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之將在廣陵駐守一段時間,畢竟不能就這樣丟下一座荒城。依皇帝詔令,廣陵城中庶戶,論功行賞,分發給將士們,有序引導流民,重建廣陵。
翌日,那將軍去被俘的女人中隨意抓了兩個來伺候桓漱石,他可不希望桓漱石就這樣一直發臭。
這將軍十分滿意桓漱石,畢竟不是誰都有他這般好顏色,分明是個嬌滴滴涉世未深的公子,在這將軍口中就成了“勾欄瓦肆也比不得的人間尤物”。
一夜如此,夜夜如此,將軍欲壑難填,猶不能盡興。
這粗人太過炫耀得了桓漱石這般絕色,一來二去,自然也被同僚覬覦。他們提著好酒好菜,魚貫擁入傅府的宅子,拉著那將軍笑道:
“別這般小氣,你有這麽傾城絕色的女子,拿出來與我們兄弟幾個賞玩賞玩。”
將軍哈哈大笑,起身便要引著這一眾人往桓漱石屋裏去,可他剛走了一步,就猛然醒悟,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連忙轉過身,推著將軍們往中堂走去,汗流浹背地賠笑道:
“哎呀瞧我這記性,她今日身子不適,女人總是這麽矯情。”
幾位將軍露出下流的笑容,攬住他,調笑道:
“你也太不知輕重,玩死之前,也得給我們嚐嚐是什麽滋味。”
他連聲應道“一定一定”,才送走了這群煞神。
桓漱石哪裏是什麽女子?他本該是刀下亡魂之一,若叫他們知曉了自己私藏罪犯,報給大將軍,他有幾條命都不夠死的。
這將軍迴頭朝桓漱石屋子的方向看去,殺心瞬起。
可是不待他殺了桓漱石,沈應之的傳召卻先到了。這將軍做賊心虛,去沈應之臨時行府的路上兩腿發軟,瘋狂咽著唾沫。
一進屋,剛拜見大將軍,沈應之就連忙叫他起身,質問他道:
“你是如何得罪了江州刺史兼荊吳節度殷大人的?”
好大一個罪名扣下來,這將軍著急忙慌跪地,抬頭呆呆地看著沈應之道:
“屬下不知如何得罪了殷大人。”
這時候另一道聲音在屋裏響起,這將軍抬頭一看,是位威容厲目的青衫公子,他一開口,便知是江州刺史派來的使者:
“在這廣陵城內,有殷大人的恩人,是位遺世獨立的美人,就住在你抄的桓家。”
這將軍汗顏,使者繼續道;
“我已悉數檢查過桓家屍身女眷,聽聞你近來得了位傾城,想必就是他。速速引我前去,得罪殷大人,沒你好果子吃。”
沈應之既不想莫名得罪一位重臣,又可順勢賣殷大人一個人情,何樂而不為?故而他立馬命令這將軍按使者說的做。
這將軍如鵪鶉般站在屋子一角,使者一看到床簾內昏睡的人,輕手輕腳走上前去,入眼是觸目驚心的傷,也掩蓋不了他的絕代風華。
使者幾乎立馬確定了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他目光如刀,直剜向那將軍,轉而對沈慶之冷哼道:
“將軍真是帶出個好兵。”
沈慶之不敢輕易開口,眉頭擰成個川字。
使者取下腰間別著的細長袋子,從中取出一支玉笛,放到桓漱石手中,輕聲喚醒昏睡的人:
“枕流公子,我家主人來接您了。”
桓漱石睜開一雙滿是苦痛的眼望著使者,喉頭的疼痛叫他說不出話,隻有眼淚無聲控訴著那人對他的暴行。
