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嫪毐謀逆風波在前,但盛大的加冠親政大典還是在雍城如期舉行了。
冠劍禮成後,忐忑不安的呂不韋當殿表示,請求去除“仲父”名號。沒想到嬴政卻並沒有允準,隻是不置可否地對呂不韋勉勵了一番,仍讓其領開府丞相之職,總攝國政。
嫪毐曾是呂不韋門客,當初入宮亦是由他引薦,依秦律呂不韋自當連坐。但讓嬴政觸目驚心的是,自己尚未對如何處置呂不韋作出決定,朝中大臣就紛紛上奏力保,民間希望呂不韋免罪的唿聲更是絡繹不絕。
既然如此,嬴政寧願選擇暫時不動呂不韋,畢竟沒有確鑿的鐵證,就算扳倒了呂不韋,也無法從根基上徹底鏟除呂不韋背後的龐大勢力,他需要的是一擊製勝。
大典剛一結束,嬴政便急急忙忙地連夜趕迴鹹陽處置嫪毐一案。一個月後,廷尉府終於結案:嫪毐亂宮謀逆,車裂處死,誅三族;從犯內史贏肆、衛尉王竭、中大夫冷齊,一律梟首,滅其族;門客隨從謀反者斬首,未從者罰役三年;太後涉案,削俸兩千石,遷冷宮,決聞政事。
此外還有四千餘名受此案牽連者,皆被奪官去爵,貶居去了蜀中。
事情好不容易告一段落,可嬴政的心病並沒有消除,長信侯沒了,卻還有一個更為可怕的文信侯。在嬴政看來,嫪毐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個王太後身邊的男寵,但呂不韋則截然不同,為相十餘年,呂不韋在秦國可謂是根深蒂固,不除呂不韋,他就無法真正的掌控秦國。
不過最讓嬴政感到害怕的還是嫪毐在大鄭宮前對自己說的那番話,雖然在其他人眼中這隻是嫪毐信口胡說的鬼話,更不會有人相信,可難保沒有居心叵測之人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若這個驚天秘密果真被人確實,到時候秦人群起而攻之,自己秦王的位置恐怕就不保了。
思來想去,最穩妥的辦法是除掉呂不韋,然而呂不韋工於心計,當年為嫪毐操持去勢的總管內侍早被其殺人滅口,如今死無對證,嬴政也隻能是徒唿奈何罷了。
數日後,秦王頒下詔書:嫪毐行刑由相國呂不韋監之,秦王親臨觀刑。
望著高坐觀刑台上嬴政似笑非笑的神情,呂不韋明白了:此舉乃是殺雞儆猴!嫪毐一死,嬴政下一步要對付的人就是自己了!父子相殘,呂不韋雖痛心疾首,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文信侯時辰到了!”府丞在一旁提醒道。
呂不韋迴過神來,不經意瞥向了站在刑場中的嫪毐。隻見嫪毐緊閉的雙眼突然睜開,死死地盯住了他。從嫪毐的眼神中,呂不韋似乎讀出了一絲憐憫。
呂不韋心中一陣發毛:“嫪毐,可有遺言?”
嫪毐把目光轉向遠處觀刑的嬴政,狂笑道:“今日殺假父!明日便殺真父也!呂不韋,老子在黃泉路上等你!哈哈哈……”
在狂笑聲中,儈子手麻利地將五條繩索分別套在了嫪毐的四肢與脖頸上,繩索另一頭則與五部牛車相連,於是嫪毐整個人便被躺成了一個大字型。
行刑的大鼓隨之隆隆地擂了起來,周圍圍觀的人們紛紛閉上了眼睛,在一陣淒厲的嘶吼過後,刑場就隻剩下了由無數支離破碎屍塊構成的血腥畫麵。
呂不韋麻木地看完了車裂的全過程,嫪毐已死,可嫪毐臨刑前的那句話卻始終在他腦海中迴蕩著:“今日殺假父!明日便殺真父也……”
當夜,嬴政突然秘密召見了呂不韋新近提拔的河渠丞李斯,入秦十餘年,李斯第一次見到自己思慕已久的秦王。對他來說,這可以算是改變命運的一天。
“嬴政恭候先生多時矣。”端坐在空曠王城書房中的嬴政,一見到李斯當即扶案而起,大步迎了上去。
“秦王……”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河渠丞,竟能受到君主單獨接見,此乃何等榮耀之事。驟然受到如此禮遇的李斯心頭一熱,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嬴政一直將李斯扶到了大案前坐下,然後誠懇地言道:“此間並無他人,政懇請先生賜教。”
“斯才疏學淺,不敢言教。”李斯拘謹地直起身,滿麵通紅地說道。
嬴政笑著擺了擺手:“先生過謙也!今日相請,隻聞先生為仲父編撰之《呂氏春秋》業已成書,政想聽聽先生對此書評判也!”
