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婆眯著眼看了半天,搖頭道:“呦,我不識字,我哪能認得出來。這,這我都瞅著差不多。”
“那他應該有找個老師吧?總不會是自己瞎寫,他老師你見過嗎?”
張婆還是搖頭,“我沒聽說他有老師。”
“今早除了我們,還有誰來過你家?”
張婆還是搖頭。
見也問不出更多的東西,陳澈幾人便打算再去錢莊看看廚下能不能找張同的練字紙張。
走在路上,陳澈問道:“沈寅,曹六兒,你們知不知道張同的字是跟誰學的?有聽他說起什麽嗎?”
沈寅搖頭,“我接管鋪子的時候,他好像已經在練了。我也沒問過這事兒,會不會是街頭書鋪裏的先生?”
曹六兒道:“怎麽可能,張同那麽節省的人,哪會花錢去書鋪學。”
陳澈又道,“張同在錢莊做管事,按理說,家裏不至於這麽窮,可是有什麽原因?”
“咳,他家本來過得還不錯,可惜他爹得了癆病,斷斷續續拖了幾年,家底都拿來吃藥了。所以他這把年紀,連個媳婦都沒娶。”沈寅說道:“我記得我爹在的時候,替他付過幾次藥錢。”
說著話,幾人到了錢莊。趕到廚下一看,可惜,所有的廢紙都已經燒的一幹二淨,江隨洲道:“張同家裏的字跡已經足夠多了,其實......”
陳澈輕輕搖頭,“先迴刑部再說,這案子還有很多疑點。”
從錢莊出來,陳澈在門口停了一下,“張同在酉時過半出了錢莊,戌時才到他家裏。剛剛我們從他家走過來,才不過半柱香的時間。”
“他出門的時候朝東走,也不是迴家的方向。”江隨洲說道,“所以他先去了某個地方,又迴到了家裏,然後再離開,就再沒了蹤跡。”
“江郎中,你安排一些讓人手沿著東麵一家一家的問,找出張同的蹤跡。肯定有人見過他。”
江隨洲領命而去。
迴到刑部,白嶺問道:“大人,你可是有什麽發現?為什麽一直問張同老師的事情?”
陳澈拿著紙說道,“沒人教導,光靠自己寫不成這樣。若是他有個老師一直教導他寫字,那麽他這位老師模仿他筆跡自然難分辨。”
白嶺道:“可曹六兒和沈寅都說不知道。他與錢莊其他人似乎關係也一般,客客氣氣,都算不上親近。他娘也不知道。會不會你想多了?”
陳澈沉默不語,他看向窗外,心裏想著,如果兇手是他的話,為何要對張同下手呢?
夜深,他一頁一頁翻著卷宗。
白嶺端著一托盤吃食麵進來,“吃些麵,墊墊肚子。可別把身子搞壞了。”
陳澈笑了起來,“一起吃吧。”
點上燈的時候,江隨洲進了屋子,他一臉興奮說道:“大人,我們沿街打聽,不少人見過張同。你猜猜張同去了哪裏?”
白嶺說道,“你賣什麽關子,快說就是了。”
江隨洲白了他一眼,對陳澈說道:“張同一路朝東走走停停,他最後停在了京畿道。”
陳澈抬起頭來,“他在京畿道停了下來?他到底想做什麽?”
“他應該是要來刑部。”
“你怎麽知道?”白嶺迴了他一個白眼,“京畿道除了刑部還有都察院和大理寺。”
江隨洲用手指沾了一點水在書桌上畫了起來。
“他在京畿道的三岔路口的張麻子燒餅鋪裏坐了大概一盞茶的時間。鋪子的夥計記得真切,他一邊喝茶,一邊伸頭看著外頭。”
“燒餅鋪角度看出來,能看的隻有刑部的大門!”
這下白嶺服氣了,“他盯著刑部作甚?莫不是他知道了什麽打算來刑部說一說?同那個曹六兒一樣?”
陳澈低頭說道:“可他最後沒來找我們。”他又問道:“然後呢,他坐了一盞茶的時間,直接迴家似乎時間有些早。他應該還去了其他地方。”
江隨洲又畫了一條線,“他去了高升街的麻記紙墨鋪。”
“他去買紙墨?這個點,鋪子不做生意了吧?”
