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備值班員同誌:“a師147團四連集合完畢,整裝出發,請指示。”
四連排隊上了,第十一節悶罐車。
a師147團四連在一個小站,叫玉石火車站待命出發,他們全部集中在一列悶罐車裏。
八班長劉世雨首先跳上悶罐車,他站在悶罐車的門口,看著三班的兄弟上了車。
副班長金忠最後一個上車,他拉起金忠的手,走上悶罐車。
金忠裝作輕鬆的樣子說:“世雨,我們把西北戈壁大漠的沙粒,帶到哀牢山,西北的野犛牛就要到那拉山口撒野”。
馮大天幫著把金忠的噴火器,固定在架子上,笑嗬嗬地說:“沙粒?什麽沙粒,金忠,這幾天天天下雨,我們軍服上沒有帶上沙粒。”
孫雨露又說:“那拉山口,野犛牛撒不了野,那拉山口是熱帶叢林,那裏全是樹。”
“我們白虎縣祁連山生長得是鬆樹,不知那拉山口生長什麽樹?”
孫雨露家鄉白虎村,是祁連山腳下一個小山村,雙橋河的源頭,冰山融雪水潺潺奔流而下,鬆樹遮天蔽日,他想象的哀牢山,其實就是家鄉白虎村大黃山。
a師147團四連心目中的哀牢山,千人有千麵,想象的是家鄉門前的那座山,也許是祁連山,大黃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駱駝丘,白家咀,尖山,花草灘……
a師147四連兄弟把哀牢山那拉山口,想象成河西家鄉門前那座小山丘。
所謂的家鄉,其實就是童年攀爬一座山丘,然後烙在記憶裏。
所謂的鄉愁就是父母生活的地方,童年鄉愁如夢,無法排解。
劉世雨和戰友生長在貧瘠的河西,統稱為河西人。
他已和家鄉結下不解之緣,他也許是家鄉土地中一粒沙丘。
他最初的記憶是家鄉的泥土,一片樹葉,一束小草,或是一棵樹。
他之所以活著,是因為他靈魂有記憶,他熟悉家鄉媽媽踩下的足跡。
沒有親身經曆過戰爭的人,不知道在那拉山口生活有多艱難。
四連八班的兄弟坐在悶罐車裏,呆呆的互相對望著,有一個兄弟問劉世雨:“班長你想什麽?”
劉世雨若有所思的說:“想家唄。”
對一個送子參軍的媽媽來說,孩子上戰場,生死未卜,既殘忍,又擔憂,如果兒子犧牲在心理上又無法接受。
她除了等待兒子,盼望兒子平安迴家,更多是彷徨,無助,焦慮,思念……
其實她是一名弱者,就像一頭剛產下小鹿的鹿媽媽,看到小鹿被餓狼吞食,鹿媽媽束手無策無法保護自己的孩子。
劉世雨的媽媽焦育英就有鹿媽媽那樣的心情。
母愛如同廉價的水和空氣一樣,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可有誰珍惜水和空氣的呢?
失去了才知道水和空氣的可貴,母愛就像水和空氣一樣。
劉世雨的媽媽焦育英是個寡婦,在1966年的一天,社會偶然從有序走向無序,於是就產生了一批受害者。
人的創新之舉是極其困難,因此我們把已有的形式,視為神聖的遺產。
因為人類是地球的囚徒,這個人無論多偉大,都會陷入盲目的自大中渾然不覺。
於是社會步入有序的黑暗之中,一個人的見識與這個社會的科技水平休戚相關,人所謂的洞察力裏是靠不住的。
人被權利欲望迷惑了眼睛,有時候人性的自私與惡性噴湧而出,小人物的錯誤可以忽略不計,大人物的錯誤就被無形的放大。
人類社會是一個有秩序的社會,所以負麵就傳播開來。
劉世雨爸爸劉不欺在1966年,當雙橋村村長時,村民家裏一年口糧不夠吃,他瞞報了雙橋村小麥的產量。
上麵追究責任,勞動改造,修西小河水庫,住的地方土窩子,在一次下雨時,土窩子坍塌,劉不欺救出時人已去世。
劉世雨是遺腹子,焦育英拉扯兩個孩子。
大兒子劉世傑聰慧,在油燈下寫字,焦育英用麻繩納鞋底,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劉世雨也上學了,兩兄弟共用一盞煤油燈,兩兄弟為學習打架,爭吵。
焦育英又添置了一盞油燈,找了一節沙棗木,她用兩隻公雞,請匠人又製做一個小炕桌。
哥哥劉世傑用舊炕桌,弟弟劉世雨用新炕桌,後劉世傑考上戈壁大學。
可家裏無以為繼,供不起兩個孩子,老二劉世雨隻得輟學。
a師147團四連開往那拉山口,劉世雨給媽媽寫了一封信:“媽媽,您好!
