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騎兵衝陣
異界:從小兵開始崛起 作者:逍遙春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國的西北三郡以及對麵的蜀國不分疆域,因為緊挨著大草原的關係,在馬匹方麵的確是不缺,戰馬的數量也算不得少,可騎兵的培養卻不是那般容易。
戰馬、武器、裝備方麵的投入暫且不提,光是更長的訓練周期,就導致騎兵的花費比起步兵要高得多,正常而言,培養一名騎兵所需要的花費,足以培養出十到二十名步兵,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根本就不可能培養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衛軍因為是主力部隊,日常操練,都是挑選的“精銳敢戰”之士,騎兵比例相對較多,可府軍就不同了,很多地方府縣為了節省開支,並不會大規模地培養、訓練騎兵,僅僅有著少數騎兵充當親衛或者斥候而已。
原本的青陽衛,10萬人編製之中,騎兵的比例不低,足足有2萬人的規模,算是相當之高了。
不過先是強攻西城府,損兵折將,因為是攻城戰,騎兵部隊保存相對完整,隻損失了兩三千人而已。
可與葉白所部交戰以來,吃了數次敗仗,寶貴的騎兵也近乎損失殆盡,僅僅殘留下3000餘人,其他的都成為了葉白的戰利品。
這一次將後方府、縣的府軍抽調一空,也不過拉出了3000餘名騎兵,而且戰力、裝備還有些參差不齊,動用庫存的武器裝備,給這些府軍的騎兵換了裝,但戰鬥力的提升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看似擁有6000餘騎兵,但真要是打起來,能夠發揮出多少戰力,這位青陽衛大將軍心中也是有些沒底的。
數量稀少、戰力下滑的騎兵,被青陽衛大將軍當成了底牌和殺手鐧,輕易不會出動,可如今前方大軍遭遇秦軍騎兵突襲,若是不出動騎兵進行攔截,潰敗是難以避免的,這個時候已經顧不得心疼了。
因為是攻城戰,騎兵根本無用武之地,待在營中休整,很多從府軍補充而來的騎兵,甚至連甲衣都脫了,此刻聽到集結命令之後,才著急忙慌地開始穿戴甲胄,無形中又是耽誤了一段時間。
等到6000餘蜀軍騎兵好不容易集結起來,在一名蜀軍偏將的統率下,飛奔出營的時候,從斜刺裏殺出來的秦軍騎兵早就已經殺進了正在撤退的蜀軍部隊正中。
白馬銀槍的趙雲一馬當先、身先士卒,身後緊跟著1000名精銳的白馬義從,右側則是裴元紹統率的2000普通騎兵,在左側乃是花榮統率的1000白馬義從和1000普通輕騎兵。
(ps:前文將花榮給漏掉了,現在補上,將其分配到趙雲麾下,畢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花榮與趙雲極其類似,不但箭術過人,槍法也是一絕,堪稱小趙雲,兩人搭配更加合適一些)
騎兵衝陣,白馬義從自然不會忘記自己的看家本事,馬術嫻熟的他們,在疾馳的戰馬馬背上,挺直了腰板,取出了強弓,彎弓搭箭,一邊靠著雙腿駕馭胯下戰馬,一邊射出了手中的箭矢。
統率他們的主將、副將,花榮就不提了,本就是以箭術出名的,騎射同樣是他的看家本事,趙雲也不差,雖然最出名的乃是其槍法,但劍法、箭術也堪稱一流,槍、劍、箭三絕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
