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定了主意,吳三桂率所部徑直返迴山海關,從背後對鎮守關門的唐通部發起突然襲擊。
變生意外,唐通猝不及防,兵力又不及吳部的五分之一,不敵,率殘部撤至一片石,大順政權委任的其他官員也紛紛逃迴。
遍尋不見宋獻策,再細想其話,李岩瞬間已了然於胸,為防其受害,隻得把事悶在心裏。
過不了幾天,不僅那些降官降將的希望破滅,連曾經夾道歡迎的百姓,也開始對大順軍畏之如虎。
李岩憂心似焚,幾次求見李自成,卻都被阻之門外。
這日,正歎氣,其弟李侔進來,一臉急色道:“吳三桂反了,奪了山海關,唐通及大順官員撤到了一片石。”
李岩聞言,猛地站了起來,行至地圖前,邊看邊道:“一片石位於遼寧與河北的分界處,向有京東首關之稱,這個唐通,果然熟悉遼東情況,選的地方不錯。”
說著,突然記起了什麽似地,問道:“吳三桂後撤的時候,不是讓你去通報了嗎?為什麽不通知唐通及早做準備?”
李侔道:“我馬上就通報給了劉宗敏,他正忙著逼餉,哪裏顧得上?”
李岩道:“他是怕讓他出征耽誤了他享樂吧?走,隨我去見皇上。”
說著,轉身往外走。
李侔道:“萬一再不讓見咋辦?”
李岩邊走邊道:“萬一吳三桂投降了清軍,這可是要命的事,哼,這個時候還不讓見?”
李侔想想也是,忙跟了來。
事實卻果如李侔所料,宮廷守衛果然不讓進。
李岩大怒,拔劍相向。
宮廷守衛均知李岩殺伐果斷,不由自主地紛紛後退。
李岩冷“哼”了一聲,徑直闖了進來。
李自成正一左一右擁著竇美儀和陳圓圓,在嬉鬧,冷不丁地見李岩手持寶劍闖進來,忙推開她們兩個,吃驚地看著李岩。
李岩登時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忙收了寶劍,跪倒行禮,行禮罷,竟也不肯起來,一五一十地把事說了,說完,又道:“因為心裏著急,李岩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還請皇上諒解。”
李自成心裏釋然,道了聲“起來吧”,站起來,掉頭往外走,見李岩仍在跪著,又道:“走啊,去武英殿,抓緊議定哪。”
李岩這才起來,跟著徑奔武英殿。
到得武英殿,牛金星、劉宗敏等已到齊了,李自成自去坐了,把李岩所講又講了一遍,道:“誰人肯去征伐吳三桂這個叛逆?”
說著,眼光掃向了劉宗敏。
劉宗敏果如李岩所料,在想:“哼,都在北京享樂,憑啥讓我鐵匠去征伐吃苦?”想著,忙低了頭。
李自成懂他的心思,不由大失所望,轉頭去看李岩。
李岩頓了頓,道:“事關重大,李岩以為,還是皇上親征為好。”
“哼,皇上親征,我等豈不全要跟隨?這個李岩,總是招人恨!”眾人聞言,紛紛暗想著。
李自成也不願,但見眾人都不肯出頭,隻好道:“好,定了,朕親征,四月十三日正式出發。”
說著,看了看眾人,突然問道:“怎麽不見了宋先生?”
經他這一提醒,眾人均意識到了,紛紛莫名其妙地對望著。
李岩欲要稟報,想了想,卻還是忍住了。
李自成顯然也不過就是一問,隨即又道:“劉芳亮與李侔留守北京,餘者全部隨朕出征,大家速去準備吧,務要一舉殲滅吳三桂。”
牛金星在想:“他之所以要找宋獻策,不過要向他問計,這個宋獻策,也不知為啥竟沒有來,哼,正好,慢慢地讓皇上疏遠他,咱頂替他。”
拿定了主意,見眾人要走,忙道:“臣還有一言。”
李自成道:“隻管說來。”
牛金星暗喜,故意拿腔拿調地道:“臣建議,帶上朱慈烺兄弟三個和吳襄等人,若是能夠以君臣大義和親情勸降吳三桂,咱們還當竭力爭取。”
“吳三桂既已做出了決定,恐怕憑這些已經無濟於事了。”李岩暗想著,見牛金星一臉自得,到了嘴邊的話還是硬生生地咽了迴去。
見沒人反對,李自成想想也是,點了點頭,道:“也好,省得他們趁京城空虛的時候弄出些事端來。”
說完,又問道:“登基的事兒,準備的咋樣了?”
