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平帝繼位時,年僅九歲,太皇太後王政君垂簾聽政,大司馬王莽操持國政,百官聚於朝廷東廳以聽取王莽的指示。下詔說:“朝廷每發布赦免令,是打算與天下重新開始,真心地希望百姓能洗心革麵,以保全其品格與性命的。以往有關官員在量刑時多把赦令前所犯的過失重提,累增犯法者的罪過,甚至株陷無辜之人。違背了朝廷發布赦令是為了重信慎刑與希望有罪過的人滌心自新的原意。對於舉薦的人才,也因為他在曆史上曾犯過某種過錯,以為不可信任,就廢置而不舉薦。這就完全背離了孔子說的‘赦小過,舉賢才’的原則。對於雖有經濟及品行方麵的錯誤但無人告發而被舉薦的人,一律不必查究。以便鼓勵人才集中精力去追求進步,不因小的疵點而妨礙一個難得的人才。從現在起,有關機構的官員不必陳奏赦前所犯的過失。有不遵此詔書的為有虧皇恩,以違背帝詔論處。特明著此令,布告天下,使明知其事。”
後群臣奏言大司馬王莽功德像周公輔成王一樣崇高,特賜號為安漢公,對太師孔光等都加封,賞賜天下臣民爵一級。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試用期未滿的都按已滿看待。
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劉衎在未央宮複發心髒病,因醫治無效,在未央宮去世。
王莽感到自己當皇帝的條件還不具備,就決定再立一個傀儡。王莽借口宣帝的年長後人與平帝都是兄弟輩份,不好做繼承人。於是王莽就從宣帝玄孫中,選擇最年幼的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為繼承人。王莽想讓自己做沒有名義的“皇帝”。要行使皇帝的權力,總要編造個理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果然有人給編造了符命圖讖。
在迎立劉嬰即位的當月,武功縣長孟通在挖井時,發現一塊上圓下方的大白石頭,上麵寫有“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血紅大字。王莽指使群臣把此事稟告給太後王政君。
年愈古稀的太皇太後王政君雖然重用娘家的人,但本心還是想守住劉家的社稷江山,她沒有料到王莽竟然有篡奪皇位的野心,不禁氣憤至極,給予嚴厲斥責。這時,王莽的叔伯兄弟、太保王舜卻告訴老太後,元後王政君被逼得無可奈何,隻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詔書:“令安漢公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縣為安漢公采地,名曰漢光邑。”
元後已經同意王莽居攝。
王莽立孺子嬰為太子,立刻引起固守劉氏漢室“正統”觀念的朝臣和宗室子弟的不滿,他們徹底識破王莽假仁假義的麵具,有70多位朝臣和地方官吏,或告退,或隱亡,表示忠事劉漢而不為王氏朝官。兩次發難王莽雖然對劉姓貴族極盡拉攏、防範之能事,但首先發難的還是劉姓宗室。安眾侯劉崇在四月起兵反抗,但不久就失敗了,劉崇戰死。
居攝二年,東郡太守翟義再次發難,舉起反王莽的大旗。翟義擁立宗室嚴鄉侯劉信為天子,向全國各地發出通告:“王莽毒死平帝,執行天子特權,妄想斷絕漢代的江山社稷,我們要遵從上天的旨意,誅滅王莽!”各郡國紛紛響應,隊伍迅速發展。在古代,正統觀念往往起著支配的作用,所以後來反對王莽的農民起義軍,大都擁立劉姓宗室子孫做號召,如劉玄、劉盆子等。
