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恆舉止溫和伸手托起張柏,說道:“我周恆沒有官身受不起狀元郎一拜。”
久久不曾起身顯得更加恭敬,這樣的人物時態看的透徹。張柏由衷佩服周家長孫,未曾如官場已經將天下大勢盡在手中。文人胸中自有乾坤,口吐既是芳華。
這一刻起張柏才了解周氏兩位名聲不顯的公子,亦是一同扶龍既屠龍唯有信仰不同罷了。周恆雖在太子門下從不曾周瑾反目為仇,周瑾亦是相同。與太子齊王不同你死我活,兩人多是學問上相爭不分對錯沒有高低唯有勝負罷了。如此更加佩服自家先生,大梁文脈兩支周文一脈多是官場順遂少有文壇宗師。雙裳一脈詩詞歌賦為一佳,多是教書匠。大梁官學多是出自雙裳一門,慶和二十年中這一文脈出書極多。
周文一脈人人不同,好像同一位先生老師交出的學生各個不同,甚至思想理念都不盡相同。往遠處說十幾年前作為學生的王安與先生周文同朝為官,寧願背叛師門也不惜堅持理念。數十年的時間周文門生遍天下,極少出現一門既是一黨。再近一些兩位周氏兒郎一位扶持太子,一位扶持齊王並非爭奪家業,而是每人有每人的思想理念。
張柏曾與周瑾也有過對話,周瑾恪守一國既是一家,家國天下先家後國。一個國家是以無數個小家大家組成一國,對付貴族豪門整頓朝野一分二二分四一層層剝削形成無數小豪門,以一家獨大從而控製無數個小家。那次交談之後張柏由衷佩服周瑾的學問,大梁現在最大的弊端不是國庫緊缺,也不是人才缺少反而很多。正如周瑾所說大梁十年間讀書人如雨後春筍一個個冒出頭,能被朝廷所用卻是極少,寧願投身與豪門中卻不願入朝為官。為此周瑾有一解。
先家後國,唯有將豪門從中瓦解分成無數小家,再以門客輔佐。才子武人得不到贏得之物,自然會改變做法。朝廷大肆封爵位,有才人能用才學博一個爵位。擺脫非嫡子繼承爵位的窘境,從一家分成多家。自然爵位不再有世襲製,王安能為天下學子打開官場大門,周瑾為什麽不能開創非世襲爵位,以軍功;業績;名望;功績甚至學問換取一世爵位。
張柏有一問:“爵位泛濫會使得爵位不值錢,高低分明爭奪劇烈。”
周瑾答:“爵位與錢財何異,才學武藝就像碼頭勞力。你的力氣大能多扛幾袋少走幾趟,同樣的時間為什麽不能比別人多賺幾個銅錢。能力有限會羨慕嗎?會的所以之後才會更加努力,偷懶的人有多大的能力不動自然一文沒有,難道就因為你力氣大同樣的活多給你幾文。如今躺在父輩功勞簿上的年輕人太多了,重要官職被這些占著大梁用什麽強盛。正如碼頭上一艘貨船,不招收新人隻有一脈相傳。人人想著的不是多賺幾文,而想著這船貨物多會兒搬完也可以,反正沒有人競爭。哪位船主可以這麽認為,一國何嚐不是一艘大船。船上有船長副手再到掌舵人,觀風人,逆流而上需要勞力劃船,一次出航這些人一個都不能少,為什麽不能有能者為之。”
很少佩服一個人,張柏從來沒有覺得一個讀書人能有這麽大的理想。周恆與周瑾不同,周恆是先國後家專治獨斷。
張柏問道:“在下想聽一聽兄長的心裏話。”
周恆盯著張柏認真的眼神,沒有說話而是推著張柏入座。說道:“相比張兄弟已經聽過阿瑾的治國策。”張柏沒有否認直言不諱,曾經與周瑾相會也不想周恆為什麽會知道點頭示意。
緊接著周恆再有一問:“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談論,阿瑾的治國之策是否可行。”