李斯狠狠掐了把自己的大腿,平複下心情,終於再沒有了拘謹,坦然道:“李斯入秦蒙文信侯知遇之恩編撰《呂氏春秋》一書,此書集諸子百家治國之學說,匯天下百餘年為政利弊之得失,若以治國而論,或對我大秦有益無害也!”
“哦?此為先生本心乎?”嬴政殷切地望著李斯,《呂氏春秋》成書之後,呂不韋在鹹陽南門公然懸賞求錯,改一字而賞千金。此事已在秦國鬧得沸沸揚揚,嬴政也想趁此機會試探一番李斯對此的真正看法。
李斯瞬間便察覺了秦王的用意,當即答道:“文信侯鹹陽南門之舉不過誘導人心而已,民心同,王則必納之!但依臣之見,《呂氏春秋》所言寬政之法雖得人心,亦可使國法平和,然我王若欲一天下,惟商君之法耳!”
嬴政肅然拱手道:“先生之言,嬴政茅舍頓開!秦政何去何從,還請先生教我。”
“我王之心業已明確,何須李斯多言?”李斯恭維道。
李斯本意是想不露聲色地拍拍秦王的馬屁,沒想到嬴政聽罷竟突然話鋒一轉,冷臉說道:“先生之才盡於此乎?抑或心中尚存疑慮?”
直到此時,李斯方才驟然醒悟,原來秦王要試探是自己與呂不韋的關係!且不說李斯早就和趙括達成了共同扳倒呂不韋的秘密協議,僅從呂不韋已經成為自己仕途阻力的這一點,李斯也必須對呂不韋發起反戈一擊:“臣雖為文信侯門客,然日思夜想皆為大秦。”
嬴政聽後很不以為然:“然嫪毐亦曾是文信侯門客,先生可知此事?”嬴政的用意很明顯,他是想讓呂不韋的這個得意門客跳出來揭發呂不韋,以此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將自己與剛剛處死的嫪毐相提並論,李斯頓時被嚇出了一身冷汗,迫不及待地表白道:“臣雖敬佩文信侯之能,然卻不恥文信侯之人也!”
“先生何意?”嬴政麵色有了稍許的緩和。
這細微的變化怎能逃得過李斯的眼睛,他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趕緊言道:“臣為國家計,不敢隱瞞!嫪毐假閹入宮之事皆為文信侯一手操持。”
嬴政歎息一聲,不動聲色地說道:“此事本王何嚐不知,惟缺憑證也!”
聽秦王這麽一說,李斯反倒是釋然了,他站起身朝著嬴政深深一拜道:“我王毋憂,臣有文信侯所留文書憑據。”原來當初嫪毐被送入宮時,負責秘密交涉的人就是李斯,李斯當然知道這張文書憑據對呂不韋來說意味著什麽。事情了結後,李斯一麵告知呂不韋憑據已然銷毀,一麵又偷偷將其藏了起來,以備日後的不時之需。
“哦?果真如此?天意乎?”嬴政不由大悅,滿意地點了點頭,“先生大才,本王今日受益匪淺。三日後,正殿朝會,請先生列席!”
苦熬這麽多年,其中的艱辛顛沛又有何人知之?如今終於出人頭地,李斯怎能不欣喜若狂,他忙不迭地拜倒在地:“蒙王厚恩,臣必竭力,不負大秦!”