這幾天部隊大強度訓練,我沒有時間給媽媽寫信,我知道部隊訓練,農村的孩子能承受得住,怕媽媽擔憂,所以就沒有給媽媽寫信,嘮叨訓練的苦。
可今天做上悶罐車,向南方開去,要參加那拉山口防禦戰,我不得不給媽媽說。
今年以來,我沒有收到家裏的來信,我想念媽媽,也想念哥哥,幸好我們家有弟兄兩個。
曾經家裏生活條件差,媽媽還讓我讀到高二,現在發現我在連隊還是一個有文化的兵。
我要謝謝媽媽的付出。
現不孝男劉世雨給河西的媽媽磕頭,這一別,也許以後不能為媽媽盡孝了。
四連進行臨戰訓練,這次在那拉山口防禦作戰,我們河西弟子商量說,不能給家鄉人丟臉。
所以現在不能把給媽媽盡孝,放在兒子第一位。
吃皇糧,就是國家的人,應該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媽媽不要怪兒子,因為我是軍人……
媽媽,你教育兒子要做人,現在國家需要我,我不得不舍身而出,為國家而戰。
把那份愛媽媽的清澈愛,灑在那拉山口。
從戰場迴來後再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
哥哥上班,我又不在家,我知道媽媽愛惜錢,我家責任田小麥成熟了,媽媽不要愛惜錢,雇幾個人收割小麥就可以。
希望媽媽不要給我存娶媳婦的錢,我知道靠一個寡母,給兩個兒子存娶媳婦的錢,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再說哥哥也有工資,而我一月也有十四元津貼,兒吃穿不愁,生活富裕,不用媽媽擔心。
媽媽,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的話,請您不要難過。
我有1080元撫恤金,寄給媽媽,請媽媽不要傷心,媽媽把兒的撫恤金,當養老存起來。
就當不孝兒最後一次報答媽媽。
再說爸爸當過村長,曾經是國家幹部,現在農村包產到戶,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我又是一名軍人,媽媽您有二個兒子,哥哥又是國家幹部,獻上一個兒子給國家也是應該的。
當我死後,請您不要給政府和147團添麻煩,再說哥哥已是副鄉長。
我一旦犧牲了,你就是軍屬,政府會妥善安排您的生活,再說你的晚年有哥哥劉世傑,也會有保障的。
媽媽不要為生活過多擔憂。
我沒有什麽遺產留給媽媽,隻有幾件軍裝,有件舊軍大衣,冬天媽媽穿在身上,讓媽媽禦寒。
其他都是些小東西,媽媽不足掛齒。
我的津貼存起來,三年大概存了八百元左右,打算退伍後創業用的。
按規定還有1080元撫恤金,別的就沒有了。
此致,軍禮!
