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知道孫可望如今已是歧途路遠,但定國仍希望他能夠幡然醒悟,以大局為重,與自己合力抗清,共輔大明。
為此,定國再度向永曆帝提出了與孫可望和解的建議,永曆帝當即表示同意,並將此事全權交給文秀辦理。
文秀受命之後不敢怠慢,立刻迴到府中,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於是來到書房桌案前,咬破手指,血書一封,命人即刻送往貴陽麵呈孫可望,希望能夠動之以情,勸其迴心轉意。
可惜孫可望自恃兵多將廣,就連永曆帝都不放在眼裏,更別說定國和文秀這兩位曾經的異姓兄弟了,因此迴信十分傲慢無禮,定國的良苦用心再次付諸東流。
此事暫且不提,但說定國自跟隨張獻忠起事,便親手創建了龍驤營,進入雲南後,他又在龍驤營的基礎上擴編成了天威營,此兩營骨幹多由大西軍當年的老兄弟組成,是為中軍之左右兩翼,堪稱精銳中的精銳,其中更是以祁三升統率的龍驤營戰力最為彪悍。
待至定國東征兩粵,祁三升奉孫可望之令改鎮遵義,遂與定國分道揚鑣。現如今,定國見駐防雲南的兵力捉襟見肘,不禁想起了祁三升的這支精銳,立即派人前往檄調該部返迴雲南。不料孫可望竟也打起了龍驤營的主意,雙方使者幾乎前後腳抵達了遵義。
見此情形,祁三升當即召集全軍將士,慨然言道:“諸位弟兄,秦王與晉王雖皆是吾之舊主,然晉王尊奉朝廷於滇都,吾等做官做事,隻有跟著朝廷方有實效,故本將決議,遵晉王之檄調,返迴雲南,諸位以為如何?”
龍驤營將士大多都是定國的舊部,聽說要返迴雲南接受定國的號令,自是歡唿雀躍,齊聲高唿道:“惟將軍令!”
在統一了全軍將士的意見後,祁三升立刻拒絕了孫可望的征調,並將他派來遵義的使者亂棍轟出城去。緊接著便拔營起寨,率領兩萬龍驤營將士,向著雲南方向而去。
使者狼狽逃迴貴陽向孫可望稟報,孫可望聞訊大發雷霆,迅速派遣精銳兵馬前去攔截。
祁三升率部且戰且走,接連擊退了秦軍多次襲擊,並於當年十月輾轉迴到了滇都。永曆帝得知祁三升克服萬難,率部來歸,自是十分高興,當即下詔,封祁三升為威寧伯,其所部將士亦多有封賞。
至臘月間,為了進一步擴大戰略縱深,定國決定派兵重返四川,由於文秀曾多次在四川用兵,對川中地形了如指掌,定國遂以文秀為帥,前往經略川南,打算以此作為根據,徐圖反攻湖廣、兩粵,進而與鄭成功聯合,北取中原。
文秀奉命出征,於十五日抵達洪雅西南的天生城,在此削平丘壟,盡伐大木,建造蜀王行宮及百司府署,並將軍隊分營劃地而居。
此時,川西南地區尚在明軍掌控之下,當地百姓感念定國頒布的保境惠民政策,對定國極其尊崇,多立“李晉王廟”,香火絡繹不絕。
永曆十一年二月,正是大地迴春,萬物複蘇的時節,玉琴也在此時為定國誕下了一位千金,望著繈褓中睡得正香的女嬰,盡管雙眼緊閉,可粉嘟嘟的小嘴卻時不時地張合著,像是在吮吸著什麽,別提有多可愛了。定國越看越覺得歡喜,自是將其視作掌上明珠,又以江山的諧意,替女兒取名為海嶽,以此表明自己恢複大明江山的決心。
由於定國終日忙於朝政軍務,根本沒有多少時間顧及家裏,而年滿十五歲的嗣興也在不久前跟著哥哥們去了軍營,闔府上下就隻剩下一群老弱婦孺。多虧香蓮忙裏忙外,悉心照顧,將府中大小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方才讓定國沒有後顧之憂。
這日,定國正在書房中翻看著每日的例行公文,忽見西府長隨夏大柱推門而入,作揖稟報道:“老爺,蜀王殿下來了。”
原來就在不久前,秦王孫可望的使者程萬裏突然來到滇都,要求定國盡快歸還其留在雲南的舊部兵馬。盡管兵力十分緊張,但為了挽迴孫可望,定國還是毫不猶豫地表示了同意。
隨著數千東府舊部離去,雲南防務出現了巨大漏洞,定國為此愁眉不展,遂命人前往川南,將文秀請迴滇都商議應對之策。
沒等定國起身相迎,文秀已然輕車熟路地自個走了進來,但見文秀快步來到定國麵前,敲打著桌案,開門見山地責問道:“二哥,你為何要將那些東府舊部送還?難道你不知道大哥根本就沒有迴心轉意的打算麽?他是鐵了心想要與咱們決裂了!據不久前從川南前線得到的消息,大哥正在貴陽整軍備戰,磨刀霍霍!咱們雙方實力本就懸殊,現在再將其舊部歸還,一旦打起仗來,光靠咱們這點人馬,豈有一點勝算?”
