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宗龍不過說了幾句實話,就被下了獄,原已意冷,終經不住陳新甲恩威兼施,按崇禎的要求表過忠心後,徑奔陝西三邊赴任。
途徑陝西,新任陝西巡撫汪喬年忙將之迎至內廳,屏退左右道:“傅先生何苦如此匆忙?”
傅宗龍知其好意,歎了口氣道:“汪大人該是了解宗龍的,宗龍重諾,既已答應下來,就絕不會再首鼠兩端。”
汪喬年點了點頭,道:“喬年自然知道,喬年丁父憂期間,多蒙傅先生惠顧,不敢不如實相告,三邊的流寇雖暫時少了些,卻並沒有被消滅,而是竄至了河南、湖廣等地,而且有成患之勢,不知傅先生計將安出?”
傅宗龍道:“流寇終究是流寇,隻要肯集中軍隊和糧餉,不惜一戰,宗龍以為還不至於那麽悲觀,更何況河南、湖廣等地並不隸屬於三邊,宗龍正好借機搞好三邊的防務,嚴防流寇迴竄。”
汪喬年道:“可惜關中的丁兵、糧食早已派用完了,根本無法響應了。”
傅宗龍一愣,反問道:“早已派用完了?”
汪喬年道:“是啊,喬年也是到任後才知道的。”
傅宗龍道:“怎麽會這樣呢?”說著,一臉的失望和無奈。
汪喬年還欲再說,傅宗龍的中軍匆匆進來道:“啟稟總督大人,兵部陳大人快馬傳檄,說皇上命大人速率四川、陝西部隊出潼關,於新蔡與保定總督楊文嶽的部隊匯合,圍剿流寇李自成所部。”
傅宗龍聞言,轉身出了內廳,走至外廳的地圖前,呆呆地看著。
汪喬年跟過來道:“如今的李自成可不比往昔了,據說有數十萬之眾。”
說著,過來握了傅宗龍的手,接著道:“總督大人可能是朝廷唯一能夠平定流寇的人了,萬望保重哪。”
傅宗龍動情地道:“汪大人過譽了,宗龍一諾千金,必盡全力跟流寇周旋,不使河山再有失。”
李自成依宋獻策之計,撤了開封之圍,向南轉進鄧州,正行進,一探馬飛奔而來,到得近前,縱身下馬,道:“啟稟闖王,有官兵正架起浮橋東渡汝寧,請闖王定奪。”
李自成“哦”了一聲,問道:“何人統兵?意欲何為?”
探馬道:“據線報,統兵者乃新任三邊總督傅宗龍,會同了保定總督楊文嶽的部隊,欲往項城而去,專為我軍而來。”
李自成冷“哼”了一聲,轉向宋獻策道:“不知先生可有破敵之計否?”
宋獻策沉思著道:“反正這兩個人遲早都要會一會,既然在這裏遇上了,不妨就在這裏吧。”
說著,見李自成連連點頭,繼續道:“他們架浮橋,咱們也架浮橋,分出一小股部隊大張旗鼓地從浮橋上過河西去,造成我軍西去汝寧的假象,大部隊則於樹林中隱蔽待敵,到時候,哼。”
李自成道:“好計,命各部速依令而行。”
因為傅宗龍否決了自己休整幾日再行動的提議,楊文嶽打定了主意要讓傅宗龍難堪,所以,一路上甘願做跟班,從不多表態。
傅宗龍不傻,自能感覺得到,正尋思著該怎麽緩和一下,賀人龍過來道:“賊兵要向汝寧去了,架起浮橋就要渡過河走了。”
傅宗龍轉向楊文嶽,道:“請楊大人定奪。”
楊文嶽跟傅宗龍雖都是總督,但朝廷的檄文上說的明白,這次聯合出兵由傅宗龍負責。傅宗龍如此說,顯然是在賣麵子給他。
楊文嶽的自尊得到了滿足,不好再不說話,問道:“過了多少?”
賀人龍道:“探馬來報時,已過了多半,現應該已全部過去了。”
楊文嶽道:“那就快追啊。”說完,突然意識到賀人龍、李國奇乃陝西兵,歸傅宗龍節製,忙又轉向虎大威道:“命令部隊,快追,絕不能讓他們逃掉。”
虎大威提醒道:“流寇人數可不算少哪。”
楊文嶽道:“人數再多也是流寇,怕他作甚?”
