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原歸來,那一路的風沙仿佛仍在心頭肆虐,葉城南與慕容軒踏入中原的土地時,心中五味雜陳。京城的繁華喧囂如舊,可他們知道,許多看不見的暗湧正在這平靜之下蠢蠢欲動。
皇宮的金鑾殿內,氣氛莊重而肅穆。皇上高坐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過殿下的群臣,最終落在了葉城南與慕容軒的身上。“葉愛卿,太子,此次草原之行,你們盡顯我朝風範,功不可沒。然朕深知,這天下雖大,卻仍有諸多憂患亟待解決。”皇上的聲音在殿內迴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葉城南微微低頭,恭敬地說道:“陛下聖明,臣等願為陛下分憂,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她的眼神堅定而沉穩,心中卻在思索著皇上此番話中的深意。
慕容軒亦是抱拳行禮:“父皇,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要確保我朝百姓衣食無憂,如此方能根基穩固。”
皇上微微點頭,“朕決定讓你們繼續推進國內改革。朕聽聞,近年來天災頻繁,不少地方糧食歉收,百姓苦不堪言。朕欲在各州府建立更多的糧倉和救災物資儲備點,以防患於未然。”
葉城南沉思片刻,開口道:“陛下,建立糧倉與儲備點固然重要,可若想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問題,還需在作物種植上有所革新。兒臣在南越之時,見當地番薯產量頗高,且適應性極強,或可在我朝大力推廣。”
朝堂之上,一位老臣皺了皺眉頭,出列說道:“陛下,這番薯乃是異域之物,從未在我中原大規模種植,其習性與我朝土地是否相適尚未可知,若是貿然推廣,恐有風險。”
葉城南輕輕一笑,不慌不忙地迴應道:“大人有所不知,番薯不擇地而生,無論是山坡旱地,還是沙地薄土,皆能存活。我等曾親眼見其在南越的貧瘠之地茁壯成長,若能在我中原推廣,必能成為百姓果腹之依靠。且太子殿下已命人帶迴番薯種苗,在京城郊外試種了一片,春薯畝產5500斤,夏薯畝產3500斤如今長勢喜人。”
聽到葉城南報出的數字,大殿瞬間鴉雀無聲,片刻後大臣們不顧體麵和身份均驚唿起來,那可是畝產,比小麥和水稻高出太多太多,有個年紀大的老臣竟然哭了起來,“為什麽不早一些呀,我的歡兒就不會餓死了。”更多的大臣都都掩麵而泣,因為他們家都有人在祭荒年餓死。
皇上見大家這個樣子,不免黯然,葉城南對慕容軒使了個眼色, 慕容軒咳了咳也在一旁附和道:“父皇,兒臣也覺得可以一試。兒臣還想提議推廣棉花種植。如今冬日寒冷,百姓衣物單薄,若棉花得以廣泛種植,便可織就更多棉衣棉被,讓百姓免受嚴寒之苦。”
皇上聽著二人的話,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權衡利弊。此時,負責農事的官員上前奏道:“陛下,臣以為太子與葉大人所言甚是。臣等也觀察過那番薯的試種情況,確實有其優勢。棉花在我朝部分地區亦有種植,若能推廣開來,於國於民皆是好事。”
皇上終於下定了決心,“既如此,朕便命葉城南全權負責番薯與棉花的推廣事宜,太子慕容軒協助。朕望你們能盡快製定出詳細的計劃,莫要辜負朕的期望。”
“遵命,陛下!”葉城南與慕容軒齊聲應道。
踏出皇宮的大門,陽光灑在身上,卻驅散不了葉城南心頭的憂慮。她望著繁華的京城街道,心中暗自思忖:“這改革之路,注定不會平坦。番薯與棉花的推廣,涉及到萬千百姓的生計,稍有差池,便是不可挽迴的大禍。”
慕容軒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輕聲道:“城南,莫要擔憂。你我齊心協力,定能克服重重困難。”
葉城南轉頭看向他,微微點頭:“我自是不懼艱難,隻是這責任太過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
二人來到京城郊外的皇莊的農田,這裏便是番薯的試種之地。隻見那一片番薯藤蔓鬱鬱蔥蔥,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葉城南走進田間,蹲下身子,輕輕撫摸著那翠綠的葉片,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慰:“看這長勢,隻要精心照料,定能豐收。”
慕容軒站在一旁,看著她專注的神情,心中泛起一絲漣漪:“城南,待這番薯與棉花推廣成功,你我便可鬆一口氣了。”
葉城南站起身來,望著遠方的田野,緩緩說道:“這隻是開始。我們還要讓百姓學會種植之法,確保每一戶都能種活收好。”
隨後,他們召集了各州府的官員,在京城的議事堂內商討推廣之事。
議事堂內,氣氛熱烈而凝重。各州府官員齊聚一堂,交頭接耳,對這即將推行的改革議論紛紛。
葉城南站在前方,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諸位大人,今日召集大家前來,乃是為了商議番薯與棉花在我朝的推廣事宜。這兩樣作物,關乎我朝百姓的溫飽與冷暖,意義非凡。”
一位來自北方的周大人起身問道:“葉大人,您說這番薯產量高,可我們北方天寒地凍,土地也較為貧瘠,真能種活嗎?”
葉城南微笑著迴答:“周大人放心。番薯雖喜溫暖,但也耐寒耐旱。在北方,隻需選擇向陽之地,加以悉心照料,定能有所收成。我已命人整理出了詳細的種植手冊,會分發給各位大人,其中便有針對北方寒冷之地的種植之法。” 葉城南進一步解釋道,“這北方的土地,冬季雖寒冷,但番薯在地下的根莖部分能夠耐受一定程度的低溫。我們可在入冬前,對土地進行深耕,將番薯種得深一些,再覆蓋上一層厚厚的秸稈或幹草,就如同給它蓋上了一層棉被,能夠有效保持地溫。而且,北方的日照時間長,在春夏季節,番薯能夠充分吸收陽光,積累養分。隻要在種植過程中注意合理施肥,選擇合適的時機澆水,就能夠讓番薯茁壯成長。”
這時,一位南方的冼大人也提出了疑慮:“葉大人,那棉花種植,需耗費大量人力,我南方水網密布,多為水田,這可如何是好?”
慕容軒上前一步,說道:“冼大人莫急。棉花種植雖需人力,但南方氣候溫暖濕潤,正適合棉花生長。至於水田之事,可在田埂、山坡等地開墾出旱地種植棉花,且我們會安排專人指導百姓,合理安排農事,定不會讓大家顧此失彼。” 慕容軒詳細說道,“南方的水田周邊,如田埂之上,可利用其地勢稍高、排水較好的特點開墾出窄條的旱地用於棉花種植。而在山坡上,隻要做好梯田的修築,防止水土流失,棉花就能在那裏紮根。我們會派遣經驗豐富的農技師前往南方各地,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製定出具體的開墾和種植方案。在人力安排上,也會指導百姓合理分工,比如青壯年男子可負責開墾土地、翻耕等較重的體力活,婦女和老人則可以從事播種、除草等相對輕鬆一些的工作,孩子們也能幫忙做些諸如撿石子、驅趕鳥雀之類的小事,如此一來,便能充分利用全家的勞動力,而不至於讓某一個人負擔過重。”
官員們聽了二人的解釋,漸漸放下心來。但仍有一些保守的官員麵露難色,他們習慣了傳統的耕種方式,對這新事物的推廣心存抵觸。
葉城南看著他們的表情,心中明白,要想真正推行改革,還需打消這些人的顧慮。她深吸一口氣,說道:“諸位大人,我知道大家對這新作物的推廣有所擔憂。但如今我朝麵臨的形勢嚴峻,若不做出改變,一旦遭遇大災大難,百姓將陷入絕境。我們身為朝廷官員,食君之祿,當為君分憂,為民謀福。這番薯與棉花的推廣,是挑戰,更是機遇。若能成功,我朝將再無饑寒之患,百姓安居樂業,此乃大功一件。”
她的話擲地有聲,在議事堂內迴蕩。一些原本心存疑慮的官員也被她的話語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配合推廣。
接下來的日子裏,葉城南與慕容軒馬不停蹄地奔波於各州府之間。他們親自到田間地頭,向百姓們講解番薯與棉花的種植方法,耐心解答百姓的疑問。
在一個小村莊裏,村民們圍聚在村口的空地上,好奇地看著葉城南與慕容軒帶來的番薯種苗和棉花種子。
一位老者拄著拐杖,顫巍巍地問道:“大人,這東西真能填飽肚子?真能做成暖和的衣裳?”
