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好幾天的試驗,湯月華家的地瓜條終於做出來了,今天他們就準備到福寧縣去了。
原本湯月華的父母想要到鎮上先看看,湯月華就提出,哥哥們就在縣裏上學,可以將地瓜條送到縣裏去賣,再給哥哥的先生送些吃食過去。
他們這才改變了想法,而且他們也有段時間沒有見兒子了,也有些想念,兩人覺得阿月說的話確實有道理,也應該給先生們送些過去。
湯月華想著到縣裏,客流量應該會大些,也能評估一下這裏人們的消費能力,重點是她手上除了一套金針就沒有其他的工具了,自己還想著能不能打造一套好的工具。
眼看著初二的日子就要到了,自己現在手上什麽都沒有,也不知道那人身上的傷口情況嚴不嚴重,不知道是不是需要重新縫針,還是簡單地拆線再處理。
一早,一家人拿上烙好的餅,帶上水,阿月的爹爹就挑著做好的一袋地瓜幹,還有一些柿餅,家裏的雞蛋鴨蛋,基本上能帶上的,他們都帶上了。
湯月華久違地又帶上了冪籬,怎麽說呢?雖說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目光,但自己依舊不願讓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誰還不想好好地逛個街了。
她一邊走一邊看,將冪籬的紗挽在一旁,好奇地看著路上的景色,這還是她第一次出村,難免有些好奇。
可是一路走來並沒有看見其他的村落,路上的景致和梅山的相差無幾,甚至還不如梅山,有些山地上得到小麥已經綠油油的了,越往下走,就是成片的山林了。
難怪這地方常年不見外人,山路崎嶇,隻有小路,連一條能通馬車的路都沒有,不知何時梅山才能修上路。
不知道走了有多久,他們終於看見一條路了,應該是一條官道。
“阿月,累不累,要不要喝些水?”阿月的娘問湯月華。
經過這些日子的鍛煉,現在的她,身體素質已經很強勁了,再加上有自己那些藥材的加持,自己現在的力量已經可以和一個成年男子相比了。
“還好,爹,你要不要喝些水歇一歇。”湯月華問。
“沒事兒,爹不累,今天你娘親大的烙餅得力,竟然不覺得累。”湯月華的爹覺得今天挑著擔子走了老遠的路也沒有很累。
湯月華聽到,笑了笑,在心裏暗暗地想,要是沒有改變,那自己這些日子給家裏熬製的強身健骨的藥豈不是全都白瞎了。
隻是自己的臉好像依舊沒有什麽反應,倒是自己的娘親的臉上越來越好了,慢慢地褪去了自己剛來時候的暗黃,皮膚也變得更加有光澤了。
到了官道上,路就明顯好走了起來。官道在半山腰上,山腳是一條寬大的河流,對岸全是懸崖峭壁,石縫裏長著些細小的樹木,也真是頑強。
到了官道,一路上的村落就開始多了起來,到了一處名叫渡頭的地方,他們就需要乘船過河了,每人收一文錢,小孩兒不收費,不過現在的湯月華已經是半大的孩子了,加上他們還帶了好些東西,所以也收了一文。
湯月華的爹將東西放到船上,就迴身去牽娘親,自己跟在後麵穩穩地上了船,坐在船身的位置上,船上的人已經有五六人了。
帶著破鬥笠,胡子拉碴的船公,弓著的身子準備去解開係在岸上的粗麻繩。
“船公,等……等。”婦女裹著深藍色頭巾,身著同色衣裙的婦女就往河邊來了。
船公停下手上的動作,等著婦人走過來,應該是小跑過來。湯月華隔著冪籬看向走來的人。
等婦人到了船上,船公才解開麻繩,低下身子去拿船弦上的竹竿,長長的竹竿撐在河灘上的石頭上,一個用力,船就慢慢地動了起來。
那婦人坐在湯月華得到旁邊,因為船體的晃動,手上又抱著孩子,一個不穩往前跌去。
湯月華眼疾手快地抓住婦人的手臂,將人按迴位置上。
婦人連聲道謝,“多謝這位,這位姑娘,”,這位姑娘小小年紀,手上的力氣倒是不小,這雙手素白柔嫩,手的主人想必容貌不俗,止不住地又看了一眼戴著冪籬的湯月華。
隻聽見冪籬下傳來動聽的聲音,“不客氣。”聲音清脆幹淨,應該是一個小姑娘。
在婦人在暗暗打量著自己的時候,湯月華也在看她,臉上是一片菜色,明顯是長期營養不良引起的。
她懷裏的孩子的唿吸聲有些重,一張小臉通紅,想必是受了風寒,此刻正發著高熱似乎還有些氣喘,這寶寶的唿吸係統似乎不是太好。
看著包被裏的孩子被過得嚴嚴實實,要是再這樣下去孩子估計得燒壞了,“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嗎?”