傅宗龍不以為然,唯恐再惹惱了他,忙轉向賀人龍、李國奇附和道:“所言甚是,快追,絕不能讓他們逃掉。”
三總兵領命,各帶人馬去追。
追了三十裏,至孟家莊,已是正午。
賀人龍、虎大威兩個幾乎異口同聲地道:“馬累了,休息休息再追吧。”
諸將都累得不行,聞言,紛紛下馬解甲,把武器靠到一邊,到村子裏尋找馬草。
義軍等的正是這個時候,一齊叫嚷著從樹林中殺出。
官兵猝不及防,倉促應戰,饒是李國奇再三唿喝,還是一會兒就敗下陣來。李國奇無奈,隻得隨賀人龍、虎大威兩個逃往沈丘。
義軍也不去追趕,直奔傅宗龍、楊文嶽聯合起來駐紮的火燒店。
楊文嶽自覺賺迴了麵子,正跟傅宗龍商量下步計劃,驀聽得義軍掩殺過來,登時慌做了一團。
傅宗龍還算鎮靜,認真聽了聽,道:“莫慌,他們沒有動用騎兵,喊得再響,一時半會兒還衝不過來,你去東南向,我去西北向,待他們近了,隻管放炮,擊退他們。”
楊文嶽想想也是,稍稍平靜了些,依言去做。
傅宗龍忍不住看了一眼他的背影,暗自歎了口氣,親去指揮。
義軍倒也英勇,冒著炮火,奮不顧身地往前衝,直到天黑才停止了進攻。
傅宗龍既累又餓,邊啃著親兵遞過來的幹糧,邊道:“吃過之後,大家抓緊加固戰壕,一定要嚴防流寇偷襲。”
話音未落,中軍匆匆過來道:“啟稟總督大人,保定兵乘夜色走了。”
傅宗龍臉色一沉,道:“去哪兒了?”
中軍道:“看方向,應該是項城。”
“他媽的,朝廷這都用了些什麽人?”傅宗龍暗罵了一句,道:“他們避死,宗龍難道也要避死嗎?宗龍老了,絕不,今天既陷於流寇包圍中,就跟大家一道決一死戰。
命令,從咱們這邊抽調士兵填補他們留下的空缺,賀人龍、李國奇速迴兵前來救援。”
說完,召裨校李本實過去挨著楊文嶽守過的壁堡開挖戰壕,堆起戰壘用來拒擊義軍。
途徑陝西,新任陝西巡撫汪喬年忙將之迎至內廳,屏退左右道:“傅先生何苦如此匆忙?”
傅宗龍知其好意,歎了口氣道:“汪大人該是了解宗龍的,宗龍重諾,既已答應下來,就絕不會再首鼠兩端。”
汪喬年點了點頭,道:“喬年自然知道,喬年丁父憂期間,多蒙傅先生惠顧,不敢不如實相告,三邊的流寇雖暫時少了些,卻並沒有被消滅,而是竄至了河南、湖廣等地,而且有成患之勢,不知傅先生計將安出?”
傅宗龍道:“流寇終究是流寇,隻要肯集中軍隊和糧餉,不惜一戰,宗龍以為還不至於那麽悲觀,更何況河南、湖廣等地並不隸屬於三邊,宗龍正好借機搞好三邊的防務,嚴防流寇迴竄。”
汪喬年道:“可惜關中的丁兵、糧食早已派用完了,根本無法響應了。”
傅宗龍一愣,反問道:“早已派用完了?”
汪喬年道:“是啊,喬年也是到任後才知道的。”
傅宗龍道:“怎麽會這樣呢?”說著,一臉的失望和無奈。
汪喬年還欲再說,傅宗龍的中軍匆匆進來道:“啟稟總督大人,兵部陳大人快馬傳檄,說皇上命大人速率四川、陝西部隊出潼關,於新蔡與保定總督楊文嶽的部隊匯合,圍剿流寇李自成所部。”
傅宗龍聞言,轉身出了內廳,走至外廳的地圖前,呆呆地看著。
汪喬年跟過來道:“如今的李自成可不比往昔了,據說有數十萬之眾。”
說著,過來握了傅宗龍的手,接著道:“總督大人可能是朝廷唯一能夠平定流寇的人了,萬望保重哪。”
傅宗龍動情地道:“汪大人過譽了,宗龍一諾千金,必盡全力跟流寇周旋,不使河山再有失。”
李自成依宋獻策之計,撤了開封之圍,向南轉進鄧州,正行進,一探馬飛奔而來,到得近前,縱身下馬,道:“啟稟闖王,有官兵正架起浮橋東渡汝寧,請闖王定奪。”
李自成“哦”了一聲,問道:“何人統兵?意欲何為?”
