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明軍擊退了大西軍一輪又一輪的攻勢,白文選部死傷士卒一萬多人,但明軍也好不到哪去,僅剩下三百多人,且人人帶傷。


    王祥見援軍久等不至,而烏江關已殘破不堪,再難堅守,隻得率領殘部趁著天黑突出重圍,沿江疾走。


    白文選得知王祥逃跑,立刻點齊一千精銳騎兵一路追趕,終於在次日清晨於正安以南五十裏的羅杆台追上了王祥。


    一場激戰下來,明軍大潰,隻剩不到三十人,王祥逃入鳳凰山南嶽寺中,大西軍緊隨而至,又將南嶽寺團團圍住。


    見大勢已去,王祥不禁潸然淚下道:“世人送吾外號小霸王,昔日項羽敗於烏江,不想此地也叫烏江,真乃天意也!吾苦戰半月,竟無一人引手相援,不複求生矣!”


    說罷,遂用手中鋼刀蘸著血,在寺壁之上提下絕命詞,曰:“今亡猶是大明臣,共結君臣萬古愁。”


    而後王祥帶著僅存的三十多名將士衝出寺門,與蜂擁上來的大西軍展開了最後的決戰。


    王祥揮刀一連砍殺了三十餘人,身負重傷十餘處,最終體力耗盡,隻能拄刀挺立。他環顧一眼四周,見麾下將士皆已全部戰死,不禁悲憤交加,仰天長嘯一聲,旋即拔出佩劍,割喉自刎而死,時年四十二歲。


    白文選見王祥死得悲壯,心有不忍,於是吩咐部下將其遺體好生收殮,葬於烏江關北坡。


    隨著皮熊、王祥想要割據自守的企圖破滅,孫可望下令將其部潰散之兵盡數收攏整編,以防這些散兵遊勇生活無著,為害地方。又令貴州所屬諸文武呈繳濫劄,並概行裁撤文職之監軍、督餉、部卿、僉憲,武職之總製、參遊各銜名。


    黔南巡撫郭承汾對此十分不滿,當即致書孫可望,譴責其背盟毀約,兵抵貴州,書曰:“今牛耳之血未幹,北門之師夜至;君父可欺,天地神明不可昧也!”


    孫可望看過郭承汾的書信自是惱羞成怒,立刻派兵前去逮捕郭承汾,又令定國領兵襲取安順。


    郭承汾及其署官很快就被拿至貴陽,眾官懾於孫可望之威,紛紛跪地叩首求饒。惟有郭承汾昂首挺胸,傲然佇立。孫可望久聞郭承汾大名,想要收為己用,於是滿臉堆笑著走上前來,好言安撫,誰知卻遭到了郭承汾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


    見孫可望臉色驟然大變,郭承汾卻毫無懼色,冷笑道:“汝以朱溫之事,行王莽、曹操之奸,欲竊大權,移漢祚,以為誰都奈何不了汝麽?今日吾頭可斷,膝不可屈也!”


    孫可望氣急敗壞,揮手示意左右上前,強行將郭承汾摁倒在地。


    郭承汾一邊掙紮,一邊大聲高唿道:“吾讀書四十餘年,自忖上不負君父,下不負百姓。今日正是吾為國捐軀之日!不過一死而已,又有何懼哉?”


    孫可望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置郭承汾,隻得將其暫時羈押於獄中。


    先前,威清道道員黃應運因平苗之功被郭承汾提為平越知府,加參議銜,前往安順安撫百姓。黃應運受命之後,遂置家口於平越,孤身一人,輕騎趕赴安順。方才行至半途,忽聞定國已然率軍攻克了安順。黃應運駐馬躊躇了片刻,並未選擇調頭迴去,而是決定繼續前往安順,麵見定國。


    這安順城雖說是安順軍民府的府治所在,可卻並不大,方圓隻有數裏,而定國的中軍行轅就設在原本流官的署衙內。


    黃應運策馬飛馳入城,至署衙前翻身下馬,埋頭就往裏走。


    值守的門官不認得黃應運,連忙上前一步將他攔住,但見黃應運身穿官袍,不知是何身份,又不敢輕易得罪,於是客客氣氣地詢問道:“行轅重地不得擅闖,閣下何人,所為何事?容在下先進去通稟一聲!”