使者帶走了桓漱石,連同桓漱石的生母,他也向沈慶之要來。他隻能做到這,多了有蹬鼻子上臉之嫌。
母子重逢,相擁而泣,桓漱石不勝感激,對使者和沈慶之磕了一個又一個頭,而那位將軍則被軍法處置。
使者並未直接帶走桓漱石母子,他帶著二人入了建康,好好為桓漱石診療,住了三四天,他才向桓漱石表明了殷大人的心意:
“枕流公子,您可願隨我前往江州?我家主人的心意您不是不明白,他不強求公子,憑公子選擇。”
不想再麻煩殷大人,清淚落下,桓漱石拜別使者。
使者將身上所有財物都交給了桓漱石,隻帶著那支短笛離去,亦如當年熹光中的刺史大人。
桓漱石扶著母親,在建康城住下,他會讀書識字,在學堂教童子啟蒙認字,一個月掙那幾個字錢,才堪堪在學堂後院租下一個破雜間,供母子居住。
桓漱石必須更努力,學堂裏什麽髒活累活他都幹,任勞任怨,也許可以討得兩個饅頭或幾支菜花,有時候,還能得一些油鹽醬醋。
他會陪著笑臉,好聲好氣求得學堂老夫子賞些筆墨,自己寫字作畫,拿到橋頭去賣。若是天晴他可以待久一些,若是下雨他難免會麵帶憂愁。
兩月後他省下兩文錢與一商人換了根破竹笛,笛聲總是引人注意,有人為他的笛聲買賬,有人因他的笛聲拳腳相加。
桓漱石淺淡吹笛的身姿被路過的貴人瞧見了,停轎問他可願到自己府上,桓漱石婉言拒絕了。
貴人不氣餒,黃昏橋頭,日日詢問。
浣娘將桓漱石的辛苦盡收眼底,她遠遠地躲著,一手撫上小腹,掩麵而泣。
痛苦是忘不掉的廣陵城,抬頭就可以看見的明月。
她受盡淩辱,可桓漱石支撐著她,頑強的像石縫裏長出的花。她是堅韌的藤蔓,忍著恥辱,順勢依附。
她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著怎樣上佳的容貌,她自信桓漱石會被留下。可每當浣娘被人壓在身下,她就會想到桓漱石也會被人這般對待,甚至變本加厲,過猶不及。
每當這般想到,浣娘便會心如刀割,眼淚就止不住地流,她怨恨自己為何強行留下桓漱石,後悔桓漱石怎沒有一頭撞死在刀上。
她永遠忘不掉母子相會時,桓漱石含糊地喚她“小娘”,目光憂鬱,直直地望著她。
她含淚看著桓漱石新舊血色染著的嘴角,強迫桓漱石蹲下去,幾乎是粗蠻地掰開桓漱石的嘴,看著裏麵的充血紅腫,浣娘失聲痛哭。
桓漱石看著她,跪在她腳下,兩手虛扶上浣娘的手,忍著痛楚道:
“小娘,活著比死了好。”
浣娘什麽也沒問,隻是抱著他痛哭。
桓漱石身上的傷漸漸好了,可心裏的傷依舊。浣娘從不提及廣陵屠城之後的事,可今日不一樣。
桓漱石將一碗滿滿當當的米飯放在浣娘麵前,打開桌上蓋著的小碗,裏麵盛著半碗迴鍋肉。桓漱石笑道:
“小娘你看,裘老板給的,香得很,您快吃吧。”
桓漱石坐下來,端著自己的飯碗,看著浣娘朝那碗肉伸出筷子,一臉期待。
見浣娘開始吃了,桓漱石才又笑起來,眼裏盡是向往地對浣娘道:
“小娘,我們要不迴長山鄉吧?等我努力攢夠了盤纏,就迴去看父老鄉親,您覺得怎麽樣?”
浣娘聞言,眼裏猝然溢出眼淚,她深吸一口氣,將手中的碗筷放下,一臉嚴肅地看著桓漱石,道:
“我不走。”
桓漱石有些意料之外地點點頭,問道:
“小娘喜歡這裏嗎?”