一輪齊射,2000多支箭矢如同蝗蟲一般,烏雲蓋頂,落入到略微有些混亂的蜀軍人群之中,戰馬的速度給白馬義從射出的箭矢提供了更多的動能,殺傷力更加驚人一些。
很多蜀軍的倒黴蛋被從天而降的箭矢擊中,或死或傷地栽倒在地上,更是連累了身邊的戰友、同伴,一個不留神就被地上的屍體、傷員給絆倒。
箭雨的覆蓋,真正殺傷、殺死的蜀軍士卒並不算多,可卻給撤退的蜀軍士卒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不少蜀軍士卒慌不擇路之下,四處亂跑,將原本就已經不太嚴整的陣型徹底擾亂。
這些蜀軍可是激戰了兩三個時辰,精力、體力都損耗嚴重,說是一支疲兵毫不為過,久攻縣城和軍營不下,原本高昂的士氣也漸漸跌落到了穀底。
如此狀態下,驟然遭遇騎兵突襲,反應和應對也就可想而知。
慌亂之下,尤其是那些新近補充上來的府軍士卒,徹底亂了陣腳,為了躲避不時從頭頂上空落下的箭矢,不管不顧地隨意亂跑,連上級軍官的命令都充耳不聞。
沒有戰陣的保護,一群慌亂不堪、如同無頭蒼蠅一般的步卒,麵對騎兵的衝擊,那下場自然不會太好。
靠著速度提供的強大衝擊力,以趙雲、裴元紹、花榮三名武將為箭頭,鋒矢陣型衝擊,將一名名擋在前方的蜀軍士卒撞飛了出去,肉體凡胎在這一刻是顯得那麽的脆弱。
一個個被撞飛出去,隨後又重重掉落到地麵的蜀軍士卒,當場就感覺渾身的骨頭全部斷了一般,半天爬不起來,下一刻就被戰馬的鐵蹄以及慌亂逃命的戰友的大腳踩在了身上。
人馬踐踏而過,這些倒地是蜀軍士卒再也沒有機會重新站起來了,隻是在原地留下了一具具殘破的屍體還有一團團肉醬。
隨著距離的靠近,白馬義從最為擅長的騎射已經無法再繼續使用了,都不需要趙雲下令,就自發地收起了強弓,換上了利於近戰的長槍、大刀。
長槍突刺、長刀劈砍,這些殺人技藝早就已經銘刻在了白馬義從的骨子裏,與蜀軍士卒擦身而過,一個個蜀軍士卒根本就來不及做出反應和抵抗,就被不知道從哪裏來的攻擊捅死或者砍死。
高度的關係,使得騎在戰馬上的秦軍騎兵,一刀刀都是衝著蜀軍士卒們的腦袋去的,依仗奔馳的戰馬提供的助力,哪怕他們的力量比不上正兒八經的武將,還有手裏三十煉的精良兵刃,也依舊能夠輕鬆砍掉一顆顆頭顱。
一時間,無數的人頭到處亂飛,大量的鮮血從斷掉的脖頸間噴濺而出,人體噴泉在這一刻不時地出現。
散亂的陣型、混亂的人群,並沒有對秦軍騎兵的衝鋒突襲造成多大的困擾和阻攔,1萬多人分布在戰場上,陣型稀稀拉拉的,被趙雲等人輕易地就給殺了個對穿。
5000名突襲而來的騎兵,在衝陣之時,固然有人被蜀軍通過各種方式打落馬下,被亂刀分屍,可大部分騎兵都緊跟著趙雲等三名武將身後,殺穿了蜀軍的人群。
從空中向下俯瞰,能夠明顯地看到在蜀軍的人群之中,出現了一條通道,那是一條用生命和鮮血組成的血路,無數的屍體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周圍,更有不少的傷員倒在地上痛苦哀嚎。
殺穿了蜀軍人群的趙雲帶著麾下4000多名騎兵繼續前進,在稍遠的地方重新繞了一圈,再度反身殺迴,依舊是騎射開路,短短幾輪騎射之後,就更換武器,殺進蜀軍人群中大砍大殺。
不過是兩次騎兵集群衝鋒,就給兩支疲憊不堪的蜀軍部隊,造成了慘重的傷亡,光是倒在戰場上的人,就不下數千人,剩下的人雖然還活著,可已經徹底陷入到了混亂之中。
