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朱以海在鄭彩軍駐地安頓下來後不久,張煌言即匆匆趕來了。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漢族,少年時期就胸懷大誌,為人慷慨並且喜愛討論兵法之道。
崇禎時中舉人,南京失守後,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奉表到天台(今浙江台州天台縣)請魯王朱以海北上監國,浙東失事後,跟魯王失散,千方百計探得魯王消息,即趕迴鄞縣故裏,跟老父、繼母、妻兒子女訣別,一路尋來。
魯王素知其能,見其來了,忙不迭地親自迎入,一番寒暄後,免不了要因無所作為而感歎。
其竟無語,隻管怔怔地看著魯王,直到把魯王看得莫名其妙,才好奇地道:“怎麽會沒有作為呢?”
魯王搖了搖頭,道:“大計倒是已定,無奈推行起來困難重重,又總找不到合適的時機。”
張煌言“哦”了一聲,道:“王爺能把大計告訴煌言嗎?”
魯王道:“豈有不能之理?諸位愛卿均已悉知,可惜愛卿來遲了方才不曉。”說罷,當即一五一十地講了。
張煌言高興地道:“當為名振之言,好計策,煌言有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魯王道:“愛卿客氣,為謀大計,本王求尚且不及,何談當與不當,從速講來。”
張煌言道:“所謂時機,都是擺在那裏的,要靠人去尋,若是不去尋,永遠都不會有,而若是肯去尋,隨時都會有的。
譬如現在,滿洲軍主力已由博洛帶迴北京,福建清軍兵力空虛,兩廣提督李成棟,又因受沒有多少兵馬和戰功的總督佟養甲節製而心懷不滿,難道就不算機會?”
魯王點了點頭,道:“這些,本王也注意到了,可是,爭取朝鮮和日本出兵相助的事兒毫無頭緒,原先的部隊也大半以上損失。
雖增加了鄭彩所部,也不及原先的勢力,而且鄭彩總是含糊其辭,還有,永曆那邊的態度也不是很明確……”
每當說到困難,魯王總是滔滔不絕,沒有一時半會兒說不完。
張煌言沒有任他講下去,不以為然地道:“人在做事,特別是做大事之前,總喜歡把困難考慮多一點兒,是的,似乎隻有這樣才叫有備無患。
事實上,卻不過求個心理安慰,你又沒有嚐試著去做,又怎麽知道會有那麽多困難?而且,往往會因為過度考慮而限製了自己的闖勁兒,於事無補,甚至會讓自己一事無成。
王爺列舉了這麽多困難,不過就一點兒,那就是勢單力孤,人馬不夠,以煌言看來,有鄭彩這一路人馬就足夠了,而且無論鄭彩是什麽樣的態度,抱有什麽樣的目的。”
說著,見魯王一臉詫異,接著道:“如果咱們的觀念能夠因時因勢而變,現在遍地都是人馬。
為什麽這麽說呢?現在的敵人已不再是寇,而是韃子,而且韃子連寇也剿,寇也不再跟我們作對,專門殺韃子,如此的兩方為什麽就不能聯合呢?
名振的計策,其他方麵講的都很明確,獨這方麵沒有講清,這也恰恰是咱們所欠缺的。
湖廣的堵胤錫就是先行者,也得到了隆武、永曆兩位皇帝的認可,卻為什麽還是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並非因為這策略有問題,而是因為我們這方麵不少手握大權的人認識不到,骨子裏反對。”
魯王想想也是,道:“那,以愛卿看來,該當如何動作?”
張煌言道:“如果觀念改變了,原來的寇、反清的民也就都變成了軍隊,而且他們雖然缺少組織,卻不乏有誌之士,若能因勢利導,又豈是咱們的軍隊所能比的?也可以說,這才是能夠真正打敗清兵的主力。
有了軍隊,接下來就是對形勢的把握了,目前的形勢是,浙東兵敗後,朝廷宗室樂安郡王、楚親王、晉平郡王都已在金華殉國,隆武、紹武相繼遭遇不測,永曆帝又在廣西,,福建真正缺的不是別的,正是登高振臂大唿的旗幟!
這重任就落在了王爺身上,王爺若是肯做這旗幟,必萬眾雲從,何愁大事不成?”
