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綿蹙眉:“你怎麽在這裏?”
早晨出發前,她跟那廝特意去偏殿看了阿圓,當時他明明還睡得很沉,怎麽突然跑過來了?
阿圓一臉正色:“爹爹和舅舅出征,孩兒當然要來相送。孩兒早就站在這裏了,可您眼裏隻有爹爹,壓根沒看到孩兒。”
說完,幽怨的看她一眼,小眼神要多委屈有多委屈。
阮綿:“......”
她都差點忘了,阮綜也跟著出征了,適才人太多,沒有注意到他。
她沒說什麽,阿圓雖年紀尚小,但謹慎聰敏,十分有主見,那廝將雲一等人撥給他,護他安全,她也沒什麽可擔心的。
又朝齊民瞻離開的方向望了一眼,天際早已歸於平靜,她輕歎道:
“迴吧。”
登上馬車,阮綿仍有些懨懨,心頭空落落的,似少了什麽。
一旁的阿圓甚是殷勤:
“阿娘,喝茶。”
“阿娘,吃點心。”
阮綿秀眉微挑:“今日這般反常,你莫不是闖了什麽禍事?”
阿圓一聽,眼睛立馬瞪得又大又圓,小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般:
“阿娘怎可如此揣摩孩兒?孩兒隻是看您心情低落,想多關心您,是爹爹叮囑孩兒,他不在的日子,要孩兒好好照顧您。
不過,身為人子,關心阿娘乃孩兒的本分,就算爹爹不叮囑,孩兒也會做的。”
看著麵龐稚嫩卻滿身靈氣的兒子,阮綿心中一暖,伸手捏了捏阿圓的小臉:
“太子殿下有心了。”
阮綿喝了口茶,就見阿圓不知從哪兒掏出來棋盤和棋子,擺放到小幾上:
“孩兒陪你手談一局?”
阮綿立刻來了興致:“輸了可不許耍賴!”
她倒是知道,這臭小子學會了下棋,去年秋末他染了風寒,有段日子不能出屋,那廝就教他下棋打發時間。
阿圓挺起胸脯 :“自然,男子漢大丈夫沒什麽輸不起的!”
阮綿:“.......”
明明還隻是個半人高的毛孩子,竟大言不慚自稱起男子漢大丈夫了!
看老娘將你這大丈夫殺個片甲不留!
她仍舊執黑子,沒有放水,沒有讓子,也沒有絲毫以大欺小的羞恥。
但......
一炷香後,她猛地發現,她的黑子已然潰不成局,而阿圓的白子早已成合圍之勢!
阮綿驚訝地瞪大了眼,難以置信地看向阿圓。
阿圓輕咳一聲,平靜道:“阿娘,承讓了。”
“你......你的棋藝竟這般厲害?”
阮綿不信,她竟然輸給了個五歲的孩子!
是她太笨了嗎?
她開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阿圓忙道:“有爹爹和太傅指導,孩兒的棋藝自然進步很快。”
“太傅也教你下棋?”
阮綿隻知,自這臭小子被立為儲君後,沈維楨每日入宮給他授一個時辰課,她以為也就教識字寫字,念些文章,想不到還教下棋。
授課的地點就在禦書房旁邊的學淵閣,平時都是那廝檢查他的學業,她幾乎沒有過問過。
阿圓理所當然:
“教啊!爹爹的棋風淩厲瀟灑,勢不可擋,太傅的棋風沉穩內斂,以柔克剛,孩兒每日跟他們對弈,都受益匪淺。”
阮綿心中歎息,雖說有兩個高明的師父指導,可短短幾個月就已讓她望塵莫及,還是很厲害了。
看來她在棋藝一道上,是真的毫無天賦了。
但她沒過多糾結,又問:“太傅除了教你下棋,還教你什麽?”
說起這個,阿圓臉上揚起興奮的笑容:
“太傅很厲害,不僅字寫得好,文章也講得極好,書上那些我不懂的道理,他都能用故事給孩兒講明白,孩兒最喜歡太傅講故事了!”
