再會師城父,尋找項燕主力決戰。


    可讓李信沒有預料到的是,此番進軍竟出乎尋常的順利,楚軍望風而逃,似乎根本就沒打算抵禦,一時間,秦軍在淮北如入無人之境,在攻克平輿後,李信軍又乘勝連下了鄢、郢二城,這才引兵向西與蒙武軍會師於城父。


    大軍剛剛匯合,就有軍報傳來:楚軍主力已在汝陰完成集結,舟師亦出雲夢澤進駐江水。


    “欲以大軍斷後?楚王負芻想逃也!”李信聞訊大急,“傳令全軍即刻南下,打通汝陰,直取郢壽,斷不可讓楚王負芻南逃雲夢澤!”隨即,李信下令蒙武率軍五萬留守城父,然後親率十五萬大軍馬不停蹄地奔向汝陰。


    可是,在汝陰城下,李信卻遭遇了楚軍項梁部最為猛烈的抵抗,由於長途奔襲,大型攻城器械皆未跟上,秦軍連攻了三日,士卒死傷數萬,汝陰城卻依然牢牢地掌握在楚軍手中。望著滿營的傷兵,李信隻得無奈地下令全軍暫緩攻城,另謀他策。


    就在這時,斥候急報匆匆傳來:昌平君羋啟已在陳城起兵反秦,並一舉攻占陳城,切斷了秦軍的後路。


    李信驚愕之下,連忙下令全軍停止攻楚,迴師陳城。


    軍令傳下,早已疲憊不堪的秦軍將士們隻得怨聲載道地連夜開始打點行裝。不料就在此時,驟聽四周喊殺聲轟然響起,無數身穿黃衣皮甲的楚軍將士唿嘯著蜂擁而至,與此同時,據守汝陰的項梁軍也同時開城向著秦軍壁壘掩殺過來,苦戰三日,秦軍士卒早已筋疲力盡,哪還抵擋得住楚軍如此猛烈的衝殺,隻在瞬間,秦軍大營就被黃色的海洋給吞沒了。


    眼見大軍即將土崩瓦解,李信一口鮮血頓時噴湧而出。


    好容易站直了身子,李信伸手一把抹去嘴角的血漬,晃晃悠悠地舉起長劍,嘶聲高喊道:“全軍後撤城父!”在李信看來楚軍人數雖多,但畢竟都是各家私兵臨時湊成的烏合之眾,隻要能夠突圍迴到城父與蒙武匯合,就定能扭轉戰局。


    在李信不停的嘶吼聲中,秦軍將士漸漸重新聚攏了起來,又是整整一夜激戰,李信帶領著八萬秦軍終於拚死突出了重圍。


    臨近城父,突然一陣尖銳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李信陡然一個激靈,連忙抬眼望去,隻見一隊秦軍騎士迎麵而來,隊伍最前頭的正是蒙武。還未趕至李信麵前,就見蒙武身子猛地一晃,竟驟然跌落下馬,渾身斑斑血跡看得人觸目驚心。


    “快,扶蒙老將軍起來!”李信惶急地大喊道。


    “羋啟率……率叛軍來襲……我軍敗……敗了!”蒙武強撐著把話說完,便昏死了過去。


    “這……”城父丟失,意味著秦軍再無立足之地,李信一時猶如五雷轟頂,“我軍新敗,軍械殘破,斷不可戀戰,立刻傳令退軍!”李信緊閉雙眼,強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有氣無力地傳令道。


    可秦軍的災難卻並沒有結束,在項燕的帶領下,楚軍一路尾隨追殺了三日三夜,直到秦楚邊界,項燕方才下令班師迴軍。


    此役,秦軍拋屍九萬餘,其餘士卒人人帶傷,糧草軍械更是丟棄殆盡,可謂慘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秦之趙括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了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了箜並收藏亂秦之趙括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