    黃應運一拍腦門,忍不住自嘲道:“這署衙本官平日裏走慣了,一時倒忘了此地已是安西王駐地!麻煩兄弟向安西王稟報一聲,就說平越知府黃應運有要事求見!”


    “原來是黃大人,你且在這裏稍後片刻,小人這就去稟報殿下!”門官向著黃應運微微一揖,旋即轉身跑進了署衙。


    定國此時還在吃飯,聽說黃應運來了,他連忙丟下碗筷,快步迎了出來。


    黃應運背手在門前來迴不停地踱著腳步,不經意一瞥眼,隻見一位身高八尺有餘,身材魁梧,麵如冠玉,身披鶴氅的青年男子正朝自己這邊走來。黃應運見此人氣宇軒昂,不知來者何人,趕緊停步麵向門內,肅然而立。


    定國幾步來到黃應運麵前,拱手施禮道:“本王久仰先生之名,今日得見,果然不同凡響!”


    黃應運心頭一驚,沒想到站在自己麵前的居然就是安西王李定國,慌忙曲膝就要參拜。


    定國趕緊一把將黃應運托起:“先生不必行此大禮,且隨我去往後廳一敘!”


    兩人攜手步入後廳,黃應運一眼就看到了擺放在八仙桌上的半碗米飯和一小碟醃菜,不禁又是一驚:“殿下每日就吃這個?”


    定國卻是習以為常地說道:“粗茶淡飯罷了,隻要填飽肚子,吃啥都一樣。”


    黃應運萬萬沒有想到堂堂安西王,居然吃得連一個普通百姓都不如,眼眶瞬間一熱,淚水更是不停地在眼圈中打轉。


    定國發現黃應運神情有異,猜到他心中所想,於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當年義父在時,咱們兄弟四人天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些山珍海味早就吃膩了!這樣的粗茶淡飯也挺好,吃著舒服!”


    說到這裏,定國揮手摒退眾人,隻剩下自己與黃應運。見四下無人,黃應運稍稍平複了一下心情,言歸正傳道:“恕下官冒昧,殿下既要安順,何不直言相告,非要勞師遠征?”


    定國輕歎了口氣,先是將黃應運引至一旁的太師椅前坐定,隨即在他旁邊坐了下來,這才無奈地說道:“並非本王想要出兵,實乃軍命難違,將出兵從,此為武夫本色,還望先生莫怪!”


    黃應運聽後當即向著定國抱拳言道:“殿下若不嫌棄安順城小狹陋,無法屯駐車騎,何不啟奏天子,以安順為殿下封地,如此百姓幸甚!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天子懸爵賞以網羅天下英雄,朝廷一旦應允,下官便當解職,以此城之鎖鑰相付!”


    定國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本王正打算與先生商量此事!”


    黃應運看出定國心有所動,又趁熱打鐵道:“下官常聽人說殿下神勇,可敵萬人,所部兵馬亦是精銳,以一當百,然此前所占之地,皆得而複失,殿下可知為何?”


    定國沒明白黃應運話中之意,不以為然地隨口說道:“兵家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此不足論也!”


    黃應運卻是連連擺手道:“殿下謬矣!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人人得以睥睨!若能夠憑借大明三百年天子之名號,再加以殿下之神威,統帥虎狼之師,掃蕩不庭,從此天下聞風相從者將絡繹不絕,又有誰能與殿下抗衡?他日分茅胙土,傳於後世,中山王與開平王皆不能比也!現將軍舍棄萬世不朽之功業,攻略地方,實非良圖,還請殿下三思!”


