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服君府書房中,趙括與李斯相視而坐。
“先生,括當何處?”趙括雙手撐在書案上,眼中浸滿了淚水。白起的死而複生,合縱的功虧一簣,李牧的驟然遇害,變故突如其來,猶如三把利刃狠狠地紮進了他的心裏。
相識多年,從未見過如此失態的趙括,李斯低頭思忖了許久方才緩緩開口道:“君之心情,斯能理解。”
“雲中大營,先生不必再去。”李牧的死仿佛一記重錘猛然敲醒了趙括,殺將亂政,趙國已無可救藥!然而他怎麽也想不通,隻不到三十年時間,為何曾經強盛無比的巍然大國就成了今天這副病入膏肓的模樣。
趙括一拳重重砸在了書案上,原本計劃讓李斯合縱結束後,便動身前往雲中。可現在趙國國中形勢尚不明朗,邊軍又是群龍無首,看起來兵變鏟奸的計劃是要胎死腹中了。
“李牧雖死,然司馬尚猶存,邊軍精銳猶存,斯以為兵變鏟奸正當其時!”如果說之前李斯還是被逼無奈,那麽經過這段時日與趙括的朝夕相處,李斯已然能夠深信,隻要有趙括在,趙國必定會在自己手中浴火重生,而他李斯也將因此留下足可以比肩商君的千古美名。
“然今日,趙國再無知曉趙括身份者!括隻擔心先生……”當初參與亂秦密謀的人皆已相繼離世,趙括怕貿然行事,李斯必然兇多吉少。
“等待亦非良策,李斯安危何足道哉?”沒有兵權如何兵變?若是等到司馬尚大軍作鳥獸散,將來恐怕再也沒有機會了!為了成就大業,李斯決意冒險一搏!
“若失先生,又談何變法?”李斯之才堪比商鞅,趙括不忍就這樣讓他以身赴險。
李斯微笑著搖了搖頭:“斯此行倘遭不測,馬服君從此可斷變法之心也。”李斯清醒的認識到,趙國已經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分岔路口,能否推行二次變法,成敗隻在此一舉。
“先生……”趙括哽咽著站起身,肅然一拜道,“括代趙國謝過先生。”
“李斯走後,馬服君務必謹慎小心!”在托起趙括的瞬間,李斯眼前閃過了一個人影,“白起此人深不可測!為趙國計,當除之!”
“白起垂垂老矣,先生或是多慮!”趙括不可置信地搖了搖頭,他根本不相信早是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匹夫還能在秦國掀起什麽風浪,畢竟現在手握兵權的人是他趙括,而不是白起!
“防患於未然也……”李斯話說一半便打住了。
斯還有一言,秦若生變,請君即刻歸趙,斷不可有絲毫遲疑躊躇!”望著趙括不以為然的神情,李斯微微歎了口氣,“今日一別,再見無期,請馬服君善自珍重!”對於驟然出現的白起,李斯總覺得有些隱隱的不安,但願真是自己多慮了。
說話間,老總管走到門外通稟了一聲:“公子,夫人迴府了。”
“姬華?”趙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斯見狀於是拜別道:“李斯告辭。”
注視著李斯飄然離去的背影,趙括心中充滿了莫名的壓抑。
站在庭院中,姬華望了眼擦肩而過的李斯,然後又見老總管朝他微微點了點頭,這才邁步走進了書房。待姬華進屋,老總管隨手輕輕帶上房門,書房中的光線頓時暗淡了下來。
“夫君。”姬華一步步向著書房中那個陰暗的人影走去。天色漸暗,但屋中卻並沒有亮燈。
“華妹,你怎來了?”在趙括的記憶中,已經許多年未見姬華迴府了,對於她的出現,趙括頗感意外。
姬華默默坐到趙括對麵,開門見山道:“姬華為興兒而來。”
