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之所以急於頒布剃發令,除了他所說的便於區分良莠,更重要的還是基於如下事實:
多鐸多路謀取江南的策略大獲成功,繼博洛、孔有德等率兵俘獲了弘光帝朱由崧,另外的兩路也先後告捷,多鐸則在穩定了南京的局勢後,依洪承疇之策奏請多爾袞對南京進行了改革。
至此,江南半壁臣服,除了東南西南,大清基本已控製了整個中原,安撫之策已經達到目的。
一些業已歸順的官員們,為討得新主子歡心,或自動剃發以示忠心不二;或上書建議,以媚上謀取賞識,讓多爾袞感覺推行滿製的時機成熟。
做出決定後,多爾袞即命快馬傳檄各地。
此時的多鐸免不了誌得意滿,接到檄文後,由衷地道:“皇兄果是英明,此時剃發正當其時。”
博洛接話道:“早該如此,隻是咱們剛剛告示過說不剃發,卻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是不是合適?”
多鐸不以為然地道:“本王進入南京後,原以為必遭到百姓反擊,不想本王拜謁過明孝陵前往報恩寺上香時,百姓們竟萬人空巷來圍觀本王。
而曾經是他們的皇帝的朱由崧,被押解迴南京時,百姓們反而夾路唾罵,爭相向之投擲瓦礫。
這說明了什麽,這說明朱由崧的朝廷是不得民心的,而且他的朝廷再也沒有像樣的軍隊了,翻不起什麽大浪了。
還有,錢謙益、趙之龍等多次向本王說過,吳下民風柔弱,飛檄可定,無須用兵。
所以哪,你無須擔心,待本王迴師北返後,隻管依令而行就是。”
博洛道:“豫親王所言甚是,但他們受孔孟的儒家思想影響了兩千多年,博洛還是怕惹出事端來。”
多鐸失笑道:“檄文說的不是很明確嗎?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本王相信你足以應付。”
說著,見尼堪、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進來,知他們已準備停當,道了聲“大膽地幹吧”,揚長而去。
大順西路軍節節勝利,太後高桂英卻依然眉頭緊鎖,不停地看著地圖。
李過、高一功相互對望了一眼,李過不解地道:“我軍在陝西勢同摧枯拉朽,太後因何還這樣悶悶不樂?”
高桂英頭也不抬地道:“皇上說的對,要想有所圖謀,陝西之地確無法支撐,唉,隻不知他們到了哪兒,如今是不是安全?”
因為眼前的勝利,諸將,自然也包括李過、高一功等,漸漸地滋生了堅守陝西的想法。
高桂英敏感地捕捉到了,所以,才如是說。
李過、高一功兩個一愣,旋即明白了她的心思,悔意暗生,一齊言不由衷道:“您不是說過了嗎?咱們這邊打得越好,皇上那邊就越安全嗎?”
“他們能有這樣的態度,應該還不錯,不過,還得再敲打敲打他們,讓他們徹底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暗想著,高桂英故意不接他們的話茬,自顧道:“昨晚,我夢到皇上了,他竟渾身血淋淋地站在我的麵前!太恐怖了,若是沒有了皇上,大順可就真完了。”
這無疑就是一個不容置辯的事實,這兩個果然一驚,李過待要說話,高一功已搶先道:“太後這是思慮過度所致,必不是真的,之前聽宋先生說,做夢都是反的,豈不正說明皇上如今好好的?”
高桂英暗笑了笑,道:“一定要告訴將士們,按照皇上之前的要求統一行動,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
這兩個點了點頭,幾乎異口同聲地道:“但憑皇後調遣。”
話音未落,黨守素匆匆進來道:“清軍有動靜了。”說著,見這三個一齊瞅著自己,接著道:“探馬來報,清軍多鐸部迴師北返,正奔陝西而來,距離潼關已不足百裏。”
高桂英莫名其妙地心一沉,忙問道:“多鐸所部?不是去追皇上的阿濟格?那麽,去追皇上的阿濟格現在幹嘛?”
黨守素搖了搖頭,道:“去湖廣那邊的探馬還沒有迴來,尚且不知。”
高桂英“哦”了一聲,半晌才又道:“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一種比之前任何一次殘敗都不好的預感,咱們不能再等了,既然咱們已經調動了清兵,無論是哪一路,咱們都必須馬上趕去跟皇上會和。”
三個聞言,忙不迭地去準備,按既定計劃撤離陝西。
非止一日,這一日,行至鬆滋,高桂英轉向李過道:“皇上遭遇不測的事兒證實了沒有?”
