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慕錢滬劇團在卡爾頓大劇場演出滬劇《竇娥冤》
申曲涅盤演變到滬劇的艱難曆程 作者:半樓書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曆史悠久的卡爾頓大劇場內,夜幕低垂,華燈初上,一場穿越時空的戲劇盛宴正緩緩拉開序幕。
慕容雪,這位當代戲曲界的璀璨明星,身著素雅卻飽含深情的元代服飾,一步一搖曳,仿佛自曆史的塵埃中走來,化身為那位命運多舛、堅貞不屈的竇娥。
《竇娥冤》的開場,隨著低沉而悠長的鼓點響起,瞬間將觀眾拉入了那個風雨飄搖、冤案頻發的元朝社會。
慕容雪飾演的竇娥,一出場便以其清澈如泉、哀而不傷的嗓音,唱出了對命運無奈的控訴與對公正的渴望,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地傳達著角色的內心世界,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劇中,當竇娥遭遇莫須有的罪名,被冤枉致死,那份絕望與不甘,在慕容雪的演繹下,化作了一曲悲天憫人的長歌,迴蕩在劇場的每一個角落。
她的聲音時而高亢激昂,如泣如訴,控訴著世道的不公;時而又低沉婉轉,細膩入微,訴說著對親人的無限眷戀。
觀眾們被這份深情深深吸引,有的掩麵而泣,有的緊握雙拳,無不為之悲痛不已,仿佛自己也成為了那個時代中的一員,親曆著竇娥的苦難與掙紮。
高潮部分,當竇娥在刑場上發出“天蒼蒼,地茫茫,竇娥冤魂何日還”的悲壯誓言,天空竟奇跡般地應驗了她的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慕容雪在這一刻,仿佛與角色融為一體,她的眼神中閃爍著對正義終將到來的堅定信念,即便是在最絕望的深淵,也要綻放出希望的光芒。
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於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故事原型來自《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全劇四折一楔子,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張驢兒陷害、昏官桃杌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 。
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一一實現。
這出戲展示了下層人民任人宰割,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控訴了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生動刻畫出竇娥這個女性形象。該劇同時體現了關漢卿的語言風格,言言曲盡人情,字字當行本色。
竇娥從小死了母親,她父親竇天章是一位窮書生,因為上京趕考缺少盤纏,便把年僅七歲的她賣給蔡婆家做童養媳。竇娥十七歲與蔡氏之子成婚,可成婚沒兩年,丈夫就生病死了,隻剩下了竇娥和她婆婆兩人相依為命。
當地有個流氓叫張驢兒,欺負蔡家婆媳無依無靠,跟他父親張孛老。
一起賴在蔡家,逼迫蔡婆嫁給張孛老。蔡婆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張驢兒又脅迫竇娥跟他成親,竇娥堅決拒絕。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
張驢兒懷恨在心。沒過幾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便偷偷地在湯裏下了毒藥,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成親。
竇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不舒服要嘔吐,就讓給張孛老喝了。
張孛老中了毒,在地上翻滾幾下就咽了氣。張驢兒沒想到毒死了自己父親,惱怒不已,便把殺人的罪名栽贓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
楚州知府不問青紅皂白,便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竇娥受盡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
知府知道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當著竇娥的麵要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到婆婆年紀大了,受不起這個酷刑,隻好含冤招供,承認是自己下毒。於是貪官知府便將竇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場去處決。
臨刑前,竇娥滿腔冤屈無處可訴,她不想就這麽白白死去,於是含著熱淚向蒼天起誓:“我竇娥真的是被冤枉的,我的冤屈隻有老天爺知道。
為了證明我的清白,我死後,一要讓這刀過頭落,一腔熱血全濺在上空的白練上,二要天降大雪,遮蓋我的屍體,三要讓楚州從此大旱三年!”
劊子手行刑後。竇娥的鮮血竟然一滴都沒有落在地上,全部飛濺在了高掛的白布上。當時圍觀的百姓暗自稱奇。
緊接著天地變色,狂風大作,天空飄起鵝毛大雪,密密地覆蓋在竇娥的身上。那時候正是六月夏天,每一個在場的人都驚唿:“這竇娥真是冤枉的!”