“興兒怎了?”趙括不解地問道。
“終日操勞國事,看來夫君並未在意興兒所思所想。”姬華的語氣異常冰冷。
“華妹所言何意?”自從戰事一起,趙括便無暇去關注兒子了,那日李牧來府,雖然匆匆提起趙興受傷被俘之事,但在得知其並無大礙後,趙括也就沒有再細想了。
姬華氣惱地盯著藏在黑暗中的趙括:“夫君是真不知,亦或佯作不知?父親為亂秦而來,兒子卻對大秦赤誠一片!夫君可曾想過,終有一日汝二人將會勢同水火,兵戎相見……”說著說著,姬華竟忍不住抽泣了起來。
“夫人……”這是成婚二十多年來趙括第一次這樣稱唿姬華,“夫人所言,括何嚐不知。然歧路在前,無能為力也!”趙括明白,父子倆分道揚鑣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與興兒談談吧。”姬華懇求道。
是啊,是該好好談談了!把真相一五一十的告訴興兒,就像當初對高兒那樣!趙括猶豫著點了點頭:“括盡力而為罷……”死馬當做活馬醫吧!雖然沒有太大把握,但趙括再沒有精力去考慮其他了……
拒絕了姬華的隨行的要求,趙括獨自一人來到了趙興居住的小院前。鹹陽解圍後,嬴政頒下特詔褒獎趙興,將他由國尉丞提拔為了輜重營主將,並勒令其迴府養傷休息,待痊愈之後方可歸營任職。
借著月光,趙括悄然推門走了進去。
盡管腳步很輕,但佇立於小院石亭中的趙興還是察覺了:“父親?”
“傷……好些了麽?”趙括踱步走到石亭,微微伸手拉住兒子,尷尬地笑了笑。
“承蒙父親掛懷,不礙事。”趙興昂首拍著胸脯,虎聲言道,“家中憋悶,請父親與秦王求情,許兒提前歸營!”
“興兒便這般急不可耐?”望著兒子堅毅的目光,趙括突然不知該說什麽好了。
趙興並沒有聽出父親的言外之意,繼而慷慨陳述道:“合縱瓦解,李牧身死,列國人心惶惶也!當此時,若大軍東出,必獲全勝!”
“然汝並非秦人。”趙括旁敲側擊道。
“父親何出此言?商君、張儀、範雎皆非秦人,卻在此成就秦之霸業!”趙興奇怪地打量著父親,就好像是在打量一個陌生人。
“秦王無知,一紙逐客令,國中官署十室九空,得此便利,李牧方能長驅直入!興兒,或許大秦已非昔日之大秦……”斟酌了許久,趙括終於開口了。
趙興聽完父親的話,臉色愈發沉重了:“父親究竟要說甚?”
“毋忘卻,秦趙死敵也!”趙括沒有看兒子,隻是麵無表情地一字一句說道。
趙興不甘示弱,當即反駁道:“父親亦是趙人!”
“這……”趙括微微一愣神,伸手用力拽住了兒子的胳膊,脫口而出道:“父乃奉孝成王密詔而來!暴秦無道,天下共憤,吾兒為何執迷不悟?”
“原來如此!”趙興恍然一震,他冷笑著甩開了父親的手,“執迷不悟?何謂執迷不悟!天下紛亂征伐數百年,思一之心久矣!而今能一天下者,惟大秦也!”
麵對嬴政這位百年難遇的雄主,有時就連趙括自己都產生了動搖,更何況是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趙興。內心中有一個聲音在不停地告訴他,兒子的話是對的!但是為了趙國,為了自己一直堅持的信念,趙括卻永遠都不能苟同!
“嬴政實為呂政!兒可知乎?”趙括不知道為什麽自己會提起這件陳年舊事!或許是突然想起呂不韋了吧!父子歧途,沒料到終究還是走上了呂不韋的老路。
雖然驚愕,可趙興還是背過身斬釘截鐵地說道:“父親請迴!兒意已決,不必再言!”
早已預料了結局,但趙括心中仍是充滿了不甘和彷徨。自己的身份或許根本就不該告訴兒子,隻是就算瞞過一時,卻又瞞得住一世麽?