定國緩步走到文秀身旁,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胸有成竹地說道:“三弟,你就盡管放心吧!如今天下人心皆凝聚於此,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縱使大哥擁兵百萬,然其軍心不穩,人心不附,又有何懼哉?”
聽了定國的解釋,文秀還是無法完全放心下來,兩人於是又在書房中整整討論了一夜,直至次日清晨,文秀方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迴府歇息去了。
就在文秀返迴滇都的同時,粵西義師亦紛紛群起響應定國的號召,四處出擊。其中李勝、李喬華所部占據鬱林,何奎豹、李盛功所部占據懷阜,梁忠所部占據富川、賀縣,曹友所部占據太平。當地僮族百姓也在清軍的壓迫下揭竿而起,以羅法達、房仁倫等為首領,攻略臨桂、永福、荔浦、修仁等縣。
定國派往廈門的信使也在此時抵達了海上。不久前,鄭成功方才率軍收複了閩安,並在護國嶺大敗清軍,斬殺清軍梅勒章京阿克襄。
眼見抗清形勢一片大好,鄭成功自是心情愉悅,難得這次沒有拖拖拉拉,在覽信之後,立即迴書一封,派效用官李景與來使共赴雲南。
書雲:“數遣信使,隻候好音,山川修阻,或達或否,計在老親翁照中。前粵東之役,不佞立調水師,期會五羊,進止相左,深用扼腕。然疆場之事,一彼一此,桑榆想非遙。滇,狐鼠改步,東西南北,共帶宗周,此社稷之靈,而實老親翁撐持之勳。不佞間,殲酋滅醜者數矣。拜聆鴻猷,殊深喜慕。今宸居既雲鞏,而帝業未可偏安。況中原有可乘之機,胡運值將盡之時。宜速乘勢,並力齊舉。茲不佞現提水陸精銳,收複閩浙,熏風盛發,指日北向。願老親翁卷甲長驅,鼓行迅擊,首尾交攻,共焚濟河之舟,表裏合應,立洗腥膻之穴。然後掃清宮闕,盟畿輔,豈不大符夙願哉。”
迴過頭再說永曆帝,為了表示自己與孫可望重修舊好的誠意,他非但沒有搬進金碧輝煌的秦王府居住,還命定國派人將王府嚴加保護起來,不允許任何人前去騷擾府中家眷,並又一次和定國商量起與孫可望修好之事。
在永曆帝看來,孫可望在雲貴經營多年,實力強勁,隻要願意停止內鬥,一致對外,複興大明仍然大有可為。
永曆帝的想法同定國不謀而合,盡管先前幾次主動和解都被孫可望斷然拒絕,但念及滿清依舊虎視眈眈於外,在這個節骨眼上,無論如何都不能與孫可望決裂。
從行宮出來,定國立刻就去找了鞏國公白文選,二人商議一夜,最終決定由白文選返迴貴陽,當麵向孫可望陳述利害。
可永曆帝感念於白文選先前安龍護駕之功,卻是猶豫不決,情不自禁地連連搖頭道:“萬萬不可!秦王深恨鞏國公,此時若去貴陽,恐有性命之憂!”
定國早已料到永曆帝會是這樣的反應,連忙耐心地解釋道:“皇上,臣以為正是由於鞏國公與秦王之間有所誤會,才更應當派他迴去,隻有雙方將誤會全部消除,才有重新修好的可能!”
白文選也在一旁也跟著說道:“若臣不迴去,以秦王心性,斷然不會尊奉皇上!現如今秦王擁兵二十餘萬,而我隻有三萬,一旦矛盾加劇,引發衝突,後果不堪設想!至於臣之安危,臣自忖秦王雖然暴戾,但畢竟與臣有著幾十年的交情,應當不會置臣於死地,最多也就是挨上幾板子,罵上幾句,這事也就過去了!”
永曆帝還是放心不下,忍不住又勸了白文選一句:“鞏國公,朕思來想去還是不妥,保險起見,要不另派他人前去吧!”