張柏直言不諱道:“周二哥的國策未嚐不可,隻在一國之中引發人人為己再為國。為己的同時亦是在為國,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一旦完成帝王須得有經天緯地之才不可,麵對眾多爵爺相當於春秋之後分封諸侯國。確實是解決當今大梁最合適的國策,在可控製中可保一家獨大百家爭鳴的局勢。各家之間為大小利益爭鋒相對,使得皇家擁有重兵可控,短時間可以,一旦一朝帝王才略相差會讓春秋亂世再現世間。如此大梁數代帝王想要一統中原的國策將會失去原本的鬥誌,那時候南楚將會成為一家獨大。除非大梁之外無國,再者根深蒂固的家族傳承將會成為一家。”
看著周恆認真聽張柏接著說道:“除去之前所說周二哥所做最後的目的還是消除豪門隱患的話,如大漢武帝推崇的推恩令將一個個爵位剝奪的確容易許多。但是這樣少了初衷,如果是我張柏寧願大梁擁有數個豪門也不願擁有十個百個甚至千個爵位。”
周恆看著張柏停下:“接著說,很有趣。大膽的說出來,這裏又沒有外人。”
想了想接著說道:“大梁以南有南楚東吳兩國雄踞,時常期於北方不得不防,北方有草原各部虎視眈眈。如果一國權利過於分散將會缺少凝聚力,人心渙散。隻說三國之間以大梁最強南楚次之,東吳最弱卻又各有所強。大梁雖強卻是豪門林立,南楚雖弱卻是占據大義百餘年間以正統自居。東吳偏距一縷人心凝聚,一旦戰事發生舉國皆兵。如此看來大梁想要凝聚人心必須要消除豪門,或者削弱氏族之間的勢力,以一國戰一國甚至數國。周二哥國策是可以消除豪門氏族勢力,卻非一朝一夕做成,但是爵爺各有所強一旦凝聚將會空前強大不適合現在的大梁。”
周恆又一問:“若你張柏執掌三軍,消除之前的一切。如今大梁國力強盛人心凝聚,皇帝陛下想要一統中原再則還要防備北方你當如何。”
以茶水在案幾上書畫天下建議圖,分別有大梁南楚東吳突厥各部,以及西北廣袤之地。張柏看著周恆圖畫一目了然,卻是有些迷茫。從不曾想過這些,學習之中多是治國之策而非攻伐之略。
“在下不敢亂言,對大梁局勢隻有一知半解不敢妄論國家大事。”
周恆指著水漬圖道:“盡管說,可以多想一想。”
一壺熱茶再熱,張柏始終不曾開口周恆一杯杯為張柏蓄滿還是沒有答案。溫雅公子很有耐心,說道:“張兄弟你想著,我可以先給講講陛下登基之後所做的幾件大事,以及東吳南楚與大梁。”
張柏點頭腦中所想耳中旁聽,周恆說道:“眾所周知皇帝陛下登基並不光彩,皇室存在殺兄屠弟都做了。所以現在的大梁王爺很少,使得外姓豪門林立有機可趁。陛下登基之後任用林燮攻打南楚,李山海配合李氏鎮壓東吳,從而奠定了大梁的霸主地位。其實這些都要歸功與慶和十二年劉策第一次掛帥,一連攻破突厥各部使得北方安定,再有西北異姓王楊易擁兵十萬打的西北之地無人幹犯。為大梁爭取到十年間的太平,才有長風軍南方立威,徽州水軍切斷東吳水軍的水上防線。對外如此,對內重用吏部尚書也就是大伯周英祥整頓官吏,官員兢兢業業為民。丞相王安曾有三策你應該都知道,最大的就是恢複科舉為朝廷增添新的血液。前任戶部尚書趙坤山製定賦稅,其中最重要的是農稅使得百姓有地耕種,將貴族私有土地歸還農民。人人都知道趙坤山貪汙稅銀,很少有人知道為民的同時得罪了但是的豪門以及地主紳豪,可謂是大梁第一冤案。再者我爺爺周文重開官學,劍意陛下在各地開辦學塾,讓百姓有書可讀傳播忠君之略,從而大梁不再是楚人口中蠻子。之後有雙裳為代表的文壇巨作,讓大梁擺脫一國無書的窘迫。再有前任刑部尚書以及大理寺卿重新製定民法以及氏族之間的律法,讓人有法可依。有了這些之後該有禮儀,禮部尚書曾經拜訪過爺爺,用五年的時間奠定現在的皇室禮儀廢除殉葬製度,以及製定文人禮節武將衣著。在我看來皇帝最終的還是工部,最輕的也是工部。張兄弟你不在軍中不知,現在的軍製其實沒有多大的改變卻是武器攻防有了極大的提升。這是工部與兵部最大的功勞,實則工部還是輕了,加強的軍中器械卻少了民用這是最大的弊端。”