“命也!”蹣跚地走出小院,趙括不禁發出了一聲長嘯,爾後便重重栽倒在了石階上……
“先生,括當何處?”趙括雙手撐在書案上,眼中浸滿了淚水。白起的死而複生,合縱的功虧一簣,李牧的驟然遇害,變故突如其來,猶如三把利刃狠狠地紮進了他的心裏。
相識多年,從未見過如此失態的趙括,李斯低頭思忖了許久方才緩緩開口道:“君之心情,斯能理解。”
“雲中大營,先生不必再去。”李牧的死仿佛一記重錘猛然敲醒了趙括,殺將亂政,趙國已無可救藥!然而他怎麽也想不通,隻不到三十年時間,為何曾經強盛無比的巍然大國就成了今天這副病入膏肓的模樣。
趙括一拳重重砸在了書案上,原本計劃讓李斯合縱結束後,便動身前往雲中。可現在趙國國中形勢尚不明朗,邊軍又是群龍無首,看起來兵變鏟奸的計劃是要胎死腹中了。
“李牧雖死,然司馬尚猶存,邊軍精銳猶存,斯以為兵變鏟奸正當其時!”如果說之前李斯還是被逼無奈,那麽經過這段時日與趙括的朝夕相處,李斯已然能夠深信,隻要有趙括在,趙國必定會在自己手中浴火重生,而他李斯也將因此留下足可以比肩商君的千古美名。
“然今日,趙國再無知曉趙括身份者!括隻擔心先生……”當初參與亂秦密謀的人皆已相繼離世,趙括怕貿然行事,李斯必然兇多吉少。
“等待亦非良策,李斯安危何足道哉?”沒有兵權如何兵變?若是等到司馬尚大軍作鳥獸散,將來恐怕再也沒有機會了!為了成就大業,李斯決意冒險一搏!
“若失先生,又談何變法?”李斯之才堪比商鞅,趙括不忍就這樣讓他以身赴險。
李斯微笑著搖了搖頭:“斯此行倘遭不測,馬服君從此可斷變法之心也。”李斯清醒的認識到,趙國已經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分岔路口,能否推行二次變法,成敗隻在此一舉。
“先生……”趙括哽咽著站起身,肅然一拜道,“括代趙國謝過先生。”
“李斯走後,馬服君務必謹慎小心!”在托起趙括的瞬間,李斯眼前閃過了一個人影,“白起此人深不可測!為趙國計,當除之!”
“白起垂垂老矣,先生或是多慮!”趙括不可置信地搖了搖頭,他根本不相信早是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匹夫還能在秦國掀起什麽風浪,畢竟現在手握兵權的人是他趙括,而不是白起!
“防患於未然也……”李斯話說一半便打住了。
斯還有一言,秦若生變,請君即刻歸趙,斷不可有絲毫遲疑躊躇!”望著趙括不以為然的神情,李斯微微歎了口氣,“今日一別,再見無期,請馬服君善自珍重!”對於驟然出現的白起,李斯總覺得有些隱隱的不安,但願真是自己多慮了。
說話間,老總管走到門外通稟了一聲:“公子,夫人迴府了。”
“姬華?”趙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斯見狀於是拜別道:“李斯告辭。”
注視著李斯飄然離去的背影,趙括心中充滿了莫名的壓抑。
站在庭院中,姬華望了眼擦肩而過的李斯,然後又見老總管朝他微微點了點頭,這才邁步走進了書房。待姬華進屋,老總管隨手輕輕帶上房門,書房中的光線頓時暗淡了下來。
“夫君。”姬華一步步向著書房中那個陰暗的人影走去。天色漸暗,但屋中卻並沒有亮燈。
“華妹,你怎來了?”在趙括的記憶中,已經許多年未見姬華迴府了,對於她的出現,趙括頗感意外。
姬華默默坐到趙括對麵,開門見山道:“姬華為興兒而來。”
“興兒怎了?”趙括不解地問道。
“終日操勞國事,看來夫君並未在意興兒所思所想。”姬華的語氣異常冰冷。
