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盛夏,清幽靜雅的禪院裏,樹上的蟬聒噪不已。
容色傾城的女子虔誠的跪在佛前的蒲團上,雙手合十,許過願後誠心誠意的磕了幾個頭。
她站起身,走向一旁擺放著長明燈的桌案前,視線落到那盞沒有姓名的長明燈上。
當初新帝登基,年號嘉佑,為示孝道,次年始改元。
嘉佑元年五月,羌奴大軍兵分三路南下進攻大郯,各地守軍將領奮勇抗擊,但羌奴鐵騎來勢洶洶,銳不可當,短短半月,多座城池相繼失守。
唯有一城例外。
羌奴太師阿敕貼親率中路大軍直逼北境邊防重地雲同,雙方激戰中指揮同知謝玉漢戰死。
一位名叫於擇的小將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帶領雲同軍民固守城池,拚死堅守,直到朝廷的支援大軍抵達。
在之後的對敵作戰中,那名小將英勇善戰,披荊斬棘,軍功赫赫,僅僅一年就由守軍百戶升至安遠將軍。
這場戰爭持續了兩年,於兩個月前才將所有羌奴軍驅趕出大郯疆土。
阮綿久久注視著那盞長明燈,心緒萬千,這廝頑劣乖張,倒是難得的將帥之材。
這兩年,邊疆不穩,朝中也是風雲變幻,波譎雲詭。
朝中以三個皇子為中心,各方勢力明爭暗鬥,此起彼伏。
嘉佑二年夏,南方諸地連遭大雨,二皇子親去賑災,卻爆出他奸淫良家女子,並致其身亡的醜聞。皇帝大怒,對其斥責、罰俸並令其禁足反省。
嘉佑二年冬,二皇子妃裴氏在去宮中拜訪皇後途中,受到驚嚇導致小產,後查出此事與貴妃身邊的內侍有關。
皇帝動怒,狠狠斥責了大皇子和貴妃。
原本並不起眼的四皇子漸漸嶄露頭角,將幾件差事辦得十分妥帖,麵對朝臣時,他謙遜守禮,從容不迫,在朝臣們中贏得了諸多讚美。
今年祭天大典上,皇帝敬獻的玉帛掉落斷裂,在場眾人驚恐萬狀,紛紛猜測,是不是皇帝惹惱了天神,上天對皇帝有所不滿?
自那之後,有關皇帝立身不正,皇位來曆不明的說法漸漸在京城流傳開來。
有人對三年前曹將軍發動宮變一事提出質疑,事後曹將軍府被搜查,卻並沒有搜出任何謀逆罪證。
而且參與叛亂的所有禁軍都被當場格殺,沒有留下任何供詞,實在讓人疑心。
當初得知宮變後,絕大多數人都沉浸在震驚、憤怒、痛恨和悲傷裏,緊接著是辦理皇家的喪事,推選新的君王,幾乎沒有人仔細去思考這些。
現在細細迴想,當初那場宮變的確有許多不合理之處。
麵對朝臣們的質疑,皇帝起初還有些驚惱,之後索性甩袖子冷冷道:
“這個皇位當初是你們逼朕坐的,不是朕上趕著的!”
朝臣們心中惶惶,是啊,是他們千求萬請,澹王才登基稱帝。若新帝有過,他們能脫開幹係嗎?於是紛紛閉了嘴。
不管京中局勢如何,居住在京郊的阮綿都未被波及到分毫,她謹言慎行,處處低調,在旁人看來,她隻是個與弟弟相依為命的沒落侯府之女,無需在意和關注。
黑雲忽至,裹挾著一場風雨。
從雲靈寺離開沒多久,半路就下起了雨。
道路濕滑泥濘,偏偏馬車還壞了。
“恐怕要勞煩姑娘下車,小人好仔細檢查一番。”
車夫頭戴鬥笠,身穿蓑衣,躬著身小心而恭敬的道。
綠茉掀起車簾不滿道:
“老張頭,咱們的馬車都是經常檢查的,今日出門前你也說檢查過的,沒有問題,這山路雖然濕滑了些,但又沒哪裏磕著碰著,怎麽好好的就壞了?”