    定國聽罷深有感觸,當即起身向著黃應運深深一躬道:“先生所言極是,定國猶茅塞頓開,這就去信與大哥商議!”


    黃應運連忙起身迴了一禮,接著說道:“孫大帥遠未可期,應運願今日便與殿下立約!”


    定國明白黃應運此舉是想讓自己名正言順的歸附大明,這正好合了他的夙願,自是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了黃應運之請,與其歃血為盟,相約共扶明室,從此不得再有二心。


    再說孫可望,在進駐貴陽後,為了將來能夠就近指揮大軍與清軍決戰,於是將首府從昆明遷至貴陽,並大興土木,建造宮殿樓閣,又在滇黔諸地營建行宮十餘處,以備巡幸之用。


    世上沒有不漏風的牆,定國與黃應運結盟之事很快便被孫可望得悉,孫可望惱怒定國未經自己許可就擅作主張,遂令定國由貴州返迴雲南鎮守後方,並命馮雙禮領兵攻打平越府,將黃應運緝拿問罪。


    黃應運為保全城百姓免受刀兵,當即辭別家人,抱著必死之心,單騎出城,進入馮雙禮軍中,束手就擒。


    王府大殿之上,一片肅殺之氣。


    見黃應運立而不拜,孫可望不由厲聲詰問道:“黃應運,昔日汝既以裂土分茅許以安西,今日便當以九五之尊拜孤!”


    黃應運卻是一聲冷笑,不屑言道:“大帥此言差矣!汝曾請天子冊封,吾與汝不過同僚,又如何拜汝?”


    孫可望麵色陰沉道:“孤據滇黔二省,稱帝綽綽有餘,與是否冊封又有何幹係?”


    見孫可望吐露心聲,黃應運忍不住哈哈大笑道:“若是如此,大帥便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吾堂堂朝廷命官,又豈能參拜亂賊?”


    孫可望終於忍無可忍,當即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好你個不知好歹的東西!且將黃應運押入大獄,與郭承汾做伴!”


    話音未落,就有兩名彪形大漢快步上前,將黃應運推出了大殿。


    黃應運被押入獄,與郭承汾同處一室,二人促膝秉燭夜談,自知已無力改變當前局勢,為保名節,遂相約絕食而亡。


    至第九日,獄官見二人始終不肯進食,連忙向孫可望稟報。孫可望聞訊,親自前往獄中相勸。等孫可望到來時,隻見二人躺在幹草堆上,已是奄奄一息。


    孫可望還想留著二人性命,替自己招攬黔中舊官,於是言不由衷地勸說道:“孤先前所說不過氣話,切莫當真!孤欲保大明社稷,願與二位共襄盛舉。還請二位先生趕緊吃飯吧,何必自討苦吃?”


    郭承汾雖然餓得坐不起身,但還是側過臉來,怒目圓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汝之言有誰信之?吾等死誌已決,即便蘇秦、張儀複生,亦不能改!”


    孫可望方才明白二人心硬如鐵,根本無法說服,當即冷哼一聲,轉身拂袖而去。


    五日後,二人死於獄中,屍體被拋至貴陽東郊,多日無人收殮。總兵徐盡忠念及過去與郭承汾的交情,暗地吩咐家僮趁夜悄悄將兩人安葬,並在墳堆旁標作記號,以便日後尋覓。


    驚聞二人遇害,遠在昆明的定國迴想起當日黃應運之言,不禁心痛欲裂,對孫可望的怨恨竟是愈發加深了。


    與此同時,南陽侯張先壁、鄂國公馬進忠為避清軍,也由湖南退入貴州,歸附孫可望,王進才、張登貴、莫宗文等部明軍亦相繼接受了大西軍的整編,至此,大西軍控扼之地已與粵西相接。隨著實力不斷增長,孫可望也變得越來越狂妄自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孤忠李定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了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了箜並收藏大明孤忠李定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