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百官們聽聞皇帝昨晚微服出宮,遭遇行刺,皆震驚得無以複加。
“何人膽大包天,竟敢行刺當今天子?一定要將兇手碎屍萬段,誅其九族,以儆效尤!”
朝臣們義憤填膺。
掃了一眼下方看似平靜,卻隱隱透著得意之色的齊國公,皇帝將目光投向順天府尹宋傑:
“可查出刺客身份了?”
京中出現刺客,屬順天府職責範疇,昨晚五城兵馬司的向指揮使捉到刺客後,直接將所有刺客都押送到了順天府。
順天府尹宋傑出列,恭敬道:“迴稟陛下,昨夜微臣連夜審理,但那些刺客被關進大牢後,還沒到半個時辰便皆中毒身亡了。
經查驗,他們早已提前服了毒,因未能及時服下解藥,由此毒發身亡。”
上首的皇帝很是不悅:
“這麽說,既沒有查出刺客的身份,也沒有查到其幕後主使?莫非,朕經曆的這場刺殺就這樣不了了之?”
宋傑膽戰心驚,不管兇手是什麽身份,皇帝在他的地盤上出了事,他一個失職之罪是免不了的。
他這個順天府尹掌管京畿要務,責任重大,每每遇到重大節日更是夙興夜寐,不敢怠慢。
元宵佳節,京中放燈五日,解除宵禁,全城的百姓歡騰熱鬧,他卻絲毫不敢懈怠。
因為這樣的日子作奸犯科之事尤其多,這幾天他都沒有迴家,就歇在衙門裏,督促下屬兼處理突發事件。
昨晚,他剛準備小憩一會兒,五城兵馬司的人便到了,說是在街上巡視時抓到了大批刺客,行刺的還是當今陛下。
他瞬間嚇得魂兒都沒了,好好的,皇帝不在宮裏待著,跑出來做什麽?
陛下有令,命他連夜審理。
他隻得打點起精神,去獄中審理那些人。
可那些刺客嘴硬,任他如何用刑都不肯招認,正在他一籌莫展之時,所有刺客一眨眼就紛紛咽氣了。
他嚇傻了,趕忙令仵作去驗,才發現是提前服了毒。
擦了擦額上的冷汗,宋傑道:
“陛下息怒,也並非全然無所獲,微臣細細檢查了他們的衣著、佩飾及所用兵械,發現其中兩人所使用的飛刀出自軍中。”
“軍中?”
朝臣們一片嘩然,刺殺皇帝的刺客竟來自軍中!
齊國公眉心一跳。
這是怎麽迴事?
那些人的兵器明明再尋常不過,街上隨便一家兵器鋪子都有售賣。
他還特意讓人細細檢查了他們周身,確信沒有與齊國公府有牽連之物,才令他們離開,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查不出來曆。
就聽宋傑繼續稟道:“為加強對軍中兵械的管製,當年憲宗皇帝下令,所有供軍中使用的兵器,在鍛造時需印上編號標記,分發時也要登記造冊。
微臣已去軍器監核對過,這兩柄飛刀在三年前,由兵部配發給了五軍營。”
齊國公執掌的五軍營!
一時間,殿中所有人都看向了齊國公。
“姚重,你該當何罪!”上首的皇帝冷眸如刀。
齊國公臉色陡然一變:“不可能!絕無可能!分明......”
聲音戛然而止,他及時收住了話頭,大腦快速運作,將接下來的話換成了:
“這分明是有人借機栽贓!”
他一臉憤怒的看向上首的皇帝,若說此事與皇帝無關,他死也不信!
堂堂一國之君,竟然使這種卑鄙手段栽贓陷害臣子,無恥!
齊民瞻睨著他,挑了挑眉,是不是栽贓你心知肚明。
且,栽贓你了又如何?
有羅將軍做內應,他派人連夜去五軍營取走兩件兵器易如反掌。
這老匹夫想全身而退,也得看他準不準!
齊國公目眥欲裂,隨後漸漸斂住了猙獰的麵容,臉上浮現出一抹嘲諷。
以為這樣就能除去他了嗎?
很快,他穩住了心神,恭敬的跪地朝上方皇帝道:
“陛下,微臣也不知那兩把刀為何會出現在刺客身上?
三年前的兵器都早已下發到了軍中將士手裏,求陛下容微臣查清那兩柄刀歸誰所有,再押他們來向陛下請罪!”
哼!這有何難?他隨便推兩個替死鬼出來就是。
一位年輕的朝臣嗤笑道:
“齊國公這是企圖避重就輕,逃避罪責嗎?聽聞國公爺治軍嚴明,令行禁止,若非你有令,誰又敢私自動作?”
“你!”