浣娘強忍淚意,道:
“我不喜歡,可我懷孕了。”
桓漱石一愣,他看著浣娘隱忍的表情,滿是心疼,他的母親受辱,他無能為力。桓漱石心裏五味雜陳,嘴唇有些發白,還是故作堅強道:
“那真好,小娘,我們又要多一個親人了,我一定會更努力,養活你們。”
似乎是為了叫浣娘安心,桓漱石笑著,眉毛卻下撇,語氣輕鬆道:
“您知道城中謝大人嗎?他賞識我的笛聲,若去給他吹笛,可以拿到很多銀子。”
浣娘抬手擦淚,壓根不敢去看桓漱石的表情,道:
“漱石,小娘要成親了,是張屠夫,上半月送我們半掛豬肉的張屠夫。”
桓漱石愣住了,麵色慘白,他嘴唇張了張,囁嚅著道:
“什……什麽?”
浣娘抬高下巴,無聲擦著眼淚,那表情冷淡又倔強。
“他不嫌我腹中有子,他可以養活我和我未出生的孩子。”
桓漱石心裏頓時空落落的,被拋棄的惶恐與不安湧上心頭,他還想說什麽,卻被浣娘搶了先:
“漱石,你長大了,可以離開小娘了,小娘隻會是你的累贅。”
桓漱石眼圈紅了,他問浣娘:
“小娘,我不覺得累,和您在一起我很幸福,我可以謀到更好的出路,即使如此,您也要嫁與張屠夫嗎?”
浣娘道:
“是。”
眼淚流下來,桓漱石又問:
“您喜歡他嗎?願意與他相伴一生嗎?”
“是。”
“他可靠嗎?”
“可靠。”
桓漱石聲音都顫抖了,他的眼圈紅得像海棠,哀傷地看著浣娘,而浣娘躲開他的目光,別過臉去擦眼淚。
桓漱石湊上前去,要浣娘直視自己的眼,問道:
“小娘,您真的……願意嗎?”
浣娘躲不開桓漱石的視線,深深地閉上雙眼,顫聲道:
“漱石,你若真心疼我,那便祝福小娘。”
浣娘說完這句話後,紅著眼吐出一口氣,終於抬眸看向桓漱石。
她從來不知道一個人的表情能這般憂鬱,那一雙清麗的眸子裏流露出的濃稠哀絕的憂傷,像清泉滾滾而來。
桓漱石那張美玉般的臉上滿是自責與內疚,叫浣娘看得心好疼,可這一次,她不會再心軟。
三天後,正是良辰吉日,浣娘將進張屠夫的家門。
桓漱石好好陪了她三日,過門那天,天一亮,浣娘起身,卻隻剩她一人。浣娘在學堂裏裏外外找了一遍,被老夫子告知桓漱石一大早就帶著行囊離開了。
可浣娘四顧,哪有什麽行囊,她的傻孩子,分明隻帶走了那根破竹笛。
是夜,浣娘才與張屠夫喝了喜酒,院子外就傳來敲門聲。張屠夫提刀開門,浣娘亦跟著起身張望,卻見張屠夫提了個包囊迴來。
“不知道是誰放的,是不是你那大兒子?”
張屠夫打開包裹,浣娘湊上去一看,竟然是一荷包金葉子,和一對給小孩子的銀手鐲。
浣娘霎時淚目,這一荷包金葉子是那使者留下的,桓漱石卻沒用,如今他要走了,從此居無定所,這些金葉子也不指望能還給那使者,這傻孩子,卻全留給了自己。
而這對銀鐲,浣娘小心翼翼地拿起來,捧在手心,細細端詳。做工真精致,讓她想到桓漱石小時候,手上也戴著這麽一對鐲子。
那對鐲子埋在長山鄉,他的漱石,又是拿什麽換來這珍貴的禮物的呢?
