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進入了秋季,可秋老虎比夏天還厲害,朝堂上大臣們汗流浹背爭得麵紅耳赤,比外麵的太陽還熱烈,這已是朝廷第三次廷議撤藩之事了,已進入了白日化交鋒階段。
康熙著明黃金龍紋飾朝服高高坐在金鑾殿上惱恨地望著下麵一眾臣工,如果殿堂上大臣們都不能統一思想又何從談其它?
“啟稟皇上!三藩的設立是為應對南明小朝廷而生,現今南明小王朝已不複存在,那麽三藩已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所以也應該撤銷了!”大學士郭廷祚道。
大學士圖海不以為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南明小王朝死灰亦複燃,天下遠未太平,東還有鄭賊擾我海疆,南還有前明餘孽時不時起事叛亂,朝廷還需仰仗眾王爺們為國出汗效力呢!”
圖海乃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馬佳氏,正黃旗人。
郭廷祚駁道:“今天下之定,小蝦小魚焉能翻起大浪?一些跳蚤之亂朝廷自可對付。”他對著金鑾殿上一拜,鏗鏘有力道:“啟稟皇上!臣以為現在不是削不削藩的問題,而是撤藩的問題了,而且是越早撤藩越好。”
圖海睇一道:“撤藩之事滋體太大,牽一發而動全身,如若貿然撤藩定讓人以為朝廷過河拆河,卸磨殺驢,這會寒了天下將士們的心,甚至造成誤會逼反了藩王們,郭大人願意見到天下大亂,生靈塗炭否?”
康熙冷眼看著兩人的唇槍舌戰,心裏直翻白眼,沒一點新意又是重複前兩次廷議的現話,卻也不阻攔,道:“說說吧!說說吧!大家有什麽想法都說出來,今天務必拿出一個結果來!”
副都禦史姚文然站出道:“啟稟萬歲!臣讚成撤藩,現在撤比以後撤好,早撤比晚撤好!否則,尾大不掉,最後反釀成更大禍害!”
翰林院掌院學士熊賜履反對:“國家方太平,以無事為福,道在休養綏定而已。今無故徙數十萬功高勞苦的將士至窮荒不毛之地,倉促逼迫,勢逐刑驅,這會引起懟怨,激起民怒,以至亂世!”
禦史孟雄飛道:“當下真是太平了嗎?無事就真的是福嗎?這太平之下波濤洶湧,無事之後藏著更大災難!臣讚成撤藩!”
大學士索額圖站出來,向康熙鞠一禮,雄視眾人:“為什麽一定要撤藩呢?大家建議撤藩的理由是建立在假定三藩王爺會謀反的基礎上,大家想一想三藩王爺為我大清所立下的汗馬功勞吧!靖南王家族:耿仲明崇禎六年降我大清,崇德八年封懷順王,隸漢軍正黃旗,順治元年入關,隨豫王多鐸將軍入陝西,壓李闖,又下江南,入湖南,後移鎮福建,至今耿精忠第三代靖南王;平南王家族:尚可喜崇禎七年降我大清,授總兵官,崇德元年封智順王,隸漢軍鑲藍旗,入關後,攻李闖軍,後攻湖廣,順治六年封平南王,征廣東,後專鎮廣東;平西王家族:吳三桂崇禎十七年降我大清,與英王阿濟格、豫王多鐸一道大敗李闖軍於山海關,被封平西王,入關追驅李闖軍,又與英王阿濟格大敗李闖於慶都,後又自長城外進綏德、延安,攻西安,下武昌,進至九江可謂戰功赫赫,戰果累累。順治五年平西王移鎮漢中,八年,督李國翰征四川,九年,分兵攻下成都、嘉定、敘州、重慶,又擊敗大西軍首領孫可望於保寧,十四年平西王進征貴州,十五年下遵義,十六年,會攻雲南省城,逼南明永曆帝奔永昌,逃緬甸。後又率兵入緬,逼緬獻永曆帝,殺永曆帝於昆明!像他們這樣立下赫赫戰功的王爺會反我大清嗎?”
索額圖是反撤藩的主力幹將,他述說三藩豐功偉績如數家珍,康熙鐵青著臉直想把他的嘴給封上。
“索大人此言差矣!我們現在討論的是要撤掉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三人的王位嗎?不是!我們討論的是撤掉吳、耿、尚三個家族的封地。我們有誰擔心平西王、靖南王、平南王三位王爺會反我大清嗎?沒有!我們隻是擔心三大家族的後世子孫,誰能保證三大家族永世忠於我大清?”刑部尚書莫洛道。
索額圖反問:“前明沐王府曆經264年,計12世16王,他們不是一直忠於明王朝嗎?沐王府能做得到,為何平西王府做不到?”
左都禦史艾元徵提醒道:“索大人可別忘了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難,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前明的靖難之役可都是藩王之亂啊!”