一席話張柏對大梁有了新的認識,周恆接著說道:“這是大梁二十年的變化,國外除去被劉策大將軍擊潰的突厥各部之外,天水王楊易抵製西北保太平。南方東吳經過幾場水上戰敗,改變不與爭鋒防守至於卻是稱霸海洋,軍艦極多遠超南楚。大梁幾乎不靠海但是遲早會有那麽一日,形成了進可攻退有守。反觀南楚數年間兵強馬壯,不在拘於正統,尤其是白甲軍最強。在裝甲上遠超長風軍,戰馬也有了提升,這應該是與他國之間的交易。一個想要稱霸海洋,一個孤注一擲死磕大梁。至於北方突厥至少在十年間不會有打的動作,西北有天水王楊易也可保一時太平,為今至今大梁最大的敵人還是南楚。”
周恆還未說完張柏突然說道:“不對,不對,大梁最大的敵人不是南楚,是東吳。”
麵帶笑意說道:“張兄弟何解。”說著走到書架上取出一本薄書,書不到二十頁。
張柏說道:“兄長所說南楚勢必要與大梁死磕一統中原,而東吳不同有著強大的軍艦。大梁雖然強盛也不可能一口氣吞下南楚,南楚也不可能吞下大梁這是一個節點。一旦兩國之間展開國戰東吳勢必會趁虛而入。無論是大梁吞並南楚還是南楚吞並大梁,接下來隻會麵對一個更加強盛的東吳,或許那時候改叫大吳了。在下想來南楚一直沒有傾盡國力攻打大梁就是怕東吳,正如大梁畏懼突厥以及西北各部。大梁之所以強盛,在與大將軍劉策平定北方,天水王坐鎮西北才有喘息之機。若想滅楚必先滅吳。”
周恆笑著說道:“正解,這也是當初劉策大將軍剝去兵權退居兵部。《平南疏議》一共三策,第一策便是滅吳。但是大梁疲弱沒有支持國戰是一,再有便是朝中大多數人認為東吳偏僻小國不足畏懼,大梁最大的敵人還是南楚。你應該看看這本《平南疏議》”將書遞給張柏。
接過書正要翻書周恆阻止,接著問道:“君子當如何。”
突然一問張柏有些默然微笑道:“趨於利,平於民。”
周恆麵帶微笑,好像終於找到誌同道合的人說道:“正解,你可以不先選擇。看完《平南疏議》還願意的話可以與太子殿下一談,你的心胸會更加遼闊。”
久久不曾起身顯得更加恭敬,這樣的人物時態看的透徹。張柏由衷佩服周家長孫,未曾如官場已經將天下大勢盡在手中。文人胸中自有乾坤,口吐既是芳華。
這一刻起張柏才了解周氏兩位名聲不顯的公子,亦是一同扶龍既屠龍唯有信仰不同罷了。周恆雖在太子門下從不曾周瑾反目為仇,周瑾亦是相同。與太子齊王不同你死我活,兩人多是學問上相爭不分對錯沒有高低唯有勝負罷了。如此更加佩服自家先生,大梁文脈兩支周文一脈多是官場順遂少有文壇宗師。雙裳一脈詩詞歌賦為一佳,多是教書匠。大梁官學多是出自雙裳一門,慶和二十年中這一文脈出書極多。
周文一脈人人不同,好像同一位先生老師交出的學生各個不同,甚至思想理念都不盡相同。往遠處說十幾年前作為學生的王安與先生周文同朝為官,寧願背叛師門也不惜堅持理念。數十年的時間周文門生遍天下,極少出現一門既是一黨。再近一些兩位周氏兒郎一位扶持太子,一位扶持齊王並非爭奪家業,而是每人有每人的思想理念。
張柏曾與周瑾也有過對話,周瑾恪守一國既是一家,家國天下先家後國。一個國家是以無數個小家大家組成一國,對付貴族豪門整頓朝野一分二二分四一層層剝削形成無數小豪門,以一家獨大從而控製無數個小家。那次交談之後張柏由衷佩服周瑾的學問,大梁現在最大的弊端不是國庫緊缺,也不是人才缺少反而很多。正如周瑾所說大梁十年間讀書人如雨後春筍一個個冒出頭,能被朝廷所用卻是極少,寧願投身與豪門中卻不願入朝為官。為此周瑾有一解。
先家後國,唯有將豪門從中瓦解分成無數小家,再以門客輔佐。才子武人得不到贏得之物,自然會改變做法。朝廷大肆封爵位,有才人能用才學博一個爵位。擺脫非嫡子繼承爵位的窘境,從一家分成多家。自然爵位不再有世襲製,王安能為天下學子打開官場大門,周瑾為什麽不能開創非世襲爵位,以軍功;業績;名望;功績甚至學問換取一世爵位。
