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下午,一台保姆車出現在jm廣州辦公室所在的寫字樓門口。
看到車牌號,周淩薇倒吸一口氣,劉與邱來了,而林月朗還在她旁邊站著。
“那是你表姐派過來的車?”林月朗眯起眼,透過黑黢黢的車膜看到車裏似乎坐了個男人。
男人的輪廓和劉與邱挺像,想來肯定不會是他,他在公司見到周淩薇打招唿客套得很。
周淩薇一臉不知情,還故意拿出一個車牌號信息核對:“對,是我表姐公司的車,她同事來廣州出差,順道把我帶迴深圳。”
“那你快去吧,好好玩。”
“拜拜,北京見。”
像是個逃課的女學生踏上了男同學等在學校牆外的自行車,周淩薇拎起行李箱心虛地走過去。
扣上安全帶,她問:“去哪?”
劉與邱遞給她一本雜誌:“汕頭。”
周淩薇對這本《三聯生活周刊:鄉愁裏的潮汕味道》印象深刻,是介紹潮汕美食的特輯。
上個月她在劉與邱家看得津津有味,看得直咽口水。
她的地理還不錯,知道汕頭離深圳更近:“我可以自己打車去深圳找你的。”
“你一個女生太危險了。”他抱起手臂閉上眼:“睡吧,五個多小時才能到。”
其實,她還有很多問題想問他。
為什麽要去汕頭?
又為什麽要帶她去?
想來想去,隻有一個答案。
劉與邱想去,而一個人去吃美食實在太無趣了,所以拉上她。
保姆車把他們送到汕頭的酒店後離開。
仲夏夜的汕頭充滿了濃鬱的煙火氣,潮汕話不絕於耳,大排檔的食客一波接一波,當地人閉眼就能點上幾道深夜佳肴。
劉與邱把點菜的重任交給周淩薇。
她學起當地人的架勢,這個,那個點上幾樣。
不一會兒,生醃蝦、雪蛤、煎蠔烙、炒芥菜、兩碗番薯粥一一端上桌。
這些年,在各地出差的鍛煉下,他們早已練就了銅腸鐵胃,不會輕易被辛辣、油膩、生冷攻擊。
\/
第二天清晨,周淩薇的味蕾被一杯美式咖啡喚醒。
從雜誌裏那篇《24小時吃遍汕頭》的推薦,他們挑出幾家小店。
上午8點從一家腸粉店出發到午間的一碗牛肉粿條,下午在市區悠閑地走上一圈,再去嚐嚐廣場豆花。
這家店的豆花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一團豆花扣在碗裏,上麵撒一層豆粉,澆一層糖水。
細細吃一口,有濃鬱的豆花味,卻沒有豆腐的嫩滑,是q彈口感,小半碗下肚裹腹感十足。
到汕頭不吃一頓牛肉火鍋總覺得白來。
那個時候,海記就是海記,是一家還未走出汕頭,位於一條叫八合裏小巷的牛肉店,如今它遍布全國各地,叫「八合裏牛肉火鍋」。
傍晚6點,北京剛是下班時間,大部分還留在公司加班或剛踏出公司大門,而八合裏上的食客已絡繹不絕,滿眼都是廣東人夏天的固定搭配——t恤、短褲、夾腳拖,好不悠哉。
摩托車、電動車占滿整條小巷,汽車要進來可謂舉步維艱。
有人在左邊站定,這邊是賣生肉和湯底的檔口,買上幾斤牛肉,打包一份牛骨熬製的湯底,帶迴家和家人朋友享用。
