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終於不用再睡稻草堆了!
穿越後我靠武力求生存 作者:桃花依舊愛亂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興元歎了口氣,他雖是一家之主,但真正做主的卻是他的妻子張氏。
這些年張氏從那人手中得了不少銀子,他也跟著享受了不少,不說別的,就現在這木製主屋還是張氏用那些銀子建好的。
“張氏,我現在年齡也大了,要不以後我就不外出打工了吧?”
張興元看了看這麽多銀子,他覺得他其實可以不用外出吃苦受累了。
“那哪行!”張氏衝口而出,想了想才說道:
“行吧!現在大丫她們三個都走了,家裏總得要有個男的幹活兒。”
張興元:……
翌日清早,得知張興元父子迴來後,周安便跟著周媒婆急匆匆趕來。
張氏也安排人將張村長和張家的幾個族老們喊過來商量。
一開始他們是不同意的,特別是有兩個族老極力反對。
他們覺得張氏平日裏與人吵吵鬧鬧也無所謂,但這次離譜到一連將兩個孫女都過繼給別人,傳出去簡直是丟盡他們張家的臉!
這相當於變相賣孫女啊!還一連賣幾個!
可耐不住張氏在那一直吵鬧,張興元父子默不作聲,周家同意接受。
更重要的是彩禮和哺育銀都是張家村最高的。
且終歸這是張興元家的家事,最後隻好同意將孩子的名字從族譜上劃走。
周亦墨辦事利落,當場擬好了過繼文書。
文書上說明張大雙和張小雙今後改為周姓,周家補償張家五兩銀子作為孩子的哺育銀,從此後大雙與小雙和張家再無關係。
這份文書張家簽好字以後就會拿到衙門進行備案變更戶籍。
而璃青青與周亦墨的婚約則隻需要村長出具一份證明即可備案。
事情辦妥後,張村長和族老們就走了。
周亦墨和周媒婆就準備領著璃青青她們仨個迴周家。
張氏一下子收到十兩銀子滿心歡喜,張興元父子麵上帶著喜氣,邵氏也從房間裏跑出來跟著大家一塊樂。
總之,張氏一家子就是不提嫁妝的事兒。
周媒婆張了張口,準備想提醒張氏,但被璃青青攔住。
能夠用銀子解決這個問題,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十兩銀子能讓她和大雙小雙徹底斷絕與張家的關係,省了許多口舌之爭。
解決了住的問題,還怕沒有別的?
璃青青之前一直和大雙小雙住在主屋旁的那個茅草屋內,三人各自有一套換洗的舊衣裳,
璃青青也沒拿走,就隻是領著大雙小雙,跟著周亦墨迴到了周家。
周媒婆幫周家算好了請客時間,周母便委托周媒婆幫忙辦理喜事的席麵。
因著都姓周,且周母病得確實無法下床,周媒婆很熱心地應下後,就急著離開了。
周母對仨個的到來非常歡迎,看到大雙小雙長得可愛懂事,
聽到她倆軟軟糯糯地喊“娘”時,心中更是歡喜不已。
隻是在看到璃青青臉上的紅疹時,她忍不住擔心起來,要周安趕緊先去請大夫看看。
“青青臉上這是怎麽了?墨兒,你快去請張大夫來看看吧!”周母半臥在床上,眼中滿是擔憂。
之前她已從兒子口中得知她的名字,也知道她臉上有紅疹,但沒想到會這麽嚴重。
“娘,不用擔心,不過是被毒蟲給咬了,興許明天紅疹就會消失呢!”璃青青笑著安慰。
周母聽了這話,稍微有些安心,如今正是雨水潮濕的季節,蚊蟲毒蟻什麽的確實有些多。
周亦墨望了璃青青一眼,知道璃青青是在讓娘寬心,
他沒說話,但心裏還是想著明日去請張大夫來看看。
因著兩份文書要到衙門備案,如今正是上午,周亦墨便急著趕到了秋水鎮。
周亦墨在鎮上書院讀書時認識的人比較多,衙門裏辦事的那人正好認識,很順利地將三人戶籍變更,又將婚書中妻子姓名那一欄的名字填寫為璃青青。
如今他可是有娘子的人了!
周亦墨心裏喜滋滋的,走路都帶著幾分輕快。
自周亦墨出門後,璃青青便找機會從空間裏取出萬能解毒丸,就著空間泉水服了下去,
她這些天調配了一些藥膏塗抹在表麵,用來緩解症狀,
如今身上中的毒和這紅疹終於能光明正大、徹底地去除。
璃青青很高興,再休息幾日便能正常使用內力,不會再如前些日子般縮手縮腳。
總算可以光明正大的掙銀子,吃肉肉了!