車夫滿臉焦急和赧然:“小老兒也不知道啊!出門前我的確細細檢查好的,按理不該有損才是。”
綠茉還要說什麽,被阮綿製止了:
“這麽多年我出門都是坐老張管事的車,從未出過紕漏,想來這次隻是趕巧了。咱們下去吧。”
綠茉和紫芸先下馬車,隨後一個打傘,一個攙扶著阮綿下車。
跟來的護院們下馬,合力將馬車抬起,前後都用撐子撐起來,好讓老張管事檢查修理。
雨有些大,風也有些大,風吹著雨鑽過傘斜斜的打在衣衫上。
兩個丫鬟將三把傘疊在一起,把阮綿護在中間,她二人的半邊身子卻任由風雨吹打。
阮綿指著前麵不遠的拐彎處:
“我記得拐過去就有座涼亭,咱們去那裏麵等吧!”
“好。”
兩個丫鬟忙點頭答應。
三人提起裙擺朝前走,幾名頭戴鬥笠,身著蓑衣的護院不遠不近跟在後麵。
才轉過彎,一陣清揚的笛聲夾雜著風雨聲傳入耳。
抬眸望去,路邊的涼亭裏端坐著一道俊朗傲然的身影。
涼亭建在山路凸出去的平台上,從亭中望去,延綿起伏的山峰盡收眼底,雨霧迷蒙,遠處的山上煙霧繚繞,一眼望去仿若身處人間仙境。
男子背對著他們,看不清麵容,風吹起他的墨發和淺碧色的衣袍,飄逸似謫仙。
最先發現他們的是他身邊的小廝,他俯身在他耳邊說了什麽,悠揚的笛聲停止。
男子轉過身,一張溫潤俊朗的麵龐朝他們看來。
他麵露驚訝,隨即站起身,吩咐小廝撐開傘,抬手朝他們一禮後,步入雨中離開了。
綠茉歡喜道:“這位公子人真好!將亭子讓給咱們了,姑娘,咱們快進去吧!”
阮綿頷首,三人一起進了涼亭。
容色傾城的女子虔誠的跪在佛前的蒲團上,雙手合十,許過願後誠心誠意的磕了幾個頭。
她站起身,走向一旁擺放著長明燈的桌案前,視線落到那盞沒有姓名的長明燈上。
當初新帝登基,年號嘉佑,為示孝道,次年始改元。
嘉佑元年五月,羌奴大軍兵分三路南下進攻大郯,各地守軍將領奮勇抗擊,但羌奴鐵騎來勢洶洶,銳不可當,短短半月,多座城池相繼失守。
唯有一城例外。
羌奴太師阿敕貼親率中路大軍直逼北境邊防重地雲同,雙方激戰中指揮同知謝玉漢戰死。
一位名叫於擇的小將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帶領雲同軍民固守城池,拚死堅守,直到朝廷的支援大軍抵達。
在之後的對敵作戰中,那名小將英勇善戰,披荊斬棘,軍功赫赫,僅僅一年就由守軍百戶升至安遠將軍。
這場戰爭持續了兩年,於兩個月前才將所有羌奴軍驅趕出大郯疆土。
阮綿久久注視著那盞長明燈,心緒萬千,這廝頑劣乖張,倒是難得的將帥之材。
這兩年,邊疆不穩,朝中也是風雲變幻,波譎雲詭。
朝中以三個皇子為中心,各方勢力明爭暗鬥,此起彼伏。
嘉佑二年夏,南方諸地連遭大雨,二皇子親去賑災,卻爆出他奸淫良家女子,並致其身亡的醜聞。皇帝大怒,對其斥責、罰俸並令其禁足反省。
嘉佑二年冬,二皇子妃裴氏在去宮中拜訪皇後途中,受到驚嚇導致小產,後查出此事與貴妃身邊的內侍有關。
皇帝動怒,狠狠斥責了大皇子和貴妃。
原本並不起眼的四皇子漸漸嶄露頭角,將幾件差事辦得十分妥帖,麵對朝臣時,他謙遜守禮,從容不迫,在朝臣們中贏得了諸多讚美。
今年祭天大典上,皇帝敬獻的玉帛掉落斷裂,在場眾人驚恐萬狀,紛紛猜測,是不是皇帝惹惱了天神,上天對皇帝有所不滿?