不孝男兒:世雨磕頭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劉世雨寫了一封很平常的家信,同時哥哥劉世傑也收到一封信,他心懷愧疚,自己上了戈壁農業大學,而弟弟因為自己輟學,現在上戰場生死未卜。
在西河縣都是那樣,隻要是農村出來上班的,那一個不是和他一樣,所以劉世傑心情很快就釋然了。
兄弟之間也不過就是鷹窩中的兩隻小鷹而已,隻不過劉世傑出生早幾天,吃的肉多。
兩兄弟命運截然不同,姊妹之間誰的前途坦蕩一點,在西河縣農村歸結為命運,誰也沒有理由埋怨誰。
在西河縣農村,一個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那一家都傾其所有資源,弟弟劉世雨輟學不是他的錯。
是家庭貧困造成的。
人類天生有修補傷痛的粘合劑,這種遺忘也是貧窮人家生存的基礎,但這種痛苦就像泉水,隻要有一絲水流,還是從地下滲漏出來,愧疚之情縈繞在劉世傑腦中。
人生不過是棋枰上的一枚棋子而已,兄弟兩,隻不過劉世傑,走了一步先手棋,最後的勝負要看最後一枚棋子落的位置,人生才算完美。
兄弟兩都是棋子,命運有執子的人身不由己的擺布。
劉世傑是雙橋鎮考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在村民眼裏他風光無限。
其實他一無所有,畢業分配到縣民政局,是一名辦事員,後掛職在雙橋鎮為科級副鎮長。
他儼然就是一名官,村民對權力的膜拜滲透到血液中,可劉世傑隻是一個掛名的副鎮長。
劉世傑掛名副鎮長,雖說給劉家帶來榮光,但媽媽焦育英的勞動一點也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兄弟兩走出這個家庭,成熟的麥子隻有一個女人收割。
不過焦育英心裏樂意,兩個兒子有出息,大兒子劉世傑有了工作,小兒子劉世雨退伍迴來,把家交給他。
一個兒子主外,一個兒子主內,劉家家業興旺,她也對得起劉家了。
可是小兒子又上前線,焦育英要完成媽媽的心願,在兒子上戰場前,看望兒子劉世雨。
焦育英殺了兩隻紅公雞,她把公雞丟在開水盆裏,褪去雞毛,然後把兩隻雞丟在鍋裏,用溫火煮。
然後她又走到後院裏,兩株梨樹已掛果,她找來木梯子,摘一個梨子,輕輕放在芨芨草編製的籃子裏。
她摘滿一籃子梨子,然後在籃子上蓋滿梨樹葉子。
我的雨兒最愛吃早穌梨。
焦育英小心翼翼把籃子放在廚房地下,然後她守在鍋旁,煮兩隻大公雞。
恍惚間她睡著了,夢見兒子劉世雨滿臉是血,笑容滿麵的走到她眼前說了一句話:“媽媽我在戰場上受傷了。”
焦育英嚇醒來是一個夢,她頓時大哭:“雨兒,隻要你活著,就是缺胳膊,斷腿也是我的孩子·····雨兒、雨兒。”
a師147團四連駐紮在甘州,要南下,西河縣是必經之地。
祁連山西接阿爾金山,東接秦嶺、合抱六盤山綿延1200公裏,縱深三百公裏。
焉支山是祁連山的一個峽口,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去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西河縣在焉支山腳下,而青山口車站是火車補水之地,此後就是茫茫戈壁丘陵。
焦育英有一種預感,她兒子南下參加哀牢山那拉山口防禦作戰,必過青山口車站。
她要看她的雨兒。
她煮好兩隻水煮雞,用鼻子對著水煮雞聞聞,那個饞嘴的雨兒,過春節弟兄兩個搶著吃水煮雞,也不給媽留一點。
家裏有好吃的,她現在盼著孩子吃,可又盼不到。
她把兩隻鹵雞,放在一個小籃子裏,然後又翻起另一個籃子裏的梨樹葉,金黃色的梨睡在籃子裏。
她用粗糙的手摸摸嫩嫩的梨,那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來,早穌梨完好。
她重新采集梨樹葉子,蓋在籃子上,隻有梨樹葉子才滋養梨果。
她在河西這塊土地上,一個寡婦領著兩個兒子,生活特別艱難。
祁連山的雪水滋養著這片荒漠綠洲,焦育英靠著樸拙與淳厚,恪守一種道德信念才生存下來。
一個寡婦養育兩個孩子,要遵從農村一種規則和秩序。
雨兒上前線,她應該探望兒子,這是當媽媽的人之常情。
焦育英前麵挎著一個小籃子盛著兩隻水煮雞,後麵芨芨草籃子是一籃子早穌梨果。
她走在通向青山車站的小路上,她想象雨兒吃早穌梨的樣子,生下來就沒有吃夠,她看看兒子就沒有遺憾了。
焦育英走在青山車站的路上,人算不如天算。
此時a師147團四連八班長劉世雨,不知道媽媽在青山車站等待他,他還在駐地腦兒山大強度訓練。
a師147團四連在一節悶罐車裏,列車沿著河西走廊,沿途的浩瀚戈壁,讓戈壁籍戰士心潮起伏。
指導員梁平看到士兵情緒不穩,他怕節外生枝,出差錯,於是走到八班班長劉世雨麵前,悄悄的對他說:“你是骨幹,又是黨員,不要太激動,離開家鄉是人之常情,四連需要你。”
悶罐車迤邐前行,看到了白茫茫的一片,四連戈壁籍士兵高唿。
那是雪山。
四連排隊上了,第十一節悶罐車。
a師147團四連在一個小站,叫玉石火車站待命出發,他們全部集中在一列悶罐車裏。
八班長劉世雨首先跳上悶罐車,他站在悶罐車的門口,看著三班的兄弟上了車。
副班長金忠最後一個上車,他拉起金忠的手,走上悶罐車。
金忠裝作輕鬆的樣子說:“世雨,我們把西北戈壁大漠的沙粒,帶到哀牢山,西北的野犛牛就要到那拉山口撒野”。
馮大天幫著把金忠的噴火器,固定在架子上,笑嗬嗬地說:“沙粒?什麽沙粒,金忠,這幾天天天下雨,我們軍服上沒有帶上沙粒。”
孫雨露又說:“那拉山口,野犛牛撒不了野,那拉山口是熱帶叢林,那裏全是樹。”
“我們白虎縣祁連山生長得是鬆樹,不知那拉山口生長什麽樹?”