“秦王乃不世英主,何愁不能締造千古偉業,名垂青史?”那一夜,李斯的心醉了。
冠劍禮成後,忐忑不安的呂不韋當殿表示,請求去除“仲父”名號。沒想到嬴政卻並沒有允準,隻是不置可否地對呂不韋勉勵了一番,仍讓其領開府丞相之職,總攝國政。
嫪毐曾是呂不韋門客,當初入宮亦是由他引薦,依秦律呂不韋自當連坐。但讓嬴政觸目驚心的是,自己尚未對如何處置呂不韋作出決定,朝中大臣就紛紛上奏力保,民間希望呂不韋免罪的唿聲更是絡繹不絕。
既然如此,嬴政寧願選擇暫時不動呂不韋,畢竟沒有確鑿的鐵證,就算扳倒了呂不韋,也無法從根基上徹底鏟除呂不韋背後的龐大勢力,他需要的是一擊製勝。
大典剛一結束,嬴政便急急忙忙地連夜趕迴鹹陽處置嫪毐一案。一個月後,廷尉府終於結案:嫪毐亂宮謀逆,車裂處死,誅三族;從犯內史贏肆、衛尉王竭、中大夫冷齊,一律梟首,滅其族;門客隨從謀反者斬首,未從者罰役三年;太後涉案,削俸兩千石,遷冷宮,決聞政事。
此外還有四千餘名受此案牽連者,皆被奪官去爵,貶居去了蜀中。
事情好不容易告一段落,可嬴政的心病並沒有消除,長信侯沒了,卻還有一個更為可怕的文信侯。在嬴政看來,嫪毐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個王太後身邊的男寵,但呂不韋則截然不同,為相十餘年,呂不韋在秦國可謂是根深蒂固,不除呂不韋,他就無法真正的掌控秦國。
不過最讓嬴政感到害怕的還是嫪毐在大鄭宮前對自己說的那番話,雖然在其他人眼中這隻是嫪毐信口胡說的鬼話,更不會有人相信,可難保沒有居心叵測之人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若這個驚天秘密果真被人確實,到時候秦人群起而攻之,自己秦王的位置恐怕就不保了。
思來想去,最穩妥的辦法是除掉呂不韋,然而呂不韋工於心計,當年為嫪毐操持去勢的總管內侍早被其殺人滅口,如今死無對證,嬴政也隻能是徒唿奈何罷了。
數日後,秦王頒下詔書:嫪毐行刑由相國呂不韋監之,秦王親臨觀刑。
望著高坐觀刑台上嬴政似笑非笑的神情,呂不韋明白了:此舉乃是殺雞儆猴!嫪毐一死,嬴政下一步要對付的人就是自己了!父子相殘,呂不韋雖痛心疾首,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文信侯時辰到了!”府丞在一旁提醒道。
呂不韋迴過神來,不經意瞥向了站在刑場中的嫪毐。隻見嫪毐緊閉的雙眼突然睜開,死死地盯住了他。從嫪毐的眼神中,呂不韋似乎讀出了一絲憐憫。
呂不韋心中一陣發毛:“嫪毐,可有遺言?”
嫪毐把目光轉向遠處觀刑的嬴政,狂笑道:“今日殺假父!明日便殺真父也!呂不韋,老子在黃泉路上等你!哈哈哈……”
在狂笑聲中,儈子手麻利地將五條繩索分別套在了嫪毐的四肢與脖頸上,繩索另一頭則與五部牛車相連,於是嫪毐整個人便被躺成了一個大字型。
行刑的大鼓隨之隆隆地擂了起來,周圍圍觀的人們紛紛閉上了眼睛,在一陣淒厲的嘶吼過後,刑場就隻剩下了由無數支離破碎屍塊構成的血腥畫麵。
呂不韋麻木地看完了車裂的全過程,嫪毐已死,可嫪毐臨刑前的那句話卻始終在他腦海中迴蕩著:“今日殺假父!明日便殺真父也……”
當夜,嬴政突然秘密召見了呂不韋新近提拔的河渠丞李斯,入秦十餘年,李斯第一次見到自己思慕已久的秦王。對他來說,這可以算是改變命運的一天。
“嬴政恭候先生多時矣。”端坐在空曠王城書房中的嬴政,一見到李斯當即扶案而起,大步迎了上去。
“秦王……”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河渠丞,竟能受到君主單獨接見,此乃何等榮耀之事。驟然受到如此禮遇的李斯心頭一熱,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嬴政一直將李斯扶到了大案前坐下,然後誠懇地言道:“此間並無他人,政懇請先生賜教。”
“斯才疏學淺,不敢言教。”李斯拘謹地直起身,滿麵通紅地說道。
嬴政笑著擺了擺手:“先生過謙也!今日相請,隻聞先生為仲父編撰之《呂氏春秋》業已成書,政想聽聽先生對此書評判也!”