接下來,楚州果真大旱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竇娥的冤屈,為竇娥抱不平,直到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在京城做官返鄉,竇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殺人兇手張驢兒被處以死刑,貪官知府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時代背景元朝時,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窮奢極欲的生活和軍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結地方官吏,貪贓枉法,無所不為。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下,各族勞動人民都過著悲慘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視的漢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數也數不清。
一些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不滿官府的黑暗統治,便利用雜劇的形式來揭露官場的罪惡和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關漢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聽到的百姓悲慘的遭遇寫進他的劇本《感天動地竇娥冤》。
竇娥是不幸的,幼時喪母,七歲又被賣為童養媳,婚後不久丈夫去世。但她是善良的,她隻想一心一意服侍婆婆,過安安穩穩的日子。即使受到流氓張驢兒的脅迫時她也堅守著婦德,不畏強權,明辨是非。
即使是在行刑的途中,她怕婆婆傷心,請求劊子手從後街走。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善良、柔弱、需要人保護的女子,竟然被當時的官府任意枉殺。
蔡婆的運氣相對較好,如遇到賽盧醫加害時被救,羊肚湯被下毒後作嘔沒吃,麵對官司能保全自身,最終又被竇天章收養家中等。
這雖然存在外部偶然性,但也有其內在必然性,即蔡婆的性格、觀念、經曆、處事經驗等。
在楔子中,蔡婆便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因此,世故苟且的蔡婆在死與再嫁的問題上選擇再嫁,在官休與私休的問題上選擇私休。
合唱:六月飛雪千古冤 ,血濺白綾三年旱 ,何時借得屠龍劍。
關漢卿,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
關於關漢卿的籍貫,有大都(今北京市)(《錄鬼簿》)、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誌》卷八)等不同說法。
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賈仲明《錄鬼簿》吊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撚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
他曾毫無慚色的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 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
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劇情 內容
合唱:六月飛雪千古冤 ,血濺白綾三年旱, 何時借得屠龍劍 ,斬盡不平天地寬 。
竇:仰望夜天月如鉤 後廳寂靜聽更漏 離鄉已有十六載 ,樁樁件件藏心頭 十多年坎坷有誰知 ,十多年苦熬我出了頭 。
當年一介窮書生 ,如今是戴烏紗 穿錦繡前唿後擁 ,竇天章官居巡按 ,奉旨賑災迴楚州 。
楚州府三年大旱 黎民苦 ,我民間察訪查由頭 ,都說是 三年大旱為冤獄 。屈斬竇娥天也愁, 案情雖疑無憑據, 欲想翻案難下手。
迴後廳思念親生女 ,難驅心頭千萬愁 ,四處打聽無蹤影 。十六年思念付東流 ,蔡家莊不見她婆媳倆 。蓬蒿淹沒那舊門樓 ,莫不是, 遭荒遇災人離散 莫不是 ,飛來橫禍人夭壽 ,莫不是 ,流落異鄉渺無影。
看來是 夢難圓來願難酬 且把這 萬千思緒一邊放 閱案卷 聊解老夫一腔愁 。
娥: 孤淒淒 離開了望鄉台 ,晃悠悠 ,按院署中冤魂來, 血和淚 ,銘心刻骨三長載。 三長載, 仇恨未報心兒碎 迴首看 ,雲鎖霧埋陰陽界, 側耳聽 ,鼓樓聲聲把人催 ,急切切。
借得陰風送兒歸 慢騰騰, 十六年後怕相會 。老爹爹 ,我與你呀 ,人鬼陌路怎聚首 ,見爹爹 ,雙鬢斑斑發已灰 一聲端雲思念重 ,萬語千言兩行淚, 悄悄兒, 月照東牆花移影 。
霧蒙蒙 ,寒風刺骨透心冷 ,陰陽界 ,難隔骨肉血緣情 ,盼父伸冤思女心切 ,兩樣的心思一樣情。
父,女:日思念 夜思念 盼爹盼兒 盼了十六年 十六年淚水匯成河 十六年就盼這一天 這一天 竇:今日裏 父女相聚天倫樂。
娥:為什麽 這一天不在三年前 竇:從今後 苦盡甜來春光好
娥:恨隻恨 陰陽阻隔兩重天。
娥:叫一聲 老爹爹且罷虎威 ,聽女兒, 訴往事傾吐苦水 女兒我 三歲喪母爹做娘, 沒想到, 七歲離父母不歸, 你把兒 ,送與蔡家當童養媳 。
夫早亡 ,流不盡薄命千行淚 ,老爹爹, 你一十三載無音訊。 我孤婆寡媳誰關愛 任人欺任人宰, 張家父子懷鬼胎 羊肚湯一案起禍端 ,爹呀爹, 竇娥女錯上斷頭台。
山陽縣 ,不分皂白不聽辯 毒刑之下鮮血濺, 婆母年邁難受刑 婆媳情深心相連。
為保婆婆一條命 ,竇娥甘願赴九泉 法場罰下無頭願, 不告官府隻告天 爹爹啊 不求爹爹複我生 還我清白在人間
竇:蔡婆一番辛酸言 字字句句似利劍 ,我心頭流血肝腸斷 ,咬碎苦楚腹中咽 。兒啊兒 ,為父我 隻求光耀龍虎榜 如今是 ,戴上烏紗破了家, 耳畔邊 似聞女兒喊冤聲。
冥空間 ,端雲兩眼看著爹 ,罷吧吧 ,我這裏 ,架上請出尚方劍 。平冤昭雪 ,懲腐肅貪撥開迷霧 ,求得公正在人間 。
合唱:留下了恨山怨海, 鑄就了千古血淚 ,縱然平反懲腐惡 ,可歎是 ,秋花凋零魂不歸, 魂不歸。
