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皇太極在想:“哼,咱不似你,所要的永遠都是結果,而不是意氣。意氣是什麽,是損毀人威信和事業的殺手,隻有無所作為的人才喜歡。”
想著,怒氣已然消了,卻努力地讓自己一副怒不可遏的樣子。
各位議政王大臣卻信以為真,紛紛勸道:“大汗切不可為這等不肖之徒生氣,為後金的前途命運計,千萬要保重哪。”
聽他們說的情真意切,皇太極知事已成,心裏歡喜,佯作無奈地道:“都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唉,我不想生氣,可,你們想想,我能不生氣嗎?”
說著,見眾人盡皆點頭,歎了口氣,繼續道:“還好,有你們的支持和諒解,這就夠了。算了,還是不說了,再議議咱們的方略吧,這個阿敏,讓咱們不得不改變咱們的方略。”
代善道:“是啊,原本咱們還可以兩條腿走路,如今就隻剩下了遼東一途了。”
莽古爾泰接話道:“袁崇煥雖已死,但明朝小皇上又啟用了袁崇煥的師父孫承宗,這個孫承宗雖已年近七旬,大家都知道的,跟袁崇煥一樣不容小覷。”
眾人聞言,紛紛稱是,一臉的悲觀。
“氣可鼓而不可泄,咱費盡口舌才總算把他們的熱情調動了起來,決不能讓之再冷下來。”暗想著,皇太極提高了聲音道:“你們以為咱們這次出征明朝,就是實現戰略目的,攻占四城,掠奪些財物之類的收獲嗎?”
說著,抬頭掃了一眼各位議政王大臣,見他們奇怪地看著自己,暗笑了笑,又道:“錯了,如果你們當真這麽認為的話,你們就大錯特錯了。
是的,這些也算是成績,但真正的成績,是咱們通過這次出征,徹底打破了明朝對咱們經濟上的封鎖、外交上的孤立、戰略上的圍堵。
可以說,咱們終於脫困了,咱們終於可以跟雄鷹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了,難道咱們不值得驕傲不值得祝賀嗎?”
無疑地,他的話把剛剛泛上來的悲觀一掃而光,眾人一齊起了身,高聲唿著:“萬歲,萬歲,萬歲!”
皇太極最喜歡這種場麵,但他還是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停下來,繼續道:“至於那個孫承宗,更是不值一提,隻要本大汗用上一計,他就得乖乖地滾迴老家去。”
眾人雖知他從不妄言,聞言,卻還是滿腹懷疑,又不好出口相問,隻好低了頭不說話。
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反問道:“你們不信,是吧?看樣子,是不信。不忙,且聽我慢慢說。
你們知道袁崇煥為什麽讓人恐懼嗎?是他訓練出來的不可戰勝的關寧軍嗎?非也。
他最令人恐懼的是,一邊堅守著關寧防線,一邊跟咱們議和。他在真的議和嗎?非也。他在向咱們滲透,企圖用明朝文化同化咱們,逐步實現他以遼人治遼的企圖。所以,他必須死。
而這個孫承宗呢,雖為袁崇煥的老師,也培養出了不少戰將,但他跟袁崇煥還是不同的,他極力主張堡壘式推進。
這次返迴盛京後,我查閱了他之前的所謂成就,督師遼東四年,他前後修複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壘,招練兵馬十一萬,建立十二個車營、五個水營、兩個火器營,八個前鋒後勁營,製造甲胄、軍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裝備有幾百萬,開疆擴土四百裏,屯田五千頃,年收入十五萬。
從長遠看,這確是對付咱們最有效的辦法。但是,這裏麵有個致命的弱點,便是耗資巨大,他的屯田收入根本無法滿足,必須要明朝朝廷投入巨資。
崇禎原就接了個爛攤子,朝廷沒有分毫節餘,為了籠絡人心,崇禎又自作主張地免除了工商稅,他還能往哪裏掏錢?