齊國公冷冷看向那人,那是皇帝新提拔的僉都禦史,出身寒門,乃三年前中第的進士。
“哼!本公為大郯披荊斬棘,立下汗馬功勞,本公如何行事,輪得到你一個區區五品小官置喙?”
常年領兵之人,身上自有一股迫人的威勢,瞬間將那年輕的臣子震懾住了。
此時,又一位中年官員出列道:
“陛下,齊國公一片赤膽忠心,為護佑我大郯疆土更是戎馬一生,功不可沒。
此次定是遭人陷害,懇請陛下念齊國公一門忠烈,下旨查清此事,還忠臣良將一個清白。”
“臣附議!此事明顯有人蓄意栽贓,懇請陛下查明真相,還齊國公一個清白!”
“臣附議!”
“臣附議!”
......
唿啦啦一大片朝臣跪地向皇帝施壓。
掃了一眼下方,姚、陸兩家的狗還真不少,齊民瞻緊緊握住龍椅扶手,才硬將胸腔中的怒氣壓製了下去。
雖早就料到齊國公會千方百計撇清幹係,也料到會有很多人替他開脫,但看到這麽多人拿著朝廷的俸祿,卻早已倒向姚、陸兩家,他感到十分憤怒和失望。
“此案雖尚有爭議,但不管那兩柄刀歸誰所有,那都是齊國公所率部下,國公爺難逃罪責。
即便要查,為避嫌,國公爺也不宜插手此事,且為了讓眾人信服,微臣懇請陛下下令,在事情查明之前,國公爺暫免掌軍之權。”
一個清潤的男子聲音突然響起。
眾人尋聲看去,男子麵若冠玉,如鬆如竹而立,滿身溫潤清雅之氣,正是新任的戶部右侍郎沈維楨。
聞聽此言,上首的皇帝終於麵色鬆動。
見此,被皇帝新提拔上來的一眾官員和原本搖擺不定的官員皆紛紛出列:
“沈大人此言甚是,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要奪他的兵權?
齊國公目光如刀,恨不得在沈維楨身上戳出幾個血窟窿!
隻聽皇帝威嚴宣布:
“此案就依沈愛卿等人所奏,由順天府、大理寺和刑部三司協同,徹查此事,查明真相之前,暫免齊國公五軍營大統領一職。”
“陛下聖明!”
一眾朝臣紛紛讚同。
齊國公及其黨羽見此,知曉事情再無轉圜餘地。
“何人膽大包天,竟敢行刺當今天子?一定要將兇手碎屍萬段,誅其九族,以儆效尤!”
朝臣們義憤填膺。
掃了一眼下方看似平靜,卻隱隱透著得意之色的齊國公,皇帝將目光投向順天府尹宋傑:
“可查出刺客身份了?”
京中出現刺客,屬順天府職責範疇,昨晚五城兵馬司的向指揮使捉到刺客後,直接將所有刺客都押送到了順天府。
順天府尹宋傑出列,恭敬道:“迴稟陛下,昨夜微臣連夜審理,但那些刺客被關進大牢後,還沒到半個時辰便皆中毒身亡了。
經查驗,他們早已提前服了毒,因未能及時服下解藥,由此毒發身亡。”
上首的皇帝很是不悅:
“這麽說,既沒有查出刺客的身份,也沒有查到其幕後主使?莫非,朕經曆的這場刺殺就這樣不了了之?”
宋傑膽戰心驚,不管兇手是什麽身份,皇帝在他的地盤上出了事,他一個失職之罪是免不了的。
他這個順天府尹掌管京畿要務,責任重大,每每遇到重大節日更是夙興夜寐,不敢怠慢。
元宵佳節,京中放燈五日,解除宵禁,全城的百姓歡騰熱鬧,他卻絲毫不敢懈怠。
因為這樣的日子作奸犯科之事尤其多,這幾天他都沒有迴家,就歇在衙門裏,督促下屬兼處理突發事件。
昨晚,他剛準備小憩一會兒,五城兵馬司的人便到了,說是在街上巡視時抓到了大批刺客,行刺的還是當今陛下。
他瞬間嚇得魂兒都沒了,好好的,皇帝不在宮裏待著,跑出來做什麽?
陛下有令,命他連夜審理。
他隻得打點起精神,去獄中審理那些人。
可那些刺客嘴硬,任他如何用刑都不肯招認,正在他一籌莫展之時,所有刺客一眨眼就紛紛咽氣了。
他嚇傻了,趕忙令仵作去驗,才發現是提前服了毒。
擦了擦額上的冷汗,宋傑道:
“陛下息怒,也並非全然無所獲,微臣細細檢查了他們的衣著、佩飾及所用兵械,發現其中兩人所使用的飛刀出自軍中。”
“軍中?”
