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上有一條規則,無論行車還是騎馬,或者是是步行,最忌諱就是離開原先的道路,去超近道。


    高原上的路,無論是大道還是小路,都是經過牧人常年摸索,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探索後才留下的路。


    草原的路沒有捷徑,隻有走過的路才是最捷徑的,草原的路,不能輕易變更。


    否則你的車,你的馬,或者你自己,陷進草甸的淤泥裏,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處於無助的境地,死路一條。


    突然三菱越野車傾斜,堅實的草甸之間有間隔縫隙,草甸縫隙有水,在越野車輪擠壓下,草甸的水出來了。


    車輪滑到草甸縫隙裏,左側的車輪陷落在淤泥裏。


    而右側的車輪也急速下滑。


    “跳車。跳車。”南山處長頭上急出了汗珠。


    他常年生活在草原,了解最基本的常識,這種草甸表麵草地致密、堅實而富有彈性。


    草甸在雨季經常是水汪汪的,祁連山的六月並非雨季,草甸有點幹燥。


    一般情況下越野車可以通行無阻,但有時雪山的泉水補充在草甸裂縫處。


    草甸很脆弱,草甸下有幾米深的淤泥,牧民或者犛牛遇到草甸,會小心翼翼繞行。


    偶爾也有陷在草甸中的犛牛,原本生活就是這樣。


    幸虧是鹽堿地,南山爬出越野車。


    夏潤雨,王玉霞也跑出越野車。


    市廣播局資深攝影記者陳明海,手握攝像機一聲驚唿,“車後輪陷阱去了。”他用攝像機記錄下這危險的一幕


    越野車一陣傾斜,淤泥漫過三菱車門子,司機小李束手無策。


    恰在這時,江鈴皮卡車趕到了,劉世雨跳下車,“撐枕木,小的枕木,”他喊著,拿了一塊枕木墊在越野車車輪底下。


    李黎平也抱著一塊枕木,遞給劉世雨,他爬下去,又把枕木往草甸中心移了移,枕木交錯的搭接在一起。


    越野車不下滑了。


    在野外生存,人們隻服從有生存智慧的人。


    南山處長走到劉世雨麵前。“小劉怎麽辦。”


    “這裏是草甸,下麵是淤泥,我們不能耽擱,盡快離開。”


    然後,他走到皮卡車上,又從車上拿出三根枕木墊,把越野車支撐好。


    “鋼繩,鋼絲繩,”劉世雨趴下去,把鋼繩掛在越野車掛鉤上。


    攝影記者陳明海,拿著攝像機,拍攝劉世雨趴在越野車底下,用鋼繩掛,掛鉤。


    劉世雨騰出三個多餘的枕木,用車拽著越野車,他開始自救。


    越野車還是巋然不動。


    劉世雨又拿來了千斤頂,把千斤撐在了三菱越野車後輪邊緣。


    然後在越野車,陷進淤泥的車輪上綁了一節木頭,在鋼繩的牽引下,淤泥的車輪微微上翹,不再陷落。


    夏潤雨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迴原地,和這樣的人共事,心裏踏實。


    “你再用力拉試試。”劉世雨爬進車輪底下,鋪芨芨草,增加車輪摩擦力。


    然後一塊枕木,一塊枕木排列起來,如火車道軌,前輪壓在枕木上,把後輪壓過的枕木又鋪在前麵。


    陷在淤泥裏越野車,“出來了,”“出來了,出來了,”旁邊的人助威呐喊。


    越野車出來了,同時也換迴了大家的信任,沒用之用才是大用。


    夏潤雨跑過去拿陷在淤泥裏的枕木。


    她想,給劉世雨幫個忙,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不要動,人不要陷進草甸裏。”


    夏潤雨止住了腳步,他仔細一瞧,陷在車輪草甸下,果然,深不可測的淤泥,冒著氣泡。


    溫和的草原,給副處長夏潤雨,資料員王玉霞,技術員李黎平彰顯殘酷,無情的一麵。


    這裏的草甸相對幹燥,越野車陷進去的地方,都是黑色的淤泥。


    淤泥下就是無盡的黑暗,淤泥深不可測,可以吞噬掉一個人。


    夏潤雨恐懼地望著深不可測冒著氣泡的淤泥。


    資料員王玉霞已沒有以前的興趣,她放眼遠方望去,綠色的草原與溪水交織在一起的,都是黑色的陷阱。


    “在草甸不要亂走,你會陷進去的。”


    “誰又拿生命開玩笑呢?”