葉城南笑著走到老者身邊,拿起一棵番薯種苗,說道:“老人家,這番薯啊,產量高春薯畝產為5000斤左右,夏薯3500斤,味道甜,既能煮著吃,又能烤著吃。您看這小小的種苗,種下去後,能結出好多大大的番薯呢。” 葉城南接著說道,“這番薯的吃法可多了去了。可以直接將番薯洗淨,放入鍋中煮熟,那煮出來的番薯軟糯香甜,入口即化。還能把番薯切成小塊,和大米一起熬粥,熬出來的番薯粥香氣撲鼻,營養豐富。若是將番薯切成薄片,放在火上烤製,烤到外皮微微焦香,內裏綿軟,那滋味更是妙不可言。在南越,還有人將番薯搗成泥,加入糯米粉,做成番薯餅,用油煎至兩麵金黃,外酥裏嫩,深受大家喜愛。”
慕容軒也拿起棉花種子,展示給村民們看:“各位鄉親,這棉花種子種下去,會長出棉花,這棉花可以紡成線,織成布,做成棉衣棉被,冬天穿上,可暖和了。”
村民們看著這些新鮮事物,眼中漸漸露出了期待的神情。
推廣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一些地方,由於百姓對新事物的不了解,加上傳統觀念的束縛,對番薯與棉花的種植並不積極。
葉城南與慕容軒來到一個較為偏遠的山村,這裏的村民們對他們的到來充滿了警惕。
一位中年男子站出來說道:“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種水稻小麥的,從來沒種過這什麽番薯棉花。你們憑什麽讓我們種?要是種壞了,這一年的收成可就沒了,我們吃什麽?”
葉城南看著他激動的神情,心中一陣難過。她知道,百姓們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她走上前去,輕聲說道:“大哥,我理解您的擔憂。但您想想,這水稻小麥若是遇到災年,收成不好,大家不就要挨餓受凍了嗎?這番薯和棉花,就是給大家多一份保障。我們會在這裏陪著大家一起種,手把手教大家,若是收成不好,我們會給大家補償。”
慕容軒也說道:“是啊,鄉親們。我們都是為了讓大家的日子過得更好。這新事物雖然有風險,但也是希望啊。”
在他們的耐心勸說下,村民們的態度漸漸軟化。他們開始嚐試著種植番薯與棉花。
葉城南與慕容軒在村裏住了下來,每天清晨,他們便帶著村民們來到田間,親自示範種植方法。從開墾土地,到播種施肥,再到澆水除草,每一個環節都悉心教導。
在開墾土地時,慕容軒拿起鋤頭,用力地翻耕著土地,一邊翻耕一邊說道:“這土地啊,要翻得深一些,這樣才能讓番薯和棉花的根係更好地生長。看,像這樣,把土塊都打碎,讓土地變得鬆軟。” 葉城南則在一旁補充道:“翻耕土地不僅能讓作物根係生長良好,還能將土壤中的害蟲和雜草種子翻到表麵,經過太陽暴曬和風吹雨淋,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播種的時候,葉城南拿著番薯種苗,示範道:“這番薯種苗的種植間距很重要,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太密了,它們會互相爭奪養分和陽光,長不好;太稀了,土地的利用率就低了。像這樣,每隔一尺左右種一棵,是比較合適的。” 她又拿起棉花種子,“棉花種子要播得淺一些,大概半寸左右的深度就可以了,然後輕輕覆蓋上一層土。”
施肥環節,慕容軒講解道:“這番薯和棉花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同的肥料。番薯在生長前期,需要多一些爛樹葉之類,能夠促進它的莖葉生長;到了後期,要多施一些草木灰,這樣能讓番薯長得更大更甜。棉花在開花前,要施足磷肥,有助於花芽分化;在結鈴期,則要補充一些果殼等微量元素肥料,能提高棉花的產量和質量。”
澆水除草時,葉城南說:“澆水要適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會導致根部腐爛;太少了,作物會缺水幹旱。像現在這個季節,大概每隔三天澆一次水就可以了。除草也要及時,雜草會搶奪作物的養分和水分,影響作物生長。”
夜晚,他們與村民們圍坐在篝火旁,聽著村民們講述村裏的故事,分享著彼此的生活。葉城南看著村民們質樸的笑容,心中充滿了溫暖。她知道,隻要能贏得百姓的心,這改革就有成功的希望。
在另一個小鎮上,當地的地主鄉紳們對番薯與棉花的推廣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他們擔心這新作物的推廣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於是暗中阻撓。
葉城南得知此事後,決定與這些地主鄉紳們正麵交鋒。她在小鎮的祠堂內召集了眾人,目光堅定地看著他們:“諸位,我知道你們擔心這新作物的推廣會損害你們的利益。但你們可曾想過,若百姓們都吃不飽穿不暖,你們的利益又從何而來?這番薯與棉花的推廣,是為了整個小鎮的繁榮,為了大家的長遠利益。”
一個鄉紳模樣的人站出來冷笑道:“葉大人,您說得輕巧。這新作物從未種過,誰知道會怎樣?我們可不想拿自己的土地和錢財去冒險。”
慕容軒冷哼一聲:“你們若是隻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那這小鎮的未來又在哪裏?我朝的未來又在哪裏?”
葉城南接著說道:“我們並非讓你們盲目種植。我們會提供技術支持,會保障你們的權益。若是這新作物種植成功,你們的收益將會遠超現在。” 葉城南詳細解釋道,“就拿棉花來說,一旦種植成功,我們可以聯係各地的紡織工坊,確保你們的棉花有穩定的銷路。而且,隨著棉花產量的增加,紡織業會得到發展,會帶動整個小鎮的商業繁榮。你們的土地價值也會隨之提升,無論是出租還是自己經營,都能獲得更多的收益。番薯也是如此,產量高了,可以用來釀酒、製作粉條等加工品,這些加工品也能帶來豐厚的利潤。”
在葉城南與慕容軒的強硬態度和耐心勸說下,地主鄉紳們最終妥協。他們同意拿出一部分土地來試種番薯與棉花。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嚐試種植番薯與棉花。葉城南與慕容軒始終堅守在一線,關注著每一處的種植情況。
在一片廣闊的平原上,曾經的麥田邊,如今種上了大片的棉花。那一朵朵潔白的棉花盛開在枝頭,如同冬日的初雪,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葉城南漫步在棉田間,唿吸著那帶著陽光味道的空氣,心中滿是欣慰。
慕容軒走到她身邊,看著她疲憊卻又滿足的神情,輕聲說道:“城南,你看,我們的努力終於有了迴報。”
葉城南微微點頭:“是啊,這隻是第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讓這番薯與棉花在我朝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生根發芽。”
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番薯和棉花的種植逐漸在中原大地推廣開來。各州府的糧倉和救災物資儲備點也在有條不紊地建設著。
葉城南與慕容軒知道,這一路的艱辛隻是改革浪潮中的一朵朵浪花,但他們堅信,隻要心懷信念,勇往直前,這中原大地必將迎來更加繁榮昌盛的明天。
京城之中,最熱鬧的當屬那說書茶樓酒肆。這日,陽光正好,照在茶樓的飛簷鬥拱之上,灑下一片金輝。茶樓裏坐滿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穿著錦袍的富商,有身著長衫的文人墨客,也有身著粗布麻衣的普通百姓。
“各位客官,今兒個咱要說的可是那葉大人與慕容太子的英勇事跡。”說書先生清了清嗓子,手中折扇一展,開始了今日的表演。台下眾人頓時安靜下來,目光齊聚在說書先生身上。
“話說這葉大人與慕容太子從草原歸來,那可是帶迴了治國良方。聽聞啊,他們要在咱這中原大地推廣番薯與棉花,此等舉措,可是關乎咱百姓的衣食住行。”說書先生說得繪聲繪色,台下聽眾也聽得津津有味。
“這番薯啊,據說產量極高,哪怕是在那貧瘠之地也能生長。葉大人為了讓咱百姓相信,還在京城郊外試種了一片,如今那番薯藤長得可茂盛了。”
“那棉花呢?棉花若是能廣泛種植,咱冬日裏就再也不用挨凍了。”一位老者接口道。
“可不是嘛。但這推廣之路可不容易。”說書先生搖了搖頭,“有些官員擔心這新作物種不活,有些百姓覺得這違背了祖祖輩輩的耕種習慣,還有些地主鄉紳,隻想著自家利益,不願配合。”
“那可如何是好?”一位年輕後生著急地問道。
“別急啊,客官。咱這葉大人與慕容太子那可是不辭辛勞,奔波於各州府之間。他們親自到田間地頭,教百姓如何種植,還與那些地主鄉紳周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在另一家酒肆裏,幾個大漢正圍坐在一起喝酒吃肉。桌上擺滿了熱氣騰騰的菜肴,有肥而不膩的紅燒肉,有鮮嫩可口的清蒸魚,還有香氣四溢的叫化雞。
“你們聽說了嗎?朝廷要推廣番薯和棉花了。”一個大漢抹了抹嘴角的油漬說道。
“番薯?那是啥玩意兒?能有咱這大白米飯好吃?”另一個大漢不屑地哼了一聲。
“這你就不懂了吧。我聽人說,那番薯產量高,能填飽肚子。說不定以後咱這餐桌上就少不了它了。”
“不管怎樣,隻要能讓咱過上好日子,咱就支持。”一個憨厚的漢子說道。
“對,咱百姓就盼著能衣食無憂。這葉大人和慕容太子也是為了咱好。”眾人紛紛點頭。