張柏有一問:“爵位泛濫會使得爵位不值錢,高低分明爭奪劇烈。”
周瑾答:“爵位與錢財何異,才學武藝就像碼頭勞力。你的力氣大能多扛幾袋少走幾趟,同樣的時間為什麽不能比別人多賺幾個銅錢。能力有限會羨慕嗎?會的所以之後才會更加努力,偷懶的人有多大的能力不動自然一文沒有,難道就因為你力氣大同樣的活多給你幾文。如今躺在父輩功勞簿上的年輕人太多了,重要官職被這些占著大梁用什麽強盛。正如碼頭上一艘貨船,不招收新人隻有一脈相傳。人人想著的不是多賺幾文,而想著這船貨物多會兒搬完也可以,反正沒有人競爭。哪位船主可以這麽認為,一國何嚐不是一艘大船。船上有船長副手再到掌舵人,觀風人,逆流而上需要勞力劃船,一次出航這些人一個都不能少,為什麽不能有能者為之。”
很少佩服一個人,張柏從來沒有覺得一個讀書人能有這麽大的理想。周恆與周瑾不同,周恆是先國後家專治獨斷。
張柏問道:“在下想聽一聽兄長的心裏話。”
周恆盯著張柏認真的眼神,沒有說話而是推著張柏入座。說道:“相比張兄弟已經聽過阿瑾的治國策。”張柏沒有否認直言不諱,曾經與周瑾相會也不想周恆為什麽會知道點頭示意。
緊接著周恆再有一問:“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談論,阿瑾的治國之策是否可行。”
張柏直言不諱道:“周二哥的國策未嚐不可,隻在一國之中引發人人為己再為國。為己的同時亦是在為國,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一旦完成帝王須得有經天緯地之才不可,麵對眾多爵爺相當於春秋之後分封諸侯國。確實是解決當今大梁最合適的國策,在可控製中可保一家獨大百家爭鳴的局勢。各家之間為大小利益爭鋒相對,使得皇家擁有重兵可控,短時間可以,一旦一朝帝王才略相差會讓春秋亂世再現世間。如此大梁數代帝王想要一統中原的國策將會失去原本的鬥誌,那時候南楚將會成為一家獨大。除非大梁之外無國,再者根深蒂固的家族傳承將會成為一家。”
看著周恆認真聽張柏接著說道:“除去之前所說周二哥所做最後的目的還是消除豪門隱患的話,如大漢武帝推崇的推恩令將一個個爵位剝奪的確容易許多。但是這樣少了初衷,如果是我張柏寧願大梁擁有數個豪門也不願擁有十個百個甚至千個爵位。”
周恆看著張柏停下:“接著說,很有趣。大膽的說出來,這裏又沒有外人。”
想了想接著說道:“大梁以南有南楚東吳兩國雄踞,時常期於北方不得不防,北方有草原各部虎視眈眈。如果一國權利過於分散將會缺少凝聚力,人心渙散。隻說三國之間以大梁最強南楚次之,東吳最弱卻又各有所強。大梁雖強卻是豪門林立,南楚雖弱卻是占據大義百餘年間以正統自居。東吳偏距一縷人心凝聚,一旦戰事發生舉國皆兵。如此看來大梁想要凝聚人心必須要消除豪門,或者削弱氏族之間的勢力,以一國戰一國甚至數國。周二哥國策是可以消除豪門氏族勢力,卻非一朝一夕做成,但是爵爺各有所強一旦凝聚將會空前強大不適合現在的大梁。”
周恆又一問:“若你張柏執掌三軍,消除之前的一切。如今大梁國力強盛人心凝聚,皇帝陛下想要一統中原再則還要防備北方你當如何。”
以茶水在案幾上書畫天下建議圖,分別有大梁南楚東吳突厥各部,以及西北廣袤之地。張柏看著周恆圖畫一目了然,卻是有些迷茫。從不曾想過這些,學習之中多是治國之策而非攻伐之略。
“在下不敢亂言,對大梁局勢隻有一知半解不敢妄論國家大事。”
周恆指著水漬圖道:“盡管說,可以多想一想。”
一壺熱茶再熱,張柏始終不曾開口周恆一杯杯為張柏蓄滿還是沒有答案。溫雅公子很有耐心,說道:“張兄弟你想著,我可以先給講講陛下登基之後所做的幾件大事,以及東吳南楚與大梁。”
