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
接到棄守寧遠的聖旨後,薊遼總督王永吉、寧遠總兵吳三桂等遼東官員,知事關重大,不敢怠慢,無奈崇禎嚴令務必同時撤百姓迴關內,行動難免遲緩了些,至十九日方始到得山海關。
自覺已經耽擱太多時日,吳三桂匆匆把百姓交付於地方官之後,即率部徑往京師進發。
行至永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盧龍縣),隊伍突然停了下來,吳三桂不滿道:“救兵似救火,今日已經是二十二日了,告訴前軍不要停,加速前進。”
中軍道:“啟稟平西伯,非是前軍要停,定西伯唐通來了,攔住了去路。”
吳三桂“哦”了一聲,問道:“他不去護衛京城,來這裏做啥?”
中軍道:“說是京城淪陷了,皇上已於十九日自縊身亡了,京城被大順軍占了。”
吳三桂不由睜大了眼道:“怎麽可能?縱使大順軍再強悍,憑京城的防守,又怎麽可能?”
中軍茫然地搖了搖頭,道:“外麵也是這樣傳的。”
吳三桂仍不肯信,還要再問,但聽有人道:“不,這不是傳言,這是現實。”
吳三桂一愣,忙抬頭去看,竟是唐通,後麵還跟著黎玉田、高第兩個。
唐通歸降後,不僅沒受到歧視,反而比崇禎時更受恩寵,鐵了心要效力大順,領命後,率了一萬精兵徑奔遼東而來,一路招降,風光無限。
這日,招降了永平府後,聞得吳三桂到了,忙攔住了。
其實,這消息昨天就已開始瘋傳,隻是大家都不肯信。黎玉田、高第兩個聞知唐通攔路,急於知道真偽,忙去接了進來。
趕巧聽到吳三桂和中軍在說話,唐通迫不及待接了話,見吳三桂還在愣怔,又道:“是,京城的防守堅固,可惜明朝的人心盡失,大批的文官武將歸降了大順,百姓也在爭相夾道歡迎大順軍,天下歸於大順已是眾望所歸。”
吳三桂聞言已然信了,快速地在想:“這樣的結果,咱早有預料,卻不想會這樣快,唉,虧得當初咱給皇太極留了情麵,才多了一層選擇,人哪,果真是給別人留情麵就是給自己留出路……”
正想著,聽唐通又道:“大順皇帝可是對平西伯高看一眼哪,許諾,隻要平西伯及遼東的諸位肯服務於大順,不僅原職務爵位不變,日後還可以封侯,待遇隻能在唐通之上。”
說著,往自己身後一指,接著道:“大順皇上親賜的四萬兩白銀,就在唐通軍中,平西伯若是不嫌,唐通這就辦理交割,山海關交由唐通去守,平西伯即可去京城接受新的任命。”
吳三桂登時明白過來,突然道:“後所、前屯衛、中前所三城失陷後,寧遠就成為山海關外的一座孤城,已經失去戰略意義,臣吳三桂不止一次地向皇上進諫過,可皇上您為什麽不肯聽三桂之言,及早棄守呢?”
說著,竟是涕淚俱下。
唐通不由大失所望。
諸將亦是不解,黎玉田勸道:“平西伯說出了兄弟們的心聲,兄弟們又何嚐不心疼如割呢?但逝者畢竟已逝,如今關外有清兵虎視眈眈,京城已為大順所占,何去何從,還得平西伯定奪哪。”
吳三桂一句話探出了大家的態度,稍稍放了心,佯作為難地問道:“兄弟們都是這樣的意思?”
眾人忙不迭點頭。
吳三桂再問道:“總督王大人不知是啥意思?”
