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英在賈詡身旁,遙遙看向遠方走來的董卓,不禁怔住了:眼前的男人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樣,董卓衣不解甲,腰係寶劍,高大威猛,不僅沒有人過中年油膩頹廢之感,反而如一隻猛虎,蓄勢待發。


    “哈哈哈哈,文何此行辛苦,雖暫別幾日,老夫也甚是想念啊”董卓發出爽朗的笑聲,快步走來,拉住了賈詡的手道。


    複而董卓看向身旁呂英:“吾一直猜想何等大才,竟能造出馬蹄鐵這等神物,今日一見,呂子良果然少年英才,相貌堂堂!”


    呂英也迴以微笑,抱了抱拳道:“拜見方伯,方伯謬讚了”。


    而董卓身後的李儒此時也跟董卓走進廳堂,麵無表情,一言不發;牛輔卻怒目而視,站於廳門之外,麵露幾分憤憤之情。


    “迴稟方伯,借方伯之威,在下已經查實,代縣縣長劉臨,三大罪狀,一曰欺上瞞下,謊報軍功;二曰縱容下屬,肆意殺民”而後,賈詡頓了頓,正視著董卓,放慢了語速,一字一頓得說:“三曰勾結外族,謀反朝廷!”


    本來,董卓一副笑眯眯的神情看著眼前眾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聽到最後一項,赫然收斂笑容,嚴肅無比;而身後得李儒也收起了散漫,眼神忽然銳利起來,門外的牛輔,甚至忘記來時憤恨,呆呆的看向前方。


    本來賈詡所去,隻是為了一縣縣令不尊法紀這等小事,董卓甚至可以先斬後奏向朝廷稟報,但是如果牽扯到造反,事情就大條了,由不得眾人不愕然重視起來。


    “文何所說,可是如實?確有證據?”李儒知道這時候不是打壓賈詡的時候,知曉董卓身為並州刺史,有些事情,以他的身份來問更顯合適。


    “代縣陳康,親口所說,現在此人已經由代縣壓向此處,因此事事關重大,故在下與子良先行前來匯報!”說著,賈詡又把雁門郡太守張純和代縣陳康勾結之事一並道出。


    自古以為有一句話說道好,屁股決定思想,作為並州刺史董卓,他考慮的事情要比呂英多得多。


    首先,這個陳康就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今日檻車送陳康入晉陽,張純定然得知,本來他隻是和鮮卑勾結而已,雖有謀反之罪,但未真正謀反,現在事情敗露,張純隻能奮起反抗。


    那張純舉兵造反了,他這個並州刺史能討得什麽好?哦,朝廷讓你背負皇恩,代替中央監管並州,現在人家在你眼皮子底下造反,如果帶著人家鮮卑老大哥,一路燒殺搶掠,直奔雒陽之下,那要你是幹什麽吃的?搞笑的嗎?


    然而危機往往與機遇並存,若如此時自己處理得當,得朝廷徦節,提前擊破張純,那麽,說不得自己還能混一彌天大功,甚至借此組建一支鐵騎,剛剛得到的馬蹄跌便有了用處。


    董卓皺了皺眉頭,卻很快舒展開來,仿佛這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文和、子良此行乃大功一件,從現在開始,文和便是我之主薄,稍後我便撰寫表章呈於朝廷”


    董卓這話說得就很地道了,李儒擔任刺史別架,牛輔擔任刺史兵曹,而你賈文和,初來乍到,我直接提你為刺史主薄,和兩大女婿並列,這得是多大的恩德啊?


    李儒則在旁抿了抿嘴,他知道賈詡是有才華的,一方麵也想賈詡為董卓效力,一方麵又必須保住自己董氏集團第一謀士的地位,所以,他在邀請賈詡來此之後,卻某種程度上的打壓賈詡。


    而現在賈詡被董卓直接提為主薄,那是一步進入核心集團了,打壓不了了,隻能主動與其打好關係,故而李儒不顧一旁賭氣的牛輔,主動上前致謝道:“恭喜文和,賀喜文和,當日我便說董公乃識人之士,文和來此,必得重用,今日文和終於如願以償”


    賈詡也趕忙迴禮,兩人瞬時便如多年好友一般親熱。


    董卓這時候又轉了頭,對著呂英說道:“子良想去何處?”


    重點來了,這是要給呂英論功行賞呢!呂英來的路上便一路思索,自己想晉升隻有兩條路子可走,一是最基礎的舉孝廉,這是為官吏晉升的正途,郡國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薦人才,有嚴格的數量標準。


    起初郡縣,人口滿二十萬每年舉孝廉一人,滿四十萬每年舉孝廉兩人,以此推之;人口不滿二十萬,每兩年舉孝廉一人;人口不滿十萬,每三年舉孝廉一人。而並州,幽州,涼州地處偏遠的邊郡,人口滿十萬每年即可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每兩年舉孝廉一人,五萬以下每三年舉孝廉一人。


    董卓現在為並州刺史,安排一個孝廉還是很穩妥的,但是此種晉升優勢是勝在穩當,劣勢也是太過穩當。


    一般舉孝廉後,朝中有人的會在中央以郎署為主,再遷為尚書、侍禦史、侍中、中郎將等官,熬個十年八載,也有機會任職個千擔大員;而朝中沒人的,便下到地方做個縣丞,熬個數十年,也會有機會任職個千擔大員。


    呂英心底明白,再過十年,黃巾之賊滿地走,朝中大臣不如狗,那個時候,文職的優勢會無限縮小,武職的優勢會不斷擴大。


    所以呂英是不想入朝為官,走這個正常的晉升路線的。


    而另一條路子,便是以軍工為晉升之階,就是從軍打仗,這個是隻有戰時特有的機會,例如按照正常曆史中的孫堅,便是走了這條路子,在黃巾之戰中一戰成名,短短三、四年,從佐軍司馬做到了長沙太守。


    而佐軍司馬說難聽點,就是戰時的一個伍長,但是所領兵馬視情況而定,這樣看來,呂英比孫堅的起點還高上半籌。


    本來這樣的戰事在黃巾起義前是很難遇到的,但是眼前,便有了這個機會:張純和鮮卑帶來的危機,而現在士大夫乃至朝中宦官,都不會允許大漢威嚴掃地,甚至在派兵打這一仗的更會出現難得的統一。


    董卓能如此問道,便是有心提點呂英,若呂英能明白其中道理,他不介意順手提拔這個年輕人,如若呂英是乃迂腐書生,滿腦子都是進京進京,那董卓也做個順水人情,放任呂英自生自滅了。


    可是,呂英乃穿越之人,能如何看不透這點點滴滴?


    “吾有一腔熱血,願追隨董公,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保大漢威名不墮!”呂英猛然後退一步,弓腰抱拳。


    董卓聽到這,笑容慢慢洋溢開來:這個小子,和自己一樣有眼光,知曉軍功才是硬道理,沒事進京去伺候那皇帝老兒作什麽?找罪受嗎?不曾聽過伴君如伴虎嗎?


    而且呂英這話說的,更是讓董卓一個歡喜,董卓主戰本是一己之私,被呂英這麽一抬,成了保家衛國,乃是為了天下,為了大漢。


    這董卓能不高興麽!“哈哈哈哈哈”一頓爽朗的笑聲後,在眾人側目之下,董卓竟然解下腰間佩劍,親手送於呂英。


    “那便請少年英雄,與我一起保家衛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培養奉先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尾巴灰太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尾巴灰太狼並收藏三國從培養奉先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