士兵找不到軍官,軍官找不到士兵,編製被打散,各自為戰、一盤散沙,下意識地抱團取暖,已經徹底沒有了陣型可言。
在這等開闊的平原地帶,沒有了陣型保護的步兵,麵對騎兵的衝鋒,那就是等於一場屠殺,趙雲等人的衝鋒,就充分詮釋了這一點,再一次地說明了,騎兵為何能夠被稱之為冷兵器時代的王者。
等到拖拖遝遝,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蜀軍騎兵,在蜀軍偏將的統率下殺到戰場之時,兩支蜀軍疲兵已經被徹底打散了,一個個狼狽不堪地向著大營的方式逃離。
很多的士卒為了更快地逃脫騎兵的追殺,直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連手中的兵器都給扔了,就為了減輕身上的負擔,能夠跑得更快一些。
4000多名秦軍騎兵在趙雲等人的統率下,追著這些蜀軍士兵的屁股打,揮舞刀槍,從背後將一名名狼狽不堪的蜀軍士卒砍翻在地,或死或傷。
看到匆匆而來的蜀軍騎兵,已經殺得血染征袍的趙雲目光一凝,心中沒有半點膽怯,手中銀槍一揮,指揮麾下騎兵,迎著秦軍騎兵衝了過去。
兩支差不多規模的輕騎兵迎頭撞上,頓時就是人仰馬翻,最前方的騎兵一個個從馬背上掉落下去,繼而就被奔馳而過的戰馬馬蹄踩成了一堆肉醬。
趙雲、裴元紹、花榮,三名武將都是用槍的,朵朵槍花在空中乍現,將一個個蜀軍士卒挑落馬下,三人身前、左右被清掃一空,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們衝鋒的腳步。
尤其是趙雲,武力幾乎可以說是冠絕整個戰場,槍出如龍、勢如閃電,迎麵而來的蜀軍騎兵,甚至連趙雲的槍法都沒有看清楚,就捂著喉嚨、胸前要害從戰馬上掉落了下去。
漫天都是槍影,讓這些武力不夠的蜀軍騎兵們,連真假都區分不出來,直到落地身死的那一刻才意識到雙方的巨大差距,然而這個時候已經完全來不及了。
戰馬、武器、裝備方麵的投入暫且不提,光是更長的訓練周期,就導致騎兵的花費比起步兵要高得多,正常而言,培養一名騎兵所需要的花費,足以培養出十到二十名步兵,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根本就不可能培養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衛軍因為是主力部隊,日常操練,都是挑選的“精銳敢戰”之士,騎兵比例相對較多,可府軍就不同了,很多地方府縣為了節省開支,並不會大規模地培養、訓練騎兵,僅僅有著少數騎兵充當親衛或者斥候而已。
原本的青陽衛,10萬人編製之中,騎兵的比例不低,足足有2萬人的規模,算是相當之高了。
不過先是強攻西城府,損兵折將,因為是攻城戰,騎兵部隊保存相對完整,隻損失了兩三千人而已。
可與葉白所部交戰以來,吃了數次敗仗,寶貴的騎兵也近乎損失殆盡,僅僅殘留下3000餘人,其他的都成為了葉白的戰利品。
這一次將後方府、縣的府軍抽調一空,也不過拉出了3000餘名騎兵,而且戰力、裝備還有些參差不齊,動用庫存的武器裝備,給這些府軍的騎兵換了裝,但戰鬥力的提升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看似擁有6000餘騎兵,但真要是打起來,能夠發揮出多少戰力,這位青陽衛大將軍心中也是有些沒底的。