索額圖反譏:“左都禦史大人!你又可知道為何會有七國之難和靖難之役?不都是不當的削藩、撤藩引起的嗎?艾大人還想曆史重演嗎?”
艾元徵被說得啞口無言,康熙冷冷掃視一眼下麵,心情已大壞,又奇怪幾個主削藩的幹將——明珠等人為何還不上場?
朝堂上一時陷入沉靜,風向愈發不對,康熙隻能點將道:“明珠你來說說三藩的情況!”
兵部尚書明珠站出來向康熙行一禮,道:“三藩勢已成割據,其各擁重兵,久據數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領,綠營兵各六七千,丁口各兩萬;平西王所屬兵力五十三佐領,綠營兵一萬二千,丁口數萬。又特別平西王吳三桂功高兵強,四方精兵猛將多歸其部下,清廷曾擢升其部將***為陝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吳之茂為四川總兵,馬寶、王屏藩、王緒等十人為雲南總兵,他的實力尤在二藩之上,三藩勢力相加幾及全國之半。”
眾大臣驚詫不已,“還有誰要說?”康熙陰沉著臉。
戶部尚書米思翰行出道:“啟奏陛下,臣另有補充!”
“準!”
米思翰道:“雲南省俸餉年耗九百餘萬,加以粵閩二藩運餉,年需兩千餘萬,鄰近諸省挽輸不足,則補給於江南,致使朝廷財賦半數耗費於三藩。且朝廷曾準予平西王便宜行事,雲、貴督撫全受他節製,所授文武官員遍及各地,竟號稱‘西選’官員!”
簡直狂妄尊大,部分大臣顯出怒色,部分大臣則更加憂心忡忡。
“臣也有本奏!”禦史董文驥出列。
“準!”
董文驥道:“啟稟聖上,平西王吳三桂自恃勢重,益驕縱,踞前明桂王五華山舊宮為藩府,增崇侈麗,又盡占前明黔國公沐氏舊莊七百頃為藩莊,圈占民田;靖南王耿精忠襲封王爵後,苛派夫役,勒索銀米,暴稅斂於閩;平南王尚可喜則在廣東私鹽商、私市、私稅,其子酗酒嗜殺,所為所行俱為不法。”
後麵還有大臣陸續出來羅列三藩的罪證,有告平西王開礦,設馬市,煉鐵,煮鹽,鑄錢的;有告靖南王廣集宵小,妖言惑眾的;有告平南王招納奸宄,廣布黨羽的。
林林總總,一切都證明三藩已成割據勢力,隨時準備逆謀造反了!
康熙著明黃金龍紋飾朝服高高坐在金鑾殿上惱恨地望著下麵一眾臣工,如果殿堂上大臣們都不能統一思想又何從談其它?
“啟稟皇上!三藩的設立是為應對南明小朝廷而生,現今南明小王朝已不複存在,那麽三藩已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所以也應該撤銷了!”大學士郭廷祚道。
大學士圖海不以為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南明小王朝死灰亦複燃,天下遠未太平,東還有鄭賊擾我海疆,南還有前明餘孽時不時起事叛亂,朝廷還需仰仗眾王爺們為國出汗效力呢!”
圖海乃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馬佳氏,正黃旗人。
郭廷祚駁道:“今天下之定,小蝦小魚焉能翻起大浪?一些跳蚤之亂朝廷自可對付。”他對著金鑾殿上一拜,鏗鏘有力道:“啟稟皇上!臣以為現在不是削不削藩的問題,而是撤藩的問題了,而且是越早撤藩越好。”
圖海睇一道:“撤藩之事滋體太大,牽一發而動全身,如若貿然撤藩定讓人以為朝廷過河拆河,卸磨殺驢,這會寒了天下將士們的心,甚至造成誤會逼反了藩王們,郭大人願意見到天下大亂,生靈塗炭否?”
康熙冷眼看著兩人的唇槍舌戰,心裏直翻白眼,沒一點新意又是重複前兩次廷議的現話,卻也不阻攔,道:“說說吧!說說吧!大家有什麽想法都說出來,今天務必拿出一個結果來!”
副都禦史姚文然站出道:“啟稟萬歲!臣讚成撤藩,現在撤比以後撤好,早撤比晚撤好!否則,尾大不掉,最後反釀成更大禍害!”
翰林院掌院學士熊賜履反對:“國家方太平,以無事為福,道在休養綏定而已。今無故徙數十萬功高勞苦的將士至窮荒不毛之地,倉促逼迫,勢逐刑驅,這會引起懟怨,激起民怒,以至亂世!”
禦史孟雄飛道:“當下真是太平了嗎?無事就真的是福嗎?這太平之下波濤洶湧,無事之後藏著更大災難!臣讚成撤藩!”
