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林子澤看完了四本積塵的戶籍冊。
這四本戶籍冊記載了道靈山八年前到十二年前外門弟子的納入記錄。
這一看不要緊,林子澤卻是被驚住了。
因為在他粗略地估算之下,他發現僅這四年,外門弟子的納入數量竟然足有萬餘!
再加上昨日看到的八年內的戶籍冊近兩萬的外門弟子,外門弟子的數量竟然可以達到可怕的三萬之多!
要知道,如今的道靈山外門弟子滿打滿算是不過三萬人的,若隻是這麽看來,人數倒是符合的。
可外門的情況卻並非那麽簡單,外門弟子下可到六七歲的娃娃,上可到百歲多的老人,也就是說,外門弟子的收徒區間足有百年!如果算上這些年來戰亂死去又或者升入內門的弟子,也完全填不滿這其中的人數缺失。
最關鍵的是,道靈山收弟子隻收六歲到十八歲的少年青年,更多的弟子是十二歲進入山門,近二十年的修行足夠他們邁入衛道期,因此三十歲到四十歲正是修士們修行的黃金時刻,他們漸漸成為門派的基柱,處理門派的很多外務。
可事實上,外門之中這部分弟子反而不多!更像是出現了一個斷層!
外門弟子還是二十歲至三十歲的居多,甚至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基本占據了外門近六成的數量。
那麽問題來了,那些入門二十多年的那些弟子哪去了?
林子澤忽然背生冷汗,他敏銳地察覺到,其中有陰謀的氣息……
林子澤迅速去查詢更早的戶籍冊,然而,這裏最早的戶籍冊竟然隻記載到了十六年前!
十六年前!十六年前!
又是十六年前!
最近關於十六年前這幾個字的事情越來越多了!
白希煙為禍人間是十六年前!老龜尋了整整十六年的人!戶籍冊隻記載到十六年前!
一係列的巧合一同爆發,那就證明了,有一條線始終串通這些事情!
慢著!白將離,是姓白的!白夕煙,同樣姓白!
“難不成這白將離是白希煙的後人?拜托老龜尋找後人的修士就是白希煙?”
林子澤為自己的聯想而震驚,可事實真的是這麽巧麽?轉瞬後他又否決了這個想法。
白希煙是女人,如果她的道侶是武通玄的話,那她的後人不應該姓武麽?
可又在片刻後,林子澤再度把這個新的想法拋棄。
《三生錄》上卦辭中有這麽一句“陰盛陽衰、不利攸往”,這武通玄是個入贅的也說不定。
畢竟大長老隻有白希煙一個獨女,作為道靈山的傳承者,他必然不會讓自己的唯一後人跟別人姓。
深深唿了口濁氣,林子澤把心中不成熟的想法統統拋棄,如果抱著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繼續搜尋真相,隻會有損他的判斷精準性。
當然,這十六年中的戶籍冊中,林子澤沒有尋到任何一個叫白將離或者武通玄的人。
但是線索也不算完全斷裂,林子澤打算先去找那幾個叫“李將離、王將離、何將離”的,他們說不得會因為某種原因改了姓氏也說不定。
看這林子澤歎息,一旁的何迄遼貼了過來,他對林子澤的觀感很不錯,他也知道他的傲氣並不討人喜歡,因為他的朋友並不多。
而能夠忍受他這壞脾氣的修士,林子澤算是極少數中的一個了。
他很享受在朋友麵前引古據今的聊天,能讓朋友看到他博學多才的一麵,使他擁有深深的滿足感。
所以如果林子澤遇到了什麽困難,能夠依靠他的博學來解決的話,他絕對不會吝嗇幫手。
“林師弟,你是因為這戶籍冊而苦惱麽?”林子澤翻閱了一上午的戶籍冊,這點沒能瞞過他的眼睛。
林子澤在沉思中被擾醒,他抬起頭,發現是何迄遼,表情淡漠道:“是啊,我很想知道,這戶籍冊為何隻到十六年前?”
何迄遼輕聲笑道:“自然是到十六年前才對,因為這戶籍部本就是十六年前建的啊!”
