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國,青州,連雲灣。
海風唿嘯,驚濤拍岸。
這裏是青州的東方最後一個據點,鄭文琪和崇鎧的左龍武軍團將江南佛道僅剩的十萬佛僧從秋浦逼退到這個角落,在這個過程中,即便是火猴和小芙蝶聯手拚死防禦,竭盡全力,不擇手段,也難以阻擋鄭文琪勢如破竹的攻勢,江南佛道隻剩下四萬多的佛僧,又有將近六萬餘的佛僧慘死於戰場。
彼時,他們身後是無邊的東海,從來沒有人探尋過這片海通往哪裏,去向何方,邊際在何處,即便是凡人修煉者,也並無如此龐大的法力頂著飛遁的消耗飛到這麽遠。
據說曾有過修煉者想過一探究竟,但是一飛出海便迷失了方向,然後不斷地往前飛往前飛,飛了數千裏之遠,最後卻因為飛遁造成身體的耗損實在太過嚴重,即便有功法不斷地吸納天地靈氣,但是功法運轉對身體也是有損耗的,並非每個人都能像一風那樣,能夠在片刻間吸納龐大巨量的天地靈氣。
吸納天地靈氣,對一風來說猶如蒼龍入海,對其他絕大部分修煉者來說,那是氣若遊絲,大戰一場之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休整才能恢複法力和身體耗損。
並且據那位外海獵奇修煉者迴來說,越往外海飛,天地靈氣越稀薄,那就更加增加了飛遁的負荷消耗,當時他飛遁了數千裏,幾天幾夜無處休息,方向也辨別不清楚,吸納天地靈氣越來越艱難,功法消耗身體的速度猛增,心中早已慌亂了,正當他以為要死在這深海的莫名之處時,海上突然卷起一場狂風,雷電滾滾,卷起不知所措和極度疲憊的他,往不知什麽方向卷去。
他在雷霆滾動和狂風暴雨之中昏迷了過去,等他再度醒來的時候,恰好落在了幾艘漁船之旁,被漁夫們救了起來。
他們驚歎這名修煉者的膽氣和能力,他們從來不會超過海邊百裏,並且在那些地方放置了醒目的浮標,遠遠看見就折返,這是祖祖輩輩的漁夫探尋出的危險邊界。
也因為漁夫們此次對他的救助,才有了後來的故事和傳說。
不論如何,這些事情都說明一個問題,這裏就是火猴和江南佛道最後的據點,他們再無退路可言。
但所幸的是,就在他們麵對著一望無際的東海心生絕望的時候,他們等來了江南佛道在這場戰爭中的第一個好消息:鄭文琪和崇鎧率領的左龍武軍團撤退了!
也很快,他們得知是因為桃焯的右神策軍團在北方袞州戰場的不利,讓武帝和崔銘終於開始恐慌,至少需要重新審視戰場形勢和有所行動了。
這是除了崇鎧的左龍武軍團之外,最後剩下的一個出征的大武軍團,如果說以前風吼軍軍團在雲州和西南及西北的州境的戰場形勢不足以引起魏宇和崔銘的重視,那麽自從北方的袞州戰場也被風吼軍擊潰之後,攤開大武國的版圖一看,便會發現風吼軍已經聯合八個州境的佛道勢力,對君州形成了三麵合圍,危機四伏。
西北邊境、北方冰原邊境和宛州南部邊境的確還有大武國許多兵力,並且都是極其強悍的兵馬,但是他們都是不能動的,邊境勢力越來越頻繁的侵襲和越來越有力的攻勢,危情的軍報奏折已經堆滿了魏宇的案頭,如果調動他們,大武國會有覆滅之災!