黎玉田道:“剛有消息的時候,我們就派快馬征求過他的意見,他的意思也是由平西伯定奪。”
吳三桂“哦”了一聲,道:“多謝弟兄們的信任,但如此重大的決定,不能由三桂一個人來定,三桂想聽聽兄弟們的意見。”
說著,衝唐通揮了揮手,示意唐通先迴避一下。
唐通會意,隻得先退了下去。
高第道:“以我們目前的勢力,無論是大順還是大清,都戰之不過,要想保全自己,必須選邊站。
大順這邊,雖說逼死了皇上俘虜了太子占領了京城,必將招致不少的反對,但是,唐通、白廣恩等等不少人都歸降了,又有百姓的擁戴,唐通說的沒錯,大順已是眾望所歸。
更重要的是,咱們一向待在遼東,與大順間沒有仇恨,而且大順看重咱們,平西伯的父親等親人還在京城,須得大順予以照顧。
大清這邊呢,雖說有咱們的老總督和平西伯的舅父等人,但他們至今沒有多少權力,而且咱們與之仇殺多次,極難返顏,更關鍵的是,他們屬異族,由此招來的反對會更多。
還有另外一個事實,便是皇太極死了,福臨繼承了皇位。福臨不過孩童,大權由咱們的死敵多爾袞執掌。這個過程中,雖沒有生亂,他們的內耗也不少。
他們倒是也派來了使官,但兩害相權取其輕,高第以為還是站大順這邊好些。”
黎玉田等紛紛附和。
吳三桂沉思著道:“既然大家都跟三桂一樣,最先想到的是要保全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把事情做絕,到什麽時候都為自己留有餘地。”
說著,見大家一齊不解地看著自己,進一步道:“譬如說,咱們保持相對的獨立,隻是向大清借兵,打敗李自成,扶太子登位,應該也不是不可。”
高第道:“果那樣,當然不錯,但李自成他們既然能攻入京城,就說明他們當中有能人,不會傻到被人騙的地步,多爾袞更是如此,隻怕到時候不好控製。”
吳三桂不滿道:“不試,又怎麽知道?”
黎玉田道:“不到萬不得已,最好還是不要走那一步,不過,大順若是敢逼咱,咱就走那一步。”
眾人紛紛附和。
吳三桂想了想,道:“好,凡事做兩手準備。”頓了頓,又道:“告訴唐通,讓之去守山海關,咱們進京去參見大順皇上。另,張貼告示安民,就說本鎮率所部朝見新主,所過秋毫無犯,爾民不必驚恐。”
唐通正擔心,聞報大喜,跟吳三桂辦理過賞銀交割,自去接管山海關。
吳三桂則率部徑奔北京。
二十六日,行至河北玉田縣,吳三桂衝左右道:“這兒離京城不遠了,命大家停下來,好好收拾一番,莫要被人小瞧了。”
話音未落,但見中軍領了一人匆匆而來,吳三桂識得,正是父親的貼身家丁,心裏猛地一動,已問道:“你咋來了?”
這家丁見是吳三桂,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磕頭道:“大順軍逼餉,把老爺給抓了,少夫人也被劉宗敏奪去,獻給了李自成。”
吳三桂隻覺腦袋“嗡”地一聲,半晌才道:“你這奴才,咋地才來稟報?”
這家丁道:“出不來啊,城門被關了。”說完,唯恐吳三桂不信,不無後怕地道:“真的,可慘了,嘉定伯周奎被殺了四個子侄,逼出了五十三萬兩銀子,還有陳演,交了四萬兩銀子,愣是沒能保住命。”
吳三桂看了看高第等人,問道:“照你這麽說來,所有的降將降官都被逼餉了?”