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們的飲食文化也正悄然發生著變化。以往,北方百姓以麵食為主,饅頭、麵條、大餅是餐桌上的常客。南方百姓則以米飯為主食,搭配各種鮮美的菜肴。如今,隨著番薯的推廣,一些百姓開始嚐試用番薯煮粥、烤番薯等新吃法。
在一個小巷子裏,一位婦人正站在爐灶前,鍋裏煮著番薯粥。那粥水翻滾著,散發出陣陣香甜的氣息。
“娘,這番薯粥好香啊。”一個小孩子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鍋裏。
“這是葉大人和慕容太子帶來的新作物,吃了對身體好。”婦人笑著說道。
在一家糕點鋪裏,店主正琢磨著如何用番薯製作糕點。他將番薯蒸熟後,搗成泥狀,加入麵粉、糖等原料,製作出了香甜可口的番薯糕。這番薯糕一經推出,便受到了百姓們的喜愛,成為了京城糕點中的新寵。
隨著棉花的種植推廣,百姓們也開始期待著能穿上用自己種植的棉花織成的衣物。一些婦女開始學習紡織棉花的技術,她們聚在一起,一邊紡織,一邊談論著這新作物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等這棉花收成了,咱就能給家裏人都做上新棉衣了。”一位婦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是啊,以後再也不用挨凍了。這都多虧了葉大人和慕容太子。”
在這京城之中,無論是說書茶樓酒肆的熱鬧討論,還是百姓餐桌上、生活中的點滴變化,都見證著番薯與棉花推廣所帶來的影響。
葉城南與慕容軒的改革之路仍在繼續,他們深知,隻有讓百姓真正受益,這中原大地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葉城南和慕容軒繼續在各州府間穿梭,每到一處,都會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耕種習慣,以便更好地調整推廣策略。
在一個山區,他們發現當地的土壤雖然肥沃,但多為梯田,且灌溉不便。於是,他們指導百姓在梯田的上方修建小型蓄水池,利用雨水和山泉水進行灌溉。同時,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還在梯田的邊緣種上了棉花,中間種番薯,形成了獨特的立體種植模式。
在推廣過程中,他們也注重培養當地的農技人員。在一個較大的州府,他們召集了各鄉各村的年輕後生,開辦了農技學堂。
葉城南親自講授番薯和棉花的種植要點,慕容軒則負責講解農業管理和組織的知識。這些年輕後生們學習熱情高漲,他們知道,自己所學將會改變家鄉的麵貌。
“大家看,這番薯的藤蔓如果長得過於茂盛,就要適當修剪,這樣可以讓養分更多地集中到根部,促進番薯的生長。”葉城南手持剪刀,示範著修剪的方法。
“而在棉花的管理中,要及時打頂,去除多餘的枝葉,這樣棉花才能結出更多的棉桃。”慕容軒補充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這些年輕後生們迴到各自的村莊,成為了推廣番薯和棉花種植的骨幹力量。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帶領村民們科學種植,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隨著種植麵積的不斷擴大,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在一些地區,番薯和棉花遭遇了病蟲害。葉城南和慕容軒心急如焚,他們召集各地的農技師和有經驗的老農,共同研究應對之策。
在一片番薯地裏,隻見番薯的葉子上布滿了黑斑,藤蔓也逐漸枯萎。葉城南蹲下身子,仔細觀察著病蟲害的症狀,眉頭緊鎖。
“這像是一種黑斑病,可能是由於近期雨水過多,田間通風不暢導致的。”一位老農說道。
慕容軒問道:“那該如何防治呢?”
農技師們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有的說可以用石灰水噴灑,有的說可以將病株及時清除並燒毀,防止病菌蔓延。葉城南和慕容軒綜合考慮後,決定采用多種防治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他們組織百姓們迅速行動起來,在田間噴灑石灰水,清理溝渠,增強通風,並將病株集中處理。
經過一番努力,病蟲害終於得到了控製。這一過程讓葉城南和慕容軒深刻認識到,農業改革不僅僅是推廣新作物,還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業保障體係,包括病蟲害防治、農業技術支持等。
在棉花種植方麵,也遇到了棉鈴蟲的侵害。這種害蟲專門啃食棉花的棉桃,對棉花的產量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慕容軒親自帶領百姓們製作捕蟲網,在夜間捕捉棉鈴蟲。同時,他們還引進了一種寄生蜂,這種寄生蜂可以寄生在棉鈴蟲體內,有效控製棉鈴蟲的數量。
在應對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葉城南和慕容軒始終與百姓們同甘共苦。他們常常在田間勞作一整天,與百姓們一起吃著簡單的飯菜,晚上就住在簡陋的農舍裏。他們的付出,百姓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葉城南和慕容軒在一個小村莊的農舍裏休息。外麵寒風唿嘯,農舍裏的燈火搖曳不定。
“城南,有時候我在想,我們這麽辛苦,到底值不值得?”慕容軒望著那微弱的燈火,輕聲問道。
葉城南堅定地迴答:“當然值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現在雖然困難重重,但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會看到成果的。”
慕容軒微微點頭:“你說得對。有你在我身邊,我就有了無盡的動力。”
葉城南的臉上泛起一絲紅暈:“別貧嘴了,快休息吧,明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番薯和棉花的種植逐漸走上正軌。各州府的糧倉和救災物資儲備點也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這些儲備點不僅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和救災物資,還建立了嚴格的管理製度,確保物資的安全和合理調配。
在一個新建的糧倉裏,糧食堆積如山。管理人員正在仔細地檢查著糧食的質量和儲存情況。
“這些糧食可是我們的命根子,一定要妥善保管。”管理人員對下屬們說道。
“是,大人。我們會按照規定,定期檢查,確保糧食不會受潮發黴。”下屬們齊聲迴答。
同時,為了促進番薯和棉花的加工和銷售,葉城南和慕容軒還鼓勵商人投資建廠。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了番薯加工廠和棉花紡織廠。這些工廠的建立,不僅提高了番薯和棉花的附加值,還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在一家番薯加工廠裏,工人們正在忙碌地將番薯加工成粉條、薯片等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在國內銷售,還通過貿易商遠銷海外。
“這番薯加工成粉條後,口感爽滑,很受市場歡迎。”工廠老板笑著說道。
在棉花紡織廠,紡織機嗡嗡作響,女工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將棉花紡成線,織成布。這些棉布質地優良,被製作成各種衣物和床上用品,滿足了百姓們的需求。
葉城南和慕容軒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們知道,這隻是改革的一個階段,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著他們。
在京城的皇宮裏,皇上也密切關注著番薯和棉花的推廣情況。他時常聽取葉城南和慕容軒的匯報,對他們的工作表示滿意。
“朕聽聞番薯和棉花的推廣頗有成效,百姓們也從中受益。葉愛卿和慕容軒功不可沒。”皇上坐在龍椅上,麵帶微笑地說道。
“陛下聖明,這都是陛下的支持和百姓們的努力,臣等隻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葉城南恭敬地迴答。
“不可懈怠,要繼續努力,讓我朝更加繁榮昌盛。”皇上叮囑道。
“遵命,陛下。”
葉城南和慕容軒走出皇宮,望著京城的天空,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自己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將繼續在改革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為中原大地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番薯和棉花貿易的逐步興起,其對當地經濟產生了多方麵的深刻影響。在農業生產領域,番薯和棉花的廣泛種植促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以往單一的種植模式被打破,農民們不再僅僅依賴傳統作物,降低了因作物單一化而可能遭受的天災風險,使農業生產的穩定性顯著增強。為了提升番薯與棉花的產量與質量,農民們積極接納新的種植技術,如精準施肥、科學灌溉以及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手段等,這一係列舉措推動了農業生產技術的廣泛傳播與應用,進而提高了整體的農業生產效率。