雖然君州尚有百萬雄兵,但是在魏宇看來,這一場佛道滅法之戰他已經落入了下風,這是大武國上千年曆史以來,前所有未的威脅,必須調動所有力量保衛君州。
左龍武軍團的撤退,讓火猴和江南佛道眾僧絕處逢生,鬆了一口氣,而火猴也很快得知,一風和書禮正率領補足的六萬風吼軍兵馬趕到他這裏,讓他們就在連雲灣等待,等待著他們匯合江南佛道現在僅剩的四萬多佛僧,一齊從君州的東方完成對君州真正意義上的包圍,密不透風的包圍。
不論君州的百萬雄兵此刻是否磨刀霍霍、虎視眈眈,但不能改變大武軍團已經落敗的事實,下一場大戰,將會是這場轟轟烈烈的大武佛道滅法戰爭的終結。
然而,猗嘯、桃焯被殺,楊炯緊急趕往西北邊境戍邊,董寒、鐵寧因作戰不利鋃鐺入獄,桃焯因為崔銘的力保逃過一劫,官職被罷免,十大軍團的主將凋零一半!
整個君州人心惶惶,雖然風吼軍,和各州境與君州接壤對峙的佛道勢力都放出話來,此戰與所有大武國百姓無關,他們將不會傷害任何一個大武國百姓,但是風吼軍在北方袞州殘殺部落百姓的傳聞,還是像風一樣傳開來,君州的數千萬百姓已經是人心惶惶。
其中最恐慌的是君州城內四百多萬的老百姓,因為裏麵飽含著為數眾多的達官貴胄的家屬、家丁,以及數不清的富商的妻兒子女,他們平常比普通的老百姓享受著更多的權力和財富,但是他們此刻也最害怕失去。
戰爭是可以讓所有人失去一切的深淵,不僅僅包括權力和財富,還有人格和尊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惡獸,吞噬著所有人擁有的一切。
他們的情緒也影響著朝廷的風向,朝廷現在陷入了無休止的爭辯和吵鬧中,每一次上朝都是一場別開生麵的大戰,不斷地創造著大武國朝廷議事的曆史事件,讓朝廷上的史官從兩人增加到了十四個人,大臣官員們唾沫橫飛,他們則是運筆如飛,縱橫捭闔,用筆墨見證著大武國的曆史。
爭論的方向無非兩個,第一是主戰派,崔銘理所應當地充當了這一派的領軍人物,他是這場滅法戰爭的總指揮,現在戰爭陷入了這種禁地,讓君州危機四伏,他責無旁貸。
而跟隨崔銘的,則是以崇鎧為首的六大軍團主將,除了崇鎧之外,另外五名新補充的主將都戰意高昂,大有不死不休之姿態。
另外,鄭文琪號召的聖書院勢力,上至達官顯貴,王侯伯爵,下至君州城內所有學堂學子,尊崇儒教的百姓,都一窩蜂地大放厥詞,上書的上書,開討伐大會演講的搞講演,搞辯論的搞辯論,出自鄭文琪之手的征討的檄文張貼得君州城一百二十八座城坊每個角落都是,連坊中最偏僻最少人的角落——各個大小茅房裏都是。
這種風氣很快傳遍了君州各地,君州的百姓開始被這種氛圍感染,戰鬥的勢態日盛,以崔銘為代表,從上到下,在君州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征討佛道、殺盡佛僧的宣講行動,盛況空前。
然而,他們聲勢浩大的征討行動卻並未造就一邊倒的局勢,因為在朝廷中,還有另外一派——議和派。
他們的底子也是相當紮實,領頭人物卻是一個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人物,那就是曾經是神策軍團金甲營的偏牙將,後成為左神策軍團副將,現成為右神威軍團主將的一名戰將:石猛!
但是,君州城內的人都不是傻子,不僅不是傻子,而且都是勾心鬥角經驗豐富的老奸巨猾之徒,他們一眼就看出來,這隻是議和派的一個幌子,躲在幌子背後的,必定就是太子殿下!