說到這裏,用力地握了握拳頭。
魯王被他感染了,激動得站起來,來迴踱著,冷不丁地見張煌言停下來看著自己,忙道:“愛卿必已成竹在胸,不要停,接著說。”
張煌言見其如此,心裏暗喜,稍頓了頓,道:“當然,咱們也應當看到不利的方麵,譬如鄭彩含糊其詞或者別有目的,譬如鄭成功等沒有降清的鄭氏族人及黃斌卿等,仍在奉隆武為正朔,譬如永曆朝廷態度不夠明朗等等。
所有的這一切,隻要咱們先幹起來,應該不難解決,至少也能夠讓之轉變,或者明朗起來,有些事哪,藏到暗處,反不如逼他明朗起來更好應對。
譬如鄭成功,他雖對咱抱有成見,卻畢竟是抗清的,應該也是咱們聯合的對象,咱們若是幹了起來,而且幹的轟轟烈烈,他應該能有所轉變。
我在來的路上就聽說了,他避走至金門,於沿海各地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舊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數千兵力,準備於小金門(今日金門縣烈嶼鄉),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煌言料定,因為他的旗幟太過不合時宜,又是匆匆起事,必敗無疑,即便不能讓之有所轉變,至少也會讓之開始思考。”
魯王大叫了聲“好”,隨即急道:“愛卿不妨把具體的也講講,本王即依言而行。”
張煌言道:“具體的要辦好三件事:其一,可令名振繼續留舟山待機,或勸降或於合適的機會……”
說著,做了一個斬殺的動作,才又道:“如此舟山群島局勢必安,也能為王爺謀得一個複興基地。
其二,這段日子,大家其實都沒有閑著,紛紛招募了不少義軍,譬如臣跟王翊在浙東招募的集結於上虞縣平岡寨屯田拒守的義軍。
再譬如原隆武朝的大學士朱繼祚已迴到原籍福建興化,明確表示願意接受王爺委任,於興化城內號召起義,奪取興化城。
等等。所有的這些義軍都已提前安排好,王爺一旦誓師,相約一齊行動。
其三,同時對朝廷的軍隊予以整頓,整頓畢,於長垣誓師,明確表明‘王業不偏安’的決心,再廣發檄文,號召各地紳民起事,共創大業。
屆時,王爺不妨親征,唿應民眾的熱情,不愁福建不下,大業不成。”
魯王甚以為然,依言而行。
事實果如張煌言所預料,不到半年,魯王即收複了閩東北三府一州二十七縣,省會福州幾乎成了一座孤城。為了盡快攻占福州,魯王親臨閩安鎮指揮攻城,福建“義師起,八郡同日發”。
鄭彩要做第二個鄭芝龍,巴不得魯王盡快做大,不僅不不牽製,反而極力奉承,盡力建功。
鄭成功率部於魯王誓師前起事反清,先後聯合鄭彩、鄭鴻逵部攻打海澄、泉州府城,均遭失敗,不服,又克同安縣,再圍泉州,折損無數,愴然退迴海上。
有屬將提出旗幟問題,鄭成功堅定地道:“縱使要改弦易張,也要奉永曆為正朔,害死隆武帝的朱以海,即便成就再大,隻要成功還活著,不,即便成功死了,我的後人也絕不可奉之為正朔。”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漢族,少年時期就胸懷大誌,為人慷慨並且喜愛討論兵法之道。
崇禎時中舉人,南京失守後,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奉表到天台(今浙江台州天台縣)請魯王朱以海北上監國,浙東失事後,跟魯王失散,千方百計探得魯王消息,即趕迴鄞縣故裏,跟老父、繼母、妻兒子女訣別,一路尋來。
魯王素知其能,見其來了,忙不迭地親自迎入,一番寒暄後,免不了要因無所作為而感歎。
其竟無語,隻管怔怔地看著魯王,直到把魯王看得莫名其妙,才好奇地道:“怎麽會沒有作為呢?”
魯王搖了搖頭,道:“大計倒是已定,無奈推行起來困難重重,又總找不到合適的時機。”
張煌言“哦”了一聲,道:“王爺能把大計告訴煌言嗎?”
魯王道:“豈有不能之理?諸位愛卿均已悉知,可惜愛卿來遲了方才不曉。”說罷,當即一五一十地講了。
張煌言高興地道:“當為名振之言,好計策,煌言有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魯王道:“愛卿客氣,為謀大計,本王求尚且不及,何談當與不當,從速講來。”
張煌言道:“所謂時機,都是擺在那裏的,要靠人去尋,若是不去尋,永遠都不會有,而若是肯去尋,隨時都會有的。
譬如現在,滿洲軍主力已由博洛帶迴北京,福建清軍兵力空虛,兩廣提督李成棟,又因受沒有多少兵馬和戰功的總督佟養甲節製而心懷不滿,難道就不算機會?”
魯王點了點頭,道:“這些,本王也注意到了,可是,爭取朝鮮和日本出兵相助的事兒毫無頭緒,原先的部隊也大半以上損失。
雖增加了鄭彩所部,也不及原先的勢力,而且鄭彩總是含糊其辭,還有,永曆那邊的態度也不是很明確……”
每當說到困難,魯王總是滔滔不絕,沒有一時半會兒說不完。
張煌言沒有任他講下去,不以為然地道:“人在做事,特別是做大事之前,總喜歡把困難考慮多一點兒,是的,似乎隻有這樣才叫有備無患。
事實上,卻不過求個心理安慰,你又沒有嚐試著去做,又怎麽知道會有那麽多困難?而且,往往會因為過度考慮而限製了自己的闖勁兒,於事無補,甚至會讓自己一事無成。
王爺列舉了這麽多困難,不過就一點兒,那就是勢單力孤,人馬不夠,以煌言看來,有鄭彩這一路人馬就足夠了,而且無論鄭彩是什麽樣的態度,抱有什麽樣的目的。”
說著,見魯王一臉詫異,接著道:“如果咱們的觀念能夠因時因勢而變,現在遍地都是人馬。
為什麽這麽說呢?現在的敵人已不再是寇,而是韃子,而且韃子連寇也剿,寇也不再跟我們作對,專門殺韃子,如此的兩方為什麽就不能聯合呢?