從此浣娘都沒再見過桓漱石,倒是隔幾個月,就有人找上門來,告訴她有個男人托人送來什麽禮物。尤其是孩子出生時,浣娘收到了一雙醜醜的虎頭鞋,徑直把她逗笑了。
她的漱石是否遇見心愛的人,或是一位善良的老嬤,在某個村莊定居,停止了漂泊無依的生活,還教會他做虎頭鞋,她不得而知。
這個新生的孩子叫張念,思念不相見。
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四年,此後浣娘再無桓漱石的音訊。
浣娘和她的小兒子張念一起給桓漱石立了塊碑,碑下麵空空落落,什麽也不剩。
翌日,那將軍去被俘的女人中隨意抓了兩個來伺候桓漱石,他可不希望桓漱石就這樣一直發臭。
這將軍十分滿意桓漱石,畢竟不是誰都有他這般好顏色,分明是個嬌滴滴涉世未深的公子,在這將軍口中就成了“勾欄瓦肆也比不得的人間尤物”。
一夜如此,夜夜如此,將軍欲壑難填,猶不能盡興。
這粗人太過炫耀得了桓漱石這般絕色,一來二去,自然也被同僚覬覦。他們提著好酒好菜,魚貫擁入傅府的宅子,拉著那將軍笑道:
“別這般小氣,你有這麽傾城絕色的女子,拿出來與我們兄弟幾個賞玩賞玩。”
將軍哈哈大笑,起身便要引著這一眾人往桓漱石屋裏去,可他剛走了一步,就猛然醒悟,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連忙轉過身,推著將軍們往中堂走去,汗流浹背地賠笑道:
“哎呀瞧我這記性,她今日身子不適,女人總是這麽矯情。”
幾位將軍露出下流的笑容,攬住他,調笑道:
“你也太不知輕重,玩死之前,也得給我們嚐嚐是什麽滋味。”
他連聲應道“一定一定”,才送走了這群煞神。
桓漱石哪裏是什麽女子?他本該是刀下亡魂之一,若叫他們知曉了自己私藏罪犯,報給大將軍,他有幾條命都不夠死的。
這將軍迴頭朝桓漱石屋子的方向看去,殺心瞬起。
可是不待他殺了桓漱石,沈應之的傳召卻先到了。這將軍做賊心虛,去沈應之臨時行府的路上兩腿發軟,瘋狂咽著唾沫。
一進屋,剛拜見大將軍,沈應之就連忙叫他起身,質問他道:
“你是如何得罪了江州刺史兼荊吳節度殷大人的?”
好大一個罪名扣下來,這將軍著急忙慌跪地,抬頭呆呆地看著沈應之道:
“屬下不知如何得罪了殷大人。”
這時候另一道聲音在屋裏響起,這將軍抬頭一看,是位威容厲目的青衫公子,他一開口,便知是江州刺史派來的使者:
“在這廣陵城內,有殷大人的恩人,是位遺世獨立的美人,就住在你抄的桓家。”
這將軍汗顏,使者繼續道;
“我已悉數檢查過桓家屍身女眷,聽聞你近來得了位傾城,想必就是他。速速引我前去,得罪殷大人,沒你好果子吃。”
沈應之既不想莫名得罪一位重臣,又可順勢賣殷大人一個人情,何樂而不為?故而他立馬命令這將軍按使者說的做。
這將軍如鵪鶉般站在屋子一角,使者一看到床簾內昏睡的人,輕手輕腳走上前去,入眼是觸目驚心的傷,也掩蓋不了他的絕代風華。
使者幾乎立馬確定了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他目光如刀,直剜向那將軍,轉而對沈慶之冷哼道:
“將軍真是帶出個好兵。”
沈慶之不敢輕易開口,眉頭擰成個川字。
使者取下腰間別著的細長袋子,從中取出一支玉笛,放到桓漱石手中,輕聲喚醒昏睡的人:
“枕流公子,我家主人來接您了。”
桓漱石睜開一雙滿是苦痛的眼望著使者,喉頭的疼痛叫他說不出話,隻有眼淚無聲控訴著那人對他的暴行。
使者帶走了桓漱石,連同桓漱石的生母,他也向沈慶之要來。他隻能做到這,多了有蹬鼻子上臉之嫌。
母子重逢,相擁而泣,桓漱石不勝感激,對使者和沈慶之磕了一個又一個頭,而那位將軍則被軍法處置。
使者並未直接帶走桓漱石母子,他帶著二人入了建康,好好為桓漱石診療,住了三四天,他才向桓漱石表明了殷大人的心意:
“枕流公子,您可願隨我前往江州?我家主人的心意您不是不明白,他不強求公子,憑公子選擇。”
不想再麻煩殷大人,清淚落下,桓漱石拜別使者。
使者將身上所有財物都交給了桓漱石,隻帶著那支短笛離去,亦如當年熹光中的刺史大人。
桓漱石扶著母親,在建康城住下,他會讀書識字,在學堂教童子啟蒙認字,一個月掙那幾個字錢,才堪堪在學堂後院租下一個破雜間,供母子居住。
桓漱石必須更努力,學堂裏什麽髒活累活他都幹,任勞任怨,也許可以討得兩個饅頭或幾支菜花,有時候,還能得一些油鹽醬醋。
他會陪著笑臉,好聲好氣求得學堂老夫子賞些筆墨,自己寫字作畫,拿到橋頭去賣。若是天晴他可以待久一些,若是下雨他難免會麵帶憂愁。
兩月後他省下兩文錢與一商人換了根破竹笛,笛聲總是引人注意,有人為他的笛聲買賬,有人因他的笛聲拳腳相加。
桓漱石淺淡吹笛的身姿被路過的貴人瞧見了,停轎問他可願到自己府上,桓漱石婉言拒絕了。
貴人不氣餒,黃昏橋頭,日日詢問。
浣娘將桓漱石的辛苦盡收眼底,她遠遠地躲著,一手撫上小腹,掩麵而泣。
痛苦是忘不掉的廣陵城,抬頭就可以看見的明月。
她受盡淩辱,可桓漱石支撐著她,頑強的像石縫裏長出的花。她是堅韌的藤蔓,忍著恥辱,順勢依附。
她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著怎樣上佳的容貌,她自信桓漱石會被留下。可每當浣娘被人壓在身下,她就會想到桓漱石也會被人這般對待,甚至變本加厲,過猶不及。
每當這般想到,浣娘便會心如刀割,眼淚就止不住地流,她怨恨自己為何強行留下桓漱石,後悔桓漱石怎沒有一頭撞死在刀上。
她永遠忘不掉母子相會時,桓漱石含糊地喚她“小娘”,目光憂鬱,直直地望著她。
她含淚看著桓漱石新舊血色染著的嘴角,強迫桓漱石蹲下去,幾乎是粗蠻地掰開桓漱石的嘴,看著裏麵的充血紅腫,浣娘失聲痛哭。
桓漱石看著她,跪在她腳下,兩手虛扶上浣娘的手,忍著痛楚道:
“小娘,活著比死了好。”
浣娘什麽也沒問,隻是抱著他痛哭。
桓漱石身上的傷漸漸好了,可心裏的傷依舊。浣娘從不提及廣陵屠城之後的事,可今日不一樣。
桓漱石將一碗滿滿當當的米飯放在浣娘麵前,打開桌上蓋著的小碗,裏麵盛著半碗迴鍋肉。桓漱石笑道:
“小娘你看,裘老板給的,香得很,您快吃吧。”
桓漱石坐下來,端著自己的飯碗,看著浣娘朝那碗肉伸出筷子,一臉期待。
見浣娘開始吃了,桓漱石才又笑起來,眼裏盡是向往地對浣娘道:
“小娘,我們要不迴長山鄉吧?等我努力攢夠了盤纏,就迴去看父老鄉親,您覺得怎麽樣?”
浣娘聞言,眼裏猝然溢出眼淚,她深吸一口氣,將手中的碗筷放下,一臉嚴肅地看著桓漱石,道:
“我不走。”
桓漱石有些意料之外地點點頭,問道:
“小娘喜歡這裏嗎?”