有人往對麵去,那邊是裝修簡陋的火鍋店,適合外來的食客,適合不想迴家收拾殘羹冷炙的當地人。
“你來。”把菜單遞給周淩薇後,劉與邱拆開餐具包裝洗洗涮涮。
菜單上的選擇不多,除了肉隻有幾樣蔬菜。
有雜誌傍身,一點都難不倒她。
想吃到最嫩的口感,講究的是快,鍋裏涮熟即刻撈出來蘸滿沙茶醬,是最鮮美的味道。
吊龍和五花趾的吃法差不多,口感卻不同,是脆爽。
胸口油,乍一看是一片片油乎乎的東西,往鍋裏煮上三五分鍾,出乎意料的好吃。
彈牙的手打牛肉丸和牛筋丸在鍋裏煮到浮起來便可撈出。
最後一結賬,人均不到80,兩個人可謂扶牆走出牛肉店。
過去一年多的相伴,他們不僅是彼此的床伴,也是最佳的飯搭子。
他們尊重每一頓飯和每一場性愛,隻為做到酣暢淋漓。
次日,在炙熱來臨前,他們搭上輪渡趕到南澳島。
2012年的南澳島還不太出名,要找個像樣的餐廳和住處實屬不太容易。
劉與邱向民宿老板借來一台電動車,他載著周淩薇在島上漫無目的地逛。
她覺得這個島像一個比周家村大的村落,隻不過那裏被山環繞,而這裏有山更有海。
\/
一年前,劉與邱從機場接上周淩薇直奔北戴河看日落,兩年前,他們以陌生人的身份在黃山看過一場日出。
如今,站在南澳島一片不知名的海灘上等到太陽從海對邊冉冉升起。
然而,周淩薇赤腳蹲在沙裏又在找貝殼。
劉與邱摁摁額角,怎麽會有女人這麽沒有浪漫細胞。
他捏住她的胳膊把人直接拽起來:“一夜不睡來撿這個破玩意兒,這東西什麽時候不能撿?”
這有什麽好生氣的,她拍拍身上的細沙,嘿嘿笑:“知道了,知道了,我等會兒撿。”
太陽還沒有升起,又無事可做,周淩薇坐在毯子上困得隻打盹兒。
劉與邱好似自言自語:“你覺得這裏的日出和黃山的日出會有什麽不同?”
“你——”她腦袋瞬間從膝蓋上抬起:“你怎麽知道我去過黃山?”
看到車牌號,周淩薇倒吸一口氣,劉與邱來了,而林月朗還在她旁邊站著。
“那是你表姐派過來的車?”林月朗眯起眼,透過黑黢黢的車膜看到車裏似乎坐了個男人。
男人的輪廓和劉與邱挺像,想來肯定不會是他,他在公司見到周淩薇打招唿客套得很。
周淩薇一臉不知情,還故意拿出一個車牌號信息核對:“對,是我表姐公司的車,她同事來廣州出差,順道把我帶迴深圳。”
“那你快去吧,好好玩。”
“拜拜,北京見。”
像是個逃課的女學生踏上了男同學等在學校牆外的自行車,周淩薇拎起行李箱心虛地走過去。
扣上安全帶,她問:“去哪?”
劉與邱遞給她一本雜誌:“汕頭。”
周淩薇對這本《三聯生活周刊:鄉愁裏的潮汕味道》印象深刻,是介紹潮汕美食的特輯。
上個月她在劉與邱家看得津津有味,看得直咽口水。
她的地理還不錯,知道汕頭離深圳更近:“我可以自己打車去深圳找你的。”
“你一個女生太危險了。”他抱起手臂閉上眼:“睡吧,五個多小時才能到。”
其實,她還有很多問題想問他。
為什麽要去汕頭?
又為什麽要帶她去?
