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同意招降的決定後不久,湖廣、河南以及陝西的捷報便報了進來,崇禎喜道:“十年不了之局,總算要了了。”
說罷,猛然記起一事來,轉向劉宇亮道:“最近複社那幫人作《留都防亂公揭》,討伐阮大铖,不知是啥意思?”
劉宇亮,字季龍,號蓬玄,綿竹(今屬四川德陽市)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屢遷吏部右侍郎。崇禎十年(1637)八月,擢禮部尚書,與傅冠、薛國觀一起入閣。
張至發、孔貞運先後各自做了幾個月首輔即罷歸,崇禎突然升他做了首輔,心下正惶恐,見崇禎衝向自己說了話,忙上前道:“阮大铖素有大才,無奈總在東林與魏閹之間搖擺不定,故而遭忌。”
說完,忍不住想:“其實,所有沒有後台的小人物若想更進一步都在這樣做,阮大铖也是小人物,隻是他的才華太過橫溢,才讓他更惹人矚目些罷了。咱這樣說,應該還算是客觀公正。”
想著,抬頭去看崇禎。
崇禎沉思著,道:“朕最煩這些反複無常的小人,這說明複社的那些人還算有些正義感。”
“看來,皇上竟信了咱的話,沒生惡感。”劉宇亮暗自慶幸著,卻聽崇禎又道:“怎麽沒見楊嗣昌,他在忙些啥呢?”
反對熊文燦招降的主張無效,楊嗣昌一直都在悶悶不樂。熊文燦奏捷後,楊嗣昌不僅不似崇禎那樣歡喜,反而隱隱產生了一股不祥的預感。
因為這股預感,楊嗣昌竟是噩夢連連,常常一個愣怔就驚醒過來,忍不住想:“夏秋快要到了,當初皇太極曾說過,仍言講款,若不許,夏秋必有舉動,可是,皇上仍沒有最終下定決心,莫不要……”
想著,眼前當真就會出現噩夢中的“清兵肆虐的景象”。
楊嗣昌不由得心驚肉跳地坐了起來,見貼身家奴匆匆進來,忙問道:“啥事?”
貼身家奴道:“高公公和方大人又派快馬來催了,說拖延不是無限期的,還望大人快快敦促皇上早下決定。”
楊嗣昌歎了口氣道:“我知道,但是,流寇大肆作亂的時候,皇上尚且遲疑不決,如今流寇消停了不少,恐怕要下決定就更難了。”
貼身家奴道:“高公公和方大人那裏指定挺難的,不然,也就不會三天兩頭派快馬來催了。”
楊嗣昌道了聲“是啊”,衝貼身家奴揮了揮手。
貼身家奴識趣而退。
那些可怕的景象再度泛了上來,楊嗣昌不敢再等下去,徑直進宮,恰聽得崇禎在問自己,忙道:“剿寇已大獲成效,另有一事,令臣寢食難安哪。”
崇禎登時想到了議和的事,心中不願,卻還是“哦”了一聲,道:“說來聽聽吧。”
楊嗣昌為難地看了看朝臣。
崇禎也正有此意,命朝臣們各自退去,道:“說吧。”
楊嗣昌道:“皇太極當初曾有言,議和不成,夏秋必有異動。隨著時日臨近,高起潛和方一藻再三命快馬請示,說為避意外,還望皇上從速定奪。”
崇禎道:“你的意思呢?”