孫雨露家鄉白虎村,是祁連山腳下一個小山村,雙橋河的源頭,冰山融雪水潺潺奔流而下,鬆樹遮天蔽日,他想象的哀牢山,其實就是家鄉白虎村大黃山。
a師147團四連心目中的哀牢山,千人有千麵,想象的是家鄉門前的那座山,也許是祁連山,大黃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駱駝丘,白家咀,尖山,花草灘……
a師147四連兄弟把哀牢山那拉山口,想象成河西家鄉門前那座小山丘。
所謂的家鄉,其實就是童年攀爬一座山丘,然後烙在記憶裏。
所謂的鄉愁就是父母生活的地方,童年鄉愁如夢,無法排解。
劉世雨和戰友生長在貧瘠的河西,統稱為河西人。
他已和家鄉結下不解之緣,他也許是家鄉土地中一粒沙丘。
他最初的記憶是家鄉的泥土,一片樹葉,一束小草,或是一棵樹。
他之所以活著,是因為他靈魂有記憶,他熟悉家鄉媽媽踩下的足跡。
沒有親身經曆過戰爭的人,不知道在那拉山口生活有多艱難。
四連八班的兄弟坐在悶罐車裏,呆呆的互相對望著,有一個兄弟問劉世雨:“班長你想什麽?”
劉世雨若有所思的說:“想家唄。”
對一個送子參軍的媽媽來說,孩子上戰場,生死未卜,既殘忍,又擔憂,如果兒子犧牲在心理上又無法接受。
她除了等待兒子,盼望兒子平安迴家,更多是彷徨,無助,焦慮,思念……
其實她是一名弱者,就像一頭剛產下小鹿的鹿媽媽,看到小鹿被餓狼吞食,鹿媽媽束手無策無法保護自己的孩子。
劉世雨的媽媽焦育英就有鹿媽媽那樣的心情。
母愛如同廉價的水和空氣一樣,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可有誰珍惜水和空氣的呢?
失去了才知道水和空氣的可貴,母愛就像水和空氣一樣。
劉世雨的媽媽焦育英是個寡婦,在1966年的一天,社會偶然從有序走向無序,於是就產生了一批受害者。
人的創新之舉是極其困難,因此我們把已有的形式,視為神聖的遺產。
因為人類是地球的囚徒,這個人無論多偉大,都會陷入盲目的自大中渾然不覺。
於是社會步入有序的黑暗之中,一個人的見識與這個社會的科技水平休戚相關,人所謂的洞察力裏是靠不住的。
人被權利欲望迷惑了眼睛,有時候人性的自私與惡性噴湧而出,小人物的錯誤可以忽略不計,大人物的錯誤就被無形的放大。
人類社會是一個有秩序的社會,所以負麵就傳播開來。
劉世雨爸爸劉不欺在1966年,當雙橋村村長時,村民家裏一年口糧不夠吃,他瞞報了雙橋村小麥的產量。
上麵追究責任,勞動改造,修西小河水庫,住的地方土窩子,在一次下雨時,土窩子坍塌,劉不欺救出時人已去世。
劉世雨是遺腹子,焦育英拉扯兩個孩子。
大兒子劉世傑聰慧,在油燈下寫字,焦育英用麻繩納鞋底,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劉世雨也上學了,兩兄弟共用一盞煤油燈,兩兄弟為學習打架,爭吵。
焦育英又添置了一盞油燈,找了一節沙棗木,她用兩隻公雞,請匠人又製做一個小炕桌。
哥哥劉世傑用舊炕桌,弟弟劉世雨用新炕桌,後劉世傑考上戈壁大學。
可家裏無以為繼,供不起兩個孩子,老二劉世雨隻得輟學。
a師147團四連開往那拉山口,劉世雨給媽媽寫了一封信:“媽媽,您好!