看阿圓這模樣,應是很喜歡聽沈維楨的課,怪不得很久沒聽說阿圓逃課了,阮綿心中寬慰,淺淺一笑:
“太傅曾是探花郎,才學淵博,他去過很多地方,見多識廣,自然能給你講許多有趣的故事聽。”
這是那些整日埋首在書袋子裏,鑽研冷僻詞句的老學究們所不能具備的。
她認真打量兒子,自那廝說要北征,她便心中惶惶,很少關注兒子,今日突然發現,似乎在她不知不覺的時候,兒子變得不一樣了。
接下來的路程,騎馬護在鑾駕兩側的侍衛就聽到馬車上傳來隱隱的爭執聲。
“落子無悔,您不能耍賴!”
“我剛剛手抖了一下,不小心掉在那裏的,不算!”
“阿娘......”
母子二人迴到宮,用過午膳後,歇息了一會兒,阿圓便去上課了。
原本宮中有規矩,為防止皇子們養成依賴的性子,皇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被帶離母親身邊。
按理,阿圓如今已該住去東宮了,但那廝打破了這條規矩,阿圓還在紫寰殿的偏殿住著。
春芽抱過來一摞冊子,阮綿開始忙宮務。
如今,她處理起這些宮務已是得心應手。
六尚局的管事,她已經陸陸續續換上了新人,還頒出了許多新規定,比如各司局負責采購之人,每三年輪換一次采購項,以防止吃迴扣,貪墨銀款之事發生。
比如年老的內監、宮女,隻要他們沒有犯過大錯,出宮後會妥善安置,不會如從前那般,將他們趕去某處,任其自生自滅。
宮人們皆稱讚皇後仁善厚德,更加決心要好好當差。
多年前雖放出去了大批宮人,但剩下的人都漲了月例,衣食住等待遇都提高了一大截,眾人做起事情來更加賣力。
眨眼間便到了端午,往年那廝會在宮中設宴,邀文武大臣一同慶祝。
今年有戰事,不好大肆設宴慶賀。
阮綿隻邀請了四品以上北征武將的家眷入宮,並在宮內的湖上安排了龍舟賽,參賽的皆是宮中內侍,各家夫人們看得十分盡興,對皇後感激不已。
臨走前,還賞賜了她們做工精致的五毒簪、老虎簪、艾草簪、香包、扇子、香袋等,寓意消災避邪、福澤綿長。
各家夫人讚不絕口,再次叩謝皇後隆恩。
其餘官員府上,也皆按往年舊例賞賜了各種物件。
端午節第二日,北境傳來好消息,短短兩月,大郯已收迴六關!
朝中上下一片歡騰!
阮綿也很高興,但她明白,奪迴來的土地能守住才是關鍵。
大郯這邊,年前戶部就開始籌備糧草,兵部趕製軍械武器,軍中加緊操練,做足了準備,而羌奴倉促迎戰,措手不及,大郯現在占上風很正常。
以後,羌奴反應過來,籌備周全,剩下的路會更有挑戰!
但不管怎麽說,這是個鼓舞人心的好兆頭!
兵部很快從各衛所調遣將領和士兵,前往收迴來的城池鎮守。
關於哪座城池派遣哪些將領,每座城池派多少兵力,配備多少武器,皇帝出征前早已商議妥,兵部的調令很快就發了下去。
蔚朔十三關乃蔚陽、朔明、宣同、武州、莫州等從東向西的十三個關隘城池。
這十三關之間皆是延綿起伏、寸草不生的山巒,是大郯抵抗北方羌奴鐵騎南侵的一道天然防線。
沒了蔚朔十三關的阻擋,羌奴便可長驅直入大郯腹地,嚴重威脅大郯安穩,也導致大郯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邊境布防。
收複蔚朔十三關不僅是收複失地,更能強固軍事邊防。
這一日,羅貴人來稟:“娘娘,有動靜了。”
許是行走匆忙,羅貴人滿臉通紅,額間布著細細的薄汗,阮綿搖著手裏的輕羅小扇給她扇了扇:
“別急,慢慢說。”
羅貴人嘿嘿一笑,卷起袖子胡亂的擦了擦,道:
“您讓我們多留意那幾位武將府上,我們發現,這兩日曹將軍和羅將軍府外總有一些人轉悠,還跟進出的家仆打聽府裏的事。”
阮綿輕笑:“果然,這些人又想故技重施了,盯緊他們,這次我要將他們一網打滅!”
“是。”
數十年前,就是羌奴的細作抓走了曹將軍的家眷做要挾,導致大郯忌憚,失去了最佳進攻時機,如今,她怎麽會讓曆史重演?