演出結束後,長時間的掌聲雷動,久久不息,是對慕容雪精湛演技的最高讚譽,也是對《竇娥冤》這部經典作品永恆魅力的致敬。
觀眾們紛紛起立,眼含淚光,仿佛從劇中抽離,卻又難以釋懷。舞台上的慕容雪,此刻已不再是單純的演員,而是成為了連接古今,傳遞人性光輝與悲劇力量的橋梁。
在隨後的合影留念環節,慕容雪換上了一身簡約而不失優雅的便裝,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但那笑容中仍藏著幾分竇娥的影子,讓人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深邃與溫柔。
每一位上前合影的觀眾,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者,還是稚氣未脫的孩子,都滿懷敬意地望著她,仿佛是在與一位曆史的見證者對話,與一段不朽的故事合影。
而慕容雪,也借此機會,用她那溫暖而有力的手輕輕搭在每一位觀眾的肩上,仿佛是在傳遞一種力量,一種即便麵對世間不公,也要堅持正義與善良的信念。
她輕聲細語地與每位合影者交流,感謝他們的支持與厚愛,同時鼓勵他們在生活中也要勇於發聲,守護心中的光明。
這一夜,伯卡爾頓大劇場不僅見證了一場震撼人心的演出,更成為了無數人心靈得到洗禮與升華的神聖之地。
而慕容雪,這個名字,也如同竇娥一般,永遠鐫刻在了他們心中,成為了一段傳奇,一段關於藝術、關於人性、關於不屈不撓精神的永恆記憶
慕容雪,這位當代戲曲界的璀璨明星,身著素雅卻飽含深情的元代服飾,一步一搖曳,仿佛自曆史的塵埃中走來,化身為那位命運多舛、堅貞不屈的竇娥。
《竇娥冤》的開場,隨著低沉而悠長的鼓點響起,瞬間將觀眾拉入了那個風雨飄搖、冤案頻發的元朝社會。
慕容雪飾演的竇娥,一出場便以其清澈如泉、哀而不傷的嗓音,唱出了對命運無奈的控訴與對公正的渴望,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地傳達著角色的內心世界,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劇中,當竇娥遭遇莫須有的罪名,被冤枉致死,那份絕望與不甘,在慕容雪的演繹下,化作了一曲悲天憫人的長歌,迴蕩在劇場的每一個角落。
她的聲音時而高亢激昂,如泣如訴,控訴著世道的不公;時而又低沉婉轉,細膩入微,訴說著對親人的無限眷戀。
觀眾們被這份深情深深吸引,有的掩麵而泣,有的緊握雙拳,無不為之悲痛不已,仿佛自己也成為了那個時代中的一員,親曆著竇娥的苦難與掙紮。
高潮部分,當竇娥在刑場上發出“天蒼蒼,地茫茫,竇娥冤魂何日還”的悲壯誓言,天空竟奇跡般地應驗了她的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慕容雪在這一刻,仿佛與角色融為一體,她的眼神中閃爍著對正義終將到來的堅定信念,即便是在最絕望的深淵,也要綻放出希望的光芒。
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於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故事原型來自《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全劇四折一楔子,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張驢兒陷害、昏官桃杌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 。
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一一實現。
這出戲展示了下層人民任人宰割,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控訴了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生動刻畫出竇娥這個女性形象。該劇同時體現了關漢卿的語言風格,言言曲盡人情,字字當行本色。
竇娥從小死了母親,她父親竇天章是一位窮書生,因為上京趕考缺少盤纏,便把年僅七歲的她賣給蔡婆家做童養媳。竇娥十七歲與蔡氏之子成婚,可成婚沒兩年,丈夫就生病死了,隻剩下了竇娥和她婆婆兩人相依為命。
當地有個流氓叫張驢兒,欺負蔡家婆媳無依無靠,跟他父親張孛老。
一起賴在蔡家,逼迫蔡婆嫁給張孛老。蔡婆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張驢兒又脅迫竇娥跟他成親,竇娥堅決拒絕。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
張驢兒懷恨在心。沒過幾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便偷偷地在湯裏下了毒藥,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成親。
竇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不舒服要嘔吐,就讓給張孛老喝了。
張孛老中了毒,在地上翻滾幾下就咽了氣。張驢兒沒想到毒死了自己父親,惱怒不已,便把殺人的罪名栽贓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
楚州知府不問青紅皂白,便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竇娥受盡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
知府知道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當著竇娥的麵要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到婆婆年紀大了,受不起這個酷刑,隻好含冤招供,承認是自己下毒。於是貪官知府便將竇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場去處決。
臨刑前,竇娥滿腔冤屈無處可訴,她不想就這麽白白死去,於是含著熱淚向蒼天起誓:“我竇娥真的是被冤枉的,我的冤屈隻有老天爺知道。
為了證明我的清白,我死後,一要讓這刀過頭落,一腔熱血全濺在上空的白練上,二要天降大雪,遮蓋我的屍體,三要讓楚州從此大旱三年!”