同時,由於番薯對土地要求不高,可在各類貧瘠土地生長,棉花也能在田埂山坡等地種植,使得大量閑置或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資源被激活,土地的產出價值得到極大提升。
在加工業方麵,番薯可被加工成豐富多樣的食品,如香脆的薯片、有嚼勁的番薯幹、細膩的番薯粉等,棉花則能被紡織成各類紗線、布料,進而製作成精美的服裝等製品。這不僅延伸了農業產業鏈,還大幅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例如,原本價值有限的番薯,經過加工後成為市場上暢銷的休閑食品或主食替代品,價格成倍增長。而棉花從原始的纖維到精美的紡織品,價值提升更為顯著。
這些加工產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眾多就業崗位,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產品銷售的各個環節,都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包括臨時工、季節工以及長期工等,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
商業貿易領域同樣因番薯和棉花發生了深刻變革。專門的“棉帛市”與“番薯集”應運而生,這些集市成為了各地棉農與薯農集中售賣產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商人前來收購與交易。
為保障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嚴格的度量衡標準與交易規則得以製定並實施,有效杜絕了缺斤少兩與欺詐等不良行為。在棉帛市中,高品質的棉花與精美的棉布堆積如山,來自各地的織戶們帶來了自家獨具特色的產品,有的棉布上繡著精美絕倫的花鳥圖案,有的則以獨特的紋理質地而聞名。
商人們穿梭其中,仔細品鑒每一匹布的質量,與織戶們進行激烈的討價還價。“你這棉布雖說質地不錯,但這價格也太貴了些。若能便宜些,我便多購些。”一位來自遠方的商人對著織戶說道。
“客官,您可看仔細了,我這布可是用上等棉花精心織造,這繡工也是耗費了不少心力,這價格已是十分公道了。”織戶趕忙解釋道。
而在番薯集中,形形色色的番薯擺滿了攤位,紅皮的、黃皮的,散發著泥土的芬芳。一些農戶別出心裁地將番薯加工成各種製品,如香甜的番薯幹、軟糯的番薯餅等,吸引了眾多百姓前來品嚐購買。
“這番薯幹可真甜,怎麽賣啊?”一位婦人拿起一塊番薯幹問道。“大嫂,這番薯幹都是自家純手工製作,十文錢一袋,您來一袋嚐嚐?”農戶熱情地迴應著。
為進一步拓展市場,葉城南與慕容軒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周邊國家及地區進行貿易洽談。他們派遣使者攜帶番薯與棉花的樣品,向鄰國充分展示這些作物的獨特優勢與巨大潛力。
很快,便有不少國家表現出強烈的合作意向,願意用他們的特產來交換中原的番薯與棉花製品。在與西域諸國的貿易往來中,中原的棉花織品因其柔軟舒適與良好的保暖性能,深受當地居民喜愛,極大地滿足了西域地區風沙較大環境下人們對衣物保暖的需求。
而番薯則因其易於儲存和攜帶的特性,成為商隊在漫長而艱苦的長途跋涉中的理想幹糧。在沿海地區,海上貿易蓬勃發展。一批批適合遠航的商船被建造,滿載著番薯與棉花駛向海外的島嶼與國家。
在一個海邊的港口城市,一艘艘大船揚帆起航,碼頭上,工人們忙碌地搬運著最後一批貨物,船員們則在認真檢查著船隻的各項設備。
“此次遠航,定要將我中原的好物傳播到更遠的地方,換取更多的奇珍異寶。”船長望著大海,豪情萬丈地說道。
隨著貿易活動的日益頻繁與規模的不斷擴大,稅收也成為了當地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稅收政策得以製定,既確保了朝廷能夠獲得穩定的財政收入,又不會給商人與百姓造成過重的負擔。
這些稅收資金被合理分配,一部分用於改善各地的水利設施與道路建設,為農業生產與商業貿易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水利設施建設方麵,南方水網地區的堤壩與溝渠得到進一步修繕與擴建,有效保障了農田的灌溉與排水需求;北方幹旱地區則通過挖掘深井等方式,改善了用水緊張的局麵。
道路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各地交通更加便利,貨物運輸效率大幅提高,人員往來更加便捷,進一步促進了農業與商業的協同發展,形成了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皇上對番薯也極為青睞,每到休沐日或發薪日,都會在朝堂之上獎賞那些工作勤勤懇懇的大臣們吃烤番薯。
金黃的番薯在炭火的烤製下,外皮微微焦香,內裏綿軟香甜,那股獨特的甜香瞬間彌漫在整個朝堂。大臣們接過烤番薯,起初還有些拘謹,但在皇上的率先示範下,也紛紛品嚐起來。
有的大臣輕輕咬上一口,那香甜的味道便在舌尖散開,眼中不禁露出驚喜之色;有的大臣則細細咀嚼,感受著番薯的軟糯口感,對這從未有過的新奇食物讚歎不已。
這小小的烤番薯,不僅是對大臣們辛勞的犒賞,也在無形中拉近了君臣之間的距離,更讓番薯在京城的上層社會中也逐漸流行開來,
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又一話題,進一步推動了番薯在整個中原地區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的提升,為其後續更廣泛的推廣與貿易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隨著番薯在朝堂上的亮相,民間對其的種植熱情愈發高漲。許多農戶聽聞皇上都如此重視番薯,紛紛擴大了種植規模,一些原本猶豫觀望的地主也加大了對番薯種植的投入,租種土地給農戶的租金都有所降低,隻為能在這股番薯熱潮中分得一杯羹。
在京城的一處熱鬧集市上,新開辟出了一片專門售賣番薯及番薯製品的區域。這裏每天人頭攢動,吆喝聲此起彼伏。“剛出爐的烤番薯嘞,香甜軟糯,一文錢一個!”
“自家曬製的番薯幹,嚼勁十足,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各種叫賣聲吸引著過往的行人。不少孩童拉著大人的衣角,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那冒著熱氣的烤番薯,大人們經不住孩子的央求,往往會買上幾個。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烤番薯,歡聲笑語迴蕩在街頭巷尾,這也成了京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而棉花的種植區域也在不斷擴張,從最初的幾個試點州府逐漸蔓延至周邊地區。一些有遠見的商人看到了棉花產業的巨大潛力,他們不僅在本地建立了棉花紡織作坊,還將目光投向了交通更為便利的沿江沿海地區。
在長江之畔的一個小鎮上,一座大型的棉花紡織工坊拔地而起。工坊內,數百名工人忙碌地穿梭其中,從棉花的分揀、彈棉到紡紗、織布,每一道工序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裏生產出的棉布質地細膩、色澤潔白,除了供應本地市場,還通過商船遠銷至南方諸省。
為了更好地規範番薯和棉花的貿易,朝廷還專門設立了“農商會”,由各地的農產大戶和商業精英組成。這個商會負責製定統一的產品標準、協調價格以及處理貿易糾紛等事務。例如,規定了番薯的大小、甜度等分級標準,使得市場上的交易更加公平公正。
在一次農商會的會議上,一位來自北方的番薯種植大戶提出:“咱們北方的番薯由於日照時間長,口感更加香甜,但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受損,希望商會能出麵協調,改善運輸條件。”
商會成員們經過討論,決定共同出資修建一些專門用於運輸番薯的道路和倉庫,采用更加堅固的運輸工具,減少損耗。
在對外的貿易往來中,番薯和棉花的出口量逐年遞增。與南洋諸國的貿易中,番薯因其易於保存和烹飪簡單的特點,深受當地華人以及原住民的喜愛。
一艘艘滿載番薯的商船抵達南洋港口,換迴了當地的香料、珠寶等特產。而棉花則在與東洋的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東洋的紡織工匠們對中原的棉花讚不絕口,他們用中原棉花織出的精美布匹在當地貴族中頗受歡迎。朝廷為了鼓勵更多的商人參與對外貿易,還出台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如減免關稅、提供航海補貼等。