牛金星道:“已經完成,待凱旋歸來,即可舉行大典。”
李自成“哦”了一聲,沉思著,沒有再說話。
“凱旋?”李岩卻情不自禁地暗自反問了一句,心裏莫名其妙地湧上一股不祥的預感。
吳三桂一擊成功,占了山海關,安排好防守後,即把自己關進了屋裏沉思著。
顯然地,他還在權衡著利弊。不過,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開始思考應對之策。
“沒辦法,南方的明軍一時半會兒起不了作用,要應對目前的局勢,隻有聯清抗順,方能求得自保,可是,咋個聯法呢?
哼,無論怎樣,都必須保持獨立,若失去了獨立,啥都是空談。如此的話,清軍又會提什麽樣的條件呢?
崇禎雖然死了,可是明朝還有南京,這也算是一個籌碼,隻要打敗了李自成,明朝照樣還可以存在,所以咱必須據理力爭。
事實也是,協助咱打敗了李自成,清軍必定會要一些好處,他們並不吃虧,咱們應該還是有爭取餘地的,該給他們什麽樣的好處呢?”
正想著,高第匆匆進來道:“李自成於四月十三日出兵了,號稱二十萬,以我看,連同唐通的一萬人算在內,也不會超過十萬。”
吳三桂點了點頭,以示同意他的說法,道:“立即命山海關士紳、儒生李友鬆、譚邃寰、劉泰臨、劉台山、黃鎮庵、高選等六人,於北京之東不遠的三河縣迎候李自成,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時日,爭取時間。”
高第道:“好,我這就去辦。”說著,掉頭就走。
吳三桂道了聲“且慢”,卻不再說話,去案幾前坐了,提筆疾書,高第忙湊過來看,但見其寫道:
“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
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酧,不敢食言。”
寫罷,轉向高第問道:“咋樣?”
高第道:“好!”
吳三桂道:“事關機密,就讓副將楊珅、遊擊郭雲龍兩個去辦吧。”
變生意外,唐通猝不及防,兵力又不及吳部的五分之一,不敵,率殘部撤至一片石,大順政權委任的其他官員也紛紛逃迴。
遍尋不見宋獻策,再細想其話,李岩瞬間已了然於胸,為防其受害,隻得把事悶在心裏。
過不了幾天,不僅那些降官降將的希望破滅,連曾經夾道歡迎的百姓,也開始對大順軍畏之如虎。
李岩憂心似焚,幾次求見李自成,卻都被阻之門外。
這日,正歎氣,其弟李侔進來,一臉急色道:“吳三桂反了,奪了山海關,唐通及大順官員撤到了一片石。”
李岩聞言,猛地站了起來,行至地圖前,邊看邊道:“一片石位於遼寧與河北的分界處,向有京東首關之稱,這個唐通,果然熟悉遼東情況,選的地方不錯。”
說著,突然記起了什麽似地,問道:“吳三桂後撤的時候,不是讓你去通報了嗎?為什麽不通知唐通及早做準備?”
李侔道:“我馬上就通報給了劉宗敏,他正忙著逼餉,哪裏顧得上?”
李岩道:“他是怕讓他出征耽誤了他享樂吧?走,隨我去見皇上。”
說著,轉身往外走。
李侔道:“萬一再不讓見咋辦?”
李岩邊走邊道:“萬一吳三桂投降了清軍,這可是要命的事,哼,這個時候還不讓見?”
李侔想想也是,忙跟了來。
事實卻果如李侔所料,宮廷守衛果然不讓進。
李岩大怒,拔劍相向。
宮廷守衛均知李岩殺伐果斷,不由自主地紛紛後退。
李岩冷“哼”了一聲,徑直闖了進來。
李自成正一左一右擁著竇美儀和陳圓圓,在嬉鬧,冷不丁地見李岩手持寶劍闖進來,忙推開她們兩個,吃驚地看著李岩。
李岩登時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忙收了寶劍,跪倒行禮,行禮罷,竟也不肯起來,一五一十地把事說了,說完,又道:“因為心裏著急,李岩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還請皇上諒解。”
李自成心裏釋然,道了聲“起來吧”,站起來,掉頭往外走,見李岩仍在跪著,又道:“走啊,去武英殿,抓緊議定哪。”
李岩這才起來,跟著徑奔武英殿。
到得武英殿,牛金星、劉宗敏等已到齊了,李自成自去坐了,把李岩所講又講了一遍,道:“誰人肯去征伐吳三桂這個叛逆?”