劊子手行刑後。竇娥的鮮血竟然一滴都沒有落在地上,全部飛濺在了高掛的白布上。當時圍觀的百姓暗自稱奇。
緊接著天地變色,狂風大作,天空飄起鵝毛大雪,密密地覆蓋在竇娥的身上。那時候正是六月夏天,每一個在場的人都驚唿:“這竇娥真是冤枉的!”
接下來,楚州果真大旱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竇娥的冤屈,為竇娥抱不平,直到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在京城做官返鄉,竇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殺人兇手張驢兒被處以死刑,貪官知府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時代背景元朝時,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窮奢極欲的生活和軍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結地方官吏,貪贓枉法,無所不為。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下,各族勞動人民都過著悲慘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視的漢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數也數不清。
一些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不滿官府的黑暗統治,便利用雜劇的形式來揭露官場的罪惡和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關漢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聽到的百姓悲慘的遭遇寫進他的劇本《感天動地竇娥冤》。
竇娥是不幸的,幼時喪母,七歲又被賣為童養媳,婚後不久丈夫去世。但她是善良的,她隻想一心一意服侍婆婆,過安安穩穩的日子。即使受到流氓張驢兒的脅迫時她也堅守著婦德,不畏強權,明辨是非。
即使是在行刑的途中,她怕婆婆傷心,請求劊子手從後街走。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善良、柔弱、需要人保護的女子,竟然被當時的官府任意枉殺。
蔡婆的運氣相對較好,如遇到賽盧醫加害時被救,羊肚湯被下毒後作嘔沒吃,麵對官司能保全自身,最終又被竇天章收養家中等。
這雖然存在外部偶然性,但也有其內在必然性,即蔡婆的性格、觀念、經曆、處事經驗等。
在楔子中,蔡婆便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因此,世故苟且的蔡婆在死與再嫁的問題上選擇再嫁,在官休與私休的問題上選擇私休。
合唱:六月飛雪千古冤 ,血濺白綾三年旱 ,何時借得屠龍劍。
關漢卿,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
關於關漢卿的籍貫,有大都(今北京市)(《錄鬼簿》)、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誌》卷八)等不同說法。
約生於金末或元太宗時,賈仲明《錄鬼簿》吊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撚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
他曾毫無慚色的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 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
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劇情 內容