探馬道:“據線報,統兵者乃新任三邊總督傅宗龍,會同了保定總督楊文嶽的部隊,欲往項城而去,專為我軍而來。”
李自成冷“哼”了一聲,轉向宋獻策道:“不知先生可有破敵之計否?”
宋獻策沉思著道:“反正這兩個人遲早都要會一會,既然在這裏遇上了,不妨就在這裏吧。”
說著,見李自成連連點頭,繼續道:“他們架浮橋,咱們也架浮橋,分出一小股部隊大張旗鼓地從浮橋上過河西去,造成我軍西去汝寧的假象,大部隊則於樹林中隱蔽待敵,到時候,哼。”
李自成道:“好計,命各部速依令而行。”
因為傅宗龍否決了自己休整幾日再行動的提議,楊文嶽打定了主意要讓傅宗龍難堪,所以,一路上甘願做跟班,從不多表態。
傅宗龍不傻,自能感覺得到,正尋思著該怎麽緩和一下,賀人龍過來道:“賊兵要向汝寧去了,架起浮橋就要渡過河走了。”
傅宗龍轉向楊文嶽,道:“請楊大人定奪。”
楊文嶽跟傅宗龍雖都是總督,但朝廷的檄文上說的明白,這次聯合出兵由傅宗龍負責。傅宗龍如此說,顯然是在賣麵子給他。
楊文嶽的自尊得到了滿足,不好再不說話,問道:“過了多少?”
賀人龍道:“探馬來報時,已過了多半,現應該已全部過去了。”
楊文嶽道:“那就快追啊。”說完,突然意識到賀人龍、李國奇乃陝西兵,歸傅宗龍節製,忙又轉向虎大威道:“命令部隊,快追,絕不能讓他們逃掉。”
虎大威提醒道:“流寇人數可不算少哪。”
楊文嶽道:“人數再多也是流寇,怕他作甚?”
傅宗龍不以為然,唯恐再惹惱了他,忙轉向賀人龍、李國奇附和道:“所言甚是,快追,絕不能讓他們逃掉。”
三總兵領命,各帶人馬去追。
追了三十裏,至孟家莊,已是正午。
賀人龍、虎大威兩個幾乎異口同聲地道:“馬累了,休息休息再追吧。”
諸將都累得不行,聞言,紛紛下馬解甲,把武器靠到一邊,到村子裏尋找馬草。
義軍等的正是這個時候,一齊叫嚷著從樹林中殺出。
官兵猝不及防,倉促應戰,饒是李國奇再三唿喝,還是一會兒就敗下陣來。李國奇無奈,隻得隨賀人龍、虎大威兩個逃往沈丘。
義軍也不去追趕,直奔傅宗龍、楊文嶽聯合起來駐紮的火燒店。
楊文嶽自覺賺迴了麵子,正跟傅宗龍商量下步計劃,驀聽得義軍掩殺過來,登時慌做了一團。
傅宗龍還算鎮靜,認真聽了聽,道:“莫慌,他們沒有動用騎兵,喊得再響,一時半會兒還衝不過來,你去東南向,我去西北向,待他們近了,隻管放炮,擊退他們。”
楊文嶽想想也是,稍稍平靜了些,依言去做。
傅宗龍忍不住看了一眼他的背影,暗自歎了口氣,親去指揮。
義軍倒也英勇,冒著炮火,奮不顧身地往前衝,直到天黑才停止了進攻。
傅宗龍既累又餓,邊啃著親兵遞過來的幹糧,邊道:“吃過之後,大家抓緊加固戰壕,一定要嚴防流寇偷襲。”
話音未落,中軍匆匆過來道:“啟稟總督大人,保定兵乘夜色走了。”
傅宗龍臉色一沉,道:“去哪兒了?”
中軍道:“看方向,應該是項城。”
“他媽的,朝廷這都用了些什麽人?”傅宗龍暗罵了一句,道:“他們避死,宗龍難道也要避死嗎?宗龍老了,絕不,今天既陷於流寇包圍中,就跟大家一道決一死戰。
命令,從咱們這邊抽調士兵填補他們留下的空缺,賀人龍、李國奇速迴兵前來救援。”
說完,召裨校李本實過去挨著楊文嶽守過的壁堡開挖戰壕,堆起戰壘用來拒擊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