李斯狠狠掐了把自己的大腿,平複下心情,終於再沒有了拘謹,坦然道:“李斯入秦蒙文信侯知遇之恩編撰《呂氏春秋》一書,此書集諸子百家治國之學說,匯天下百餘年為政利弊之得失,若以治國而論,或對我大秦有益無害也!”
“哦?此為先生本心乎?”嬴政殷切地望著李斯,《呂氏春秋》成書之後,呂不韋在鹹陽南門公然懸賞求錯,改一字而賞千金。此事已在秦國鬧得沸沸揚揚,嬴政也想趁此機會試探一番李斯對此的真正看法。
李斯瞬間便察覺了秦王的用意,當即答道:“文信侯鹹陽南門之舉不過誘導人心而已,民心同,王則必納之!但依臣之見,《呂氏春秋》所言寬政之法雖得人心,亦可使國法平和,然我王若欲一天下,惟商君之法耳!”
嬴政肅然拱手道:“先生之言,嬴政茅舍頓開!秦政何去何從,還請先生教我。”
“我王之心業已明確,何須李斯多言?”李斯恭維道。
李斯本意是想不露聲色地拍拍秦王的馬屁,沒想到嬴政聽罷竟突然話鋒一轉,冷臉說道:“先生之才盡於此乎?抑或心中尚存疑慮?”
直到此時,李斯方才驟然醒悟,原來秦王要試探是自己與呂不韋的關係!且不說李斯早就和趙括達成了共同扳倒呂不韋的秘密協議,僅從呂不韋已經成為自己仕途阻力的這一點,李斯也必須對呂不韋發起反戈一擊:“臣雖為文信侯門客,然日思夜想皆為大秦。”
嬴政聽後很不以為然:“然嫪毐亦曾是文信侯門客,先生可知此事?”嬴政的用意很明顯,他是想讓呂不韋的這個得意門客跳出來揭發呂不韋,以此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將自己與剛剛處死的嫪毐相提並論,李斯頓時被嚇出了一身冷汗,迫不及待地表白道:“臣雖敬佩文信侯之能,然卻不恥文信侯之人也!”
“先生何意?”嬴政麵色有了稍許的緩和。
這細微的變化怎能逃得過李斯的眼睛,他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趕緊言道:“臣為國家計,不敢隱瞞!嫪毐假閹入宮之事皆為文信侯一手操持。”
嬴政歎息一聲,不動聲色地說道:“此事本王何嚐不知,惟缺憑證也!”
聽秦王這麽一說,李斯反倒是釋然了,他站起身朝著嬴政深深一拜道:“我王毋憂,臣有文信侯所留文書憑據。”原來當初嫪毐被送入宮時,負責秘密交涉的人就是李斯,李斯當然知道這張文書憑據對呂不韋來說意味著什麽。事情了結後,李斯一麵告知呂不韋憑據已然銷毀,一麵又偷偷將其藏了起來,以備日後的不時之需。
“哦?果真如此?天意乎?”嬴政不由大悅,滿意地點了點頭,“先生大才,本王今日受益匪淺。三日後,正殿朝會,請先生列席!”
苦熬這麽多年,其中的艱辛顛沛又有何人知之?如今終於出人頭地,李斯怎能不欣喜若狂,他忙不迭地拜倒在地:“蒙王厚恩,臣必竭力,不負大秦!”
“秦王乃不世英主,何愁不能締造千古偉業,名垂青史?”那一夜,李斯的心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