    向冷龍嶺雪山進發,沒有向導,就是死路一條。


    泄洪閘板工劉世雨最有經驗,有一種男人的自信,在野外生存技能,他在團隊顯得重要。


    資料員王玉霞又眺望遠方,一坨坨的草甸下就是淤泥。


    有的地方,融雪水滲下去,草甸下就是暗河。


    走在草甸上,有時腳底下一滑,人就消失不見了。


    勘探小組不願看到這樣的場麵。


    南山處長拽住了夏潤雨,“犛牛陷在草甸下,在草原經常發生,我們離開這裏。”


    “這條路不適合到冷龍嶺雪山,我們重新找一條線路。”


    一盆冷水無情的潑向勘探小組,出發前誌在必得的臉,此時垂頭喪氣失去了激情。


    大家相對無言,個個都陰著臉。


    處長南山也是沉默不語,他怕出個差錯,負不起這個責任。


    雪山勘探,本身就不容易,萬一出個差錯,向誰都無法交代,仕途就毀了。


    “還有路嗎?”南山處長征詢劉世雨。


    “南處長我們從河溝森林邊緣繞過去,就到了冷龍嶺雪山。”


    “車過不去,隻有一條小路,人步行,走到冷龍嶺雪山旁,恐怕天就黑了。”


    “我們隻給冷龍嶺雪山取個鏡頭,勘探拍攝找個地方就行了。”


    “市廣播局還有宣傳資料片,需要完成。”


    南山處長對劉世雨說:“小劉,你們陪陳幹事(陳明),山穀裏走,到冷龍嶺雪山附近取個鏡頭。”


    “我們在原地等你。”


    這是工作,必須要做,否則怎麽跟縣長何惠明交代。


    俗話說:“人過留名,燕過留聲。”縣長何惠明想借助引流工程這個一個大項目,讓電視台做個節目,來一次輿論宣傳,產生大影響,留個政績。


    不從實際出發,脫離現實。


    劉世雨也是飽受折磨,他隻能違心自保。


    一切得努力,僅僅是得到更好的生活。


    一名小小的泄洪閘板工,唯有執行和服從。


    勘探小組是一條線上的螞蚱,一榮俱損,一損俱損,一致同意南山處長的提議。


    劉世雨領著市廣播局資深攝影記者陳明海,走在穀底裏,他們不敢走森林,隻在森林邊緣繞行。


    茂密的森林,山柳,杜鵑,突然跳出來一棕灰色,耳廓白色,土黃色斑點如野山羊般的動物。


    “狼。”陳明海狂喊一聲,嚇得趴在地上,


    劉世雨定眼一瞧,“那是麝香,麋鹿。”


    陳明海拿起攝像機,拍下麝鹿跳躍,飛奔的畫麵。


    “麝鹿已絕跡,被人獵殺殆盡了。”


    “今天見到麝鹿真是幸運。”


    “被人獵殺我們管不了,隻要我們不作惡就行了。”


    “我們無法選擇環境,我們可以選擇善良。”


    劉世雨和陳明海在窄窄的山澗小路上走過,過了一溝又一溝,翻過最後一條溝,就到了雪山。


    劉世雨也是第一次來雪山,記者陳明海被雪山吸引。


    陳明海要鑽進一個冰洞。


    “不要進”


    洞口寬約二米多,高一米開外。


    冰壁透亮,像玻璃似的,陽光一照,藍汪汪的。


    “裏麵有暗河,深不可測,掉下去就沒命了。”


    “這麽深”。陳明海倒吸一口冷氣。


    冰洞裏各種形狀的冰,有的像雕塑,有的像怪獸,有得像孩子……。


    這個冰洞就是石羊河的源頭,劉世雨極目遠眺。


    祁連山主峰冷龍嶺,連綿起伏,腳下是皚皚泛白的冰川。


    在太陽的照耀下,藍色的冰層滴著水珠。


    記者陳明海扛著攝影機,拍抓白雲飄過冰川的鏡頭。


    劉世玉抬起手,攥住了白雲,他又伸開了手,可是手空空如也。


    藍天深邃,白雲擦肩,這時突然下起了雨,不一會又飄起鵝毛大雪。


    記者陳明凍得瑟瑟發抖。


    劉世雨不由分說,拉起陳明海離開了冷龍嶺雪山。


    走了不遠,太陽又初升了。


    劉世雨大聲說:“在冷龍嶺雪山,沒有野外帳篷,沒有裝備是不行的,要麽凍死,要麽熱死。”


    在困難中相互合作,才能結成友誼,有時麵對這種情況。


    相互扶持,相互抉擇,彼此幫助。


    記者陳明海,對雪山心有未然,念念不忘。


    迴頭,再瞧瞧冷龍嶺雪山,看了一眼冰溝冰川。


    隻是一種積雪落在溝裏一個小冰川,七月就全部化了。


    “就在這裏挖隧洞,這裏的冰川下部遙遙伸出的冰舌,呈現一片灰褐色。”


    “冰川並非堅硬如冰,而是一個亂石溝,就像煤礦堆積的煤矸石場地一樣,這裏就是冰川冰嘖地。”


    已到下午四點,南山處長心急如焚,兩個人怎麽還不來,該不會有什麽意外吧?