這家丁忙不迭地點頭稱是。
黎玉田道:“果如此,哪裏會眾望所歸?分明就是流寇作為嘛,還哪裏會有什麽希望?我等不妨以平西伯所言行事。”
吳三桂恨恨地道:“哼,你無情就別怪我吳三桂無義,不過,咱們且不聲張,待跟清兵談妥了再說,若是能跟南京聯係上更好,不過夠嗆。”
接到棄守寧遠的聖旨後,薊遼總督王永吉、寧遠總兵吳三桂等遼東官員,知事關重大,不敢怠慢,無奈崇禎嚴令務必同時撤百姓迴關內,行動難免遲緩了些,至十九日方始到得山海關。
自覺已經耽擱太多時日,吳三桂匆匆把百姓交付於地方官之後,即率部徑往京師進發。
行至永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盧龍縣),隊伍突然停了下來,吳三桂不滿道:“救兵似救火,今日已經是二十二日了,告訴前軍不要停,加速前進。”
中軍道:“啟稟平西伯,非是前軍要停,定西伯唐通來了,攔住了去路。”
吳三桂“哦”了一聲,問道:“他不去護衛京城,來這裏做啥?”
中軍道:“說是京城淪陷了,皇上已於十九日自縊身亡了,京城被大順軍占了。”
吳三桂不由睜大了眼道:“怎麽可能?縱使大順軍再強悍,憑京城的防守,又怎麽可能?”
中軍茫然地搖了搖頭,道:“外麵也是這樣傳的。”
吳三桂仍不肯信,還要再問,但聽有人道:“不,這不是傳言,這是現實。”
吳三桂一愣,忙抬頭去看,竟是唐通,後麵還跟著黎玉田、高第兩個。
唐通歸降後,不僅沒受到歧視,反而比崇禎時更受恩寵,鐵了心要效力大順,領命後,率了一萬精兵徑奔遼東而來,一路招降,風光無限。
這日,招降了永平府後,聞得吳三桂到了,忙攔住了。
其實,這消息昨天就已開始瘋傳,隻是大家都不肯信。黎玉田、高第兩個聞知唐通攔路,急於知道真偽,忙去接了進來。
趕巧聽到吳三桂和中軍在說話,唐通迫不及待接了話,見吳三桂還在愣怔,又道:“是,京城的防守堅固,可惜明朝的人心盡失,大批的文官武將歸降了大順,百姓也在爭相夾道歡迎大順軍,天下歸於大順已是眾望所歸。”
吳三桂聞言已然信了,快速地在想:“這樣的結果,咱早有預料,卻不想會這樣快,唉,虧得當初咱給皇太極留了情麵,才多了一層選擇,人哪,果真是給別人留情麵就是給自己留出路……”
正想著,聽唐通又道:“大順皇帝可是對平西伯高看一眼哪,許諾,隻要平西伯及遼東的諸位肯服務於大順,不僅原職務爵位不變,日後還可以封侯,待遇隻能在唐通之上。”
說著,往自己身後一指,接著道:“大順皇上親賜的四萬兩白銀,就在唐通軍中,平西伯若是不嫌,唐通這就辦理交割,山海關交由唐通去守,平西伯即可去京城接受新的任命。”
吳三桂登時明白過來,突然道:“後所、前屯衛、中前所三城失陷後,寧遠就成為山海關外的一座孤城,已經失去戰略意義,臣吳三桂不止一次地向皇上進諫過,可皇上您為什麽不肯聽三桂之言,及早棄守呢?”
說著,竟是涕淚俱下。
唐通不由大失所望。
諸將亦是不解,黎玉田勸道:“平西伯說出了兄弟們的心聲,兄弟們又何嚐不心疼如割呢?但逝者畢竟已逝,如今關外有清兵虎視眈眈,京城已為大順所占,何去何從,還得平西伯定奪哪。”
吳三桂一句話探出了大家的態度,稍稍放了心,佯作為難地問道:“兄弟們都是這樣的意思?”
眾人忙不迭點頭。
吳三桂再問道:“總督王大人不知是啥意思?”