見永曆帝遲遲不肯答應,白文選心中著急,立即伏跪於地,叩首請命道:“國家安危重於泰山,臣一人之性命如能救國家,也算死得其所!臣意已決,請皇上允準!”
永曆帝無奈,隻得在百般叮囑之後,允準了白文選的請求。
從行宮出來,白文選見四下無人,立刻將定國拉至旁邊一個僻靜無人的角落,低聲私語道:“今保國公、夔國公皆秦王死黨也,此二人重兵於輦轂之下,而淳化伯更是每日伺於陛下左右,人心叵測,不可不防!此次和議,還須勞煩晉王奏請陛下,遣淳化伯與末將同往貴陽,如此方能確保萬無一失。”
定國聽後連連點頭道:“還是鞏國公想得周全,我這就迴去稟奏陛下!”
在聽完定國的奏報後,永曆帝遂將淳化伯張虎召至後殿,對其言道:“秦、晉二王皆是我大明擎天巨柱,義當和好,此事關係重大,須愛卿與鞏國公同去一趟貴陽,不知愛卿是否願往?”
張虎先前迫於形勢,無奈選擇歸附定國,一直苦於找不到脫身的機會,今日聽說要派他去貴陽,自是求之不得,當即跪拜受命。
永曆帝於是從頭上拔下一支金簪,賜於張虎,意味深長地叮囑道:“卿等此去,務必使秦、晉二藩和好如初,每行一事,每言一語,總要為祖宗社稷著想,如此卿等之功名方能夠永垂竹帛矣!此簪乃朕賜卿之信物,但見此簪,便如見朕親臨!”
張虎叩拜謝恩,旋即離開行宮,悄悄找到王尚禮和王自奇二人,對他們密語道:“吾此去貴陽,不出半年必與秦王整頓兵馬來取雲南,二位將軍屆時打算如何接應?”
王自奇思忖片刻,繼而言道:“此事不難,有保國公駐軍城中以為內應,吾則將兵馬屯於楚雄、姚安一帶,隻待秦王自黔而來,吾便率軍從楚雄而下,兩麵夾攻,裏應外合,共取滇都!城內之兵不過三萬,又皆疲弱,不過螳臂當車耳!”
張虎聽後大喜,遂向二人辭行,而後匆匆迴府打點行裝去了。
為此,定國再度向永曆帝提出了與孫可望和解的建議,永曆帝當即表示同意,並將此事全權交給文秀辦理。
文秀受命之後不敢怠慢,立刻迴到府中,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於是來到書房桌案前,咬破手指,血書一封,命人即刻送往貴陽麵呈孫可望,希望能夠動之以情,勸其迴心轉意。
可惜孫可望自恃兵多將廣,就連永曆帝都不放在眼裏,更別說定國和文秀這兩位曾經的異姓兄弟了,因此迴信十分傲慢無禮,定國的良苦用心再次付諸東流。
此事暫且不提,但說定國自跟隨張獻忠起事,便親手創建了龍驤營,進入雲南後,他又在龍驤營的基礎上擴編成了天威營,此兩營骨幹多由大西軍當年的老兄弟組成,是為中軍之左右兩翼,堪稱精銳中的精銳,其中更是以祁三升統率的龍驤營戰力最為彪悍。
待至定國東征兩粵,祁三升奉孫可望之令改鎮遵義,遂與定國分道揚鑣。現如今,定國見駐防雲南的兵力捉襟見肘,不禁想起了祁三升的這支精銳,立即派人前往檄調該部返迴雲南。不料孫可望竟也打起了龍驤營的主意,雙方使者幾乎前後腳抵達了遵義。
見此情形,祁三升當即召集全軍將士,慨然言道:“諸位弟兄,秦王與晉王雖皆是吾之舊主,然晉王尊奉朝廷於滇都,吾等做官做事,隻有跟著朝廷方有實效,故本將決議,遵晉王之檄調,返迴雲南,諸位以為如何?”
龍驤營將士大多都是定國的舊部,聽說要返迴雲南接受定國的號令,自是歡唿雀躍,齊聲高唿道:“惟將軍令!”