沒辦法,隻能繼續加征遼餉。而這幾年的明朝偏遇災荒,據說陝西、山西、甘肅等地已經是流寇四起,再一加征遼餉,勢必要內亂不止。
所以啊,縱使阿敏不丟四城,咱們也必須再返遼東,而且,咱們這次再返遼東,不主動進攻,隻給明軍造成壓力,促使孫承宗加快實施他的堡壘計劃。
哼,待時機成熟,咱們繞過他的堡壘,給其致命一擊,不要明朝小皇上趕他,恐怕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在遼東呆下去。”
待他說完,眾人立即由衷地讚道:“大汗真乃諸葛孔明再世,後金焉能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皇太極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滿心歡喜,頗有點兒賣弄地道:“讓我猜猜,現在的孫承宗在幹啥呢?哦,對了,他肯定又在擺弄他的那些堡壘,再具體一點兒,他應該是在趕往大淩河的路上,估計快到了。”
遵永大捷後,崇禎愈發倚重孫承宗,不僅不吝官位賞賜,對其關內外政事的意見,也一概予以采納。
孫承宗感恩戴德,焉能不誓死效命?此時,果如皇太極所料,已到了大淩河。
為啥呢?因先前高第盡撤寧錦防線,右屯、大淩河等多城被毀。
親到現場看罷,孫承宗不由犯起了思量。
顯然地,他也想到了皇太極所說的那些,但這些城凝聚著他多年的心血,而且,這也會影響到關寧防線的安全。也可以說,沒有了這些城,整個關寧防線都是不完整的。
縱使如此不停地勸著自己,孫承宗還是遲遲拿不定主意。
這日,還在猶豫,中軍進來道:“啟稟督師,據線報,通奴軍隊正往遼東而來。”
“通奴再度返遼東?”孫承宗反問了一句,見中軍點了點頭,又問道:“現已到了哪裏?”
中軍道:“通奴兵這次也奇怪,不象是要來打仗,倒似是來度假的,慢吞吞地,一天行不了幾十裏路。”
孫承宗道:“皇太極乃狡猾之人,無論其如何表現,咱們都要守好自己的防線,莫要中了他的奸計。”
說著,內心堅定起來,又道:“右屯、大淩河等城還是抓緊修好吧。”
中軍道:“如此甚好,隻是錢的問題,咋解決?”
孫承宗道:“向皇上開口吧,正好讓皇上幫著斟酌斟酌。”
接到後金軍重返遼東的消息時,趕巧孫承宗的奏疏到了,崇禎當即批了“同意,速辦”四個字,卻見傳旨太監慢吞吞地不肯去,登時會意,道:“為緩解財力不足,朕決定,加派遼餉153萬兩,合原先加派共計680萬兩。”
說著,見傳旨太監轉身要走,驀然又記起了什麽似地,近乎感歎道:“另外,命戶部抓緊籌措,陝西的災民也該賑濟了。唉,這兩件事辦好了,朕才能真正無憂哪。”
想著,怒氣已然消了,卻努力地讓自己一副怒不可遏的樣子。
各位議政王大臣卻信以為真,紛紛勸道:“大汗切不可為這等不肖之徒生氣,為後金的前途命運計,千萬要保重哪。”
聽他們說的情真意切,皇太極知事已成,心裏歡喜,佯作無奈地道:“都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唉,我不想生氣,可,你們想想,我能不生氣嗎?”
說著,見眾人盡皆點頭,歎了口氣,繼續道:“還好,有你們的支持和諒解,這就夠了。算了,還是不說了,再議議咱們的方略吧,這個阿敏,讓咱們不得不改變咱們的方略。”
代善道:“是啊,原本咱們還可以兩條腿走路,如今就隻剩下了遼東一途了。”
莽古爾泰接話道:“袁崇煥雖已死,但明朝小皇上又啟用了袁崇煥的師父孫承宗,這個孫承宗雖已年近七旬,大家都知道的,跟袁崇煥一樣不容小覷。”
眾人聞言,紛紛稱是,一臉的悲觀。
“氣可鼓而不可泄,咱費盡口舌才總算把他們的熱情調動了起來,決不能讓之再冷下來。”暗想著,皇太極提高了聲音道:“你們以為咱們這次出征明朝,就是實現戰略目的,攻占四城,掠奪些財物之類的收獲嗎?”
說著,抬頭掃了一眼各位議政王大臣,見他們奇怪地看著自己,暗笑了笑,又道:“錯了,如果你們當真這麽認為的話,你們就大錯特錯了。
是的,這些也算是成績,但真正的成績,是咱們通過這次出征,徹底打破了明朝對咱們經濟上的封鎖、外交上的孤立、戰略上的圍堵。
可以說,咱們終於脫困了,咱們終於可以跟雄鷹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了,難道咱們不值得驕傲不值得祝賀嗎?”
無疑地,他的話把剛剛泛上來的悲觀一掃而光,眾人一齊起了身,高聲唿著:“萬歲,萬歲,萬歲!”