李過道:“探馬派出去不下二十撥了,迴報的消息跟咱們聽到的傳言都差不多,沒有更準確地消息,最好咱們能找到澤侯、綿侯他們。”
高桂英點了點頭,眼圈又紅了,歎了口氣,道:“撤出陝西不久,咱們就聽到了傳言,多少日子過去了,咱們仍不能證實消息的真假……”
正說著,但見高一功匆匆引了田見秀、劉芳亮、吳汝義等人進來。
田見秀、劉芳亮、吳汝義等人率所部不足兩千人一路北上,既要避開清軍,又要防止朱明軍隊的攻擊,行動起來難免慢了些。
正急,聞得高桂英率西路大軍至,忙不迭地趕過來會和。
高桂英見了他們,心裏咯噔一下,未及說話,田見秀等已過來跪倒邊磕頭邊失聲道:“皇上歿了,東路軍散了!”
說完,也不等高桂英問,田見秀已如此這般地把事情說了一遍。
傳言終於被證實,高桂英的淚水立即湧了上來,但她強自忍住了,過來一一扶起他們,道:“歿了的就歿了,活著的畢竟還要活下去。”
諸將聽她如此說,心中暗自敬佩,一齊看著她。
她懂大家的意思,稍頓了頓,道:“自打聽到皇上遭遇不測的傳言,我就在想,一支軍隊不能沒有統帥,李過不僅是皇上的親侄子,而且長期追隨皇上,戰功也卓著,我提議,由他統帥大順軍,不知大家可有異議?”
諸將紛紛道:“原該如此。”
她道了聲“好”,接著又道:“下麵,大家且議議咱們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諸將聞言,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李過。
李過道:“承蒙諸位信賴,李過就不客套了。”說著,清了清嗓子,接著道:“咱們原先的目標,就是推翻朱明,不想滿清乘虛而入了。
目前,滿清的湖廣總督羅繡錦命人傳過話來,想讓咱們歸降,朱明也派人過來聯絡,希望聯合抗清。
我的意見是,滿清再強大也非我族類,咱們該當跟朱明站到一起。”
諸將紛紛稱是,田見秀突然道:“李帥所言甚是,但咱們畢竟逼死了崇禎,朱明當中肯定還有不少抱著‘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的人,須得提防。”
李過道:“對,這一點兒必須向將士們講清楚,另外,咱們也不要急著迴複他們,看看情況再作最後的決定。”
多鐸多路謀取江南的策略大獲成功,繼博洛、孔有德等率兵俘獲了弘光帝朱由崧,另外的兩路也先後告捷,多鐸則在穩定了南京的局勢後,依洪承疇之策奏請多爾袞對南京進行了改革。
至此,江南半壁臣服,除了東南西南,大清基本已控製了整個中原,安撫之策已經達到目的。
一些業已歸順的官員們,為討得新主子歡心,或自動剃發以示忠心不二;或上書建議,以媚上謀取賞識,讓多爾袞感覺推行滿製的時機成熟。
做出決定後,多爾袞即命快馬傳檄各地。
此時的多鐸免不了誌得意滿,接到檄文後,由衷地道:“皇兄果是英明,此時剃發正當其時。”
博洛接話道:“早該如此,隻是咱們剛剛告示過說不剃發,卻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是不是合適?”
多鐸不以為然地道:“本王進入南京後,原以為必遭到百姓反擊,不想本王拜謁過明孝陵前往報恩寺上香時,百姓們竟萬人空巷來圍觀本王。
而曾經是他們的皇帝的朱由崧,被押解迴南京時,百姓們反而夾路唾罵,爭相向之投擲瓦礫。
這說明了什麽,這說明朱由崧的朝廷是不得民心的,而且他的朝廷再也沒有像樣的軍隊了,翻不起什麽大浪了。
還有,錢謙益、趙之龍等多次向本王說過,吳下民風柔弱,飛檄可定,無須用兵。
所以哪,你無須擔心,待本王迴師北返後,隻管依令而行就是。”
博洛道:“豫親王所言甚是,但他們受孔孟的儒家思想影響了兩千多年,博洛還是怕惹出事端來。”
多鐸失笑道:“檄文說的不是很明確嗎?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本王相信你足以應付。”
說著,見尼堪、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進來,知他們已準備停當,道了聲“大膽地幹吧”,揚長而去。
大順西路軍節節勝利,太後高桂英卻依然眉頭緊鎖,不停地看著地圖。
李過、高一功相互對望了一眼,李過不解地道:“我軍在陝西勢同摧枯拉朽,太後因何還這樣悶悶不樂?”
