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這是我自己交的兄弟!我得認!”在心裏默默念了幾遍讓自己冷靜下來,我重新收拾好了裝備拎著開山刀出門,沿著野草叢生的小路朝村後走去,經過一個小下坡之後,就看到之前聽說的那條小河。
這條小河的河道十分規整,八成是村裏人為了用水方便自己開鑿的,看流向上遊應該是我們之前見到的那條大河,水質同樣非常清澈,但是沒有那麽冰冷刺骨。
我看了眼河水深度,就知道長生會的秘密基地跟這條河沒關係,因為何懷之前曾問過郝建他們會不會遊泳,可這條河最深的地方也才剛剛漫過腳麵,想在這淹死條狗都費勁,更別說遊泳這麽需要水的運動了。
但我也不認為這裏完全沒有線索,既然是遊泳肯定需要大量的水,而山區因為地勢高低起伏不定,很難形成兩套相對獨立的水係,所以無論他們這會兒在什麽地方玩水,這條人工河都能帶著我找到他們。
要說一整套河流係統中,水量最大的地方一般都位於下遊,不過這種事誰也不敢打包票,再聯係長生會一貫的作風,我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先去上遊看看。
沿著人工河逆流而上,半小時後我就看到了人工建造的閘口,石籠加沙袋堆成堤壩,再用鋼板做成閘板,兩道手腕粗細的鐵鏈焊死在鋼板上,向上延伸分別經過一隻滑輪後連在兩旁的絞盤上。
這一套水閘的機械原理非常簡單,我左右看了一眼就明白大概,估計是水量充沛的時候就半開閘門,等到旱季河水流量少的時候,再轉動絞盤打開閘口保證供水,這樣一來無論什麽季節村裏都不會缺水,同時又可以防止水流過大從而衝毀河道甚至危害村莊。
當年霧村被泥石流封閉時正值雨季,所以直到現在閘口還是半開的狀態,我靈機一動想打開閘口,看看這條人工河灌滿水後會不會發生什麽,可是湊到絞盤近前就發現不可能,木質的絞盤年頭太久已經開始糟朽,那兩根鐵鏈在這大霧裏也鏽跡斑駁,一摸就是一手紅褐色的鏽水。
按理說糟朽成這樣的絞盤已經無法受力,早就該被鋼板的重量拽成碎渣,之所以至今還保持著原狀,估計是閘口的鋼板也鏽死了,如果我想開閘放水就得把整個閘門炸掉才行。
我全身上下連個生火的東西都沒有,炸掉閘門更是異想天開,而且這道閘門沒有被開啟過得痕跡,就說明這裏和秘密基地沒什麽關係,於是我搖搖頭放棄炸門的想法,拽著石籠的鐵絲網爬到堤壩上,繼續逆著河流往上遊走去。
又過了半個小時我來到第二個河流分叉口,這個分叉很明顯是自然形成的,寬闊的河麵足有近十米寬,奔騰而下的河水帶動氣流吹散濃霧,蹲下來甚至可以看到幾百米外的場景!
一道狹長的山峰從河底刺出來把水麵一分為二,其中一條就是我身邊的支流,但更多的河水都湧進山後的河道,在我的位置看不到山後的場景,隻能聽見轟隆隆的水響像滾雷一樣,想來那條河道裏的水不會太平靜。
我蹲下來貼著河麵往上遊望去,蜿蜒向上幾百米後又是一道轉折,在這幾百米裏沒有任何人類活動的痕跡,看來郝建他們並不在這邊。
“原來長生會真的這麽沒創意……”我小聲嘀咕一句感覺有些尷尬,先前我還為自己的反其道而行沾沾自喜,沒想到最後卻是白白浪費了一個多小時,也幸虧周圍沒有其他人看見,否則我肯定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原路返迴霧村,我坐在河道邊看著緩緩流動的河水,開始琢磨要不要再去下遊看看,按理說這種問題根本不用想,可我總擔心又會白跑一趟,眼下郝建他們已經出發前往秘密基地,我在這裏耽誤的越久,就會被他們落的越遠,想追上他們也就越難。
抓著頭發琢磨了幾分鍾,不經意間我隱約看到旁邊的草叢裏有東西在閃光,走過去發現竟然是劉雲升的手機!
劉雲升的手機同樣沒有鎖屏,滑開屏保就看到一張照片,說不上拍的是什麽,因為我隻看到白茫茫的一片,起初我以為是手機在褲袋裏不小心誤觸拍下的,但十分之一秒後我就突然反應過來,這張照片拍的是周圍的濃霧!