自那之後,有關皇帝立身不正,皇位來曆不明的說法漸漸在京城流傳開來。
有人對三年前曹將軍發動宮變一事提出質疑,事後曹將軍府被搜查,卻並沒有搜出任何謀逆罪證。
而且參與叛亂的所有禁軍都被當場格殺,沒有留下任何供詞,實在讓人疑心。
當初得知宮變後,絕大多數人都沉浸在震驚、憤怒、痛恨和悲傷裏,緊接著是辦理皇家的喪事,推選新的君王,幾乎沒有人仔細去思考這些。
現在細細迴想,當初那場宮變的確有許多不合理之處。
麵對朝臣們的質疑,皇帝起初還有些驚惱,之後索性甩袖子冷冷道:
“這個皇位當初是你們逼朕坐的,不是朕上趕著的!”
朝臣們心中惶惶,是啊,是他們千求萬請,澹王才登基稱帝。若新帝有過,他們能脫開幹係嗎?於是紛紛閉了嘴。
不管京中局勢如何,居住在京郊的阮綿都未被波及到分毫,她謹言慎行,處處低調,在旁人看來,她隻是個與弟弟相依為命的沒落侯府之女,無需在意和關注。
黑雲忽至,裹挾著一場風雨。
從雲靈寺離開沒多久,半路就下起了雨。
道路濕滑泥濘,偏偏馬車還壞了。
“恐怕要勞煩姑娘下車,小人好仔細檢查一番。”
車夫頭戴鬥笠,身穿蓑衣,躬著身小心而恭敬的道。
綠茉掀起車簾不滿道:
“老張頭,咱們的馬車都是經常檢查的,今日出門前你也說檢查過的,沒有問題,這山路雖然濕滑了些,但又沒哪裏磕著碰著,怎麽好好的就壞了?”
車夫滿臉焦急和赧然:“小老兒也不知道啊!出門前我的確細細檢查好的,按理不該有損才是。”
綠茉還要說什麽,被阮綿製止了:
“這麽多年我出門都是坐老張管事的車,從未出過紕漏,想來這次隻是趕巧了。咱們下去吧。”
綠茉和紫芸先下馬車,隨後一個打傘,一個攙扶著阮綿下車。
跟來的護院們下馬,合力將馬車抬起,前後都用撐子撐起來,好讓老張管事檢查修理。
雨有些大,風也有些大,風吹著雨鑽過傘斜斜的打在衣衫上。
兩個丫鬟將三把傘疊在一起,把阮綿護在中間,她二人的半邊身子卻任由風雨吹打。
阮綿指著前麵不遠的拐彎處:
“我記得拐過去就有座涼亭,咱們去那裏麵等吧!”
“好。”
兩個丫鬟忙點頭答應。
三人提起裙擺朝前走,幾名頭戴鬥笠,身著蓑衣的護院不遠不近跟在後麵。
才轉過彎,一陣清揚的笛聲夾雜著風雨聲傳入耳。
抬眸望去,路邊的涼亭裏端坐著一道俊朗傲然的身影。
涼亭建在山路凸出去的平台上,從亭中望去,延綿起伏的山峰盡收眼底,雨霧迷蒙,遠處的山上煙霧繚繞,一眼望去仿若身處人間仙境。
男子背對著他們,看不清麵容,風吹起他的墨發和淺碧色的衣袍,飄逸似謫仙。
最先發現他們的是他身邊的小廝,他俯身在他耳邊說了什麽,悠揚的笛聲停止。
男子轉過身,一張溫潤俊朗的麵龐朝他們看來。
他麵露驚訝,隨即站起身,吩咐小廝撐開傘,抬手朝他們一禮後,步入雨中離開了。
綠茉歡喜道:“這位公子人真好!將亭子讓給咱們了,姑娘,咱們快進去吧!”
阮綿頷首,三人一起進了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