高桂英頭也不抬地道:“皇上說的對,要想有所圖謀,陝西之地確無法支撐,唉,隻不知他們到了哪兒,如今是不是安全?”
因為眼前的勝利,諸將,自然也包括李過、高一功等,漸漸地滋生了堅守陝西的想法。
高桂英敏感地捕捉到了,所以,才如是說。
李過、高一功兩個一愣,旋即明白了她的心思,悔意暗生,一齊言不由衷道:“您不是說過了嗎?咱們這邊打得越好,皇上那邊就越安全嗎?”
“他們能有這樣的態度,應該還不錯,不過,還得再敲打敲打他們,讓他們徹底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暗想著,高桂英故意不接他們的話茬,自顧道:“昨晚,我夢到皇上了,他竟渾身血淋淋地站在我的麵前!太恐怖了,若是沒有了皇上,大順可就真完了。”
這無疑就是一個不容置辯的事實,這兩個果然一驚,李過待要說話,高一功已搶先道:“太後這是思慮過度所致,必不是真的,之前聽宋先生說,做夢都是反的,豈不正說明皇上如今好好的?”
高桂英暗笑了笑,道:“一定要告訴將士們,按照皇上之前的要求統一行動,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
這兩個點了點頭,幾乎異口同聲地道:“但憑皇後調遣。”
話音未落,黨守素匆匆進來道:“清軍有動靜了。”說著,見這三個一齊瞅著自己,接著道:“探馬來報,清軍多鐸部迴師北返,正奔陝西而來,距離潼關已不足百裏。”
高桂英莫名其妙地心一沉,忙問道:“多鐸所部?不是去追皇上的阿濟格?那麽,去追皇上的阿濟格現在幹嘛?”
黨守素搖了搖頭,道:“去湖廣那邊的探馬還沒有迴來,尚且不知。”
高桂英“哦”了一聲,半晌才又道:“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一種比之前任何一次殘敗都不好的預感,咱們不能再等了,既然咱們已經調動了清兵,無論是哪一路,咱們都必須馬上趕去跟皇上會和。”
三個聞言,忙不迭地去準備,按既定計劃撤離陝西。
非止一日,這一日,行至鬆滋,高桂英轉向李過道:“皇上遭遇不測的事兒證實了沒有?”
李過道:“探馬派出去不下二十撥了,迴報的消息跟咱們聽到的傳言都差不多,沒有更準確地消息,最好咱們能找到澤侯、綿侯他們。”
高桂英點了點頭,眼圈又紅了,歎了口氣,道:“撤出陝西不久,咱們就聽到了傳言,多少日子過去了,咱們仍不能證實消息的真假……”
正說著,但見高一功匆匆引了田見秀、劉芳亮、吳汝義等人進來。
田見秀、劉芳亮、吳汝義等人率所部不足兩千人一路北上,既要避開清軍,又要防止朱明軍隊的攻擊,行動起來難免慢了些。
正急,聞得高桂英率西路大軍至,忙不迭地趕過來會和。
高桂英見了他們,心裏咯噔一下,未及說話,田見秀等已過來跪倒邊磕頭邊失聲道:“皇上歿了,東路軍散了!”
說完,也不等高桂英問,田見秀已如此這般地把事情說了一遍。
傳言終於被證實,高桂英的淚水立即湧了上來,但她強自忍住了,過來一一扶起他們,道:“歿了的就歿了,活著的畢竟還要活下去。”
諸將聽她如此說,心中暗自敬佩,一齊看著她。
她懂大家的意思,稍頓了頓,道:“自打聽到皇上遭遇不測的傳言,我就在想,一支軍隊不能沒有統帥,李過不僅是皇上的親侄子,而且長期追隨皇上,戰功也卓著,我提議,由他統帥大順軍,不知大家可有異議?”
諸將紛紛道:“原該如此。”
她道了聲“好”,接著又道:“下麵,大家且議議咱們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諸將聞言,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李過。
李過道:“承蒙諸位信賴,李過就不客套了。”說著,清了清嗓子,接著道:“咱們原先的目標,就是推翻朱明,不想滿清乘虛而入了。
目前,滿清的湖廣總督羅繡錦命人傳過話來,想讓咱們歸降,朱明也派人過來聯絡,希望聯合抗清。
我的意見是,滿清再強大也非我族類,咱們該當跟朱明站到一起。”
諸將紛紛稱是,田見秀突然道:“李帥所言甚是,但咱們畢竟逼死了崇禎,朱明當中肯定還有不少抱著‘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的人,須得提防。”
李過道:“對,這一點兒必須向將士們講清楚,另外,咱們也不要急著迴複他們,看看情況再作最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