名振的計策,其他方麵講的都很明確,獨這方麵沒有講清,這也恰恰是咱們所欠缺的。
湖廣的堵胤錫就是先行者,也得到了隆武、永曆兩位皇帝的認可,卻為什麽還是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並非因為這策略有問題,而是因為我們這方麵不少手握大權的人認識不到,骨子裏反對。”
魯王想想也是,道:“那,以愛卿看來,該當如何動作?”
張煌言道:“如果觀念改變了,原來的寇、反清的民也就都變成了軍隊,而且他們雖然缺少組織,卻不乏有誌之士,若能因勢利導,又豈是咱們的軍隊所能比的?也可以說,這才是能夠真正打敗清兵的主力。
有了軍隊,接下來就是對形勢的把握了,目前的形勢是,浙東兵敗後,朝廷宗室樂安郡王、楚親王、晉平郡王都已在金華殉國,隆武、紹武相繼遭遇不測,永曆帝又在廣西,,福建真正缺的不是別的,正是登高振臂大唿的旗幟!
這重任就落在了王爺身上,王爺若是肯做這旗幟,必萬眾雲從,何愁大事不成?”
說到這裏,用力地握了握拳頭。
魯王被他感染了,激動得站起來,來迴踱著,冷不丁地見張煌言停下來看著自己,忙道:“愛卿必已成竹在胸,不要停,接著說。”
張煌言見其如此,心裏暗喜,稍頓了頓,道:“當然,咱們也應當看到不利的方麵,譬如鄭彩含糊其詞或者別有目的,譬如鄭成功等沒有降清的鄭氏族人及黃斌卿等,仍在奉隆武為正朔,譬如永曆朝廷態度不夠明朗等等。
所有的這一切,隻要咱們先幹起來,應該不難解決,至少也能夠讓之轉變,或者明朗起來,有些事哪,藏到暗處,反不如逼他明朗起來更好應對。
譬如鄭成功,他雖對咱抱有成見,卻畢竟是抗清的,應該也是咱們聯合的對象,咱們若是幹了起來,而且幹的轟轟烈烈,他應該能有所轉變。
我在來的路上就聽說了,他避走至金門,於沿海各地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舊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數千兵力,準備於小金門(今日金門縣烈嶼鄉),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煌言料定,因為他的旗幟太過不合時宜,又是匆匆起事,必敗無疑,即便不能讓之有所轉變,至少也會讓之開始思考。”
魯王大叫了聲“好”,隨即急道:“愛卿不妨把具體的也講講,本王即依言而行。”
張煌言道:“具體的要辦好三件事:其一,可令名振繼續留舟山待機,或勸降或於合適的機會……”
說著,做了一個斬殺的動作,才又道:“如此舟山群島局勢必安,也能為王爺謀得一個複興基地。
其二,這段日子,大家其實都沒有閑著,紛紛招募了不少義軍,譬如臣跟王翊在浙東招募的集結於上虞縣平岡寨屯田拒守的義軍。
再譬如原隆武朝的大學士朱繼祚已迴到原籍福建興化,明確表示願意接受王爺委任,於興化城內號召起義,奪取興化城。
等等。所有的這些義軍都已提前安排好,王爺一旦誓師,相約一齊行動。
其三,同時對朝廷的軍隊予以整頓,整頓畢,於長垣誓師,明確表明‘王業不偏安’的決心,再廣發檄文,號召各地紳民起事,共創大業。
屆時,王爺不妨親征,唿應民眾的熱情,不愁福建不下,大業不成。”
魯王甚以為然,依言而行。
事實果如張煌言所預料,不到半年,魯王即收複了閩東北三府一州二十七縣,省會福州幾乎成了一座孤城。為了盡快攻占福州,魯王親臨閩安鎮指揮攻城,福建“義師起,八郡同日發”。
鄭彩要做第二個鄭芝龍,巴不得魯王盡快做大,不僅不不牽製,反而極力奉承,盡力建功。
鄭成功率部於魯王誓師前起事反清,先後聯合鄭彩、鄭鴻逵部攻打海澄、泉州府城,均遭失敗,不服,又克同安縣,再圍泉州,折損無數,愴然退迴海上。
有屬將提出旗幟問題,鄭成功堅定地道:“縱使要改弦易張,也要奉永曆為正朔,害死隆武帝的朱以海,即便成就再大,隻要成功還活著,不,即便成功死了,我的後人也絕不可奉之為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