在文化方麵,番薯和棉花也逐漸融入了中原的民俗文化之中。在一些鄉村地區,每逢豐收時節,百姓們會舉辦“番薯節”和“棉花會”。
在番薯節上,人們會評選出最大的番薯、最美味的番薯製品,還會舉行番薯烹飪大賽,各種以番薯為原料的菜肴和點心讓人目不暇接。
而棉花會上,則有棉花采摘比賽、紡織技藝展示等活動,年輕的姑娘們會穿上自己親手紡織的棉布衣裳,在會上展示自己的勤勞與美麗。這些節日不僅豐富了百姓的生活,也促進了番薯和棉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隨著番薯和棉花貿易的日益繁榮,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部分地區為了追求產量,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土壤質量下降,環境汙染加劇。葉城南和慕容軒得知此事後,迅速組織各地的農技師和學者研究對策。他們製定了一套科學合理的施肥用藥規範,倡導綠色種植,並在各地推廣生態農業的理念。
同時,為了解決因貿易發展帶來的貧富差距問題,朝廷還設立了“農桑基金”,將一部分貿易稅收用於扶持貧困地區的農業發展和改善農民生活,讓更多的百姓能夠共享番薯和棉花貿易帶來的紅利。
皇宮的金鑾殿內,氣氛莊重而肅穆。皇上高坐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過殿下的群臣,最終落在了葉城南與慕容軒的身上。“葉愛卿,太子,此次草原之行,你們盡顯我朝風範,功不可沒。然朕深知,這天下雖大,卻仍有諸多憂患亟待解決。”皇上的聲音在殿內迴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葉城南微微低頭,恭敬地說道:“陛下聖明,臣等願為陛下分憂,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她的眼神堅定而沉穩,心中卻在思索著皇上此番話中的深意。
慕容軒亦是抱拳行禮:“父皇,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要確保我朝百姓衣食無憂,如此方能根基穩固。”
皇上微微點頭,“朕決定讓你們繼續推進國內改革。朕聽聞,近年來天災頻繁,不少地方糧食歉收,百姓苦不堪言。朕欲在各州府建立更多的糧倉和救災物資儲備點,以防患於未然。”
葉城南沉思片刻,開口道:“陛下,建立糧倉與儲備點固然重要,可若想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問題,還需在作物種植上有所革新。兒臣在南越之時,見當地番薯產量頗高,且適應性極強,或可在我朝大力推廣。”
朝堂之上,一位老臣皺了皺眉頭,出列說道:“陛下,這番薯乃是異域之物,從未在我中原大規模種植,其習性與我朝土地是否相適尚未可知,若是貿然推廣,恐有風險。”
葉城南輕輕一笑,不慌不忙地迴應道:“大人有所不知,番薯不擇地而生,無論是山坡旱地,還是沙地薄土,皆能存活。我等曾親眼見其在南越的貧瘠之地茁壯成長,若能在我中原推廣,必能成為百姓果腹之依靠。且太子殿下已命人帶迴番薯種苗,在京城郊外試種了一片,春薯畝產5500斤,夏薯畝產3500斤如今長勢喜人。”
聽到葉城南報出的數字,大殿瞬間鴉雀無聲,片刻後大臣們不顧體麵和身份均驚唿起來,那可是畝產,比小麥和水稻高出太多太多,有個年紀大的老臣竟然哭了起來,“為什麽不早一些呀,我的歡兒就不會餓死了。”更多的大臣都都掩麵而泣,因為他們家都有人在祭荒年餓死。
皇上見大家這個樣子,不免黯然,葉城南對慕容軒使了個眼色, 慕容軒咳了咳也在一旁附和道:“父皇,兒臣也覺得可以一試。兒臣還想提議推廣棉花種植。如今冬日寒冷,百姓衣物單薄,若棉花得以廣泛種植,便可織就更多棉衣棉被,讓百姓免受嚴寒之苦。”
皇上聽著二人的話,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權衡利弊。此時,負責農事的官員上前奏道:“陛下,臣以為太子與葉大人所言甚是。臣等也觀察過那番薯的試種情況,確實有其優勢。棉花在我朝部分地區亦有種植,若能推廣開來,於國於民皆是好事。”
皇上終於下定了決心,“既如此,朕便命葉城南全權負責番薯與棉花的推廣事宜,太子慕容軒協助。朕望你們能盡快製定出詳細的計劃,莫要辜負朕的期望。”
“遵命,陛下!”葉城南與慕容軒齊聲應道。
踏出皇宮的大門,陽光灑在身上,卻驅散不了葉城南心頭的憂慮。她望著繁華的京城街道,心中暗自思忖:“這改革之路,注定不會平坦。番薯與棉花的推廣,涉及到萬千百姓的生計,稍有差池,便是不可挽迴的大禍。”
慕容軒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輕聲道:“城南,莫要擔憂。你我齊心協力,定能克服重重困難。”
葉城南轉頭看向他,微微點頭:“我自是不懼艱難,隻是這責任太過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
二人來到京城郊外的皇莊的農田,這裏便是番薯的試種之地。隻見那一片番薯藤蔓鬱鬱蔥蔥,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葉城南走進田間,蹲下身子,輕輕撫摸著那翠綠的葉片,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欣慰:“看這長勢,隻要精心照料,定能豐收。”
慕容軒站在一旁,看著她專注的神情,心中泛起一絲漣漪:“城南,待這番薯與棉花推廣成功,你我便可鬆一口氣了。”
葉城南站起身來,望著遠方的田野,緩緩說道:“這隻是開始。我們還要讓百姓學會種植之法,確保每一戶都能種活收好。”
隨後,他們召集了各州府的官員,在京城的議事堂內商討推廣之事。
議事堂內,氣氛熱烈而凝重。各州府官員齊聚一堂,交頭接耳,對這即將推行的改革議論紛紛。
葉城南站在前方,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諸位大人,今日召集大家前來,乃是為了商議番薯與棉花在我朝的推廣事宜。這兩樣作物,關乎我朝百姓的溫飽與冷暖,意義非凡。”
一位來自北方的周大人起身問道:“葉大人,您說這番薯產量高,可我們北方天寒地凍,土地也較為貧瘠,真能種活嗎?”
葉城南微笑著迴答:“周大人放心。番薯雖喜溫暖,但也耐寒耐旱。在北方,隻需選擇向陽之地,加以悉心照料,定能有所收成。我已命人整理出了詳細的種植手冊,會分發給各位大人,其中便有針對北方寒冷之地的種植之法。” 葉城南進一步解釋道,“這北方的土地,冬季雖寒冷,但番薯在地下的根莖部分能夠耐受一定程度的低溫。我們可在入冬前,對土地進行深耕,將番薯種得深一些,再覆蓋上一層厚厚的秸稈或幹草,就如同給它蓋上了一層棉被,能夠有效保持地溫。而且,北方的日照時間長,在春夏季節,番薯能夠充分吸收陽光,積累養分。隻要在種植過程中注意合理施肥,選擇合適的時機澆水,就能夠讓番薯茁壯成長。”
這時,一位南方的冼大人也提出了疑慮:“葉大人,那棉花種植,需耗費大量人力,我南方水網密布,多為水田,這可如何是好?”
慕容軒上前一步,說道:“冼大人莫急。棉花種植雖需人力,但南方氣候溫暖濕潤,正適合棉花生長。至於水田之事,可在田埂、山坡等地開墾出旱地種植棉花,且我們會安排專人指導百姓,合理安排農事,定不會讓大家顧此失彼。” 慕容軒詳細說道,“南方的水田周邊,如田埂之上,可利用其地勢稍高、排水較好的特點開墾出窄條的旱地用於棉花種植。而在山坡上,隻要做好梯田的修築,防止水土流失,棉花就能在那裏紮根。我們會派遣經驗豐富的農技師前往南方各地,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製定出具體的開墾和種植方案。在人力安排上,也會指導百姓合理分工,比如青壯年男子可負責開墾土地、翻耕等較重的體力活,婦女和老人則可以從事播種、除草等相對輕鬆一些的工作,孩子們也能幫忙做些諸如撿石子、驅趕鳥雀之類的小事,如此一來,便能充分利用全家的勞動力,而不至於讓某一個人負擔過重。”
官員們聽了二人的解釋,漸漸放下心來。但仍有一些保守的官員麵露難色,他們習慣了傳統的耕種方式,對這新事物的推廣心存抵觸。
葉城南看著他們的表情,心中明白,要想真正推行改革,還需打消這些人的顧慮。她深吸一口氣,說道:“諸位大人,我知道大家對這新作物的推廣有所擔憂。但如今我朝麵臨的形勢嚴峻,若不做出改變,一旦遭遇大災大難,百姓將陷入絕境。我們身為朝廷官員,食君之祿,當為君分憂,為民謀福。這番薯與棉花的推廣,是挑戰,更是機遇。若能成功,我朝將再無饑寒之患,百姓安居樂業,此乃大功一件。”
她的話擲地有聲,在議事堂內迴蕩。一些原本心存疑慮的官員也被她的話語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配合推廣。
接下來的日子裏,葉城南與慕容軒馬不停蹄地奔波於各州府之間。他們親自到田間地頭,向百姓們講解番薯與棉花的種植方法,耐心解答百姓的疑問。
在一個小村莊裏,村民們圍聚在村口的空地上,好奇地看著葉城南與慕容軒帶來的番薯種苗和棉花種子。
一位老者拄著拐杖,顫巍巍地問道:“大人,這東西真能填飽肚子?真能做成暖和的衣裳?”