數量稀少、戰力下滑的騎兵,被青陽衛大將軍當成了底牌和殺手鐧,輕易不會出動,可如今前方大軍遭遇秦軍騎兵突襲,若是不出動騎兵進行攔截,潰敗是難以避免的,這個時候已經顧不得心疼了。
因為是攻城戰,騎兵根本無用武之地,待在營中休整,很多從府軍補充而來的騎兵,甚至連甲衣都脫了,此刻聽到集結命令之後,才著急忙慌地開始穿戴甲胄,無形中又是耽誤了一段時間。
等到6000餘蜀軍騎兵好不容易集結起來,在一名蜀軍偏將的統率下,飛奔出營的時候,從斜刺裏殺出來的秦軍騎兵早就已經殺進了正在撤退的蜀軍部隊正中。
白馬銀槍的趙雲一馬當先、身先士卒,身後緊跟著1000名精銳的白馬義從,右側則是裴元紹統率的2000普通騎兵,在左側乃是花榮統率的1000白馬義從和1000普通輕騎兵。
(ps:前文將花榮給漏掉了,現在補上,將其分配到趙雲麾下,畢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花榮與趙雲極其類似,不但箭術過人,槍法也是一絕,堪稱小趙雲,兩人搭配更加合適一些)
騎兵衝陣,白馬義從自然不會忘記自己的看家本事,馬術嫻熟的他們,在疾馳的戰馬馬背上,挺直了腰板,取出了強弓,彎弓搭箭,一邊靠著雙腿駕馭胯下戰馬,一邊射出了手中的箭矢。
統率他們的主將、副將,花榮就不提了,本就是以箭術出名的,騎射同樣是他的看家本事,趙雲也不差,雖然最出名的乃是其槍法,但劍法、箭術也堪稱一流,槍、劍、箭三絕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
一輪齊射,2000多支箭矢如同蝗蟲一般,烏雲蓋頂,落入到略微有些混亂的蜀軍人群之中,戰馬的速度給白馬義從射出的箭矢提供了更多的動能,殺傷力更加驚人一些。
很多蜀軍的倒黴蛋被從天而降的箭矢擊中,或死或傷地栽倒在地上,更是連累了身邊的戰友、同伴,一個不留神就被地上的屍體、傷員給絆倒。
箭雨的覆蓋,真正殺傷、殺死的蜀軍士卒並不算多,可卻給撤退的蜀軍士卒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不少蜀軍士卒慌不擇路之下,四處亂跑,將原本就已經不太嚴整的陣型徹底擾亂。
這些蜀軍可是激戰了兩三個時辰,精力、體力都損耗嚴重,說是一支疲兵毫不為過,久攻縣城和軍營不下,原本高昂的士氣也漸漸跌落到了穀底。
如此狀態下,驟然遭遇騎兵突襲,反應和應對也就可想而知。
慌亂之下,尤其是那些新近補充上來的府軍士卒,徹底亂了陣腳,為了躲避不時從頭頂上空落下的箭矢,不管不顧地隨意亂跑,連上級軍官的命令都充耳不聞。
沒有戰陣的保護,一群慌亂不堪、如同無頭蒼蠅一般的步卒,麵對騎兵的衝擊,那下場自然不會太好。
靠著速度提供的強大衝擊力,以趙雲、裴元紹、花榮三名武將為箭頭,鋒矢陣型衝擊,將一名名擋在前方的蜀軍士卒撞飛了出去,肉體凡胎在這一刻是顯得那麽的脆弱。
一個個被撞飛出去,隨後又重重掉落到地麵的蜀軍士卒,當場就感覺渾身的骨頭全部斷了一般,半天爬不起來,下一刻就被戰馬的鐵蹄以及慌亂逃命的戰友的大腳踩在了身上。
人馬踐踏而過,這些倒地是蜀軍士卒再也沒有機會重新站起來了,隻是在原地留下了一具具殘破的屍體還有一團團肉醬。
隨著距離的靠近,白馬義從最為擅長的騎射已經無法再繼續使用了,都不需要趙雲下令,就自發地收起了強弓,換上了利於近戰的長槍、大刀。
長槍突刺、長刀劈砍,這些殺人技藝早就已經銘刻在了白馬義從的骨子裏,與蜀軍士卒擦身而過,一個個蜀軍士卒根本就來不及做出反應和抵抗,就被不知道從哪裏來的攻擊捅死或者砍死。