    技術員李黎平發現了兩個影子,“看那是兩個人。”


    下午四點,劉世雨和記者陳明海狼狽不堪,衣服前胸曬不上太陽,濕漉漉的。


    可後脊背又是發燙的,不過他也沒有抱怨,因為攝影是興趣。


    相反劉世雨覺得有點累,因為那是他的工作,他的強撐著。


    此時兩隊人馬匯合,已是饑腸轆轆。


    這次攝影,純粹就是作秀,來迴兩個小時。


    劉世雨有輕微的戰爭創傷後遺症,當兵有個習慣,就是軍用水壺水裝的足足的,子彈能帶最少也得帶三百發。


    他在食堂偷偷準備了十幾個饅頭,以備不時之需,純粹就是下意識行為。


    他在江鈴皮卡車上找到一個褡褳,裏麵有十二個饅頭。


    他拿出饅頭,一人遞給了兩個饅頭,這些人養尊處優,哪裏受過這樣的委屈。


    越野車司機小李,罵罵咧咧,氣的向南山處長發火,“以後這種鬼地方,讓老子來,老子都不來了。”


    副處長夏潤雨,鼻子裏冷哼,你到各水管處去,“那裏有好處,羊羔肉吃了,酒喝了,然後在後備箱以·····(局長的名義,順便拿幾條煙,幾瓶酒,認為是理所當然)。


    後麵的幾句話她沒有說出來,她知道生在江湖,身不由己,那裏都有規矩。


    饑腸轆轆的人,幹饅頭吃起也很香。


    李黎平,瓣了半塊饅頭,遞給劉世雨。


    劉世雨拿起水壺,遞給記者陳明海。


    他是客人。


    記者陳明海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勘探工程舉行了隆重的剪裁儀式。


    在電視台播出的畫麵中,冷龍嶺雪山在草原夏日藍天的映襯下。


    是那麽的美麗。


    記者陳明海拉近了攝影焦距,不知情的村民還以為引流工程就在家門口。


    犛牛悠閑的吃草,滋養西河人石羊河的的源頭,是如此的美麗。


    縣長何惠明拿起剪刀,剪短了碩大的紅綢被麵子,做成的耀眼的大紅花。


    “百年夢想,現在開始追索。”縣長何惠明隻說了這兩句話,他知道進退,什麽時候該收斂。


    縣長何惠明心裏清楚,即便是他勘探工程順利,也僅僅是個開始。


    冷龍嶺雪山橫跨高原省,祁連縣,人家讓你修路還是一個問號,不怕做不到,就怕說不到。


    西河縣,地處沙漠邊緣,戈壁灘頭,幹旱少雨,有很多的撂荒地。


    麵對黃土攫取微薄的生活資源,水就是圖騰,一種儀式,水就是膜拜到內心裏的生命。


    西河縣市民緊盯著電視畫麵,與其說是看電視,不如說是對生活的期盼。


    其中看電視,西河縣一中有一個教師,魯呦呦,一家三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


    魯呦呦的爸爸,西和縣博物館館長魯一浩,媽媽李月英。


    聽說姑娘魯呦呦談了一個男朋友,是退伍軍人,在西小河水庫閘板泄洪工,現在抽調到引流勘探工程。


    小夥子他還沒有見過麵,魯一浩不由得有點擔憂,一個大學生和一個工人談戀愛。


    不說合適不合適般擱置在一邊,就是兩個人說話,能說到一起嗎?


    婚姻可不是兒戲,事關孩子一生的的幸福。


    孩子大了不由娘,主要看看小夥子人品如何?


    畫麵上出現這樣的鏡頭,勘探處副處長夏潤雨指點江山,她揮著手,站在經緯儀麵前,頭戴藍色的安全帽。頭發飄逸,在綠色草原的映襯下,渾然天成。


    研究生李黎平拿著標杆,腳下踩著標杆,手扶著標杆,在太陽的映襯下,古銅的臉上滲出汗跡。


    六月的草原並不熱,記者陳明海為了增加畫麵效果。


    他拿過劉世雨的軍用水壺,往手心倒了點水,灑在李黎平的臉上。


    畫麵給了李黎平一個特寫鏡頭,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


    西河縣人對中國地質大學記憶深刻。


    就是資料員王玉霞他也給了一個鏡頭,拿著紅色的筆記本,記錄著數據。


    魯一浩微微的歎口氣。“爸爸你看,就是他。”


    魯呦呦指著畫麵。畫麵上劉世雨拿著鐵鍬,挖一個坑。


    劉世雨的背影一閃而過。


    魯一浩眼睛往電視一瞧,劉世雨畫麵已經消失。


    魯一浩遺憾的望著電視,未來的女婿長得怎麽樣?隻有在腦海中閃現,但願是個好小夥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雙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成公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成公主並收藏雙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