葉城南笑著走到老者身邊,拿起一棵番薯種苗,說道:“老人家,這番薯啊,產量高春薯畝產為5000斤左右,夏薯3500斤,味道甜,既能煮著吃,又能烤著吃。您看這小小的種苗,種下去後,能結出好多大大的番薯呢。” 葉城南接著說道,“這番薯的吃法可多了去了。可以直接將番薯洗淨,放入鍋中煮熟,那煮出來的番薯軟糯香甜,入口即化。還能把番薯切成小塊,和大米一起熬粥,熬出來的番薯粥香氣撲鼻,營養豐富。若是將番薯切成薄片,放在火上烤製,烤到外皮微微焦香,內裏綿軟,那滋味更是妙不可言。在南越,還有人將番薯搗成泥,加入糯米粉,做成番薯餅,用油煎至兩麵金黃,外酥裏嫩,深受大家喜愛。”
慕容軒也拿起棉花種子,展示給村民們看:“各位鄉親,這棉花種子種下去,會長出棉花,這棉花可以紡成線,織成布,做成棉衣棉被,冬天穿上,可暖和了。”
村民們看著這些新鮮事物,眼中漸漸露出了期待的神情。
推廣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一些地方,由於百姓對新事物的不了解,加上傳統觀念的束縛,對番薯與棉花的種植並不積極。
葉城南與慕容軒來到一個較為偏遠的山村,這裏的村民們對他們的到來充滿了警惕。
一位中年男子站出來說道:“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種水稻小麥的,從來沒種過這什麽番薯棉花。你們憑什麽讓我們種?要是種壞了,這一年的收成可就沒了,我們吃什麽?”
葉城南看著他激動的神情,心中一陣難過。她知道,百姓們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她走上前去,輕聲說道:“大哥,我理解您的擔憂。但您想想,這水稻小麥若是遇到災年,收成不好,大家不就要挨餓受凍了嗎?這番薯和棉花,就是給大家多一份保障。我們會在這裏陪著大家一起種,手把手教大家,若是收成不好,我們會給大家補償。”
慕容軒也說道:“是啊,鄉親們。我們都是為了讓大家的日子過得更好。這新事物雖然有風險,但也是希望啊。”
在他們的耐心勸說下,村民們的態度漸漸軟化。他們開始嚐試著種植番薯與棉花。
葉城南與慕容軒在村裏住了下來,每天清晨,他們便帶著村民們來到田間,親自示範種植方法。從開墾土地,到播種施肥,再到澆水除草,每一個環節都悉心教導。
在開墾土地時,慕容軒拿起鋤頭,用力地翻耕著土地,一邊翻耕一邊說道:“這土地啊,要翻得深一些,這樣才能讓番薯和棉花的根係更好地生長。看,像這樣,把土塊都打碎,讓土地變得鬆軟。” 葉城南則在一旁補充道:“翻耕土地不僅能讓作物根係生長良好,還能將土壤中的害蟲和雜草種子翻到表麵,經過太陽暴曬和風吹雨淋,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播種的時候,葉城南拿著番薯種苗,示範道:“這番薯種苗的種植間距很重要,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太密了,它們會互相爭奪養分和陽光,長不好;太稀了,土地的利用率就低了。像這樣,每隔一尺左右種一棵,是比較合適的。” 她又拿起棉花種子,“棉花種子要播得淺一些,大概半寸左右的深度就可以了,然後輕輕覆蓋上一層土。”
施肥環節,慕容軒講解道:“這番薯和棉花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同的肥料。番薯在生長前期,需要多一些爛樹葉之類,能夠促進它的莖葉生長;到了後期,要多施一些草木灰,這樣能讓番薯長得更大更甜。棉花在開花前,要施足磷肥,有助於花芽分化;在結鈴期,則要補充一些果殼等微量元素肥料,能提高棉花的產量和質量。”
澆水除草時,葉城南說:“澆水要適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會導致根部腐爛;太少了,作物會缺水幹旱。像現在這個季節,大概每隔三天澆一次水就可以了。除草也要及時,雜草會搶奪作物的養分和水分,影響作物生長。”
夜晚,他們與村民們圍坐在篝火旁,聽著村民們講述村裏的故事,分享著彼此的生活。葉城南看著村民們質樸的笑容,心中充滿了溫暖。她知道,隻要能贏得百姓的心,這改革就有成功的希望。
在另一個小鎮上,當地的地主鄉紳們對番薯與棉花的推廣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他們擔心這新作物的推廣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於是暗中阻撓。
葉城南得知此事後,決定與這些地主鄉紳們正麵交鋒。她在小鎮的祠堂內召集了眾人,目光堅定地看著他們:“諸位,我知道你們擔心這新作物的推廣會損害你們的利益。但你們可曾想過,若百姓們都吃不飽穿不暖,你們的利益又從何而來?這番薯與棉花的推廣,是為了整個小鎮的繁榮,為了大家的長遠利益。”
一個鄉紳模樣的人站出來冷笑道:“葉大人,您說得輕巧。這新作物從未種過,誰知道會怎樣?我們可不想拿自己的土地和錢財去冒險。”
慕容軒冷哼一聲:“你們若是隻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那這小鎮的未來又在哪裏?我朝的未來又在哪裏?”
葉城南接著說道:“我們並非讓你們盲目種植。我們會提供技術支持,會保障你們的權益。若是這新作物種植成功,你們的收益將會遠超現在。” 葉城南詳細解釋道,“就拿棉花來說,一旦種植成功,我們可以聯係各地的紡織工坊,確保你們的棉花有穩定的銷路。而且,隨著棉花產量的增加,紡織業會得到發展,會帶動整個小鎮的商業繁榮。你們的土地價值也會隨之提升,無論是出租還是自己經營,都能獲得更多的收益。番薯也是如此,產量高了,可以用來釀酒、製作粉條等加工品,這些加工品也能帶來豐厚的利潤。”
在葉城南與慕容軒的強硬態度和耐心勸說下,地主鄉紳們最終妥協。他們同意拿出一部分土地來試種番薯與棉花。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嚐試種植番薯與棉花。葉城南與慕容軒始終堅守在一線,關注著每一處的種植情況。
在一片廣闊的平原上,曾經的麥田邊,如今種上了大片的棉花。那一朵朵潔白的棉花盛開在枝頭,如同冬日的初雪,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葉城南漫步在棉田間,唿吸著那帶著陽光味道的空氣,心中滿是欣慰。
慕容軒走到她身邊,看著她疲憊卻又滿足的神情,輕聲說道:“城南,你看,我們的努力終於有了迴報。”
葉城南微微點頭:“是啊,這隻是第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讓這番薯與棉花在我朝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生根發芽。”
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番薯和棉花的種植逐漸在中原大地推廣開來。各州府的糧倉和救災物資儲備點也在有條不紊地建設著。
葉城南與慕容軒知道,這一路的艱辛隻是改革浪潮中的一朵朵浪花,但他們堅信,隻要心懷信念,勇往直前,這中原大地必將迎來更加繁榮昌盛的明天。
京城之中,最熱鬧的當屬那說書茶樓酒肆。這日,陽光正好,照在茶樓的飛簷鬥拱之上,灑下一片金輝。茶樓裏坐滿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穿著錦袍的富商,有身著長衫的文人墨客,也有身著粗布麻衣的普通百姓。
“各位客官,今兒個咱要說的可是那葉大人與慕容太子的英勇事跡。”說書先生清了清嗓子,手中折扇一展,開始了今日的表演。台下眾人頓時安靜下來,目光齊聚在說書先生身上。
“話說這葉大人與慕容太子從草原歸來,那可是帶迴了治國良方。聽聞啊,他們要在咱這中原大地推廣番薯與棉花,此等舉措,可是關乎咱百姓的衣食住行。”說書先生說得繪聲繪色,台下聽眾也聽得津津有味。
“這番薯啊,據說產量極高,哪怕是在那貧瘠之地也能生長。葉大人為了讓咱百姓相信,還在京城郊外試種了一片,如今那番薯藤長得可茂盛了。”
“那棉花呢?棉花若是能廣泛種植,咱冬日裏就再也不用挨凍了。”一位老者接口道。
“可不是嘛。但這推廣之路可不容易。”說書先生搖了搖頭,“有些官員擔心這新作物種不活,有些百姓覺得這違背了祖祖輩輩的耕種習慣,還有些地主鄉紳,隻想著自家利益,不願配合。”
“那可如何是好?”一位年輕後生著急地問道。
“別急啊,客官。咱這葉大人與慕容太子那可是不辭辛勞,奔波於各州府之間。他們親自到田間地頭,教百姓如何種植,還與那些地主鄉紳周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在另一家酒肆裏,幾個大漢正圍坐在一起喝酒吃肉。桌上擺滿了熱氣騰騰的菜肴,有肥而不膩的紅燒肉,有鮮嫩可口的清蒸魚,還有香氣四溢的叫化雞。
“你們聽說了嗎?朝廷要推廣番薯和棉花了。”一個大漢抹了抹嘴角的油漬說道。
“番薯?那是啥玩意兒?能有咱這大白米飯好吃?”另一個大漢不屑地哼了一聲。
“這你就不懂了吧。我聽人說,那番薯產量高,能填飽肚子。說不定以後咱這餐桌上就少不了它了。”
“不管怎樣,隻要能讓咱過上好日子,咱就支持。”一個憨厚的漢子說道。
“對,咱百姓就盼著能衣食無憂。這葉大人和慕容太子也是為了咱好。”眾人紛紛點頭。
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們的飲食文化也正悄然發生著變化。以往,北方百姓以麵食為主,饅頭、麵條、大餅是餐桌上的常客。南方百姓則以米飯為主食,搭配各種鮮美的菜肴。如今,隨著番薯的推廣,一些百姓開始嚐試用番薯煮粥、烤番薯等新吃法。
在一個小巷子裏,一位婦人正站在爐灶前,鍋裏煮著番薯粥。那粥水翻滾著,散發出陣陣香甜的氣息。
“娘,這番薯粥好香啊。”一個小孩子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鍋裏。