張柏點頭腦中所想耳中旁聽,周恆說道:“眾所周知皇帝陛下登基並不光彩,皇室存在殺兄屠弟都做了。所以現在的大梁王爺很少,使得外姓豪門林立有機可趁。陛下登基之後任用林燮攻打南楚,李山海配合李氏鎮壓東吳,從而奠定了大梁的霸主地位。其實這些都要歸功與慶和十二年劉策第一次掛帥,一連攻破突厥各部使得北方安定,再有西北異姓王楊易擁兵十萬打的西北之地無人幹犯。為大梁爭取到十年間的太平,才有長風軍南方立威,徽州水軍切斷東吳水軍的水上防線。對外如此,對內重用吏部尚書也就是大伯周英祥整頓官吏,官員兢兢業業為民。丞相王安曾有三策你應該都知道,最大的就是恢複科舉為朝廷增添新的血液。前任戶部尚書趙坤山製定賦稅,其中最重要的是農稅使得百姓有地耕種,將貴族私有土地歸還農民。人人都知道趙坤山貪汙稅銀,很少有人知道為民的同時得罪了但是的豪門以及地主紳豪,可謂是大梁第一冤案。再者我爺爺周文重開官學,劍意陛下在各地開辦學塾,讓百姓有書可讀傳播忠君之略,從而大梁不再是楚人口中蠻子。之後有雙裳為代表的文壇巨作,讓大梁擺脫一國無書的窘迫。再有前任刑部尚書以及大理寺卿重新製定民法以及氏族之間的律法,讓人有法可依。有了這些之後該有禮儀,禮部尚書曾經拜訪過爺爺,用五年的時間奠定現在的皇室禮儀廢除殉葬製度,以及製定文人禮節武將衣著。在我看來皇帝最終的還是工部,最輕的也是工部。張兄弟你不在軍中不知,現在的軍製其實沒有多大的改變卻是武器攻防有了極大的提升。這是工部與兵部最大的功勞,實則工部還是輕了,加強的軍中器械卻少了民用這是最大的弊端。”
一席話張柏對大梁有了新的認識,周恆接著說道:“這是大梁二十年的變化,國外除去被劉策大將軍擊潰的突厥各部之外,天水王楊易抵製西北保太平。南方東吳經過幾場水上戰敗,改變不與爭鋒防守至於卻是稱霸海洋,軍艦極多遠超南楚。大梁幾乎不靠海但是遲早會有那麽一日,形成了進可攻退有守。反觀南楚數年間兵強馬壯,不在拘於正統,尤其是白甲軍最強。在裝甲上遠超長風軍,戰馬也有了提升,這應該是與他國之間的交易。一個想要稱霸海洋,一個孤注一擲死磕大梁。至於北方突厥至少在十年間不會有打的動作,西北有天水王楊易也可保一時太平,為今至今大梁最大的敵人還是南楚。”
周恆還未說完張柏突然說道:“不對,不對,大梁最大的敵人不是南楚,是東吳。”
麵帶笑意說道:“張兄弟何解。”說著走到書架上取出一本薄書,書不到二十頁。
張柏說道:“兄長所說南楚勢必要與大梁死磕一統中原,而東吳不同有著強大的軍艦。大梁雖然強盛也不可能一口氣吞下南楚,南楚也不可能吞下大梁這是一個節點。一旦兩國之間展開國戰東吳勢必會趁虛而入。無論是大梁吞並南楚還是南楚吞並大梁,接下來隻會麵對一個更加強盛的東吳,或許那時候改叫大吳了。在下想來南楚一直沒有傾盡國力攻打大梁就是怕東吳,正如大梁畏懼突厥以及西北各部。大梁之所以強盛,在與大將軍劉策平定北方,天水王坐鎮西北才有喘息之機。若想滅楚必先滅吳。”
周恆笑著說道:“正解,這也是當初劉策大將軍剝去兵權退居兵部。《平南疏議》一共三策,第一策便是滅吳。但是大梁疲弱沒有支持國戰是一,再有便是朝中大多數人認為東吳偏僻小國不足畏懼,大梁最大的敵人還是南楚。你應該看看這本《平南疏議》”將書遞給張柏。
接過書正要翻書周恆阻止,接著問道:“君子當如何。”
突然一問張柏有些默然微笑道:“趨於利,平於民。”
周恆麵帶微笑,好像終於找到誌同道合的人說道:“正解,你可以不先選擇。看完《平南疏議》還願意的話可以與太子殿下一談,你的心胸會更加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