皇太極最喜歡這種場麵,但他還是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停下來,繼續道:“至於那個孫承宗,更是不值一提,隻要本大汗用上一計,他就得乖乖地滾迴老家去。”
眾人雖知他從不妄言,聞言,卻還是滿腹懷疑,又不好出口相問,隻好低了頭不說話。
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反問道:“你們不信,是吧?看樣子,是不信。不忙,且聽我慢慢說。
你們知道袁崇煥為什麽讓人恐懼嗎?是他訓練出來的不可戰勝的關寧軍嗎?非也。
他最令人恐懼的是,一邊堅守著關寧防線,一邊跟咱們議和。他在真的議和嗎?非也。他在向咱們滲透,企圖用明朝文化同化咱們,逐步實現他以遼人治遼的企圖。所以,他必須死。
而這個孫承宗呢,雖為袁崇煥的老師,也培養出了不少戰將,但他跟袁崇煥還是不同的,他極力主張堡壘式推進。
這次返迴盛京後,我查閱了他之前的所謂成就,督師遼東四年,他前後修複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壘,招練兵馬十一萬,建立十二個車營、五個水營、兩個火器營,八個前鋒後勁營,製造甲胄、軍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裝備有幾百萬,開疆擴土四百裏,屯田五千頃,年收入十五萬。
從長遠看,這確是對付咱們最有效的辦法。但是,這裏麵有個致命的弱點,便是耗資巨大,他的屯田收入根本無法滿足,必須要明朝朝廷投入巨資。
崇禎原就接了個爛攤子,朝廷沒有分毫節餘,為了籠絡人心,崇禎又自作主張地免除了工商稅,他還能往哪裏掏錢?
沒辦法,隻能繼續加征遼餉。而這幾年的明朝偏遇災荒,據說陝西、山西、甘肅等地已經是流寇四起,再一加征遼餉,勢必要內亂不止。
所以啊,縱使阿敏不丟四城,咱們也必須再返遼東,而且,咱們這次再返遼東,不主動進攻,隻給明軍造成壓力,促使孫承宗加快實施他的堡壘計劃。
哼,待時機成熟,咱們繞過他的堡壘,給其致命一擊,不要明朝小皇上趕他,恐怕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在遼東呆下去。”
待他說完,眾人立即由衷地讚道:“大汗真乃諸葛孔明再世,後金焉能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皇太極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滿心歡喜,頗有點兒賣弄地道:“讓我猜猜,現在的孫承宗在幹啥呢?哦,對了,他肯定又在擺弄他的那些堡壘,再具體一點兒,他應該是在趕往大淩河的路上,估計快到了。”
遵永大捷後,崇禎愈發倚重孫承宗,不僅不吝官位賞賜,對其關內外政事的意見,也一概予以采納。
孫承宗感恩戴德,焉能不誓死效命?此時,果如皇太極所料,已到了大淩河。
為啥呢?因先前高第盡撤寧錦防線,右屯、大淩河等多城被毀。
親到現場看罷,孫承宗不由犯起了思量。
顯然地,他也想到了皇太極所說的那些,但這些城凝聚著他多年的心血,而且,這也會影響到關寧防線的安全。也可以說,沒有了這些城,整個關寧防線都是不完整的。
縱使如此不停地勸著自己,孫承宗還是遲遲拿不定主意。
這日,還在猶豫,中軍進來道:“啟稟督師,據線報,通奴軍隊正往遼東而來。”
“通奴再度返遼東?”孫承宗反問了一句,見中軍點了點頭,又問道:“現已到了哪裏?”
中軍道:“通奴兵這次也奇怪,不象是要來打仗,倒似是來度假的,慢吞吞地,一天行不了幾十裏路。”
孫承宗道:“皇太極乃狡猾之人,無論其如何表現,咱們都要守好自己的防線,莫要中了他的奸計。”
說著,內心堅定起來,又道:“右屯、大淩河等城還是抓緊修好吧。”
中軍道:“如此甚好,隻是錢的問題,咋解決?”
孫承宗道:“向皇上開口吧,正好讓皇上幫著斟酌斟酌。”
接到後金軍重返遼東的消息時,趕巧孫承宗的奏疏到了,崇禎當即批了“同意,速辦”四個字,卻見傳旨太監慢吞吞地不肯去,登時會意,道:“為緩解財力不足,朕決定,加派遼餉153萬兩,合原先加派共計680萬兩。”
說著,見傳旨太監轉身要走,驀然又記起了什麽似地,近乎感歎道:“另外,命戶部抓緊籌措,陝西的災民也該賑濟了。唉,這兩件事辦好了,朕才能真正無憂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