大學士索額圖站出來,向康熙鞠一禮,雄視眾人:“為什麽一定要撤藩呢?大家建議撤藩的理由是建立在假定三藩王爺會謀反的基礎上,大家想一想三藩王爺為我大清所立下的汗馬功勞吧!靖南王家族:耿仲明崇禎六年降我大清,崇德八年封懷順王,隸漢軍正黃旗,順治元年入關,隨豫王多鐸將軍入陝西,壓李闖,又下江南,入湖南,後移鎮福建,至今耿精忠第三代靖南王;平南王家族:尚可喜崇禎七年降我大清,授總兵官,崇德元年封智順王,隸漢軍鑲藍旗,入關後,攻李闖軍,後攻湖廣,順治六年封平南王,征廣東,後專鎮廣東;平西王家族:吳三桂崇禎十七年降我大清,與英王阿濟格、豫王多鐸一道大敗李闖軍於山海關,被封平西王,入關追驅李闖軍,又與英王阿濟格大敗李闖於慶都,後又自長城外進綏德、延安,攻西安,下武昌,進至九江可謂戰功赫赫,戰果累累。順治五年平西王移鎮漢中,八年,督李國翰征四川,九年,分兵攻下成都、嘉定、敘州、重慶,又擊敗大西軍首領孫可望於保寧,十四年平西王進征貴州,十五年下遵義,十六年,會攻雲南省城,逼南明永曆帝奔永昌,逃緬甸。後又率兵入緬,逼緬獻永曆帝,殺永曆帝於昆明!像他們這樣立下赫赫戰功的王爺會反我大清嗎?”
索額圖是反撤藩的主力幹將,他述說三藩豐功偉績如數家珍,康熙鐵青著臉直想把他的嘴給封上。
“索大人此言差矣!我們現在討論的是要撤掉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三人的王位嗎?不是!我們討論的是撤掉吳、耿、尚三個家族的封地。我們有誰擔心平西王、靖南王、平南王三位王爺會反我大清嗎?沒有!我們隻是擔心三大家族的後世子孫,誰能保證三大家族永世忠於我大清?”刑部尚書莫洛道。
索額圖反問:“前明沐王府曆經264年,計12世16王,他們不是一直忠於明王朝嗎?沐王府能做得到,為何平西王府做不到?”
左都禦史艾元徵提醒道:“索大人可別忘了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難,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前明的靖難之役可都是藩王之亂啊!”
索額圖反譏:“左都禦史大人!你又可知道為何會有七國之難和靖難之役?不都是不當的削藩、撤藩引起的嗎?艾大人還想曆史重演嗎?”
艾元徵被說得啞口無言,康熙冷冷掃視一眼下麵,心情已大壞,又奇怪幾個主削藩的幹將——明珠等人為何還不上場?
朝堂上一時陷入沉靜,風向愈發不對,康熙隻能點將道:“明珠你來說說三藩的情況!”
兵部尚書明珠站出來向康熙行一禮,道:“三藩勢已成割據,其各擁重兵,久據數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領,綠營兵各六七千,丁口各兩萬;平西王所屬兵力五十三佐領,綠營兵一萬二千,丁口數萬。又特別平西王吳三桂功高兵強,四方精兵猛將多歸其部下,清廷曾擢升其部將***為陝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吳之茂為四川總兵,馬寶、王屏藩、王緒等十人為雲南總兵,他的實力尤在二藩之上,三藩勢力相加幾及全國之半。”
眾大臣驚詫不已,“還有誰要說?”康熙陰沉著臉。
戶部尚書米思翰行出道:“啟奏陛下,臣另有補充!”
“準!”
米思翰道:“雲南省俸餉年耗九百餘萬,加以粵閩二藩運餉,年需兩千餘萬,鄰近諸省挽輸不足,則補給於江南,致使朝廷財賦半數耗費於三藩。且朝廷曾準予平西王便宜行事,雲、貴督撫全受他節製,所授文武官員遍及各地,竟號稱‘西選’官員!”
簡直狂妄尊大,部分大臣顯出怒色,部分大臣則更加憂心忡忡。
“臣也有本奏!”禦史董文驥出列。
“準!”
董文驥道:“啟稟聖上,平西王吳三桂自恃勢重,益驕縱,踞前明桂王五華山舊宮為藩府,增崇侈麗,又盡占前明黔國公沐氏舊莊七百頃為藩莊,圈占民田;靖南王耿精忠襲封王爵後,苛派夫役,勒索銀米,暴稅斂於閩;平南王尚可喜則在廣東私鹽商、私市、私稅,其子酗酒嗜殺,所為所行俱為不法。”
後麵還有大臣陸續出來羅列三藩的罪證,有告平西王開礦,設馬市,煉鐵,煮鹽,鑄錢的;有告靖南王廣集宵小,妖言惑眾的;有告平南王招納奸宄,廣布黨羽的。
林林總總,一切都證明三藩已成割據勢力,隨時準備逆謀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