朝臣們一片嘩然,刺殺皇帝的刺客竟來自軍中!
齊國公眉心一跳。
這是怎麽迴事?
那些人的兵器明明再尋常不過,街上隨便一家兵器鋪子都有售賣。
他還特意讓人細細檢查了他們周身,確信沒有與齊國公府有牽連之物,才令他們離開,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查不出來曆。
就聽宋傑繼續稟道:“為加強對軍中兵械的管製,當年憲宗皇帝下令,所有供軍中使用的兵器,在鍛造時需印上編號標記,分發時也要登記造冊。
微臣已去軍器監核對過,這兩柄飛刀在三年前,由兵部配發給了五軍營。”
齊國公執掌的五軍營!
一時間,殿中所有人都看向了齊國公。
“姚重,你該當何罪!”上首的皇帝冷眸如刀。
齊國公臉色陡然一變:“不可能!絕無可能!分明......”
聲音戛然而止,他及時收住了話頭,大腦快速運作,將接下來的話換成了:
“這分明是有人借機栽贓!”
他一臉憤怒的看向上首的皇帝,若說此事與皇帝無關,他死也不信!
堂堂一國之君,竟然使這種卑鄙手段栽贓陷害臣子,無恥!
齊民瞻睨著他,挑了挑眉,是不是栽贓你心知肚明。
且,栽贓你了又如何?
有羅將軍做內應,他派人連夜去五軍營取走兩件兵器易如反掌。
這老匹夫想全身而退,也得看他準不準!
齊國公目眥欲裂,隨後漸漸斂住了猙獰的麵容,臉上浮現出一抹嘲諷。
以為這樣就能除去他了嗎?
很快,他穩住了心神,恭敬的跪地朝上方皇帝道:
“陛下,微臣也不知那兩把刀為何會出現在刺客身上?
三年前的兵器都早已下發到了軍中將士手裏,求陛下容微臣查清那兩柄刀歸誰所有,再押他們來向陛下請罪!”
哼!這有何難?他隨便推兩個替死鬼出來就是。
一位年輕的朝臣嗤笑道:
“齊國公這是企圖避重就輕,逃避罪責嗎?聽聞國公爺治軍嚴明,令行禁止,若非你有令,誰又敢私自動作?”
“你!”
齊國公冷冷看向那人,那是皇帝新提拔的僉都禦史,出身寒門,乃三年前中第的進士。
“哼!本公為大郯披荊斬棘,立下汗馬功勞,本公如何行事,輪得到你一個區區五品小官置喙?”
常年領兵之人,身上自有一股迫人的威勢,瞬間將那年輕的臣子震懾住了。
此時,又一位中年官員出列道:
“陛下,齊國公一片赤膽忠心,為護佑我大郯疆土更是戎馬一生,功不可沒。
此次定是遭人陷害,懇請陛下念齊國公一門忠烈,下旨查清此事,還忠臣良將一個清白。”
“臣附議!此事明顯有人蓄意栽贓,懇請陛下查明真相,還齊國公一個清白!”
“臣附議!”
“臣附議!”
......
唿啦啦一大片朝臣跪地向皇帝施壓。
掃了一眼下方,姚、陸兩家的狗還真不少,齊民瞻緊緊握住龍椅扶手,才硬將胸腔中的怒氣壓製了下去。
雖早就料到齊國公會千方百計撇清幹係,也料到會有很多人替他開脫,但看到這麽多人拿著朝廷的俸祿,卻早已倒向姚、陸兩家,他感到十分憤怒和失望。
“此案雖尚有爭議,但不管那兩柄刀歸誰所有,那都是齊國公所率部下,國公爺難逃罪責。
即便要查,為避嫌,國公爺也不宜插手此事,且為了讓眾人信服,微臣懇請陛下下令,在事情查明之前,國公爺暫免掌軍之權。”
一個清潤的男子聲音突然響起。
眾人尋聲看去,男子麵若冠玉,如鬆如竹而立,滿身溫潤清雅之氣,正是新任的戶部右侍郎沈維楨。
聞聽此言,上首的皇帝終於麵色鬆動。
見此,被皇帝新提拔上來的一眾官員和原本搖擺不定的官員皆紛紛出列:
“沈大人此言甚是,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要奪他的兵權?
齊國公目光如刀,恨不得在沈維楨身上戳出幾個血窟窿!
隻聽皇帝威嚴宣布:
“此案就依沈愛卿等人所奏,由順天府、大理寺和刑部三司協同,徹查此事,查明真相之前,暫免齊國公五軍營大統領一職。”
“陛下聖明!”
一眾朝臣紛紛讚同。
齊國公及其黨羽見此,知曉事情再無轉圜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