高度的關係,使得騎在戰馬上的秦軍騎兵,一刀刀都是衝著蜀軍士卒們的腦袋去的,依仗奔馳的戰馬提供的助力,哪怕他們的力量比不上正兒八經的武將,還有手裏三十煉的精良兵刃,也依舊能夠輕鬆砍掉一顆顆頭顱。
一時間,無數的人頭到處亂飛,大量的鮮血從斷掉的脖頸間噴濺而出,人體噴泉在這一刻不時地出現。
散亂的陣型、混亂的人群,並沒有對秦軍騎兵的衝鋒突襲造成多大的困擾和阻攔,1萬多人分布在戰場上,陣型稀稀拉拉的,被趙雲等人輕易地就給殺了個對穿。
5000名突襲而來的騎兵,在衝陣之時,固然有人被蜀軍通過各種方式打落馬下,被亂刀分屍,可大部分騎兵都緊跟著趙雲等三名武將身後,殺穿了蜀軍的人群。
從空中向下俯瞰,能夠明顯地看到在蜀軍的人群之中,出現了一條通道,那是一條用生命和鮮血組成的血路,無數的屍體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周圍,更有不少的傷員倒在地上痛苦哀嚎。
殺穿了蜀軍人群的趙雲帶著麾下4000多名騎兵繼續前進,在稍遠的地方重新繞了一圈,再度反身殺迴,依舊是騎射開路,短短幾輪騎射之後,就更換武器,殺進蜀軍人群中大砍大殺。
不過是兩次騎兵集群衝鋒,就給兩支疲憊不堪的蜀軍部隊,造成了慘重的傷亡,光是倒在戰場上的人,就不下數千人,剩下的人雖然還活著,可已經徹底陷入到了混亂之中。
士兵找不到軍官,軍官找不到士兵,編製被打散,各自為戰、一盤散沙,下意識地抱團取暖,已經徹底沒有了陣型可言。
在這等開闊的平原地帶,沒有了陣型保護的步兵,麵對騎兵的衝鋒,那就是等於一場屠殺,趙雲等人的衝鋒,就充分詮釋了這一點,再一次地說明了,騎兵為何能夠被稱之為冷兵器時代的王者。
等到拖拖遝遝,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蜀軍騎兵,在蜀軍偏將的統率下殺到戰場之時,兩支蜀軍疲兵已經被徹底打散了,一個個狼狽不堪地向著大營的方式逃離。
很多的士卒為了更快地逃脫騎兵的追殺,直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連手中的兵器都給扔了,就為了減輕身上的負擔,能夠跑得更快一些。
4000多名秦軍騎兵在趙雲等人的統率下,追著這些蜀軍士兵的屁股打,揮舞刀槍,從背後將一名名狼狽不堪的蜀軍士卒砍翻在地,或死或傷。
看到匆匆而來的蜀軍騎兵,已經殺得血染征袍的趙雲目光一凝,心中沒有半點膽怯,手中銀槍一揮,指揮麾下騎兵,迎著秦軍騎兵衝了過去。
兩支差不多規模的輕騎兵迎頭撞上,頓時就是人仰馬翻,最前方的騎兵一個個從馬背上掉落下去,繼而就被奔馳而過的戰馬馬蹄踩成了一堆肉醬。
趙雲、裴元紹、花榮,三名武將都是用槍的,朵朵槍花在空中乍現,將一個個蜀軍士卒挑落馬下,三人身前、左右被清掃一空,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們衝鋒的腳步。
尤其是趙雲,武力幾乎可以說是冠絕整個戰場,槍出如龍、勢如閃電,迎麵而來的蜀軍騎兵,甚至連趙雲的槍法都沒有看清楚,就捂著喉嚨、胸前要害從戰馬上掉落了下去。
漫天都是槍影,讓這些武力不夠的蜀軍騎兵們,連真假都區分不出來,直到落地身死的那一刻才意識到雙方的巨大差距,然而這個時候已經完全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