在滅法戰爭開始之前,太子殿下一直表現消極,不論戰爭發展到什麽程度,風吼軍打敗了多少州境軍團和大武軍團,斬殺了多少士兵和大將,當著魏宇的麵,他要麽表示沉默,要麽出言支持武帝,但所有人都沒有聽到過他在武帝背後發表過自己的哪怕一次態度。
而跟在幌子後麵的,則是許許多多的曾經信佛的官員大臣,他們此前因為太後信佛、武帝也偏愛佛教,紛紛投奔在佛教門下,有的在滅法戰爭之後迅速改換門庭,有些則沉寂了下來,但是數量也不少。
還有的則是和石猛一樣的神威軍團的將領,另外有一部分學子也支持議和,裏麵居然還有不少的書家弟子,這讓崔銘氣急敗壞,有一種背叛的感覺。
議和派主要要求是和平談判,他們認為一風率領整個大武佛道作戰,並非為了殺人作亂,而是被逼無奈,如今戰爭走到這個形勢,隻要答應他們的訴求,必定就能相安無事。
這些事情雖然稀奇,卻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一向高傲霸道至極的武帝魏宇,竟然沒有預料中地支持崔銘的主戰派。
崔銘一向善於算計人心,尤其以揣度聖意出名,號稱是武帝的應聲蟲和肚子裏的蛔蟲,但是,崔銘這一次失算了,因為武帝十分奇怪地也表現出了罕見的猶豫,沉默下來。
海風唿嘯,驚濤拍岸。
這裏是青州的東方最後一個據點,鄭文琪和崇鎧的左龍武軍團將江南佛道僅剩的十萬佛僧從秋浦逼退到這個角落,在這個過程中,即便是火猴和小芙蝶聯手拚死防禦,竭盡全力,不擇手段,也難以阻擋鄭文琪勢如破竹的攻勢,江南佛道隻剩下四萬多的佛僧,又有將近六萬餘的佛僧慘死於戰場。
彼時,他們身後是無邊的東海,從來沒有人探尋過這片海通往哪裏,去向何方,邊際在何處,即便是凡人修煉者,也並無如此龐大的法力頂著飛遁的消耗飛到這麽遠。
據說曾有過修煉者想過一探究竟,但是一飛出海便迷失了方向,然後不斷地往前飛往前飛,飛了數千裏之遠,最後卻因為飛遁造成身體的耗損實在太過嚴重,即便有功法不斷地吸納天地靈氣,但是功法運轉對身體也是有損耗的,並非每個人都能像一風那樣,能夠在片刻間吸納龐大巨量的天地靈氣。
吸納天地靈氣,對一風來說猶如蒼龍入海,對其他絕大部分修煉者來說,那是氣若遊絲,大戰一場之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休整才能恢複法力和身體耗損。
並且據那位外海獵奇修煉者迴來說,越往外海飛,天地靈氣越稀薄,那就更加增加了飛遁的負荷消耗,當時他飛遁了數千裏,幾天幾夜無處休息,方向也辨別不清楚,吸納天地靈氣越來越艱難,功法消耗身體的速度猛增,心中早已慌亂了,正當他以為要死在這深海的莫名之處時,海上突然卷起一場狂風,雷電滾滾,卷起不知所措和極度疲憊的他,往不知什麽方向卷去。
他在雷霆滾動和狂風暴雨之中昏迷了過去,等他再度醒來的時候,恰好落在了幾艘漁船之旁,被漁夫們救了起來。
他們驚歎這名修煉者的膽氣和能力,他們從來不會超過海邊百裏,並且在那些地方放置了醒目的浮標,遠遠看見就折返,這是祖祖輩輩的漁夫探尋出的危險邊界。
也因為漁夫們此次對他的救助,才有了後來的故事和傳說。
不論如何,這些事情都說明一個問題,這裏就是火猴和江南佛道最後的據點,他們再無退路可言。
但所幸的是,就在他們麵對著一望無際的東海心生絕望的時候,他們等來了江南佛道在這場戰爭中的第一個好消息:鄭文琪和崇鎧率領的左龍武軍團撤退了!