林子澤怔了一怔:“是這樣麽?那麽,十六年前外門弟子的戶籍冊所在何地?”
何迄遼想了想,道:“十六年前的話,那個年份,應該是大長老掌握著外門弟子的信息。哦,我說的這個大長老,不是現在的大長老,而是現任掌門的師尊。”
林子澤知道何迄遼是什麽意思。十六年前的大長老其實是他的師尊道清的師尊,也就是他的師公。
那個時候道靈山的掌門之位還在白子道的傳人手中握著。
可惜後來師公去世,白希煙屠戮凡城,大長老被剝奪掌門繼承權,掌門就由本該接任外門的道清擔任,外門由現任大長老管理。
“那麽,何師兄可知道外門弟子為何如何之少?據我所察,近十六年來的外門弟子數量絕對不止三萬,可外門所有的弟子卻不足三萬!”
“哦?近些年來,妖界入侵人界頻繁,外門弟子出山滅妖之事繁多,受傷死亡率不小,人數不足三萬並不為奇。”
何迄遼的答案無法使林子澤滿意,狩獵妖獸受傷率很高,林子澤是肯定的,若說死亡率很高,林子澤堅決不信。
因為外門弟子的狩獵任務並不困難,目標大多是降妖期或是衛道期的小妖,甚至為了他們的安全,任務執行的同時道靈山還會為他們配上內門之中的金丹師兄,使他們在充分鍛煉的前提下保住性命。
更何況,何迄遼的這個答案無法解釋三十歲至四十歲修士出現斷層的情況。
何迄遼見林子澤不以為然,心中微微不悅,他直言道:“師弟對此可有其他看法?”
林子澤搖搖頭,將他疑惑的原因說了出來:“我沒有什麽其它的辦法,據我所知,道靈山外門弟子之中三十至四十歲中的弟子數量極少。按照道靈山收弟子的平均年齡來看,如果他們十二歲入山的話,也就是說十八年前至二十八年前,一定有什麽原因,使得他們的數量銳減。”
“十八到二十八年前麽……”何迄遼皺起了眉頭,“且讓我想上一想。”
這四本戶籍冊記載了道靈山八年前到十二年前外門弟子的納入記錄。
這一看不要緊,林子澤卻是被驚住了。
因為在他粗略地估算之下,他發現僅這四年,外門弟子的納入數量竟然足有萬餘!
再加上昨日看到的八年內的戶籍冊近兩萬的外門弟子,外門弟子的數量竟然可以達到可怕的三萬之多!
要知道,如今的道靈山外門弟子滿打滿算是不過三萬人的,若隻是這麽看來,人數倒是符合的。
可外門的情況卻並非那麽簡單,外門弟子下可到六七歲的娃娃,上可到百歲多的老人,也就是說,外門弟子的收徒區間足有百年!如果算上這些年來戰亂死去又或者升入內門的弟子,也完全填不滿這其中的人數缺失。
最關鍵的是,道靈山收弟子隻收六歲到十八歲的少年青年,更多的弟子是十二歲進入山門,近二十年的修行足夠他們邁入衛道期,因此三十歲到四十歲正是修士們修行的黃金時刻,他們漸漸成為門派的基柱,處理門派的很多外務。
可事實上,外門之中這部分弟子反而不多!更像是出現了一個斷層!
外門弟子還是二十歲至三十歲的居多,甚至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基本占據了外門近六成的數量。
那麽問題來了,那些入門二十多年的那些弟子哪去了?
林子澤忽然背生冷汗,他敏銳地察覺到,其中有陰謀的氣息……
林子澤迅速去查詢更早的戶籍冊,然而,這裏最早的戶籍冊竟然隻記載到了十六年前!
十六年前!十六年前!
又是十六年前!
最近關於十六年前這幾個字的事情越來越多了!
白希煙為禍人間是十六年前!老龜尋了整整十六年的人!戶籍冊隻記載到十六年前!
一係列的巧合一同爆發,那就證明了,有一條線始終串通這些事情!
慢著!白將離,是姓白的!白夕煙,同樣姓白!
“難不成這白將離是白希煙的後人?拜托老龜尋找後人的修士就是白希煙?”