婦人聽見這個半大的姑娘,自己都是一個孩子問自己手上的孩子覺得有些奇怪,“嗯,是風寒,村裏的先生近日不在家,打算到鎮上找大夫看看。”
“這個孩子好像很熱的樣子,是不是包太緊了?”湯月華知道自己現在的年齡太小了,沒有說服力,隻能旁敲側擊,試試讓她將包被解開些,讓孩子散散熱。
婦人看著眼前的姑娘,想著雖說這位姑娘的氣度看上去有些大人的模樣,但是畢竟是個孩子,以為發燒隻要降降溫度,就可以了,小孩子都貪涼。
“我家寶兒得了風寒受不得風,熱些沒事。”婦人看在剛剛這個小姑娘扶了自己一把的份上就沒有說她不懂事兒。
湯月華聽著婦人的聲音裏的意思——小孩子家家的什麽都不知道,自己算是多管閑事了,但是孩子還小,正想說些什麽。
船艙裏的另外兩個人則紛紛開口,甲:“這位姑娘,這孩子得了風寒可得包嚴實了。”
乙說,“是呀是呀,萬萬不可再著涼了,這孩子還小的很。”看著包被裏的孩子。
旁邊的人用手肘捅了捅自家閨女,湯月華看著周圍的人,抿了抿嘴唇,就不再說話了。
隻是……
原本湯月華的父母想要到鎮上先看看,湯月華就提出,哥哥們就在縣裏上學,可以將地瓜條送到縣裏去賣,再給哥哥的先生送些吃食過去。
他們這才改變了想法,而且他們也有段時間沒有見兒子了,也有些想念,兩人覺得阿月說的話確實有道理,也應該給先生們送些過去。
湯月華想著到縣裏,客流量應該會大些,也能評估一下這裏人們的消費能力,重點是她手上除了一套金針就沒有其他的工具了,自己還想著能不能打造一套好的工具。
眼看著初二的日子就要到了,自己現在手上什麽都沒有,也不知道那人身上的傷口情況嚴不嚴重,不知道是不是需要重新縫針,還是簡單地拆線再處理。
一早,一家人拿上烙好的餅,帶上水,阿月的爹爹就挑著做好的一袋地瓜幹,還有一些柿餅,家裏的雞蛋鴨蛋,基本上能帶上的,他們都帶上了。
湯月華久違地又帶上了冪籬,怎麽說呢?雖說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目光,但自己依舊不願讓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誰還不想好好地逛個街了。
她一邊走一邊看,將冪籬的紗挽在一旁,好奇地看著路上的景色,這還是她第一次出村,難免有些好奇。
可是一路走來並沒有看見其他的村落,路上的景致和梅山的相差無幾,甚至還不如梅山,有些山地上得到小麥已經綠油油的了,越往下走,就是成片的山林了。
難怪這地方常年不見外人,山路崎嶇,隻有小路,連一條能通馬車的路都沒有,不知何時梅山才能修上路。
不知道走了有多久,他們終於看見一條路了,應該是一條官道。
“阿月,累不累,要不要喝些水?”阿月的娘問湯月華。
經過這些日子的鍛煉,現在的她,身體素質已經很強勁了,再加上有自己那些藥材的加持,自己現在的力量已經可以和一個成年男子相比了。
“還好,爹,你要不要喝些水歇一歇。”湯月華問。
“沒事兒,爹不累,今天你娘親大的烙餅得力,竟然不覺得累。”湯月華的爹覺得今天挑著擔子走了老遠的路也沒有很累。
湯月華聽到,笑了笑,在心裏暗暗地想,要是沒有改變,那自己這些日子給家裏熬製的強身健骨的藥豈不是全都白瞎了。