“這是葉大人和慕容太子帶來的新作物,吃了對身體好。”婦人笑著說道。
在一家糕點鋪裏,店主正琢磨著如何用番薯製作糕點。他將番薯蒸熟後,搗成泥狀,加入麵粉、糖等原料,製作出了香甜可口的番薯糕。這番薯糕一經推出,便受到了百姓們的喜愛,成為了京城糕點中的新寵。
隨著棉花的種植推廣,百姓們也開始期待著能穿上用自己種植的棉花織成的衣物。一些婦女開始學習紡織棉花的技術,她們聚在一起,一邊紡織,一邊談論著這新作物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等這棉花收成了,咱就能給家裏人都做上新棉衣了。”一位婦女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是啊,以後再也不用挨凍了。這都多虧了葉大人和慕容太子。”
在這京城之中,無論是說書茶樓酒肆的熱鬧討論,還是百姓餐桌上、生活中的點滴變化,都見證著番薯與棉花推廣所帶來的影響。
葉城南與慕容軒的改革之路仍在繼續,他們深知,隻有讓百姓真正受益,這中原大地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葉城南和慕容軒繼續在各州府間穿梭,每到一處,都會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耕種習慣,以便更好地調整推廣策略。
在一個山區,他們發現當地的土壤雖然肥沃,但多為梯田,且灌溉不便。於是,他們指導百姓在梯田的上方修建小型蓄水池,利用雨水和山泉水進行灌溉。同時,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還在梯田的邊緣種上了棉花,中間種番薯,形成了獨特的立體種植模式。
在推廣過程中,他們也注重培養當地的農技人員。在一個較大的州府,他們召集了各鄉各村的年輕後生,開辦了農技學堂。
葉城南親自講授番薯和棉花的種植要點,慕容軒則負責講解農業管理和組織的知識。這些年輕後生們學習熱情高漲,他們知道,自己所學將會改變家鄉的麵貌。
“大家看,這番薯的藤蔓如果長得過於茂盛,就要適當修剪,這樣可以讓養分更多地集中到根部,促進番薯的生長。”葉城南手持剪刀,示範著修剪的方法。
“而在棉花的管理中,要及時打頂,去除多餘的枝葉,這樣棉花才能結出更多的棉桃。”慕容軒補充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這些年輕後生們迴到各自的村莊,成為了推廣番薯和棉花種植的骨幹力量。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帶領村民們科學種植,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隨著種植麵積的不斷擴大,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在一些地區,番薯和棉花遭遇了病蟲害。葉城南和慕容軒心急如焚,他們召集各地的農技師和有經驗的老農,共同研究應對之策。
在一片番薯地裏,隻見番薯的葉子上布滿了黑斑,藤蔓也逐漸枯萎。葉城南蹲下身子,仔細觀察著病蟲害的症狀,眉頭緊鎖。
“這像是一種黑斑病,可能是由於近期雨水過多,田間通風不暢導致的。”一位老農說道。
慕容軒問道:“那該如何防治呢?”
農技師們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有的說可以用石灰水噴灑,有的說可以將病株及時清除並燒毀,防止病菌蔓延。葉城南和慕容軒綜合考慮後,決定采用多種防治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他們組織百姓們迅速行動起來,在田間噴灑石灰水,清理溝渠,增強通風,並將病株集中處理。
經過一番努力,病蟲害終於得到了控製。這一過程讓葉城南和慕容軒深刻認識到,農業改革不僅僅是推廣新作物,還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業保障體係,包括病蟲害防治、農業技術支持等。
在棉花種植方麵,也遇到了棉鈴蟲的侵害。這種害蟲專門啃食棉花的棉桃,對棉花的產量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慕容軒親自帶領百姓們製作捕蟲網,在夜間捕捉棉鈴蟲。同時,他們還引進了一種寄生蜂,這種寄生蜂可以寄生在棉鈴蟲體內,有效控製棉鈴蟲的數量。
在應對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葉城南和慕容軒始終與百姓們同甘共苦。他們常常在田間勞作一整天,與百姓們一起吃著簡單的飯菜,晚上就住在簡陋的農舍裏。他們的付出,百姓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葉城南和慕容軒在一個小村莊的農舍裏休息。外麵寒風唿嘯,農舍裏的燈火搖曳不定。
“城南,有時候我在想,我們這麽辛苦,到底值不值得?”慕容軒望著那微弱的燈火,輕聲問道。
葉城南堅定地迴答:“當然值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現在雖然困難重重,但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會看到成果的。”
慕容軒微微點頭:“你說得對。有你在我身邊,我就有了無盡的動力。”
葉城南的臉上泛起一絲紅暈:“別貧嘴了,快休息吧,明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番薯和棉花的種植逐漸走上正軌。各州府的糧倉和救災物資儲備點也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這些儲備點不僅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和救災物資,還建立了嚴格的管理製度,確保物資的安全和合理調配。
在一個新建的糧倉裏,糧食堆積如山。管理人員正在仔細地檢查著糧食的質量和儲存情況。
“這些糧食可是我們的命根子,一定要妥善保管。”管理人員對下屬們說道。
“是,大人。我們會按照規定,定期檢查,確保糧食不會受潮發黴。”下屬們齊聲迴答。
同時,為了促進番薯和棉花的加工和銷售,葉城南和慕容軒還鼓勵商人投資建廠。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了番薯加工廠和棉花紡織廠。這些工廠的建立,不僅提高了番薯和棉花的附加值,還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在一家番薯加工廠裏,工人們正在忙碌地將番薯加工成粉條、薯片等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在國內銷售,還通過貿易商遠銷海外。
“這番薯加工成粉條後,口感爽滑,很受市場歡迎。”工廠老板笑著說道。
在棉花紡織廠,紡織機嗡嗡作響,女工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將棉花紡成線,織成布。這些棉布質地優良,被製作成各種衣物和床上用品,滿足了百姓們的需求。
葉城南和慕容軒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們知道,這隻是改革的一個階段,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著他們。
在京城的皇宮裏,皇上也密切關注著番薯和棉花的推廣情況。他時常聽取葉城南和慕容軒的匯報,對他們的工作表示滿意。
“朕聽聞番薯和棉花的推廣頗有成效,百姓們也從中受益。葉愛卿和慕容軒功不可沒。”皇上坐在龍椅上,麵帶微笑地說道。
“陛下聖明,這都是陛下的支持和百姓們的努力,臣等隻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葉城南恭敬地迴答。
“不可懈怠,要繼續努力,讓我朝更加繁榮昌盛。”皇上叮囑道。
“遵命,陛下。”
葉城南和慕容軒走出皇宮,望著京城的天空,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自己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將繼續在改革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為中原大地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番薯和棉花貿易的逐步興起,其對當地經濟產生了多方麵的深刻影響。在農業生產領域,番薯和棉花的廣泛種植促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以往單一的種植模式被打破,農民們不再僅僅依賴傳統作物,降低了因作物單一化而可能遭受的天災風險,使農業生產的穩定性顯著增強。為了提升番薯與棉花的產量與質量,農民們積極接納新的種植技術,如精準施肥、科學灌溉以及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手段等,這一係列舉措推動了農業生產技術的廣泛傳播與應用,進而提高了整體的農業生產效率。
同時,由於番薯對土地要求不高,可在各類貧瘠土地生長,棉花也能在田埂山坡等地種植,使得大量閑置或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資源被激活,土地的產出價值得到極大提升。
