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賭性本就是人類的劣根性,因為戲誌才的建議,挑起了葉白心中的賭性,明明在下令的時候,是那般的斬釘截鐵,但是在趙雲等人出發之後,他卻是心情難以穩定下來,充滿了擔憂。


    每次有傳令兵前來,都以為是趙雲派來的,結果卻是大失所望。


    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即使是收複平山縣、益石縣的捷報都沒有能夠讓葉白徹底安心,三日的占領期結束,係統的獎勵也已經下發,葉白都顧不上去領取,一直在等待著趙雲所部的消息,不管成功與否,他現在隻想要一個答案。


    這一等就等了好幾天,就連楊延昭收複益石縣的係統獎勵,都已經下發到位之後,葉白依舊沒有等到趙雲的消息,急得他一連派出了幾批夜不收前去探知消息。


    好在沒有讓葉白等待太久,徐庶親自書寫的戰報被傳令兵送到了寧山縣城,親自上呈到葉白手中,徹底讓葉白安心,也讓葉白知道為何這麽長時間才有消息傳迴。


    原來趙雲在接令之後,與徐庶商議了一下,不顧馬力的消耗,一路狂奔,晝夜兼程,短短3日就跑完了800餘裏,抵達了天庸關外40裏處的一個山穀中,暫時藏身並且休整。


    為了保險起見,徐庶從軍中抽調了數十人,偽裝成百姓,打著通關進入蜀國疆域的旗號,探查天庸關的防禦情況。


    天庸關雖然戒備森嚴,但畢竟是連接秦、蜀兩國的重要關隘,在和平時期,經常有商隊、百姓通關,並不罕見。


    如今雖然蜀軍大舉入侵秦國,戰爭爆發,可依舊不時地會有百姓、商隊通行,並不顯得突兀。


    隻是讓徐庶和趙雲兩人有些驚訝的是,他們派出去的人根本就沒有能夠靠近天庸關,直接被阻攔在了關外,關門雖然大開,可駐守的蜀軍卻是禁製通行,讓他們無功而返。


    也不能說是無功而返,雖然沒有能夠進入關內查看究竟,可根據他們的觀察,關隘中的蜀軍兵力明顯有些不足,比起正常情況下的守軍要少了許多,而且守關的士卒明顯有些緊張。


    聽到守關蜀軍禁止通行的時候,趙雲還以為是蜀軍提前知曉了消息,加強了防備,偷襲已經不可能了,有了撤兵的念頭。


    出發之前,他特意請示過葉白,若是天庸關的防禦並不鬆懈的話,就立刻撤軍,不能強攻,如今既然偷襲無望,那就要把這萬餘騎兵安全地帶迴去,不能出現損失。


    隻是在與徐庶商議的時候,遭到了徐庶的反對,徐庶給出的理由是,天庸關看似防備森嚴,但其實漏洞百出。


    如果蜀軍早就已經知曉了他們的行動,那肯定會緊閉關門,加強防備,哪裏還會關門大開啊。


    他們之所以如此緊張,甚至禁止老百姓通關,就是因為關內兵力不足,擔心老百姓過關之時,窺破了關內的虛實,這才臨時封閉了關隘。


    換句話來說,他們的賭博成功了一半,那就是天庸關內的蜀軍兵力不多,前所未有的空虛,有機會突襲關隘。


    隻是蜀軍這般防備之下,想要偷襲,就不那麽容易了,畢竟連靠近關門都不行,自然也無法製造混亂乃至搶關。


    強攻那是下下策,雖然天庸關兵力空虛,可到底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摧的險要關隘,隻需要少量兵力就足以擋住數萬大軍。


    更何況趙雲所部全部都是騎兵,本就不擅長攻城,又是長途奔襲、輕裝而來,沒有攜帶任何攻城器械,連一架雲梯都沒有,總不能用血肉之軀去強攻吧,估計把萬餘騎兵全部折進去,也攻不下天庸關。


    可若是就此撤兵,徐庶又有些心有不甘,難得遇到天庸關兵力空虛的情況,若是錯過這次機會,日後將會付出更多的時間、更大的傷亡才有可能攻克天庸關。


    就因為這個原因,趙雲所部一直躲藏在山穀中,每日遠遠地哨探天庸關的情況,苦思破關之策,卻是一籌莫展。


    在天庸關外苦等了三日,隨軍攜帶的幹糧都被消耗大半,若是再不撤軍,部隊就要陷入缺糧的困境之中,依舊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的徐庶,不得不準備撤軍了。