楊嗣昌道:“臣還是堅持,攘外必先安內。”
崇禎道:“剿寇接連大捷,朕還懼他作甚?正好攘外,也省得皇太極虎視眈眈。”
楊嗣昌道:“是,剿寇接連大捷,但是還很不徹底,糧餉上更是奇缺匱乏,欲施中興大計,臣以為還是待國內徹底穩定了,再攘外為宜。”
崇禎道:“你說的也有些道理,但是朝臣們實在難以通過。”說著,見楊嗣昌滿臉的失望,心中不忍,又道:“新任兵部尚書盧象升趕巧來了,若是他能同意,這事或許還有斡旋的餘地。”
楊嗣昌搖了搖頭,道:“恐怕很難。”
崇禎勸道:“且不急,待朕問他,來人哪,傳盧象升覲見。”
盧象升還是來請求迴家丁憂的,正在衝向親隨道:“楊嗣昌免行守喪入閣任職,起用陳新甲在守喪期間出仕,命象升也在職守喪,我們三個現都是不祥之身。
人臣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管,心裏哪裏還會有什麽天子?閣部大臣楊嗣昌自己不守喪,也想讓象升放棄禮製跟著他受人指責嗎?他居心如此,怎麽能跟他一塊服侍皇上呢?嗯,以後我一定要當麵數落他。”
有親隨道:“不守喪還在其次,聞聽這個楊閣部和高起潛主張跟大清議和,上次黃道周跟皇上亢直辯論,說的雖是倫理,實際上就是在反對議和。”
盧象升道:“議和應該不是皇上的意思吧?”
這親隨道:“這個倒沒聽說,但剛才聽人說,皇上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召見大人,就是在召見楊嗣昌,為此,皇上甚至還屏退了朝臣們,據他們分析,談的恐怕還是議和的事。”
盧象升道:“若是通奴有誠意,暫時議和未免就不是一條路子,問題是,咱們把議和作為權宜之計,通奴又何嚐不是呢?
不,準確地說,他們的意圖更明顯,就是以我養彼,最終達到一口吞掉我們的醜惡目的。
所以,議和絕對行不通,無論是誰,隻要敢提,象升必堅決反對。”
正說著,聞得裏麵相傳,忙進去跪倒行禮。
見他進來,崇禎稍遲疑了一下,站了起來,不等他說話,已過來親自扶他起來,把他按到一把椅子上坐了,自己則站著道:“前段日子,他們在跟清朝接觸的時候,皇太極曾有言,夏秋必有異動,如今時日臨近,朕想聽聽愛卿的意見。”
盧象升忙站起來道:“臣堅決不同意議和,因為通奴議和之心不誠,侵吞我們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通奴若有異動,臣必以死相拒。”
“這話說的倒是正義凜然,朕何以辯駁?罷了,既然楊嗣昌力主議和,朕索性就把這燙手的山藥轉交給他。”
拿定了主意,崇禎道:“議和原本就是朝臣們的意見,愛卿作為兵部尚書,不妨再跟楊閣部和高起潛商量商量?”
“怪不得這兩個百般阻撓咱備戰,看來,傳言果然是真。哼,咱才懶得跟他們同流合汙呢。”
盤算著,盧象升道:“臣原本是來請求皇上準臣迴家丁憂的,既如此,臣且留下來,不過,臣請皇上按臣前段奏疏所言分編部隊,以應不時之需。”
崇禎心裏感動,道:“愛卿的奏疏,朕已看過,朕決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總兵的部隊歸愛卿指揮,山海關、寧遠等各路部隊歸屬於高起潛指揮。”
盧象升不滿道:“如此的話,山海關、寧遠等各路部隊,臣基本就調不動了,也就是說,臣名義上統率全國的部隊,實際上能指揮的也就隻有不到兩萬人了。”
“他說的倒也是,雖然他不肯屈從於朕,但朕也不該冷了他的心。”
暗想著,崇禎卻不接他的話茬,道:“朕決定,賜你四萬兩銀子犒勞部隊,再賜給一百匹禦用馬匹和一千匹太仆寺養的馬,五百條銀鐵鞭。”
盧象升忙謝了恩,見崇禎無意再談,隻得告辭出來,迎麵正碰上楊嗣昌,不由冷“哼”了一聲。
楊嗣昌跟崇禎說定了,待崇禎召見過盧象升,再做做盧象升的工作,力爭推動議和,見盧象升這樣,知沒談攏,暗自恨恨地道:“哼,休得猖狂,遲早讓你不得好死。”
說罷,猛然記起一事來,轉向劉宇亮道:“最近複社那幫人作《留都防亂公揭》,討伐阮大铖,不知是啥意思?”