在加工業方麵,番薯可被加工成豐富多樣的食品,如香脆的薯片、有嚼勁的番薯幹、細膩的番薯粉等,棉花則能被紡織成各類紗線、布料,進而製作成精美的服裝等製品。這不僅延伸了農業產業鏈,還大幅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例如,原本價值有限的番薯,經過加工後成為市場上暢銷的休閑食品或主食替代品,價格成倍增長。而棉花從原始的纖維到精美的紡織品,價值提升更為顯著。
這些加工產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眾多就業崗位,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到產品銷售的各個環節,都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包括臨時工、季節工以及長期工等,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
商業貿易領域同樣因番薯和棉花發生了深刻變革。專門的“棉帛市”與“番薯集”應運而生,這些集市成為了各地棉農與薯農集中售賣產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商人前來收購與交易。
為保障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嚴格的度量衡標準與交易規則得以製定並實施,有效杜絕了缺斤少兩與欺詐等不良行為。在棉帛市中,高品質的棉花與精美的棉布堆積如山,來自各地的織戶們帶來了自家獨具特色的產品,有的棉布上繡著精美絕倫的花鳥圖案,有的則以獨特的紋理質地而聞名。
商人們穿梭其中,仔細品鑒每一匹布的質量,與織戶們進行激烈的討價還價。“你這棉布雖說質地不錯,但這價格也太貴了些。若能便宜些,我便多購些。”一位來自遠方的商人對著織戶說道。
“客官,您可看仔細了,我這布可是用上等棉花精心織造,這繡工也是耗費了不少心力,這價格已是十分公道了。”織戶趕忙解釋道。
而在番薯集中,形形色色的番薯擺滿了攤位,紅皮的、黃皮的,散發著泥土的芬芳。一些農戶別出心裁地將番薯加工成各種製品,如香甜的番薯幹、軟糯的番薯餅等,吸引了眾多百姓前來品嚐購買。
“這番薯幹可真甜,怎麽賣啊?”一位婦人拿起一塊番薯幹問道。“大嫂,這番薯幹都是自家純手工製作,十文錢一袋,您來一袋嚐嚐?”農戶熱情地迴應著。
為進一步拓展市場,葉城南與慕容軒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周邊國家及地區進行貿易洽談。他們派遣使者攜帶番薯與棉花的樣品,向鄰國充分展示這些作物的獨特優勢與巨大潛力。
很快,便有不少國家表現出強烈的合作意向,願意用他們的特產來交換中原的番薯與棉花製品。在與西域諸國的貿易往來中,中原的棉花織品因其柔軟舒適與良好的保暖性能,深受當地居民喜愛,極大地滿足了西域地區風沙較大環境下人們對衣物保暖的需求。
而番薯則因其易於儲存和攜帶的特性,成為商隊在漫長而艱苦的長途跋涉中的理想幹糧。在沿海地區,海上貿易蓬勃發展。一批批適合遠航的商船被建造,滿載著番薯與棉花駛向海外的島嶼與國家。
在一個海邊的港口城市,一艘艘大船揚帆起航,碼頭上,工人們忙碌地搬運著最後一批貨物,船員們則在認真檢查著船隻的各項設備。
“此次遠航,定要將我中原的好物傳播到更遠的地方,換取更多的奇珍異寶。”船長望著大海,豪情萬丈地說道。
隨著貿易活動的日益頻繁與規模的不斷擴大,稅收也成為了當地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稅收政策得以製定,既確保了朝廷能夠獲得穩定的財政收入,又不會給商人與百姓造成過重的負擔。
這些稅收資金被合理分配,一部分用於改善各地的水利設施與道路建設,為農業生產與商業貿易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水利設施建設方麵,南方水網地區的堤壩與溝渠得到進一步修繕與擴建,有效保障了農田的灌溉與排水需求;北方幹旱地區則通過挖掘深井等方式,改善了用水緊張的局麵。
道路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各地交通更加便利,貨物運輸效率大幅提高,人員往來更加便捷,進一步促進了農業與商業的協同發展,形成了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皇上對番薯也極為青睞,每到休沐日或發薪日,都會在朝堂之上獎賞那些工作勤勤懇懇的大臣們吃烤番薯。
金黃的番薯在炭火的烤製下,外皮微微焦香,內裏綿軟香甜,那股獨特的甜香瞬間彌漫在整個朝堂。大臣們接過烤番薯,起初還有些拘謹,但在皇上的率先示範下,也紛紛品嚐起來。
有的大臣輕輕咬上一口,那香甜的味道便在舌尖散開,眼中不禁露出驚喜之色;有的大臣則細細咀嚼,感受著番薯的軟糯口感,對這從未有過的新奇食物讚歎不已。
這小小的烤番薯,不僅是對大臣們辛勞的犒賞,也在無形中拉近了君臣之間的距離,更讓番薯在京城的上層社會中也逐漸流行開來,
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又一話題,進一步推動了番薯在整個中原地區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的提升,為其後續更廣泛的推廣與貿易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隨著番薯在朝堂上的亮相,民間對其的種植熱情愈發高漲。許多農戶聽聞皇上都如此重視番薯,紛紛擴大了種植規模,一些原本猶豫觀望的地主也加大了對番薯種植的投入,租種土地給農戶的租金都有所降低,隻為能在這股番薯熱潮中分得一杯羹。
在京城的一處熱鬧集市上,新開辟出了一片專門售賣番薯及番薯製品的區域。這裏每天人頭攢動,吆喝聲此起彼伏。“剛出爐的烤番薯嘞,香甜軟糯,一文錢一個!”
“自家曬製的番薯幹,嚼勁十足,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各種叫賣聲吸引著過往的行人。不少孩童拉著大人的衣角,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那冒著熱氣的烤番薯,大人們經不住孩子的央求,往往會買上幾個。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烤番薯,歡聲笑語迴蕩在街頭巷尾,這也成了京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而棉花的種植區域也在不斷擴張,從最初的幾個試點州府逐漸蔓延至周邊地區。一些有遠見的商人看到了棉花產業的巨大潛力,他們不僅在本地建立了棉花紡織作坊,還將目光投向了交通更為便利的沿江沿海地區。
在長江之畔的一個小鎮上,一座大型的棉花紡織工坊拔地而起。工坊內,數百名工人忙碌地穿梭其中,從棉花的分揀、彈棉到紡紗、織布,每一道工序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裏生產出的棉布質地細膩、色澤潔白,除了供應本地市場,還通過商船遠銷至南方諸省。
為了更好地規範番薯和棉花的貿易,朝廷還專門設立了“農商會”,由各地的農產大戶和商業精英組成。這個商會負責製定統一的產品標準、協調價格以及處理貿易糾紛等事務。例如,規定了番薯的大小、甜度等分級標準,使得市場上的交易更加公平公正。
在一次農商會的會議上,一位來自北方的番薯種植大戶提出:“咱們北方的番薯由於日照時間長,口感更加香甜,但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受損,希望商會能出麵協調,改善運輸條件。”
商會成員們經過討論,決定共同出資修建一些專門用於運輸番薯的道路和倉庫,采用更加堅固的運輸工具,減少損耗。
在對外的貿易往來中,番薯和棉花的出口量逐年遞增。與南洋諸國的貿易中,番薯因其易於保存和烹飪簡單的特點,深受當地華人以及原住民的喜愛。
一艘艘滿載番薯的商船抵達南洋港口,換迴了當地的香料、珠寶等特產。而棉花則在與東洋的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東洋的紡織工匠們對中原的棉花讚不絕口,他們用中原棉花織出的精美布匹在當地貴族中頗受歡迎。朝廷為了鼓勵更多的商人參與對外貿易,還出台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如減免關稅、提供航海補貼等。
在文化方麵,番薯和棉花也逐漸融入了中原的民俗文化之中。在一些鄉村地區,每逢豐收時節,百姓們會舉辦“番薯節”和“棉花會”。
在番薯節上,人們會評選出最大的番薯、最美味的番薯製品,還會舉行番薯烹飪大賽,各種以番薯為原料的菜肴和點心讓人目不暇接。
而棉花會上,則有棉花采摘比賽、紡織技藝展示等活動,年輕的姑娘們會穿上自己親手紡織的棉布衣裳,在會上展示自己的勤勞與美麗。這些節日不僅豐富了百姓的生活,也促進了番薯和棉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隨著番薯和棉花貿易的日益繁榮,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部分地區為了追求產量,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土壤質量下降,環境汙染加劇。葉城南和慕容軒得知此事後,迅速組織各地的農技師和學者研究對策。他們製定了一套科學合理的施肥用藥規範,倡導綠色種植,並在各地推廣生態農業的理念。
同時,為了解決因貿易發展帶來的貧富差距問題,朝廷還設立了“農桑基金”,將一部分貿易稅收用於扶持貧困地區的農業發展和改善農民生活,讓更多的百姓能夠共享番薯和棉花貿易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