這幾天部隊大強度訓練,我沒有時間給媽媽寫信,我知道部隊訓練,農村的孩子能承受得住,怕媽媽擔憂,所以就沒有給媽媽寫信,嘮叨訓練的苦。
可今天做上悶罐車,向南方開去,要參加那拉山口防禦戰,我不得不給媽媽說。
今年以來,我沒有收到家裏的來信,我想念媽媽,也想念哥哥,幸好我們家有弟兄兩個。
曾經家裏生活條件差,媽媽還讓我讀到高二,現在發現我在連隊還是一個有文化的兵。
我要謝謝媽媽的付出。
現不孝男劉世雨給河西的媽媽磕頭,這一別,也許以後不能為媽媽盡孝了。
四連進行臨戰訓練,這次在那拉山口防禦作戰,我們河西弟子商量說,不能給家鄉人丟臉。
所以現在不能把給媽媽盡孝,放在兒子第一位。
吃皇糧,就是國家的人,應該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媽媽不要怪兒子,因為我是軍人……
媽媽,你教育兒子要做人,現在國家需要我,我不得不舍身而出,為國家而戰。
把那份愛媽媽的清澈愛,灑在那拉山口。
從戰場迴來後再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
哥哥上班,我又不在家,我知道媽媽愛惜錢,我家責任田小麥成熟了,媽媽不要愛惜錢,雇幾個人收割小麥就可以。
希望媽媽不要給我存娶媳婦的錢,我知道靠一個寡母,給兩個兒子存娶媳婦的錢,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再說哥哥也有工資,而我一月也有十四元津貼,兒吃穿不愁,生活富裕,不用媽媽擔心。
媽媽,如果我在戰鬥中犧牲的話,請您不要難過。
我有1080元撫恤金,寄給媽媽,請媽媽不要傷心,媽媽把兒的撫恤金,當養老存起來。
就當不孝兒最後一次報答媽媽。
再說爸爸當過村長,曾經是國家幹部,現在農村包產到戶,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我又是一名軍人,媽媽您有二個兒子,哥哥又是國家幹部,獻上一個兒子給國家也是應該的。
當我死後,請您不要給政府和147團添麻煩,再說哥哥已是副鄉長。
我一旦犧牲了,你就是軍屬,政府會妥善安排您的生活,再說你的晚年有哥哥劉世傑,也會有保障的。
媽媽不要為生活過多擔憂。
我沒有什麽遺產留給媽媽,隻有幾件軍裝,有件舊軍大衣,冬天媽媽穿在身上,讓媽媽禦寒。
其他都是些小東西,媽媽不足掛齒。
我的津貼存起來,三年大概存了八百元左右,打算退伍後創業用的。
按規定還有1080元撫恤金,別的就沒有了。
此致,軍禮!