說著,眼光掃向了劉宗敏。
劉宗敏果如李岩所料,在想:“哼,都在北京享樂,憑啥讓我鐵匠去征伐吃苦?”想著,忙低了頭。
李自成懂他的心思,不由大失所望,轉頭去看李岩。
李岩頓了頓,道:“事關重大,李岩以為,還是皇上親征為好。”
“哼,皇上親征,我等豈不全要跟隨?這個李岩,總是招人恨!”眾人聞言,紛紛暗想著。
李自成也不願,但見眾人都不肯出頭,隻好道:“好,定了,朕親征,四月十三日正式出發。”
說著,看了看眾人,突然問道:“怎麽不見了宋先生?”
經他這一提醒,眾人均意識到了,紛紛莫名其妙地對望著。
李岩欲要稟報,想了想,卻還是忍住了。
李自成顯然也不過就是一問,隨即又道:“劉芳亮與李侔留守北京,餘者全部隨朕出征,大家速去準備吧,務要一舉殲滅吳三桂。”
牛金星在想:“他之所以要找宋獻策,不過要向他問計,這個宋獻策,也不知為啥竟沒有來,哼,正好,慢慢地讓皇上疏遠他,咱頂替他。”
拿定了主意,見眾人要走,忙道:“臣還有一言。”
李自成道:“隻管說來。”
牛金星暗喜,故意拿腔拿調地道:“臣建議,帶上朱慈烺兄弟三個和吳襄等人,若是能夠以君臣大義和親情勸降吳三桂,咱們還當竭力爭取。”
“吳三桂既已做出了決定,恐怕憑這些已經無濟於事了。”李岩暗想著,見牛金星一臉自得,到了嘴邊的話還是硬生生地咽了迴去。
見沒人反對,李自成想想也是,點了點頭,道:“也好,省得他們趁京城空虛的時候弄出些事端來。”
說完,又問道:“登基的事兒,準備的咋樣了?”
牛金星道:“已經完成,待凱旋歸來,即可舉行大典。”
李自成“哦”了一聲,沉思著,沒有再說話。
“凱旋?”李岩卻情不自禁地暗自反問了一句,心裏莫名其妙地湧上一股不祥的預感。
吳三桂一擊成功,占了山海關,安排好防守後,即把自己關進了屋裏沉思著。
顯然地,他還在權衡著利弊。不過,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開始思考應對之策。
“沒辦法,南方的明軍一時半會兒起不了作用,要應對目前的局勢,隻有聯清抗順,方能求得自保,可是,咋個聯法呢?
哼,無論怎樣,都必須保持獨立,若失去了獨立,啥都是空談。如此的話,清軍又會提什麽樣的條件呢?
崇禎雖然死了,可是明朝還有南京,這也算是一個籌碼,隻要打敗了李自成,明朝照樣還可以存在,所以咱必須據理力爭。
事實也是,協助咱打敗了李自成,清軍必定會要一些好處,他們並不吃虧,咱們應該還是有爭取餘地的,該給他們什麽樣的好處呢?”
正想著,高第匆匆進來道:“李自成於四月十三日出兵了,號稱二十萬,以我看,連同唐通的一萬人算在內,也不會超過十萬。”
吳三桂點了點頭,以示同意他的說法,道:“立即命山海關士紳、儒生李友鬆、譚邃寰、劉泰臨、劉台山、黃鎮庵、高選等六人,於北京之東不遠的三河縣迎候李自成,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時日,爭取時間。”
高第道:“好,我這就去辦。”說著,掉頭就走。
吳三桂道了聲“且慢”,卻不再說話,去案幾前坐了,提筆疾書,高第忙湊過來看,但見其寫道:
“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
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酧,不敢食言。”
寫罷,轉向高第問道:“咋樣?”
高第道:“好!”
吳三桂道:“事關機密,就讓副將楊珅、遊擊郭雲龍兩個去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