“常歡,把昨日貢上來的蜜瓜送去幾位將軍府上。”
早晨出發前,她跟那廝特意去偏殿看了阿圓,當時他明明還睡得很沉,怎麽突然跑過來了?
阿圓一臉正色:“爹爹和舅舅出征,孩兒當然要來相送。孩兒早就站在這裏了,可您眼裏隻有爹爹,壓根沒看到孩兒。”
說完,幽怨的看她一眼,小眼神要多委屈有多委屈。
阮綿:“......”
她都差點忘了,阮綜也跟著出征了,適才人太多,沒有注意到他。
她沒說什麽,阿圓雖年紀尚小,但謹慎聰敏,十分有主見,那廝將雲一等人撥給他,護他安全,她也沒什麽可擔心的。
又朝齊民瞻離開的方向望了一眼,天際早已歸於平靜,她輕歎道:
“迴吧。”
登上馬車,阮綿仍有些懨懨,心頭空落落的,似少了什麽。
一旁的阿圓甚是殷勤:
“阿娘,喝茶。”
“阿娘,吃點心。”
阮綿秀眉微挑:“今日這般反常,你莫不是闖了什麽禍事?”
阿圓一聽,眼睛立馬瞪得又大又圓,小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般:
“阿娘怎可如此揣摩孩兒?孩兒隻是看您心情低落,想多關心您,是爹爹叮囑孩兒,他不在的日子,要孩兒好好照顧您。
不過,身為人子,關心阿娘乃孩兒的本分,就算爹爹不叮囑,孩兒也會做的。”
看著麵龐稚嫩卻滿身靈氣的兒子,阮綿心中一暖,伸手捏了捏阿圓的小臉:
“太子殿下有心了。”
阮綿喝了口茶,就見阿圓不知從哪兒掏出來棋盤和棋子,擺放到小幾上:
“孩兒陪你手談一局?”
阮綿立刻來了興致:“輸了可不許耍賴!”
她倒是知道,這臭小子學會了下棋,去年秋末他染了風寒,有段日子不能出屋,那廝就教他下棋打發時間。
阿圓挺起胸脯 :“自然,男子漢大丈夫沒什麽輸不起的!”
阮綿:“.......”
明明還隻是個半人高的毛孩子,竟大言不慚自稱起男子漢大丈夫了!
看老娘將你這大丈夫殺個片甲不留!
她仍舊執黑子,沒有放水,沒有讓子,也沒有絲毫以大欺小的羞恥。
但......
一炷香後,她猛地發現,她的黑子已然潰不成局,而阿圓的白子早已成合圍之勢!
阮綿驚訝地瞪大了眼,難以置信地看向阿圓。
阿圓輕咳一聲,平靜道:“阿娘,承讓了。”
“你......你的棋藝竟這般厲害?”
阮綿不信,她竟然輸給了個五歲的孩子!
是她太笨了嗎?
她開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阿圓忙道:“有爹爹和太傅指導,孩兒的棋藝自然進步很快。”
“太傅也教你下棋?”
阮綿隻知,自這臭小子被立為儲君後,沈維楨每日入宮給他授一個時辰課,她以為也就教識字寫字,念些文章,想不到還教下棋。
授課的地點就在禦書房旁邊的學淵閣,平時都是那廝檢查他的學業,她幾乎沒有過問過。
阿圓理所當然:
“教啊!爹爹的棋風淩厲瀟灑,勢不可擋,太傅的棋風沉穩內斂,以柔克剛,孩兒每日跟他們對弈,都受益匪淺。”
阮綿心中歎息,雖說有兩個高明的師父指導,可短短幾個月就已讓她望塵莫及,還是很厲害了。
看來她在棋藝一道上,是真的毫無天賦了。
但她沒過多糾結,又問:“太傅除了教你下棋,還教你什麽?”
說起這個,阿圓臉上揚起興奮的笑容:
“太傅很厲害,不僅字寫得好,文章也講得極好,書上那些我不懂的道理,他都能用故事給孩兒講明白,孩兒最喜歡太傅講故事了!”