江隨洲搖頭道,“不是買,而是賣。”
“賣?賣什麽?”陳澈和白嶺不約而同地問了出來。
“墨。”江隨洲從懷裏拿出一塊墨錠,“鋪子掌櫃說他拿了一塊上好的鬆煙墨賣了他們鋪子五貫銅錢。我先拿來,等案子結了再還迴去。”
“不知道他從哪來弄來的鬆煙墨。會不會和他的失蹤有關?”
陳澈拿著墨錠仔細看著,鬆煙墨雖然貴重,但在京城用的人可不少,以這個為線索去查怕是如同大海撈針。
白嶺開口道:“墨不好查,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張同肯定不是自殺。都賣墨換錢了,怎麽可能會自殺。”
江隨洲也讚同道:“我也這麽覺得。可他留下的筆跡又確實是他本人的,筆力也和他習字五年左右的時間相符合。”
“這事情又合理又處處有矛盾。真是見了鬼了。”
陳澈想了想,又問道:“然後呢,他換了墨直接迴家了?時間倒是差不多了,沒去其他地方嗎?”
“沒有。他從筆墨鋪子出來就挺晚,掌櫃就記得已經亥時了。這麽一算,他應該差不多迴家了。”
陳澈敲了敲桌子,“現在我們能確定張同應該沒打算自殺。他迴家也不是要拿東西,而是要送把五貫銅錢給他母親,但不知道什麽原因,他還沒來得及和他娘說,就又匆匆離開。”
陳澈揉了揉腦袋,又向江隨洲問道:“上次讓你調查沈鬆的事情,你查的怎麽樣了。”
江隨洲迴道:“查了。這事兒倒是清清楚楚。因為沈鬆落馬的時候,很多人在現場。”
“沈鬆當時喝了酒,不少人勸他別騎馬,是他自己非要騎,結果從馬上跌落,又被馬踏過,才落得如此下場。”
“沈世奇請了梁景過來診治,也是花了重金,堪堪救迴一條命。”
“梁京?梁家人?”
“正是。外科聖手梁景。”江隨洲道:“他對沈鬆的事情記得很清楚。”
白嶺迴頭道:“原來是梁叔父診治的。”
他看著江隨洲有些疑惑,解釋道:“他的兒子梁循與我們相熟,發小,發小。”
“那他應該有找個老師吧?總不會是自己瞎寫,他老師你見過嗎?”
張婆還是搖頭,“我沒聽說他有老師。”
“今早除了我們,還有誰來過你家?”
張婆還是搖頭。
見也問不出更多的東西,陳澈幾人便打算再去錢莊看看廚下能不能找張同的練字紙張。
走在路上,陳澈問道:“沈寅,曹六兒,你們知不知道張同的字是跟誰學的?有聽他說起什麽嗎?”
沈寅搖頭,“我接管鋪子的時候,他好像已經在練了。我也沒問過這事兒,會不會是街頭書鋪裏的先生?”
曹六兒道:“怎麽可能,張同那麽節省的人,哪會花錢去書鋪學。”
陳澈又道,“張同在錢莊做管事,按理說,家裏不至於這麽窮,可是有什麽原因?”
“咳,他家本來過得還不錯,可惜他爹得了癆病,斷斷續續拖了幾年,家底都拿來吃藥了。所以他這把年紀,連個媳婦都沒娶。”沈寅說道:“我記得我爹在的時候,替他付過幾次藥錢。”
說著話,幾人到了錢莊。趕到廚下一看,可惜,所有的廢紙都已經燒的一幹二淨,江隨洲道:“張同家裏的字跡已經足夠多了,其實......”
陳澈輕輕搖頭,“先迴刑部再說,這案子還有很多疑點。”
從錢莊出來,陳澈在門口停了一下,“張同在酉時過半出了錢莊,戌時才到他家裏。剛剛我們從他家走過來,才不過半柱香的時間。”
“他出門的時候朝東走,也不是迴家的方向。”江隨洲說道,“所以他先去了某個地方,又迴到了家裏,然後再離開,就再沒了蹤跡。”
“江郎中,你安排一些讓人手沿著東麵一家一家的問,找出張同的蹤跡。肯定有人見過他。”
江隨洲領命而去。
迴到刑部,白嶺問道:“大人,你可是有什麽發現?為什麽一直問張同老師的事情?”