劉宇亮,字季龍,號蓬玄,綿竹(今屬四川德陽市)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屢遷吏部右侍郎。崇禎十年(1637)八月,擢禮部尚書,與傅冠、薛國觀一起入閣。
張至發、孔貞運先後各自做了幾個月首輔即罷歸,崇禎突然升他做了首輔,心下正惶恐,見崇禎衝向自己說了話,忙上前道:“阮大铖素有大才,無奈總在東林與魏閹之間搖擺不定,故而遭忌。”
說完,忍不住想:“其實,所有沒有後台的小人物若想更進一步都在這樣做,阮大铖也是小人物,隻是他的才華太過橫溢,才讓他更惹人矚目些罷了。咱這樣說,應該還算是客觀公正。”
想著,抬頭去看崇禎。
崇禎沉思著,道:“朕最煩這些反複無常的小人,這說明複社的那些人還算有些正義感。”
“看來,皇上竟信了咱的話,沒生惡感。”劉宇亮暗自慶幸著,卻聽崇禎又道:“怎麽沒見楊嗣昌,他在忙些啥呢?”
反對熊文燦招降的主張無效,楊嗣昌一直都在悶悶不樂。熊文燦奏捷後,楊嗣昌不僅不似崇禎那樣歡喜,反而隱隱產生了一股不祥的預感。
因為這股預感,楊嗣昌竟是噩夢連連,常常一個愣怔就驚醒過來,忍不住想:“夏秋快要到了,當初皇太極曾說過,仍言講款,若不許,夏秋必有舉動,可是,皇上仍沒有最終下定決心,莫不要……”
想著,眼前當真就會出現噩夢中的“清兵肆虐的景象”。
楊嗣昌不由得心驚肉跳地坐了起來,見貼身家奴匆匆進來,忙問道:“啥事?”
貼身家奴道:“高公公和方大人又派快馬來催了,說拖延不是無限期的,還望大人快快敦促皇上早下決定。”
楊嗣昌歎了口氣道:“我知道,但是,流寇大肆作亂的時候,皇上尚且遲疑不決,如今流寇消停了不少,恐怕要下決定就更難了。”
貼身家奴道:“高公公和方大人那裏指定挺難的,不然,也就不會三天兩頭派快馬來催了。”
楊嗣昌道了聲“是啊”,衝貼身家奴揮了揮手。
貼身家奴識趣而退。
那些可怕的景象再度泛了上來,楊嗣昌不敢再等下去,徑直進宮,恰聽得崇禎在問自己,忙道:“剿寇已大獲成效,另有一事,令臣寢食難安哪。”
崇禎登時想到了議和的事,心中不願,卻還是“哦”了一聲,道:“說來聽聽吧。”
楊嗣昌為難地看了看朝臣。
崇禎也正有此意,命朝臣們各自退去,道:“說吧。”
楊嗣昌道:“皇太極當初曾有言,議和不成,夏秋必有異動。隨著時日臨近,高起潛和方一藻再三命快馬請示,說為避意外,還望皇上從速定奪。”
崇禎道:“你的意思呢?”