    就在趙雲、徐庶準備撤軍之際,哨探的斥候帶來了一個新的消息,從平山縣、益石縣的方向來了一群殘兵,人數足足有上千人。


    聽到這個消息,徐庶眼睛都亮了,以他的智慧當然能夠想到,這正是楊業、楊延昭所部成功收複了平山縣和益石縣,兩縣的守軍大敗,隻逃出了這麽點殘兵敗將。


    愁眉不展的徐庶立刻想出了一計,趕緊與趙雲商議,讓廖化統率1000騎兵,繞了一個大圈子,繞到了這群蜀軍殘兵的後麵,銜尾追殺。


    徐庶猜得不錯,這支敗兵的確是來自平山縣和益石縣,兩座縣城被攻破的時間並不一致,但兩路敗兵就這般巧合的碰到了一起,合兵一處,一路狼狽地向天庸關逃離。


    數百裏逃亡之路,可是把這批敗兵累得不輕,體力消耗嚴重,有限的糧食早就被吃光了,少量的戰馬也被宰殺充饑,才讓他們堅持到了現在。


    本以為距離天庸關不遠,終於能夠逃出生天,哪裏想到竟然會遭遇一支秦軍騎兵的追殺,頓時就慌了手腳,根本就沒有抵抗和反擊的想法,撒開腳丫子就往天庸關的方向跑。


    這麽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天庸關駐軍的哨騎和巡邏隊,迅速將情況上報坐鎮天庸關的將領。


    沒有接到任何消息,並不知道寧山縣等三縣情況的蜀軍將領,意識到情況不對勁,在知曉追殺這股殘兵的秦軍騎兵隻有1000人的時候,當機立斷派出了一支千人大軍出關接應。


    倒也不是真的好心救援,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目的,乃是想要從這群敗兵口中,知曉前線的戰況,畢竟現在的天庸關兵力空虛,若是前線大敗,他就必須要立刻向後方求援。


    天庸關戰略位置關鍵,本不應該抽調太多駐軍,可奈何守關將領與青陽衛大將軍關係特殊,為了幫助青陽衛反敗為勝、收複失地,竟然私自調動了主力隨同青陽衛南下。


    若是戰事順利,大軍返迴,天庸關自然穩如泰山,不會出現什麽問題,再加上有人幫襯,私自調兵的事情,也就可以順利地被遮掩過去。


    可要是真的出現了問題,那麻煩就大了,私自調兵的將領肯定難逃一死,可他們這些下屬同樣不會有好下場,哪怕明知道派兵出關有風險,為了弄清楚前線的情況,也不得不冒險而為。


    廖化的追殺並沒有用心,與其說是追殺,倒不如說驅趕來得更加恰當,若不然以秦軍騎兵的戰力,追殺這麽一支蜀軍殘兵,根本就不可能讓他們有逃離的機會。


    等到出關的蜀軍部隊與蜀軍敗兵匯合到一起,廖化才猛然下令進攻,幾乎是在頃刻間就衝散了蜀軍的陣型,真正地銜尾追殺。


    狼狽不堪的蜀軍士卒一路後撤,沿途留下了大量的屍體,眼看著天庸關就在眼前,然而側翼突然煙塵彌漫,地麵傳來強烈震動,大股騎兵突襲而來,將天庸關內外的蜀軍士卒都驚住了。


    站立在關城上的蜀軍將領看到大批騎兵出現,當即就臉色慘白,心中已經猜到了前線戰事不利,甚至三座縣城都已經淪陷了,否則不可能有這麽多的騎兵能夠悄無聲息地靠近天庸關。


    下意識地,當即下令關閉關門,可這道命令卻激起了手下士卒的強烈反對,原因很簡單,關外還有他們上千同袍,有些人可是朋友、同鄉甚至是兄弟,哪裏可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送死啊。


    麾下士卒群情激憤,不肯關閉關門,蜀軍將領急得火燒眉毛,卻也無可奈何,畢竟眾怒難犯,有心想要血腥手段震懾軍心,可關內僅有不到2000人,這要是大開殺戒,不光是會嚴重影響軍心,更是會讓兵力進一步下滑,就算關閉了關門,也未必能夠守住天庸關。


    無奈之餘,隻能是下令弓箭手在關牆上列陣,準備掩護正在快速撤迴的士卒,心中暗自祈禱他們逃命的速度能夠快一些,趕在秦軍騎兵趕到之前,逃進關內。


    然而這位蜀軍將領明顯有些低估了徐庶的智慧,他既然設下此計,自然把變數都算了進去,隻是他也沒有想到守關的蜀軍將領會這般無謀,輕易地就中了計。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到了這種時候,竟然還不下令關門,實在是有些讓人匪夷所思。


    可這等好機會,徐庶若是錯過,那他就對不起那超過90點的智謀屬性了。


    都不用他提醒,趙雲同樣發現了蜀軍的異常,猛夾胯下戰馬,當先衝關,一身白袍銀甲,加上胯下白馬,就好似一道閃電一般,身後則是1000同樣騎乘白馬的白馬義從。


    眼看著秦軍騎兵已經衝到了關前,蜀軍將領心中湧起了濃濃的後悔,再也不顧麾下士卒們的抗議,強令立刻關閉關門,甚至派出自己的親衛監督執行,若有抗命,當場斬殺。


    靠著這等嚴令以及屠刀的威脅,蜀軍士卒雖然不滿,但是在看到數十名同袍被斬殺當場之後,也被嚇住了,磨磨蹭蹭地有了動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界:從小兵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春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春風並收藏異界:從小兵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