陳澈拿著紙說道,“沒人教導,光靠自己寫不成這樣。若是他有個老師一直教導他寫字,那麽他這位老師模仿他筆跡自然難分辨。”
白嶺道:“可曹六兒和沈寅都說不知道。他與錢莊其他人似乎關係也一般,客客氣氣,都算不上親近。他娘也不知道。會不會你想多了?”
陳澈沉默不語,他看向窗外,心裏想著,如果兇手是他的話,為何要對張同下手呢?
夜深,他一頁一頁翻著卷宗。
白嶺端著一托盤吃食麵進來,“吃些麵,墊墊肚子。可別把身子搞壞了。”
陳澈笑了起來,“一起吃吧。”
點上燈的時候,江隨洲進了屋子,他一臉興奮說道:“大人,我們沿街打聽,不少人見過張同。你猜猜張同去了哪裏?”
白嶺說道,“你賣什麽關子,快說就是了。”
江隨洲白了他一眼,對陳澈說道:“張同一路朝東走走停停,他最後停在了京畿道。”
陳澈抬起頭來,“他在京畿道停了下來?他到底想做什麽?”
“他應該是要來刑部。”
“你怎麽知道?”白嶺迴了他一個白眼,“京畿道除了刑部還有都察院和大理寺。”
江隨洲用手指沾了一點水在書桌上畫了起來。
“他在京畿道的三岔路口的張麻子燒餅鋪裏坐了大概一盞茶的時間。鋪子的夥計記得真切,他一邊喝茶,一邊伸頭看著外頭。”
“燒餅鋪角度看出來,能看的隻有刑部的大門!”
這下白嶺服氣了,“他盯著刑部作甚?莫不是他知道了什麽打算來刑部說一說?同那個曹六兒一樣?”
陳澈低頭說道:“可他最後沒來找我們。”他又問道:“然後呢,他坐了一盞茶的時間,直接迴家似乎時間有些早。他應該還去了其他地方。”
江隨洲又畫了一條線,“他去了高升街的麻記紙墨鋪。”
“他去買紙墨?這個點,鋪子不做生意了吧?”
江隨洲搖頭道,“不是買,而是賣。”
“賣?賣什麽?”陳澈和白嶺不約而同地問了出來。
“墨。”江隨洲從懷裏拿出一塊墨錠,“鋪子掌櫃說他拿了一塊上好的鬆煙墨賣了他們鋪子五貫銅錢。我先拿來,等案子結了再還迴去。”
“不知道他從哪來弄來的鬆煙墨。會不會和他的失蹤有關?”
陳澈拿著墨錠仔細看著,鬆煙墨雖然貴重,但在京城用的人可不少,以這個為線索去查怕是如同大海撈針。
白嶺開口道:“墨不好查,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張同肯定不是自殺。都賣墨換錢了,怎麽可能會自殺。”
江隨洲也讚同道:“我也這麽覺得。可他留下的筆跡又確實是他本人的,筆力也和他習字五年左右的時間相符合。”
“這事情又合理又處處有矛盾。真是見了鬼了。”
陳澈想了想,又問道:“然後呢,他換了墨直接迴家了?時間倒是差不多了,沒去其他地方嗎?”
“沒有。他從筆墨鋪子出來就挺晚,掌櫃就記得已經亥時了。這麽一算,他應該差不多迴家了。”
陳澈敲了敲桌子,“現在我們能確定張同應該沒打算自殺。他迴家也不是要拿東西,而是要送把五貫銅錢給他母親,但不知道什麽原因,他還沒來得及和他娘說,就又匆匆離開。”
陳澈揉了揉腦袋,又向江隨洲問道:“上次讓你調查沈鬆的事情,你查的怎麽樣了。”
江隨洲迴道:“查了。這事兒倒是清清楚楚。因為沈鬆落馬的時候,很多人在現場。”
“沈鬆當時喝了酒,不少人勸他別騎馬,是他自己非要騎,結果從馬上跌落,又被馬踏過,才落得如此下場。”
“沈世奇請了梁景過來診治,也是花了重金,堪堪救迴一條命。”
“梁京?梁家人?”
“正是。外科聖手梁景。”江隨洲道:“他對沈鬆的事情記得很清楚。”
白嶺迴頭道:“原來是梁叔父診治的。”
他看著江隨洲有些疑惑,解釋道:“他的兒子梁循與我們相熟,發小,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