楊嗣昌道:“臣還是堅持,攘外必先安內。”
崇禎道:“剿寇接連大捷,朕還懼他作甚?正好攘外,也省得皇太極虎視眈眈。”
楊嗣昌道:“是,剿寇接連大捷,但是還很不徹底,糧餉上更是奇缺匱乏,欲施中興大計,臣以為還是待國內徹底穩定了,再攘外為宜。”
崇禎道:“你說的也有些道理,但是朝臣們實在難以通過。”說著,見楊嗣昌滿臉的失望,心中不忍,又道:“新任兵部尚書盧象升趕巧來了,若是他能同意,這事或許還有斡旋的餘地。”
楊嗣昌搖了搖頭,道:“恐怕很難。”
崇禎勸道:“且不急,待朕問他,來人哪,傳盧象升覲見。”
盧象升還是來請求迴家丁憂的,正在衝向親隨道:“楊嗣昌免行守喪入閣任職,起用陳新甲在守喪期間出仕,命象升也在職守喪,我們三個現都是不祥之身。
人臣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管,心裏哪裏還會有什麽天子?閣部大臣楊嗣昌自己不守喪,也想讓象升放棄禮製跟著他受人指責嗎?他居心如此,怎麽能跟他一塊服侍皇上呢?嗯,以後我一定要當麵數落他。”
有親隨道:“不守喪還在其次,聞聽這個楊閣部和高起潛主張跟大清議和,上次黃道周跟皇上亢直辯論,說的雖是倫理,實際上就是在反對議和。”
盧象升道:“議和應該不是皇上的意思吧?”
這親隨道:“這個倒沒聽說,但剛才聽人說,皇上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召見大人,就是在召見楊嗣昌,為此,皇上甚至還屏退了朝臣們,據他們分析,談的恐怕還是議和的事。”
盧象升道:“若是通奴有誠意,暫時議和未免就不是一條路子,問題是,咱們把議和作為權宜之計,通奴又何嚐不是呢?
不,準確地說,他們的意圖更明顯,就是以我養彼,最終達到一口吞掉我們的醜惡目的。
所以,議和絕對行不通,無論是誰,隻要敢提,象升必堅決反對。”
正說著,聞得裏麵相傳,忙進去跪倒行禮。
見他進來,崇禎稍遲疑了一下,站了起來,不等他說話,已過來親自扶他起來,把他按到一把椅子上坐了,自己則站著道:“前段日子,他們在跟清朝接觸的時候,皇太極曾有言,夏秋必有異動,如今時日臨近,朕想聽聽愛卿的意見。”
盧象升忙站起來道:“臣堅決不同意議和,因為通奴議和之心不誠,侵吞我們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通奴若有異動,臣必以死相拒。”
“這話說的倒是正義凜然,朕何以辯駁?罷了,既然楊嗣昌力主議和,朕索性就把這燙手的山藥轉交給他。”
拿定了主意,崇禎道:“議和原本就是朝臣們的意見,愛卿作為兵部尚書,不妨再跟楊閣部和高起潛商量商量?”
“怪不得這兩個百般阻撓咱備戰,看來,傳言果然是真。哼,咱才懶得跟他們同流合汙呢。”
盤算著,盧象升道:“臣原本是來請求皇上準臣迴家丁憂的,既如此,臣且留下來,不過,臣請皇上按臣前段奏疏所言分編部隊,以應不時之需。”
崇禎心裏感動,道:“愛卿的奏疏,朕已看過,朕決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總兵的部隊歸愛卿指揮,山海關、寧遠等各路部隊歸屬於高起潛指揮。”
盧象升不滿道:“如此的話,山海關、寧遠等各路部隊,臣基本就調不動了,也就是說,臣名義上統率全國的部隊,實際上能指揮的也就隻有不到兩萬人了。”
“他說的倒也是,雖然他不肯屈從於朕,但朕也不該冷了他的心。”
暗想著,崇禎卻不接他的話茬,道:“朕決定,賜你四萬兩銀子犒勞部隊,再賜給一百匹禦用馬匹和一千匹太仆寺養的馬,五百條銀鐵鞭。”
盧象升忙謝了恩,見崇禎無意再談,隻得告辭出來,迎麵正碰上楊嗣昌,不由冷“哼”了一聲。
楊嗣昌跟崇禎說定了,待崇禎召見過盧象升,再做做盧象升的工作,力爭推動議和,見盧象升這樣,知沒談攏,暗自恨恨地道:“哼,休得猖狂,遲早讓你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