跟周母說了一聲,璃青青就帶著兩個小家夥開始收拾房屋。
之前周媒婆幫著算好了日子,周家定在農曆四月初八,也就是三日後宴客,因此需要提前打掃一番。
房屋倒是挺幹淨的,隻是稍微打掃打掃即可。
周家的房屋是土坯屋,修建的年代長,加上常年雨水衝刷,顯得有些破舊,一共是三間正屋和一個灶房。
中間做為堂屋,放著一張大方桌和四條凳子,平時吃飯就在這裏。
左邊的兩間是臥室,周母和周安各一間。
右邊是一個書房,璃青青沒進去,她隻是打開房門看了一眼便退出來了。
裏麵有書櫃和書桌,書本全都擺放得整整齊齊,非常整潔。
書房後麵是一個新收拾出來的房間,這個房間用來安頓璃青青和大雙小雙,雖然簡陋,但床上被褥齊全。
兩個小家夥也很高興,她們還沒有睡過床呢,以後終於不用再睡稻草堆了!
灶房的位置在最邊上,是挨著房屋邊搭的一個臨時的偏屋。
上次來過一次,但並沒有細看裏麵有什麽。
璃青青走進灶房,灶房裏也很簡陋,一口雙鍋老土灶占了大半個位置。
靠裏邊的灶上有個竹子製成的蒸籠,看上去已經放置了很久。
村子裏的人都主食大米,沒有天天蒸包子饅頭的習慣,這竹蒸籠估計是用來蒸菜的。
灶上放著一個裝了鹽巴的破碗和一個裝了小半罐油的陶罐,再無其他調料。
灶台的一邊挨著牆角的位置放著一些柴禾,人就可以站在對麵炒菜做飯。
挨著牆邊有一口大水缸,水缸旁邊是一個舊碗櫃,櫃裏隻有幾隻碗和幾雙筷子。
有一個裝米的陶罐放在碗櫃旁邊的小桌子上,裏麵還有少部分的大米。
桌子底下還有兩個幹菜壇,一個是醃豆角,一個是醃鹽菜。
粗略地看了看後,璃青青讓大雙小雙去陪周母,她要獨自收拾灶房。
璃青青抓了一把枯樹葉,將灶膛裏頭點了火,上頭再放一些枯樹枝,
不一會就生好火了,她將鍋裏放了兩瓢水,一邊等水燒熱,一邊將碗櫃裏的碗筷拿出來。
這些年張氏從那人手中得了不少銀子,他也跟著享受了不少,不說別的,就現在這木製主屋還是張氏用那些銀子建好的。
“張氏,我現在年齡也大了,要不以後我就不外出打工了吧?”
張興元看了看這麽多銀子,他覺得他其實可以不用外出吃苦受累了。
“那哪行!”張氏衝口而出,想了想才說道:
“行吧!現在大丫她們三個都走了,家裏總得要有個男的幹活兒。”
張興元:……
翌日清早,得知張興元父子迴來後,周安便跟著周媒婆急匆匆趕來。
張氏也安排人將張村長和張家的幾個族老們喊過來商量。
一開始他們是不同意的,特別是有兩個族老極力反對。
他們覺得張氏平日裏與人吵吵鬧鬧也無所謂,但這次離譜到一連將兩個孫女都過繼給別人,傳出去簡直是丟盡他們張家的臉!
這相當於變相賣孫女啊!還一連賣幾個!
可耐不住張氏在那一直吵鬧,張興元父子默不作聲,周家同意接受。
更重要的是彩禮和哺育銀都是張家村最高的。
且終歸這是張興元家的家事,最後隻好同意將孩子的名字從族譜上劃走。
周亦墨辦事利落,當場擬好了過繼文書。
文書上說明張大雙和張小雙今後改為周姓,周家補償張家五兩銀子作為孩子的哺育銀,從此後大雙與小雙和張家再無關係。
這份文書張家簽好字以後就會拿到衙門進行備案變更戶籍。
而璃青青與周亦墨的婚約則隻需要村長出具一份證明即可備案。
事情辦妥後,張村長和族老們就走了。
周亦墨和周媒婆就準備領著璃青青她們仨個迴周家。
張氏一下子收到十兩銀子滿心歡喜,張興元父子麵上帶著喜氣,邵氏也從房間裏跑出來跟著大家一塊樂。
總之,張氏一家子就是不提嫁妝的事兒。
周媒婆張了張口,準備想提醒張氏,但被璃青青攔住。
能夠用銀子解決這個問題,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十兩銀子能讓她和大雙小雙徹底斷絕與張家的關係,省了許多口舌之爭。
解決了住的問題,還怕沒有別的?