合唱:六月飛雪千古冤 ,血濺白綾三年旱, 何時借得屠龍劍 ,斬盡不平天地寬 。
竇:仰望夜天月如鉤 後廳寂靜聽更漏 離鄉已有十六載 ,樁樁件件藏心頭 十多年坎坷有誰知 ,十多年苦熬我出了頭 。
當年一介窮書生 ,如今是戴烏紗 穿錦繡前唿後擁 ,竇天章官居巡按 ,奉旨賑災迴楚州 。
楚州府三年大旱 黎民苦 ,我民間察訪查由頭 ,都說是 三年大旱為冤獄 。屈斬竇娥天也愁, 案情雖疑無憑據, 欲想翻案難下手。
迴後廳思念親生女 ,難驅心頭千萬愁 ,四處打聽無蹤影 。十六年思念付東流 ,蔡家莊不見她婆媳倆 。蓬蒿淹沒那舊門樓 ,莫不是, 遭荒遇災人離散 莫不是 ,飛來橫禍人夭壽 ,莫不是 ,流落異鄉渺無影。
看來是 夢難圓來願難酬 且把這 萬千思緒一邊放 閱案卷 聊解老夫一腔愁 。
娥: 孤淒淒 離開了望鄉台 ,晃悠悠 ,按院署中冤魂來, 血和淚 ,銘心刻骨三長載。 三長載, 仇恨未報心兒碎 迴首看 ,雲鎖霧埋陰陽界, 側耳聽 ,鼓樓聲聲把人催 ,急切切。
借得陰風送兒歸 慢騰騰, 十六年後怕相會 。老爹爹 ,我與你呀 ,人鬼陌路怎聚首 ,見爹爹 ,雙鬢斑斑發已灰 一聲端雲思念重 ,萬語千言兩行淚, 悄悄兒, 月照東牆花移影 。
霧蒙蒙 ,寒風刺骨透心冷 ,陰陽界 ,難隔骨肉血緣情 ,盼父伸冤思女心切 ,兩樣的心思一樣情。
父,女:日思念 夜思念 盼爹盼兒 盼了十六年 十六年淚水匯成河 十六年就盼這一天 這一天 竇:今日裏 父女相聚天倫樂。
娥:為什麽 這一天不在三年前 竇:從今後 苦盡甜來春光好
娥:恨隻恨 陰陽阻隔兩重天。
娥:叫一聲 老爹爹且罷虎威 ,聽女兒, 訴往事傾吐苦水 女兒我 三歲喪母爹做娘, 沒想到, 七歲離父母不歸, 你把兒 ,送與蔡家當童養媳 。
夫早亡 ,流不盡薄命千行淚 ,老爹爹, 你一十三載無音訊。 我孤婆寡媳誰關愛 任人欺任人宰, 張家父子懷鬼胎 羊肚湯一案起禍端 ,爹呀爹, 竇娥女錯上斷頭台。
山陽縣 ,不分皂白不聽辯 毒刑之下鮮血濺, 婆母年邁難受刑 婆媳情深心相連。
為保婆婆一條命 ,竇娥甘願赴九泉 法場罰下無頭願, 不告官府隻告天 爹爹啊 不求爹爹複我生 還我清白在人間
竇:蔡婆一番辛酸言 字字句句似利劍 ,我心頭流血肝腸斷 ,咬碎苦楚腹中咽 。兒啊兒 ,為父我 隻求光耀龍虎榜 如今是 ,戴上烏紗破了家, 耳畔邊 似聞女兒喊冤聲。
冥空間 ,端雲兩眼看著爹 ,罷吧吧 ,我這裏 ,架上請出尚方劍 。平冤昭雪 ,懲腐肅貪撥開迷霧 ,求得公正在人間 。
合唱:留下了恨山怨海, 鑄就了千古血淚 ,縱然平反懲腐惡 ,可歎是 ,秋花凋零魂不歸, 魂不歸。
演出結束後,長時間的掌聲雷動,久久不息,是對慕容雪精湛演技的最高讚譽,也是對《竇娥冤》這部經典作品永恆魅力的致敬。
觀眾們紛紛起立,眼含淚光,仿佛從劇中抽離,卻又難以釋懷。舞台上的慕容雪,此刻已不再是單純的演員,而是成為了連接古今,傳遞人性光輝與悲劇力量的橋梁。
在隨後的合影留念環節,慕容雪換上了一身簡約而不失優雅的便裝,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但那笑容中仍藏著幾分竇娥的影子,讓人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深邃與溫柔。
每一位上前合影的觀眾,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者,還是稚氣未脫的孩子,都滿懷敬意地望著她,仿佛是在與一位曆史的見證者對話,與一段不朽的故事合影。
而慕容雪,也借此機會,用她那溫暖而有力的手輕輕搭在每一位觀眾的肩上,仿佛是在傳遞一種力量,一種即便麵對世間不公,也要堅持正義與善良的信念。
她輕聲細語地與每位合影者交流,感謝他們的支持與厚愛,同時鼓勵他們在生活中也要勇於發聲,守護心中的光明。
這一夜,伯卡爾頓大劇場不僅見證了一場震撼人心的演出,更成為了無數人心靈得到洗禮與升華的神聖之地。
而慕容雪,這個名字,也如同竇娥一般,永遠鐫刻在了他們心中,成為了一段傳奇,一段關於藝術、關於人性、關於不屈不撓精神的永恆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