浣娘強忍淚意,道:
“我不喜歡,可我懷孕了。”
桓漱石一愣,他看著浣娘隱忍的表情,滿是心疼,他的母親受辱,他無能為力。桓漱石心裏五味雜陳,嘴唇有些發白,還是故作堅強道:
“那真好,小娘,我們又要多一個親人了,我一定會更努力,養活你們。”
似乎是為了叫浣娘安心,桓漱石笑著,眉毛卻下撇,語氣輕鬆道:
“您知道城中謝大人嗎?他賞識我的笛聲,若去給他吹笛,可以拿到很多銀子。”
浣娘抬手擦淚,壓根不敢去看桓漱石的表情,道:
“漱石,小娘要成親了,是張屠夫,上半月送我們半掛豬肉的張屠夫。”
桓漱石愣住了,麵色慘白,他嘴唇張了張,囁嚅著道:
“什……什麽?”
浣娘抬高下巴,無聲擦著眼淚,那表情冷淡又倔強。
“他不嫌我腹中有子,他可以養活我和我未出生的孩子。”
桓漱石心裏頓時空落落的,被拋棄的惶恐與不安湧上心頭,他還想說什麽,卻被浣娘搶了先:
“漱石,你長大了,可以離開小娘了,小娘隻會是你的累贅。”
桓漱石眼圈紅了,他問浣娘:
“小娘,我不覺得累,和您在一起我很幸福,我可以謀到更好的出路,即使如此,您也要嫁與張屠夫嗎?”
浣娘道:
“是。”
眼淚流下來,桓漱石又問:
“您喜歡他嗎?願意與他相伴一生嗎?”
“是。”
“他可靠嗎?”
“可靠。”
桓漱石聲音都顫抖了,他的眼圈紅得像海棠,哀傷地看著浣娘,而浣娘躲開他的目光,別過臉去擦眼淚。
桓漱石湊上前去,要浣娘直視自己的眼,問道:
“小娘,您真的……願意嗎?”
浣娘躲不開桓漱石的視線,深深地閉上雙眼,顫聲道:
“漱石,你若真心疼我,那便祝福小娘。”
浣娘說完這句話後,紅著眼吐出一口氣,終於抬眸看向桓漱石。
她從來不知道一個人的表情能這般憂鬱,那一雙清麗的眸子裏流露出的濃稠哀絕的憂傷,像清泉滾滾而來。
桓漱石那張美玉般的臉上滿是自責與內疚,叫浣娘看得心好疼,可這一次,她不會再心軟。
三天後,正是良辰吉日,浣娘將進張屠夫的家門。
桓漱石好好陪了她三日,過門那天,天一亮,浣娘起身,卻隻剩她一人。浣娘在學堂裏裏外外找了一遍,被老夫子告知桓漱石一大早就帶著行囊離開了。
可浣娘四顧,哪有什麽行囊,她的傻孩子,分明隻帶走了那根破竹笛。
是夜,浣娘才與張屠夫喝了喜酒,院子外就傳來敲門聲。張屠夫提刀開門,浣娘亦跟著起身張望,卻見張屠夫提了個包囊迴來。
“不知道是誰放的,是不是你那大兒子?”
張屠夫打開包裹,浣娘湊上去一看,竟然是一荷包金葉子,和一對給小孩子的銀手鐲。
浣娘霎時淚目,這一荷包金葉子是那使者留下的,桓漱石卻沒用,如今他要走了,從此居無定所,這些金葉子也不指望能還給那使者,這傻孩子,卻全留給了自己。
而這對銀鐲,浣娘小心翼翼地拿起來,捧在手心,細細端詳。做工真精致,讓她想到桓漱石小時候,手上也戴著這麽一對鐲子。
那對鐲子埋在長山鄉,他的漱石,又是拿什麽換來這珍貴的禮物的呢?
從此浣娘都沒再見過桓漱石,倒是隔幾個月,就有人找上門來,告訴她有個男人托人送來什麽禮物。尤其是孩子出生時,浣娘收到了一雙醜醜的虎頭鞋,徑直把她逗笑了。
她的漱石是否遇見心愛的人,或是一位善良的老嬤,在某個村莊定居,停止了漂泊無依的生活,還教會他做虎頭鞋,她不得而知。
這個新生的孩子叫張念,思念不相見。
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四年,此後浣娘再無桓漱石的音訊。
浣娘和她的小兒子張念一起給桓漱石立了塊碑,碑下麵空空落落,什麽也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