想來想去,隻有一個答案。
劉與邱想去,而一個人去吃美食實在太無趣了,所以拉上她。
保姆車把他們送到汕頭的酒店後離開。
仲夏夜的汕頭充滿了濃鬱的煙火氣,潮汕話不絕於耳,大排檔的食客一波接一波,當地人閉眼就能點上幾道深夜佳肴。
劉與邱把點菜的重任交給周淩薇。
她學起當地人的架勢,這個,那個點上幾樣。
不一會兒,生醃蝦、雪蛤、煎蠔烙、炒芥菜、兩碗番薯粥一一端上桌。
這些年,在各地出差的鍛煉下,他們早已練就了銅腸鐵胃,不會輕易被辛辣、油膩、生冷攻擊。
\/
第二天清晨,周淩薇的味蕾被一杯美式咖啡喚醒。
從雜誌裏那篇《24小時吃遍汕頭》的推薦,他們挑出幾家小店。
上午8點從一家腸粉店出發到午間的一碗牛肉粿條,下午在市區悠閑地走上一圈,再去嚐嚐廣場豆花。
這家店的豆花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一團豆花扣在碗裏,上麵撒一層豆粉,澆一層糖水。
細細吃一口,有濃鬱的豆花味,卻沒有豆腐的嫩滑,是q彈口感,小半碗下肚裹腹感十足。
到汕頭不吃一頓牛肉火鍋總覺得白來。
那個時候,海記就是海記,是一家還未走出汕頭,位於一條叫八合裏小巷的牛肉店,如今它遍布全國各地,叫「八合裏牛肉火鍋」。
傍晚6點,北京剛是下班時間,大部分還留在公司加班或剛踏出公司大門,而八合裏上的食客已絡繹不絕,滿眼都是廣東人夏天的固定搭配——t恤、短褲、夾腳拖,好不悠哉。
摩托車、電動車占滿整條小巷,汽車要進來可謂舉步維艱。
有人在左邊站定,這邊是賣生肉和湯底的檔口,買上幾斤牛肉,打包一份牛骨熬製的湯底,帶迴家和家人朋友享用。
有人往對麵去,那邊是裝修簡陋的火鍋店,適合外來的食客,適合不想迴家收拾殘羹冷炙的當地人。
“你來。”把菜單遞給周淩薇後,劉與邱拆開餐具包裝洗洗涮涮。
菜單上的選擇不多,除了肉隻有幾樣蔬菜。
有雜誌傍身,一點都難不倒她。
想吃到最嫩的口感,講究的是快,鍋裏涮熟即刻撈出來蘸滿沙茶醬,是最鮮美的味道。
吊龍和五花趾的吃法差不多,口感卻不同,是脆爽。
胸口油,乍一看是一片片油乎乎的東西,往鍋裏煮上三五分鍾,出乎意料的好吃。
彈牙的手打牛肉丸和牛筋丸在鍋裏煮到浮起來便可撈出。
最後一結賬,人均不到80,兩個人可謂扶牆走出牛肉店。
過去一年多的相伴,他們不僅是彼此的床伴,也是最佳的飯搭子。
他們尊重每一頓飯和每一場性愛,隻為做到酣暢淋漓。
次日,在炙熱來臨前,他們搭上輪渡趕到南澳島。
2012年的南澳島還不太出名,要找個像樣的餐廳和住處實屬不太容易。
劉與邱向民宿老板借來一台電動車,他載著周淩薇在島上漫無目的地逛。
她覺得這個島像一個比周家村大的村落,隻不過那裏被山環繞,而這裏有山更有海。
\/
一年前,劉與邱從機場接上周淩薇直奔北戴河看日落,兩年前,他們以陌生人的身份在黃山看過一場日出。
如今,站在南澳島一片不知名的海灘上等到太陽從海對邊冉冉升起。
然而,周淩薇赤腳蹲在沙裏又在找貝殼。
劉與邱摁摁額角,怎麽會有女人這麽沒有浪漫細胞。
他捏住她的胳膊把人直接拽起來:“一夜不睡來撿這個破玩意兒,這東西什麽時候不能撿?”
這有什麽好生氣的,她拍拍身上的細沙,嘿嘿笑:“知道了,知道了,我等會兒撿。”
太陽還沒有升起,又無事可做,周淩薇坐在毯子上困得隻打盹兒。
劉與邱好似自言自語:“你覺得這裏的日出和黃山的日出會有什麽不同?”
“你——”她腦袋瞬間從膝蓋上抬起:“你怎麽知道我去過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