麵對起義軍的壯大,攝皇帝王莽寢食不安,晝夜抱著年幼的孺子劉嬰哭泣,並祈求神靈保佑,宣布等孺子長大成人後,就主動辭職迴家休養。王莽一麵擔驚害怕,一麵派兵鎮壓。在王莽軍的鎮壓之下,起義軍失敗了。平息叛亂後,王莽更是躊躇滿誌,他一改昔日謙恭有禮的儒者風範,而以一個盛氣淩人的軍事強人的姿態出現在大小臣工麵前。勝利讓王莽有恃無恐,加快了當真皇帝的步伐,同時也加速了王莽的毀滅。
翟義等反叛者相繼毀滅,使王莽產生了錯覺,他認為這一定是“天命”所歸!王莽要去掉頭上的“假”字當真皇帝,要靠符命。所謂“符命”就是編造的“天符之命”或者“聖王受命之符”。於是,各地便紛紛造符瑞來投其所好,急其所需。王莽借著各地的“符命”,提出要把“攝皇帝”中的“攝”字去掉;把居攝三年改為初始元年。
太皇太後不得不同意,王莽的弄假成真走出了第一步。既然命符是升官的捷徑,初始元年,有“素無行,好為大言“的梓潼哀章就加緊製做銅匱,裝了兩條書簡,一個簡冊上寫“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簡冊上寫“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其中的“某”指漢高祖劉邦,這個“黃帝”就是王莽。意思是天帝和漢高祖劉邦傳位給王莽。同時將王莽寵信的幾個大臣以及自己的名字也寫在上麵,說這些人應當大官輔佐。哀章將此銅匱獻給正急於當真皇帝的王莽。王莽立即拜受,表示聽從天神命令,接受禪位。迴去坐在未央宮的前殿,即真皇帝位,改國號為“新”。
王莽稱帝建新,尊王太皇太後王政君為皇太後,降劉嬰為定安公),將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陰、鬲、重丘等5個縣,民萬戶,地方百裏,作為定安公國,在西漢銀盒國中立漢祖宗之廟,世代祭祀;改王太後尊號為定安公太後。至此,立國210年的西漢帝國滅亡。
王莽封了劉嬰,但不準他迴到封國,把京城的大鴻臚府改建為“安定公第”。王莽將年幼的劉嬰養在安定公第之中,與外界隔絕任何聯係,甚至乳母也不被允許和他講話,導致劉嬰成人後不識六畜,知識麵與幼兒無異。王莽將自己的孫女、王宇的女兒王氏嫁給他做妻子。
更始二年,王莽為更始帝劉玄所敗,劉嬰當時身在長安。平陵人方望等人依據天象認為劉玄必敗,而劉嬰才是天子正統,便起兵將劉嬰迎至臨涇,“欲立為天子”。更始三年,劉玄派遣丞相李鬆將其擊破,劉嬰被亂兵所殺,時年21歲。
後群臣奏言大司馬王莽功德像周公輔成王一樣崇高,特賜號為安漢公,對太師孔光等都加封,賞賜天下臣民爵一級。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試用期未滿的都按已滿看待。
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劉衎在未央宮複發心髒病,因醫治無效,在未央宮去世。
王莽感到自己當皇帝的條件還不具備,就決定再立一個傀儡。王莽借口宣帝的年長後人與平帝都是兄弟輩份,不好做繼承人。於是王莽就從宣帝玄孫中,選擇最年幼的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為繼承人。王莽想讓自己做沒有名義的“皇帝”。要行使皇帝的權力,總要編造個理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果然有人給編造了符命圖讖。
在迎立劉嬰即位的當月,武功縣長孟通在挖井時,發現一塊上圓下方的大白石頭,上麵寫有“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血紅大字。王莽指使群臣把此事稟告給太後王政君。