黎玉田道:“剛有消息的時候,我們就派快馬征求過他的意見,他的意思也是由平西伯定奪。”
吳三桂“哦”了一聲,道:“多謝弟兄們的信任,但如此重大的決定,不能由三桂一個人來定,三桂想聽聽兄弟們的意見。”
說著,衝唐通揮了揮手,示意唐通先迴避一下。
唐通會意,隻得先退了下去。
高第道:“以我們目前的勢力,無論是大順還是大清,都戰之不過,要想保全自己,必須選邊站。
大順這邊,雖說逼死了皇上俘虜了太子占領了京城,必將招致不少的反對,但是,唐通、白廣恩等等不少人都歸降了,又有百姓的擁戴,唐通說的沒錯,大順已是眾望所歸。
更重要的是,咱們一向待在遼東,與大順間沒有仇恨,而且大順看重咱們,平西伯的父親等親人還在京城,須得大順予以照顧。
大清這邊呢,雖說有咱們的老總督和平西伯的舅父等人,但他們至今沒有多少權力,而且咱們與之仇殺多次,極難返顏,更關鍵的是,他們屬異族,由此招來的反對會更多。
還有另外一個事實,便是皇太極死了,福臨繼承了皇位。福臨不過孩童,大權由咱們的死敵多爾袞執掌。這個過程中,雖沒有生亂,他們的內耗也不少。
他們倒是也派來了使官,但兩害相權取其輕,高第以為還是站大順這邊好些。”
黎玉田等紛紛附和。
吳三桂沉思著道:“既然大家都跟三桂一樣,最先想到的是要保全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把事情做絕,到什麽時候都為自己留有餘地。”
說著,見大家一齊不解地看著自己,進一步道:“譬如說,咱們保持相對的獨立,隻是向大清借兵,打敗李自成,扶太子登位,應該也不是不可。”
高第道:“果那樣,當然不錯,但李自成他們既然能攻入京城,就說明他們當中有能人,不會傻到被人騙的地步,多爾袞更是如此,隻怕到時候不好控製。”
吳三桂不滿道:“不試,又怎麽知道?”
黎玉田道:“不到萬不得已,最好還是不要走那一步,不過,大順若是敢逼咱,咱就走那一步。”
眾人紛紛附和。
吳三桂想了想,道:“好,凡事做兩手準備。”頓了頓,又道:“告訴唐通,讓之去守山海關,咱們進京去參見大順皇上。另,張貼告示安民,就說本鎮率所部朝見新主,所過秋毫無犯,爾民不必驚恐。”
唐通正擔心,聞報大喜,跟吳三桂辦理過賞銀交割,自去接管山海關。
吳三桂則率部徑奔北京。
二十六日,行至河北玉田縣,吳三桂衝左右道:“這兒離京城不遠了,命大家停下來,好好收拾一番,莫要被人小瞧了。”
話音未落,但見中軍領了一人匆匆而來,吳三桂識得,正是父親的貼身家丁,心裏猛地一動,已問道:“你咋來了?”
這家丁見是吳三桂,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磕頭道:“大順軍逼餉,把老爺給抓了,少夫人也被劉宗敏奪去,獻給了李自成。”
吳三桂隻覺腦袋“嗡”地一聲,半晌才道:“你這奴才,咋地才來稟報?”
這家丁道:“出不來啊,城門被關了。”說完,唯恐吳三桂不信,不無後怕地道:“真的,可慘了,嘉定伯周奎被殺了四個子侄,逼出了五十三萬兩銀子,還有陳演,交了四萬兩銀子,愣是沒能保住命。”
吳三桂看了看高第等人,問道:“照你這麽說來,所有的降將降官都被逼餉了?”
這家丁忙不迭地點頭稱是。
黎玉田道:“果如此,哪裏會眾望所歸?分明就是流寇作為嘛,還哪裏會有什麽希望?我等不妨以平西伯所言行事。”
吳三桂恨恨地道:“哼,你無情就別怪我吳三桂無義,不過,咱們且不聲張,待跟清兵談妥了再說,若是能跟南京聯係上更好,不過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