林子澤為自己的聯想而震驚,可事實真的是這麽巧麽?轉瞬後他又否決了這個想法。
白希煙是女人,如果她的道侶是武通玄的話,那她的後人不應該姓武麽?
可又在片刻後,林子澤再度把這個新的想法拋棄。
《三生錄》上卦辭中有這麽一句“陰盛陽衰、不利攸往”,這武通玄是個入贅的也說不定。
畢竟大長老隻有白希煙一個獨女,作為道靈山的傳承者,他必然不會讓自己的唯一後人跟別人姓。
深深唿了口濁氣,林子澤把心中不成熟的想法統統拋棄,如果抱著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繼續搜尋真相,隻會有損他的判斷精準性。
當然,這十六年中的戶籍冊中,林子澤沒有尋到任何一個叫白將離或者武通玄的人。
但是線索也不算完全斷裂,林子澤打算先去找那幾個叫“李將離、王將離、何將離”的,他們說不得會因為某種原因改了姓氏也說不定。
看這林子澤歎息,一旁的何迄遼貼了過來,他對林子澤的觀感很不錯,他也知道他的傲氣並不討人喜歡,因為他的朋友並不多。
而能夠忍受他這壞脾氣的修士,林子澤算是極少數中的一個了。
他很享受在朋友麵前引古據今的聊天,能讓朋友看到他博學多才的一麵,使他擁有深深的滿足感。
所以如果林子澤遇到了什麽困難,能夠依靠他的博學來解決的話,他絕對不會吝嗇幫手。
“林師弟,你是因為這戶籍冊而苦惱麽?”林子澤翻閱了一上午的戶籍冊,這點沒能瞞過他的眼睛。
林子澤在沉思中被擾醒,他抬起頭,發現是何迄遼,表情淡漠道:“是啊,我很想知道,這戶籍冊為何隻到十六年前?”
何迄遼輕聲笑道:“自然是到十六年前才對,因為這戶籍部本就是十六年前建的啊!”
林子澤怔了一怔:“是這樣麽?那麽,十六年前外門弟子的戶籍冊所在何地?”
何迄遼想了想,道:“十六年前的話,那個年份,應該是大長老掌握著外門弟子的信息。哦,我說的這個大長老,不是現在的大長老,而是現任掌門的師尊。”
林子澤知道何迄遼是什麽意思。十六年前的大長老其實是他的師尊道清的師尊,也就是他的師公。
那個時候道靈山的掌門之位還在白子道的傳人手中握著。
可惜後來師公去世,白希煙屠戮凡城,大長老被剝奪掌門繼承權,掌門就由本該接任外門的道清擔任,外門由現任大長老管理。
“那麽,何師兄可知道外門弟子為何如何之少?據我所察,近十六年來的外門弟子數量絕對不止三萬,可外門所有的弟子卻不足三萬!”
“哦?近些年來,妖界入侵人界頻繁,外門弟子出山滅妖之事繁多,受傷死亡率不小,人數不足三萬並不為奇。”
何迄遼的答案無法使林子澤滿意,狩獵妖獸受傷率很高,林子澤是肯定的,若說死亡率很高,林子澤堅決不信。
因為外門弟子的狩獵任務並不困難,目標大多是降妖期或是衛道期的小妖,甚至為了他們的安全,任務執行的同時道靈山還會為他們配上內門之中的金丹師兄,使他們在充分鍛煉的前提下保住性命。
更何況,何迄遼的這個答案無法解釋三十歲至四十歲修士出現斷層的情況。
何迄遼見林子澤不以為然,心中微微不悅,他直言道:“師弟對此可有其他看法?”
林子澤搖搖頭,將他疑惑的原因說了出來:“我沒有什麽其它的辦法,據我所知,道靈山外門弟子之中三十至四十歲中的弟子數量極少。按照道靈山收弟子的平均年齡來看,如果他們十二歲入山的話,也就是說十八年前至二十八年前,一定有什麽原因,使得他們的數量銳減。”
“十八到二十八年前麽……”何迄遼皺起了眉頭,“且讓我想上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