璃青青之前一直和大雙小雙住在主屋旁的那個茅草屋內,三人各自有一套換洗的舊衣裳,
璃青青也沒拿走,就隻是領著大雙小雙,跟著周亦墨迴到了周家。
周媒婆幫周家算好了請客時間,周母便委托周媒婆幫忙辦理喜事的席麵。
因著都姓周,且周母病得確實無法下床,周媒婆很熱心地應下後,就急著離開了。
周母對仨個的到來非常歡迎,看到大雙小雙長得可愛懂事,
聽到她倆軟軟糯糯地喊“娘”時,心中更是歡喜不已。
隻是在看到璃青青臉上的紅疹時,她忍不住擔心起來,要周安趕緊先去請大夫看看。
“青青臉上這是怎麽了?墨兒,你快去請張大夫來看看吧!”周母半臥在床上,眼中滿是擔憂。
之前她已從兒子口中得知她的名字,也知道她臉上有紅疹,但沒想到會這麽嚴重。
“娘,不用擔心,不過是被毒蟲給咬了,興許明天紅疹就會消失呢!”璃青青笑著安慰。
周母聽了這話,稍微有些安心,如今正是雨水潮濕的季節,蚊蟲毒蟻什麽的確實有些多。
周亦墨望了璃青青一眼,知道璃青青是在讓娘寬心,
他沒說話,但心裏還是想著明日去請張大夫來看看。
因著兩份文書要到衙門備案,如今正是上午,周亦墨便急著趕到了秋水鎮。
周亦墨在鎮上書院讀書時認識的人比較多,衙門裏辦事的那人正好認識,很順利地將三人戶籍變更,又將婚書中妻子姓名那一欄的名字填寫為璃青青。
如今他可是有娘子的人了!
周亦墨心裏喜滋滋的,走路都帶著幾分輕快。
自周亦墨出門後,璃青青便找機會從空間裏取出萬能解毒丸,就著空間泉水服了下去,
她這些天調配了一些藥膏塗抹在表麵,用來緩解症狀,
如今身上中的毒和這紅疹終於能光明正大、徹底地去除。
璃青青很高興,再休息幾日便能正常使用內力,不會再如前些日子般縮手縮腳。
總算可以光明正大的掙銀子,吃肉肉了!
跟周母說了一聲,璃青青就帶著兩個小家夥開始收拾房屋。
之前周媒婆幫著算好了日子,周家定在農曆四月初八,也就是三日後宴客,因此需要提前打掃一番。
房屋倒是挺幹淨的,隻是稍微打掃打掃即可。
周家的房屋是土坯屋,修建的年代長,加上常年雨水衝刷,顯得有些破舊,一共是三間正屋和一個灶房。
中間做為堂屋,放著一張大方桌和四條凳子,平時吃飯就在這裏。
左邊的兩間是臥室,周母和周安各一間。
右邊是一個書房,璃青青沒進去,她隻是打開房門看了一眼便退出來了。
裏麵有書櫃和書桌,書本全都擺放得整整齊齊,非常整潔。
書房後麵是一個新收拾出來的房間,這個房間用來安頓璃青青和大雙小雙,雖然簡陋,但床上被褥齊全。
兩個小家夥也很高興,她們還沒有睡過床呢,以後終於不用再睡稻草堆了!
灶房的位置在最邊上,是挨著房屋邊搭的一個臨時的偏屋。
上次來過一次,但並沒有細看裏麵有什麽。
璃青青走進灶房,灶房裏也很簡陋,一口雙鍋老土灶占了大半個位置。
靠裏邊的灶上有個竹子製成的蒸籠,看上去已經放置了很久。
村子裏的人都主食大米,沒有天天蒸包子饅頭的習慣,這竹蒸籠估計是用來蒸菜的。
灶上放著一個裝了鹽巴的破碗和一個裝了小半罐油的陶罐,再無其他調料。
灶台的一邊挨著牆角的位置放著一些柴禾,人就可以站在對麵炒菜做飯。
挨著牆邊有一口大水缸,水缸旁邊是一個舊碗櫃,櫃裏隻有幾隻碗和幾雙筷子。
有一個裝米的陶罐放在碗櫃旁邊的小桌子上,裏麵還有少部分的大米。
桌子底下還有兩個幹菜壇,一個是醃豆角,一個是醃鹽菜。
粗略地看了看後,璃青青讓大雙小雙去陪周母,她要獨自收拾灶房。
璃青青抓了一把枯樹葉,將灶膛裏頭點了火,上頭再放一些枯樹枝,
不一會就生好火了,她將鍋裏放了兩瓢水,一邊等水燒熱,一邊將碗櫃裏的碗筷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