“可是好端端的拍濃霧幹什麽?”我嘀咕一聲放大照片仔細去看,就發現在濃霧裏隱約有些顏色較深的輪廓,兩排方方正正的影子排列的十分整齊,我盯著屏幕看了半分鍾,忽然意識到這是俯拍的霧村。
根據照片上的內容,我推測這張照片的拍攝距離應該在一百米左右,少於這個距離照片就不會這麽模糊,超過這個距離就隻能拍到白霧;拍攝角度說明拍攝者的位置比霧村高很多,但霧村前方和左右都沒有這麽高的位置,也就是說拍攝者在霧村的後方!
我嚐試著在腦海裏構建出照片拍攝時的場景,直覺告訴我可以利用三角函數,通過拍攝角度和距離計算出拍攝位置,隻可惜我在學校學的那點知識一畢業就全還給老師了,琢磨了近十分鍾,愣是沒想起三角函數是什麽東西。
“數學老師,我對不起你!”我長歎口氣,捧起河水潑在臉上,冰涼的溫度讓我精神一震,雖然我不知道照片是在什麽位置拍攝的,但我已經知道拍攝的方向,蹚水過了人工河繼續往前,幾十米後就看到一處陡峭的山坡。
說是山坡,其實就是一大堆石頭,目力所及的範圍內連一粒泥土都沒有,全都是暴露在空氣中的粗糙石塊,我注意到山腳下有幾塊明顯不屬於這裏的石頭,應該是有人往上爬的時候踩下來的,直覺告訴我上山的人就是郝建他們!
“堅持住!我馬上就來找你們!”我低聲自語,說著已經攀著石頭往上爬去,雖然有些石塊已經風化鬆動,但大部分石塊還是很結實的,沒一會兒我就爬上去幾十米,轉身躺在山坡上,拿出手機開始拍攝山下的霧村。
百煞陣可以影響我的視力,但對手機攝像頭一點用處都沒有,兩張照片放在一起,雖然細節上有些不太一樣,但我依舊可以斷定那張照片就是在這裏拍的,換句話說,我找到了他們離開時的路線!
</p>
“這是我自己交的兄弟!我得認!”在心裏默默念了幾遍讓自己冷靜下來,我重新收拾好了裝備拎著開山刀出門,沿著野草叢生的小路朝村後走去,經過一個小下坡之後,就看到之前聽說的那條小河。
這條小河的河道十分規整,八成是村裏人為了用水方便自己開鑿的,看流向上遊應該是我們之前見到的那條大河,水質同樣非常清澈,但是沒有那麽冰冷刺骨。
我看了眼河水深度,就知道長生會的秘密基地跟這條河沒關係,因為何懷之前曾問過郝建他們會不會遊泳,可這條河最深的地方也才剛剛漫過腳麵,想在這淹死條狗都費勁,更別說遊泳這麽需要水的運動了。
但我也不認為這裏完全沒有線索,既然是遊泳肯定需要大量的水,而山區因為地勢高低起伏不定,很難形成兩套相對獨立的水係,所以無論他們這會兒在什麽地方玩水,這條人工河都能帶著我找到他們。
要說一整套河流係統中,水量最大的地方一般都位於下遊,不過這種事誰也不敢打包票,再聯係長生會一貫的作風,我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先去上遊看看。
沿著人工河逆流而上,半小時後我就看到了人工建造的閘口,石籠加沙袋堆成堤壩,再用鋼板做成閘板,兩道手腕粗細的鐵鏈焊死在鋼板上,向上延伸分別經過一隻滑輪後連在兩旁的絞盤上。
這一套水閘的機械原理非常簡單,我左右看了一眼就明白大概,估計是水量充沛的時候就半開閘門,等到旱季河水流量少的時候,再轉動絞盤打開閘口保證供水,這樣一來無論什麽季節村裏都不會缺水,同時又可以防止水流過大從而衝毀河道甚至危害村莊。
當年霧村被泥石流封閉時正值雨季,所以直到現在閘口還是半開的狀態,我靈機一動想打開閘口,看看這條人工河灌滿水後會不會發生什麽,可是湊到絞盤近前就發現不可能,木質的絞盤年頭太久已經開始糟朽,那兩根鐵鏈在這大霧裏也鏽跡斑駁,一摸就是一手紅褐色的鏽水。
按理說糟朽成這樣的絞盤已經無法受力,早就該被鋼板的重量拽成碎渣,之所以至今還保持著原狀,估計是閘口的鋼板也鏽死了,如果我想開閘放水就得把整個閘門炸掉才行。
我全身上下連個生火的東西都沒有,炸掉閘門更是異想天開,而且這道閘門沒有被開啟過得痕跡,就說明這裏和秘密基地沒什麽關係,於是我搖搖頭放棄炸門的想法,拽著石籠的鐵絲網爬到堤壩上,繼續逆著河流往上遊走去。
又過了半個小時我來到第二個河流分叉口,這個分叉很明顯是自然形成的,寬闊的河麵足有近十米寬,奔騰而下的河水帶動氣流吹散濃霧,蹲下來甚至可以看到幾百米外的場景!