看阿圓這模樣,應是很喜歡聽沈維楨的課,怪不得很久沒聽說阿圓逃課了,阮綿心中寬慰,淺淺一笑:
“太傅曾是探花郎,才學淵博,他去過很多地方,見多識廣,自然能給你講許多有趣的故事聽。”
這是那些整日埋首在書袋子裏,鑽研冷僻詞句的老學究們所不能具備的。
她認真打量兒子,自那廝說要北征,她便心中惶惶,很少關注兒子,今日突然發現,似乎在她不知不覺的時候,兒子變得不一樣了。
接下來的路程,騎馬護在鑾駕兩側的侍衛就聽到馬車上傳來隱隱的爭執聲。
“落子無悔,您不能耍賴!”
“我剛剛手抖了一下,不小心掉在那裏的,不算!”
“阿娘......”
母子二人迴到宮,用過午膳後,歇息了一會兒,阿圓便去上課了。
原本宮中有規矩,為防止皇子們養成依賴的性子,皇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被帶離母親身邊。
按理,阿圓如今已該住去東宮了,但那廝打破了這條規矩,阿圓還在紫寰殿的偏殿住著。
春芽抱過來一摞冊子,阮綿開始忙宮務。
如今,她處理起這些宮務已是得心應手。
六尚局的管事,她已經陸陸續續換上了新人,還頒出了許多新規定,比如各司局負責采購之人,每三年輪換一次采購項,以防止吃迴扣,貪墨銀款之事發生。
比如年老的內監、宮女,隻要他們沒有犯過大錯,出宮後會妥善安置,不會如從前那般,將他們趕去某處,任其自生自滅。
宮人們皆稱讚皇後仁善厚德,更加決心要好好當差。
多年前雖放出去了大批宮人,但剩下的人都漲了月例,衣食住等待遇都提高了一大截,眾人做起事情來更加賣力。
眨眼間便到了端午,往年那廝會在宮中設宴,邀文武大臣一同慶祝。
今年有戰事,不好大肆設宴慶賀。
阮綿隻邀請了四品以上北征武將的家眷入宮,並在宮內的湖上安排了龍舟賽,參賽的皆是宮中內侍,各家夫人們看得十分盡興,對皇後感激不已。
臨走前,還賞賜了她們做工精致的五毒簪、老虎簪、艾草簪、香包、扇子、香袋等,寓意消災避邪、福澤綿長。
各家夫人讚不絕口,再次叩謝皇後隆恩。
其餘官員府上,也皆按往年舊例賞賜了各種物件。
端午節第二日,北境傳來好消息,短短兩月,大郯已收迴六關!
朝中上下一片歡騰!
阮綿也很高興,但她明白,奪迴來的土地能守住才是關鍵。
大郯這邊,年前戶部就開始籌備糧草,兵部趕製軍械武器,軍中加緊操練,做足了準備,而羌奴倉促迎戰,措手不及,大郯現在占上風很正常。
以後,羌奴反應過來,籌備周全,剩下的路會更有挑戰!
但不管怎麽說,這是個鼓舞人心的好兆頭!
兵部很快從各衛所調遣將領和士兵,前往收迴來的城池鎮守。
關於哪座城池派遣哪些將領,每座城池派多少兵力,配備多少武器,皇帝出征前早已商議妥,兵部的調令很快就發了下去。
蔚朔十三關乃蔚陽、朔明、宣同、武州、莫州等從東向西的十三個關隘城池。
這十三關之間皆是延綿起伏、寸草不生的山巒,是大郯抵抗北方羌奴鐵騎南侵的一道天然防線。
沒了蔚朔十三關的阻擋,羌奴便可長驅直入大郯腹地,嚴重威脅大郯安穩,也導致大郯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邊境布防。
收複蔚朔十三關不僅是收複失地,更能強固軍事邊防。
這一日,羅貴人來稟:“娘娘,有動靜了。”
許是行走匆忙,羅貴人滿臉通紅,額間布著細細的薄汗,阮綿搖著手裏的輕羅小扇給她扇了扇:
“別急,慢慢說。”
羅貴人嘿嘿一笑,卷起袖子胡亂的擦了擦,道:
“您讓我們多留意那幾位武將府上,我們發現,這兩日曹將軍和羅將軍府外總有一些人轉悠,還跟進出的家仆打聽府裏的事。”
阮綿輕笑:“果然,這些人又想故技重施了,盯緊他們,這次我要將他們一網打滅!”
“是。”
數十年前,就是羌奴的細作抓走了曹將軍的家眷做要挾,導致大郯忌憚,失去了最佳進攻時機,如今,她怎麽會讓曆史重演?
“常歡,把昨日貢上來的蜜瓜送去幾位將軍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