“華妹所言何意?”自從戰事一起,趙括便無暇去關注兒子了,那日李牧來府,雖然匆匆提起趙興受傷被俘之事,但在得知其並無大礙後,趙括也就沒有再細想了。
姬華氣惱地盯著藏在黑暗中的趙括:“夫君是真不知,亦或佯作不知?父親為亂秦而來,兒子卻對大秦赤誠一片!夫君可曾想過,終有一日汝二人將會勢同水火,兵戎相見……”說著說著,姬華竟忍不住抽泣了起來。
“夫人……”這是成婚二十多年來趙括第一次這樣稱唿姬華,“夫人所言,括何嚐不知。然歧路在前,無能為力也!”趙括明白,父子倆分道揚鑣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與興兒談談吧。”姬華懇求道。
是啊,是該好好談談了!把真相一五一十的告訴興兒,就像當初對高兒那樣!趙括猶豫著點了點頭:“括盡力而為罷……”死馬當做活馬醫吧!雖然沒有太大把握,但趙括再沒有精力去考慮其他了……
拒絕了姬華的隨行的要求,趙括獨自一人來到了趙興居住的小院前。鹹陽解圍後,嬴政頒下特詔褒獎趙興,將他由國尉丞提拔為了輜重營主將,並勒令其迴府養傷休息,待痊愈之後方可歸營任職。
借著月光,趙括悄然推門走了進去。
盡管腳步很輕,但佇立於小院石亭中的趙興還是察覺了:“父親?”
“傷……好些了麽?”趙括踱步走到石亭,微微伸手拉住兒子,尷尬地笑了笑。
“承蒙父親掛懷,不礙事。”趙興昂首拍著胸脯,虎聲言道,“家中憋悶,請父親與秦王求情,許兒提前歸營!”
“興兒便這般急不可耐?”望著兒子堅毅的目光,趙括突然不知該說什麽好了。
趙興並沒有聽出父親的言外之意,繼而慷慨陳述道:“合縱瓦解,李牧身死,列國人心惶惶也!當此時,若大軍東出,必獲全勝!”
“然汝並非秦人。”趙括旁敲側擊道。
“父親何出此言?商君、張儀、範雎皆非秦人,卻在此成就秦之霸業!”趙興奇怪地打量著父親,就好像是在打量一個陌生人。
“秦王無知,一紙逐客令,國中官署十室九空,得此便利,李牧方能長驅直入!興兒,或許大秦已非昔日之大秦……”斟酌了許久,趙括終於開口了。
趙興聽完父親的話,臉色愈發沉重了:“父親究竟要說甚?”
“毋忘卻,秦趙死敵也!”趙括沒有看兒子,隻是麵無表情地一字一句說道。
趙興不甘示弱,當即反駁道:“父親亦是趙人!”
“這……”趙括微微一愣神,伸手用力拽住了兒子的胳膊,脫口而出道:“父乃奉孝成王密詔而來!暴秦無道,天下共憤,吾兒為何執迷不悟?”
“原來如此!”趙興恍然一震,他冷笑著甩開了父親的手,“執迷不悟?何謂執迷不悟!天下紛亂征伐數百年,思一之心久矣!而今能一天下者,惟大秦也!”
麵對嬴政這位百年難遇的雄主,有時就連趙括自己都產生了動搖,更何況是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趙興。內心中有一個聲音在不停地告訴他,兒子的話是對的!但是為了趙國,為了自己一直堅持的信念,趙括卻永遠都不能苟同!
“嬴政實為呂政!兒可知乎?”趙括不知道為什麽自己會提起這件陳年舊事!或許是突然想起呂不韋了吧!父子歧途,沒料到終究還是走上了呂不韋的老路。
雖然驚愕,可趙興還是背過身斬釘截鐵地說道:“父親請迴!兒意已決,不必再言!”
早已預料了結局,但趙括心中仍是充滿了不甘和彷徨。自己的身份或許根本就不該告訴兒子,隻是就算瞞過一時,卻又瞞得住一世麽?
“命也!”蹣跚地走出小院,趙括不禁發出了一聲長嘯,爾後便重重栽倒在了石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