一道狹長的山峰從河底刺出來把水麵一分為二,其中一條就是我身邊的支流,但更多的河水都湧進山後的河道,在我的位置看不到山後的場景,隻能聽見轟隆隆的水響像滾雷一樣,想來那條河道裏的水不會太平靜。
我蹲下來貼著河麵往上遊望去,蜿蜒向上幾百米後又是一道轉折,在這幾百米裏沒有任何人類活動的痕跡,看來郝建他們並不在這邊。
“原來長生會真的這麽沒創意……”我小聲嘀咕一句感覺有些尷尬,先前我還為自己的反其道而行沾沾自喜,沒想到最後卻是白白浪費了一個多小時,也幸虧周圍沒有其他人看見,否則我肯定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原路返迴霧村,我坐在河道邊看著緩緩流動的河水,開始琢磨要不要再去下遊看看,按理說這種問題根本不用想,可我總擔心又會白跑一趟,眼下郝建他們已經出發前往秘密基地,我在這裏耽誤的越久,就會被他們落的越遠,想追上他們也就越難。
抓著頭發琢磨了幾分鍾,不經意間我隱約看到旁邊的草叢裏有東西在閃光,走過去發現竟然是劉雲升的手機!
劉雲升的手機同樣沒有鎖屏,滑開屏保就看到一張照片,說不上拍的是什麽,因為我隻看到白茫茫的一片,起初我以為是手機在褲袋裏不小心誤觸拍下的,但十分之一秒後我就突然反應過來,這張照片拍的是周圍的濃霧!
“可是好端端的拍濃霧幹什麽?”我嘀咕一聲放大照片仔細去看,就發現在濃霧裏隱約有些顏色較深的輪廓,兩排方方正正的影子排列的十分整齊,我盯著屏幕看了半分鍾,忽然意識到這是俯拍的霧村。
根據照片上的內容,我推測這張照片的拍攝距離應該在一百米左右,少於這個距離照片就不會這麽模糊,超過這個距離就隻能拍到白霧;拍攝角度說明拍攝者的位置比霧村高很多,但霧村前方和左右都沒有這麽高的位置,也就是說拍攝者在霧村的後方!
我嚐試著在腦海裏構建出照片拍攝時的場景,直覺告訴我可以利用三角函數,通過拍攝角度和距離計算出拍攝位置,隻可惜我在學校學的那點知識一畢業就全還給老師了,琢磨了近十分鍾,愣是沒想起三角函數是什麽東西。
“數學老師,我對不起你!”我長歎口氣,捧起河水潑在臉上,冰涼的溫度讓我精神一震,雖然我不知道照片是在什麽位置拍攝的,但我已經知道拍攝的方向,蹚水過了人工河繼續往前,幾十米後就看到一處陡峭的山坡。
說是山坡,其實就是一大堆石頭,目力所及的範圍內連一粒泥土都沒有,全都是暴露在空氣中的粗糙石塊,我注意到山腳下有幾塊明顯不屬於這裏的石頭,應該是有人往上爬的時候踩下來的,直覺告訴我上山的人就是郝建他們!
“堅持住!我馬上就來找你們!”我低聲自語,說著已經攀著石頭往上爬去,雖然有些石塊已經風化鬆動,但大部分石塊還是很結實的,沒一會兒我就爬上去幾十米,轉身躺在山坡上,拿出手機開始拍攝山下的霧村。
百煞陣可以影響我的視力,但對手機攝像頭一點用處都沒有,兩張照片放在一起,雖然細節上有些不太一樣,但我依舊可以斷定那張照片就是在這裏拍的,換句話說,我找到了他們離開時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