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知府問道:“你的織坊如何能織出如此輕軟的棉布?”


    佟華瓊指了指織機,說道:“我的彈棉機和織布機都改良了,可以織出又輕又軟的棉布。”


    她指的剛好是穀小雪跟前的織機。


    穀小雪停下了織布。


    姚知府上前看了一番,又摸了摸穀小雪織布機上還沒有完成的布匹,和他手裏的觸感一模一樣。


    對於織布機他不懂,但不妨礙他的激動。


    “佟大嬸,您是如何改良的棉紡織機?”姚知府有點激動。


    高手在民間啊。


    佟華瓊說道:“我從前種棉花,發現咱清河灣的棉花長勢很好,但最多也就種半畝地用來套棉衣棉被,因為更多沒法發揮棉花價值,咱們的織機織棉花不行,毀機子不說,織出來的布很粗。後來我在府城遇到一個華亭的商人,他家娘子就穿著棉布,我才發現原來棉布也能又輕又軟,我一問說是他們華亭老家都穿這樣的棉布,關鍵價格很便宜。”


    “我就動了心思想要織棉布,柳縣令的同窗剛好在華亭縣當父母官,我就托了柳縣令問華亭縣打聽棉紡織機。華亭縣給了彈棉機和棉紡織機的圖紙,我本家侄子穀大橋琢磨了幾個月改良了機子,能把棉布織的細密柔軟。”


    “所以說到底功勞最大的是柳縣令和穀大橋,柳縣令把百姓要求放在心上,要不是他舍下臉問華亭縣借織機,人家也不會給咱們圖紙。”佟華瓊指了指正在調試一台新織機的穀大橋說道,“若不是穀大橋好琢磨,有了織機圖紙也沒用。”


    柳縣令挺了挺胸膛,又誇他。


    姚知府一跨步來到穀大橋身邊。


    穀大橋就要磕頭,被姚知府按住了。


    姚知府問穀大橋:“一匹布能用多少斤棉花?”


    穀大橋看向佟華瓊,佟華瓊微笑鼓勵穀大橋親自迴答姚大人的話。


    穀大橋略微緊張的說道:“十二斤去籽棉可以織一匹布,現在是把耗損的棉花一起加進去了。那浪費的棉花實在太心疼,我在想法子改良,看能不能壓到十斤棉一匹布。”


    姚知府對穀大橋精準謙虛的迴答很滿意。


    轉而對佟華瓊說道:“一畝棉田可以產棉三百斤,您的三十畝地就是九千斤,這是籽棉,皮棉......”


    柳縣令趕緊補充道:“曬幹去籽皮棉量是一畝地一百斤,三十畝地就是三千斤。佟大嬸,我說的對不對。”


    佟華瓊點頭,說道:“二位大人英明。”


    柳縣令出身鄉村,姚知府出身世家能對地裏的出產了解的一清二楚,可見田間地頭不白走。


    姚知府笑了笑說道:“按照十二斤棉花一匹布,那麽三千斤就是二百五十匹布。”


    佟華瓊心說,這個數字夠吉利的。


    接著姚知府激動起來:“就像佟大嬸所說,不僅清河灣適合種棉花,咱們整個寧城都適合種棉花,棉花產量比麻產量更高種植更容易。從前之所以不大規模種棉花,是棉花沒辦法織成易穿的布。現在您的織坊可以織出細密柔軟的布,那麽棉布這種廉價觸感又好的布就可以惠及百姓了。”


    佟華瓊心想不愧是父母官啊,一下子就看透了關鍵。


    “佟大嬸,您有大功勞啊,還有穀大橋,本官要賞你們。”姚知府一臉激動。


    為官者,不就希望所管轄地的百姓有其所居吃得飽穿得暖嗎?現在佟大嬸的棉紡織機解決了穿得暖的問題,他這個父母官怎麽能不激動。


    對於封賞佟華瓊不在意,她都已經是鄉君了,再封賞能封個郡主公主咋滴。


    她想拿邊境的生意。


    蘇承閔說漠北的官兵需要冬衣,以前的棉衣又重又不保暖,她想接下這門生意。


    邊境十萬兵的生意啊。


    光靠自己不行,必須有官方保障,姚知府背靠京城姚家,或許可以助力她。


    但這要求不能當著大家夥的麵提,於是佟華瓊對姚知府說道:“姚大人,我就踏踏實實的生意人,吏治清明社會安定就夠我安心做生意了。至於大橋確實該賞。”


    佟華瓊看向穀大橋:“大橋,姚大人要賞你,咱們姚大人最寬厚,你想要什麽賞你給姚大人提。”


    穀大橋早已經愣住了,不知道該提什麽封賞。


    佟華瓊看到穀大橋憋的一腦門的汗,一臉遺憾的姚知府說道:“大橋是我們穀家族裏第一個讀書人,夫子都誇他聰明刻苦,怎耐他傷了腿考場都沒有上就迴家務農了。姚大人,要不您封他義民稱號。”


    姚知府說道:“可以。不僅封穀大橋為義民,他家的田稅和兵役也免了。”


    穀大橋激動的磕頭謝恩。


    這是除了見皇帝之外,最後一次見官磕頭了。


    穀大橋嘴裏感謝姚知府,心裏最感謝的是佟華瓊,隻有佟華瓊知道他心底的遺憾。


    讀書人讀到秀才,可以見官不跪,穀大橋永遠不可能考秀才了。


    平民百姓除了秀才見官不跪,被封為義民的見官同樣不需要跪。


    佟華瓊了解穀大橋的心思,才讓姚知府給他一個義民的賞賜。


    這賞賜雖然沒有金銀來的實惠,可對於穀大橋來說是他想要的。


    至於田稅和兵役的免除更讓穀大橋驚喜。


    大盛的農民除了承擔田稅還要承擔兵役,兵役戰亂年間需要上場打仗或者隨軍服徭役,和平年代則會折算成稅糧稅銀的形式上繳。


    本朝的兵役已經算低的了,但穀大橋的腿腳不好,本來就不方便種地不便於賺錢,哪怕對於別人來說很低的稅糧稅銀對他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現在姚知府免除了他的田稅和兵役,不僅讓穀大橋的負擔減輕了,以後哪怕發生戰爭他也不用因為腿腳不便要被迫送兒子去服役了。


    宋巧娘正在指導織女織布,自然聽聞了自家丈夫被知府青睞封賞的消息,激動的她眼淚嘩啦啦。


    眾織女見了,不羨慕宋巧娘,隻慶幸自己傍上了佟華瓊的大腿。


    甚至有織女暗想,都是人,隻穀大橋能改良織機不成?


    她們為何不可以?


    佟華瓊也是沒想到,她把穀大橋推到姚知府的視線裏,竟然能在自家織坊引發內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惡婆婆不洗白,隻虐渣兒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元瑛貝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元瑛貝貝並收藏惡婆婆不洗白,隻虐渣兒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