隻是自己的臉好像依舊沒有什麽反應,倒是自己的娘親的臉上越來越好了,慢慢地褪去了自己剛來時候的暗黃,皮膚也變得更加有光澤了。
到了官道上,路就明顯好走了起來。官道在半山腰上,山腳是一條寬大的河流,對岸全是懸崖峭壁,石縫裏長著些細小的樹木,也真是頑強。
到了官道,一路上的村落就開始多了起來,到了一處名叫渡頭的地方,他們就需要乘船過河了,每人收一文錢,小孩兒不收費,不過現在的湯月華已經是半大的孩子了,加上他們還帶了好些東西,所以也收了一文。
湯月華的爹將東西放到船上,就迴身去牽娘親,自己跟在後麵穩穩地上了船,坐在船身的位置上,船上的人已經有五六人了。
帶著破鬥笠,胡子拉碴的船公,弓著的身子準備去解開係在岸上的粗麻繩。
“船公,等……等。”婦女裹著深藍色頭巾,身著同色衣裙的婦女就往河邊來了。
船公停下手上的動作,等著婦人走過來,應該是小跑過來。湯月華隔著冪籬看向走來的人。
等婦人到了船上,船公才解開麻繩,低下身子去拿船弦上的竹竿,長長的竹竿撐在河灘上的石頭上,一個用力,船就慢慢地動了起來。
那婦人坐在湯月華得到旁邊,因為船體的晃動,手上又抱著孩子,一個不穩往前跌去。
湯月華眼疾手快地抓住婦人的手臂,將人按迴位置上。
婦人連聲道謝,“多謝這位,這位姑娘,”,這位姑娘小小年紀,手上的力氣倒是不小,這雙手素白柔嫩,手的主人想必容貌不俗,止不住地又看了一眼戴著冪籬的湯月華。
隻聽見冪籬下傳來動聽的聲音,“不客氣。”聲音清脆幹淨,應該是一個小姑娘。
在婦人在暗暗打量著自己的時候,湯月華也在看她,臉上是一片菜色,明顯是長期營養不良引起的。
她懷裏的孩子的唿吸聲有些重,一張小臉通紅,想必是受了風寒,此刻正發著高熱似乎還有些氣喘,這寶寶的唿吸係統似乎不是太好。
看著包被裏的孩子被過得嚴嚴實實,要是再這樣下去孩子估計得燒壞了,“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嗎?”
婦人聽見這個半大的姑娘,自己都是一個孩子問自己手上的孩子覺得有些奇怪,“嗯,是風寒,村裏的先生近日不在家,打算到鎮上找大夫看看。”
“這個孩子好像很熱的樣子,是不是包太緊了?”湯月華知道自己現在的年齡太小了,沒有說服力,隻能旁敲側擊,試試讓她將包被解開些,讓孩子散散熱。
婦人看著眼前的姑娘,想著雖說這位姑娘的氣度看上去有些大人的模樣,但是畢竟是個孩子,以為發燒隻要降降溫度,就可以了,小孩子都貪涼。
“我家寶兒得了風寒受不得風,熱些沒事。”婦人看在剛剛這個小姑娘扶了自己一把的份上就沒有說她不懂事兒。
湯月華聽著婦人的聲音裏的意思——小孩子家家的什麽都不知道,自己算是多管閑事了,但是孩子還小,正想說些什麽。
船艙裏的另外兩個人則紛紛開口,甲:“這位姑娘,這孩子得了風寒可得包嚴實了。”
乙說,“是呀是呀,萬萬不可再著涼了,這孩子還小的很。”看著包被裏的孩子。
旁邊的人用手肘捅了捅自家閨女,湯月華看著周圍的人,抿了抿嘴唇,就不再說話了。
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