年愈古稀的太皇太後王政君雖然重用娘家的人,但本心還是想守住劉家的社稷江山,她沒有料到王莽竟然有篡奪皇位的野心,不禁氣憤至極,給予嚴厲斥責。這時,王莽的叔伯兄弟、太保王舜卻告訴老太後,元後王政君被逼得無可奈何,隻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詔書:“令安漢公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縣為安漢公采地,名曰漢光邑。”
元後已經同意王莽居攝。
王莽立孺子嬰為太子,立刻引起固守劉氏漢室“正統”觀念的朝臣和宗室子弟的不滿,他們徹底識破王莽假仁假義的麵具,有70多位朝臣和地方官吏,或告退,或隱亡,表示忠事劉漢而不為王氏朝官。兩次發難王莽雖然對劉姓貴族極盡拉攏、防範之能事,但首先發難的還是劉姓宗室。安眾侯劉崇在四月起兵反抗,但不久就失敗了,劉崇戰死。
居攝二年,東郡太守翟義再次發難,舉起反王莽的大旗。翟義擁立宗室嚴鄉侯劉信為天子,向全國各地發出通告:“王莽毒死平帝,執行天子特權,妄想斷絕漢代的江山社稷,我們要遵從上天的旨意,誅滅王莽!”各郡國紛紛響應,隊伍迅速發展。在古代,正統觀念往往起著支配的作用,所以後來反對王莽的農民起義軍,大都擁立劉姓宗室子孫做號召,如劉玄、劉盆子等。
麵對起義軍的壯大,攝皇帝王莽寢食不安,晝夜抱著年幼的孺子劉嬰哭泣,並祈求神靈保佑,宣布等孺子長大成人後,就主動辭職迴家休養。王莽一麵擔驚害怕,一麵派兵鎮壓。在王莽軍的鎮壓之下,起義軍失敗了。平息叛亂後,王莽更是躊躇滿誌,他一改昔日謙恭有禮的儒者風範,而以一個盛氣淩人的軍事強人的姿態出現在大小臣工麵前。勝利讓王莽有恃無恐,加快了當真皇帝的步伐,同時也加速了王莽的毀滅。
翟義等反叛者相繼毀滅,使王莽產生了錯覺,他認為這一定是“天命”所歸!王莽要去掉頭上的“假”字當真皇帝,要靠符命。所謂“符命”就是編造的“天符之命”或者“聖王受命之符”。於是,各地便紛紛造符瑞來投其所好,急其所需。王莽借著各地的“符命”,提出要把“攝皇帝”中的“攝”字去掉;把居攝三年改為初始元年。
太皇太後不得不同意,王莽的弄假成真走出了第一步。既然命符是升官的捷徑,初始元年,有“素無行,好為大言“的梓潼哀章就加緊製做銅匱,裝了兩條書簡,一個簡冊上寫“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簡冊上寫“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其中的“某”指漢高祖劉邦,這個“黃帝”就是王莽。意思是天帝和漢高祖劉邦傳位給王莽。同時將王莽寵信的幾個大臣以及自己的名字也寫在上麵,說這些人應當大官輔佐。哀章將此銅匱獻給正急於當真皇帝的王莽。王莽立即拜受,表示聽從天神命令,接受禪位。迴去坐在未央宮的前殿,即真皇帝位,改國號為“新”。
王莽稱帝建新,尊王太皇太後王政君為皇太後,降劉嬰為定安公),將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陰、鬲、重丘等5個縣,民萬戶,地方百裏,作為定安公國,在西漢銀盒國中立漢祖宗之廟,世代祭祀;改王太後尊號為定安公太後。至此,立國210年的西漢帝國滅亡。
王莽封了劉嬰,但不準他迴到封國,把京城的大鴻臚府改建為“安定公第”。王莽將年幼的劉嬰養在安定公第之中,與外界隔絕任何聯係,甚至乳母也不被允許和他講話,導致劉嬰成人後不識六畜,知識麵與幼兒無異。王莽將自己的孫女、王宇的女兒王氏嫁給他做妻子。
更始二年,王莽為更始帝劉玄所敗,劉嬰當時身在長安。平陵人方望等人依據天象認為劉玄必敗,而劉嬰才是天子正統,便起兵將劉嬰迎至臨涇,“欲立為天子”。更始三年,劉玄派遣丞相李鬆將其擊破,劉嬰被亂兵所殺,時年2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