不孝男兒:世雨磕頭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劉世雨寫了一封很平常的家信,同時哥哥劉世傑也收到一封信,他心懷愧疚,自己上了戈壁農業大學,而弟弟因為自己輟學,現在上戰場生死未卜。
在西河縣都是那樣,隻要是農村出來上班的,那一個不是和他一樣,所以劉世傑心情很快就釋然了。
兄弟之間也不過就是鷹窩中的兩隻小鷹而已,隻不過劉世傑出生早幾天,吃的肉多。
兩兄弟命運截然不同,姊妹之間誰的前途坦蕩一點,在西河縣農村歸結為命運,誰也沒有理由埋怨誰。
在西河縣農村,一個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那一家都傾其所有資源,弟弟劉世雨輟學不是他的錯。
是家庭貧困造成的。
人類天生有修補傷痛的粘合劑,這種遺忘也是貧窮人家生存的基礎,但這種痛苦就像泉水,隻要有一絲水流,還是從地下滲漏出來,愧疚之情縈繞在劉世傑腦中。
人生不過是棋枰上的一枚棋子而已,兄弟兩,隻不過劉世傑,走了一步先手棋,最後的勝負要看最後一枚棋子落的位置,人生才算完美。
兄弟兩都是棋子,命運有執子的人身不由己的擺布。
劉世傑是雙橋鎮考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在村民眼裏他風光無限。
其實他一無所有,畢業分配到縣民政局,是一名辦事員,後掛職在雙橋鎮為科級副鎮長。
他儼然就是一名官,村民對權力的膜拜滲透到血液中,可劉世傑隻是一個掛名的副鎮長。
劉世傑掛名副鎮長,雖說給劉家帶來榮光,但媽媽焦育英的勞動一點也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兄弟兩走出這個家庭,成熟的麥子隻有一個女人收割。
不過焦育英心裏樂意,兩個兒子有出息,大兒子劉世傑有了工作,小兒子劉世雨退伍迴來,把家交給他。
一個兒子主外,一個兒子主內,劉家家業興旺,她也對得起劉家了。
可是小兒子又上前線,焦育英要完成媽媽的心願,在兒子上戰場前,看望兒子劉世雨。
焦育英殺了兩隻紅公雞,她把公雞丟在開水盆裏,褪去雞毛,然後把兩隻雞丟在鍋裏,用溫火煮。
然後她又走到後院裏,兩株梨樹已掛果,她找來木梯子,摘一個梨子,輕輕放在芨芨草編製的籃子裏。
她摘滿一籃子梨子,然後在籃子上蓋滿梨樹葉子。
我的雨兒最愛吃早穌梨。
焦育英小心翼翼把籃子放在廚房地下,然後她守在鍋旁,煮兩隻大公雞。
恍惚間她睡著了,夢見兒子劉世雨滿臉是血,笑容滿麵的走到她眼前說了一句話:“媽媽我在戰場上受傷了。”
焦育英嚇醒來是一個夢,她頓時大哭:“雨兒,隻要你活著,就是缺胳膊,斷腿也是我的孩子·····雨兒、雨兒。”
a師147團四連駐紮在甘州,要南下,西河縣是必經之地。
祁連山西接阿爾金山,東接秦嶺、合抱六盤山綿延1200公裏,縱深三百公裏。
焉支山是祁連山的一個峽口,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去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西河縣在焉支山腳下,而青山口車站是火車補水之地,此後就是茫茫戈壁丘陵。
焦育英有一種預感,她兒子南下參加哀牢山那拉山口防禦作戰,必過青山口車站。
她要看她的雨兒。
她煮好兩隻水煮雞,用鼻子對著水煮雞聞聞,那個饞嘴的雨兒,過春節弟兄兩個搶著吃水煮雞,也不給媽留一點。
家裏有好吃的,她現在盼著孩子吃,可又盼不到。
她把兩隻鹵雞,放在一個小籃子裏,然後又翻起另一個籃子裏的梨樹葉,金黃色的梨睡在籃子裏。
她用粗糙的手摸摸嫩嫩的梨,那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來,早穌梨完好。
她重新采集梨樹葉子,蓋在籃子上,隻有梨樹葉子才滋養梨果。
她在河西這塊土地上,一個寡婦領著兩個兒子,生活特別艱難。
祁連山的雪水滋養著這片荒漠綠洲,焦育英靠著樸拙與淳厚,恪守一種道德信念才生存下來。
一個寡婦養育兩個孩子,要遵從農村一種規則和秩序。
雨兒上前線,她應該探望兒子,這是當媽媽的人之常情。
焦育英前麵挎著一個小籃子盛著兩隻水煮雞,後麵芨芨草籃子是一籃子早穌梨果。
她走在通向青山車站的小路上,她想象雨兒吃早穌梨的樣子,生下來就沒有吃夠,她看看兒子就沒有遺憾了。
焦育英走在青山車站的路上,人算不如天算。
此時a師147團四連八班長劉世雨,不知道媽媽在青山車站等待他,他還在駐地腦兒山大強度訓練。
a師147團四連在一節悶罐車裏,列車沿著河西走廊,沿途的浩瀚戈壁,讓戈壁籍戰士心潮起伏。
指導員梁平看到士兵情緒不穩,他怕節外生枝,出差錯,於是走到八班班長劉世雨麵前,悄悄的對他說:“你是骨幹,又是黨員,不要太激動,離開家鄉是人之常情,四連需要你。”
悶罐車迤邐前行,看到了白茫茫的一片,四連戈壁籍士兵高唿。
那是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