在統一了全軍將士的意見後,祁三升立刻拒絕了孫可望的征調,並將他派來遵義的使者亂棍轟出城去。緊接著便拔營起寨,率領兩萬龍驤營將士,向著雲南方向而去。
使者狼狽逃迴貴陽向孫可望稟報,孫可望聞訊大發雷霆,迅速派遣精銳兵馬前去攔截。
祁三升率部且戰且走,接連擊退了秦軍多次襲擊,並於當年十月輾轉迴到了滇都。永曆帝得知祁三升克服萬難,率部來歸,自是十分高興,當即下詔,封祁三升為威寧伯,其所部將士亦多有封賞。
至臘月間,為了進一步擴大戰略縱深,定國決定派兵重返四川,由於文秀曾多次在四川用兵,對川中地形了如指掌,定國遂以文秀為帥,前往經略川南,打算以此作為根據,徐圖反攻湖廣、兩粵,進而與鄭成功聯合,北取中原。
文秀奉命出征,於十五日抵達洪雅西南的天生城,在此削平丘壟,盡伐大木,建造蜀王行宮及百司府署,並將軍隊分營劃地而居。
此時,川西南地區尚在明軍掌控之下,當地百姓感念定國頒布的保境惠民政策,對定國極其尊崇,多立“李晉王廟”,香火絡繹不絕。
永曆十一年二月,正是大地迴春,萬物複蘇的時節,玉琴也在此時為定國誕下了一位千金,望著繈褓中睡得正香的女嬰,盡管雙眼緊閉,可粉嘟嘟的小嘴卻時不時地張合著,像是在吮吸著什麽,別提有多可愛了。定國越看越覺得歡喜,自是將其視作掌上明珠,又以江山的諧意,替女兒取名為海嶽,以此表明自己恢複大明江山的決心。
由於定國終日忙於朝政軍務,根本沒有多少時間顧及家裏,而年滿十五歲的嗣興也在不久前跟著哥哥們去了軍營,闔府上下就隻剩下一群老弱婦孺。多虧香蓮忙裏忙外,悉心照顧,將府中大小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方才讓定國沒有後顧之憂。
這日,定國正在書房中翻看著每日的例行公文,忽見西府長隨夏大柱推門而入,作揖稟報道:“老爺,蜀王殿下來了。”
原來就在不久前,秦王孫可望的使者程萬裏突然來到滇都,要求定國盡快歸還其留在雲南的舊部兵馬。盡管兵力十分緊張,但為了挽迴孫可望,定國還是毫不猶豫地表示了同意。
隨著數千東府舊部離去,雲南防務出現了巨大漏洞,定國為此愁眉不展,遂命人前往川南,將文秀請迴滇都商議應對之策。
沒等定國起身相迎,文秀已然輕車熟路地自個走了進來,但見文秀快步來到定國麵前,敲打著桌案,開門見山地責問道:“二哥,你為何要將那些東府舊部送還?難道你不知道大哥根本就沒有迴心轉意的打算麽?他是鐵了心想要與咱們決裂了!據不久前從川南前線得到的消息,大哥正在貴陽整軍備戰,磨刀霍霍!咱們雙方實力本就懸殊,現在再將其舊部歸還,一旦打起仗來,光靠咱們這點人馬,豈有一點勝算?”
定國緩步走到文秀身旁,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胸有成竹地說道:“三弟,你就盡管放心吧!如今天下人心皆凝聚於此,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縱使大哥擁兵百萬,然其軍心不穩,人心不附,又有何懼哉?”
聽了定國的解釋,文秀還是無法完全放心下來,兩人於是又在書房中整整討論了一夜,直至次日清晨,文秀方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迴府歇息去了。
就在文秀返迴滇都的同時,粵西義師亦紛紛群起響應定國的號召,四處出擊。其中李勝、李喬華所部占據鬱林,何奎豹、李盛功所部占據懷阜,梁忠所部占據富川、賀縣,曹友所部占據太平。當地僮族百姓也在清軍的壓迫下揭竿而起,以羅法達、房仁倫等為首領,攻略臨桂、永福、荔浦、修仁等縣。
定國派往廈門的信使也在此時抵達了海上。不久前,鄭成功方才率軍收複了閩安,並在護國嶺大敗清軍,斬殺清軍梅勒章京阿克襄。
眼見抗清形勢一片大好,鄭成功自是心情愉悅,難得這次沒有拖拖拉拉,在覽信之後,立即迴書一封,派效用官李景與來使共赴雲南。
書雲:“數遣信使,隻候好音,山川修阻,或達或否,計在老親翁照中。前粵東之役,不佞立調水師,期會五羊,進止相左,深用扼腕。然疆場之事,一彼一此,桑榆想非遙。滇,狐鼠改步,東西南北,共帶宗周,此社稷之靈,而實老親翁撐持之勳。不佞間,殲酋滅醜者數矣。拜聆鴻猷,殊深喜慕。今宸居既雲鞏,而帝業未可偏安。況中原有可乘之機,胡運值將盡之時。宜速乘勢,並力齊舉。茲不佞現提水陸精銳,收複閩浙,熏風盛發,指日北向。願老親翁卷甲長驅,鼓行迅擊,首尾交攻,共焚濟河之舟,表裏合應,立洗腥膻之穴。然後掃清宮闕,盟畿輔,豈不大符夙願哉。”
迴過頭再說永曆帝,為了表示自己與孫可望重修舊好的誠意,他非但沒有搬進金碧輝煌的秦王府居住,還命定國派人將王府嚴加保護起來,不允許任何人前去騷擾府中家眷,並又一次和定國商量起與孫可望修好之事。
在永曆帝看來,孫可望在雲貴經營多年,實力強勁,隻要願意停止內鬥,一致對外,複興大明仍然大有可為。
永曆帝的想法同定國不謀而合,盡管先前幾次主動和解都被孫可望斷然拒絕,但念及滿清依舊虎視眈眈於外,在這個節骨眼上,無論如何都不能與孫可望決裂。
從行宮出來,定國立刻就去找了鞏國公白文選,二人商議一夜,最終決定由白文選返迴貴陽,當麵向孫可望陳述利害。
可永曆帝感念於白文選先前安龍護駕之功,卻是猶豫不決,情不自禁地連連搖頭道:“萬萬不可!秦王深恨鞏國公,此時若去貴陽,恐有性命之憂!”
定國早已料到永曆帝會是這樣的反應,連忙耐心地解釋道:“皇上,臣以為正是由於鞏國公與秦王之間有所誤會,才更應當派他迴去,隻有雙方將誤會全部消除,才有重新修好的可能!”
白文選也在一旁也跟著說道:“若臣不迴去,以秦王心性,斷然不會尊奉皇上!現如今秦王擁兵二十餘萬,而我隻有三萬,一旦矛盾加劇,引發衝突,後果不堪設想!至於臣之安危,臣自忖秦王雖然暴戾,但畢竟與臣有著幾十年的交情,應當不會置臣於死地,最多也就是挨上幾板子,罵上幾句,這事也就過去了!”
永曆帝還是放心不下,忍不住又勸了白文選一句:“鞏國公,朕思來想去還是不妥,保險起見,要不另派他人前去吧!”
見永曆帝遲遲不肯答應,白文選心中著急,立即伏跪於地,叩首請命道:“國家安危重於泰山,臣一人之性命如能救國家,也算死得其所!臣意已決,請皇上允準!”
永曆帝無奈,隻得在百般叮囑之後,允準了白文選的請求。
從行宮出來,白文選見四下無人,立刻將定國拉至旁邊一個僻靜無人的角落,低聲私語道:“今保國公、夔國公皆秦王死黨也,此二人重兵於輦轂之下,而淳化伯更是每日伺於陛下左右,人心叵測,不可不防!此次和議,還須勞煩晉王奏請陛下,遣淳化伯與末將同往貴陽,如此方能確保萬無一失。”
定國聽後連連點頭道:“還是鞏國公想得周全,我這就迴去稟奏陛下!”
在聽完定國的奏報後,永曆帝遂將淳化伯張虎召至後殿,對其言道:“秦、晉二王皆是我大明擎天巨柱,義當和好,此事關係重大,須愛卿與鞏國公同去一趟貴陽,不知愛卿是否願往?”
張虎先前迫於形勢,無奈選擇歸附定國,一直苦於找不到脫身的機會,今日聽說要派他去貴陽,自是求之不得,當即跪拜受命。
永曆帝於是從頭上拔下一支金簪,賜於張虎,意味深長地叮囑道:“卿等此去,務必使秦、晉二藩和好如初,每行一事,每言一語,總要為祖宗社稷著想,如此卿等之功名方能夠永垂竹帛矣!此簪乃朕賜卿之信物,但見此簪,便如見朕親臨!”
張虎叩拜謝恩,旋即離開行宮,悄悄找到王尚禮和王自奇二人,對他們密語道:“吾此去貴陽,不出半年必與秦王整頓兵馬來取雲南,二位將軍屆時打算如何接應?”
王自奇思忖片刻,繼而言道:“此事不難,有保國公駐軍城中以為內應,吾則將兵馬屯於楚雄、姚安一帶,隻待秦王自黔而來,吾便率軍從楚雄而下,兩麵夾攻,裏應外合,共取滇都!城內之兵不過三萬,又皆疲弱,不過螳臂當車耳!”
張虎聽後大喜,遂向二人辭行,而後匆匆迴府打點行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