也很快,他們得知是因為桃焯的右神策軍團在北方袞州戰場的不利,讓武帝和崔銘終於開始恐慌,至少需要重新審視戰場形勢和有所行動了。
這是除了崇鎧的左龍武軍團之外,最後剩下的一個出征的大武軍團,如果說以前風吼軍軍團在雲州和西南及西北的州境的戰場形勢不足以引起魏宇和崔銘的重視,那麽自從北方的袞州戰場也被風吼軍擊潰之後,攤開大武國的版圖一看,便會發現風吼軍已經聯合八個州境的佛道勢力,對君州形成了三麵合圍,危機四伏。
西北邊境、北方冰原邊境和宛州南部邊境的確還有大武國許多兵力,並且都是極其強悍的兵馬,但是他們都是不能動的,邊境勢力越來越頻繁的侵襲和越來越有力的攻勢,危情的軍報奏折已經堆滿了魏宇的案頭,如果調動他們,大武國會有覆滅之災!
雖然君州尚有百萬雄兵,但是在魏宇看來,這一場佛道滅法之戰他已經落入了下風,這是大武國上千年曆史以來,前所有未的威脅,必須調動所有力量保衛君州。
左龍武軍團的撤退,讓火猴和江南佛道眾僧絕處逢生,鬆了一口氣,而火猴也很快得知,一風和書禮正率領補足的六萬風吼軍兵馬趕到他這裏,讓他們就在連雲灣等待,等待著他們匯合江南佛道現在僅剩的四萬多佛僧,一齊從君州的東方完成對君州真正意義上的包圍,密不透風的包圍。
不論君州的百萬雄兵此刻是否磨刀霍霍、虎視眈眈,但不能改變大武軍團已經落敗的事實,下一場大戰,將會是這場轟轟烈烈的大武佛道滅法戰爭的終結。
然而,猗嘯、桃焯被殺,楊炯緊急趕往西北邊境戍邊,董寒、鐵寧因作戰不利鋃鐺入獄,桃焯因為崔銘的力保逃過一劫,官職被罷免,十大軍團的主將凋零一半!
整個君州人心惶惶,雖然風吼軍,和各州境與君州接壤對峙的佛道勢力都放出話來,此戰與所有大武國百姓無關,他們將不會傷害任何一個大武國百姓,但是風吼軍在北方袞州殘殺部落百姓的傳聞,還是像風一樣傳開來,君州的數千萬百姓已經是人心惶惶。
其中最恐慌的是君州城內四百多萬的老百姓,因為裏麵飽含著為數眾多的達官貴胄的家屬、家丁,以及數不清的富商的妻兒子女,他們平常比普通的老百姓享受著更多的權力和財富,但是他們此刻也最害怕失去。
戰爭是可以讓所有人失去一切的深淵,不僅僅包括權力和財富,還有人格和尊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惡獸,吞噬著所有人擁有的一切。
他們的情緒也影響著朝廷的風向,朝廷現在陷入了無休止的爭辯和吵鬧中,每一次上朝都是一場別開生麵的大戰,不斷地創造著大武國朝廷議事的曆史事件,讓朝廷上的史官從兩人增加到了十四個人,大臣官員們唾沫橫飛,他們則是運筆如飛,縱橫捭闔,用筆墨見證著大武國的曆史。
爭論的方向無非兩個,第一是主戰派,崔銘理所應當地充當了這一派的領軍人物,他是這場滅法戰爭的總指揮,現在戰爭陷入了這種禁地,讓君州危機四伏,他責無旁貸。
而跟隨崔銘的,則是以崇鎧為首的六大軍團主將,除了崇鎧之外,另外五名新補充的主將都戰意高昂,大有不死不休之姿態。
另外,鄭文琪號召的聖書院勢力,上至達官顯貴,王侯伯爵,下至君州城內所有學堂學子,尊崇儒教的百姓,都一窩蜂地大放厥詞,上書的上書,開討伐大會演講的搞講演,搞辯論的搞辯論,出自鄭文琪之手的征討的檄文張貼得君州城一百二十八座城坊每個角落都是,連坊中最偏僻最少人的角落——各個大小茅房裏都是。
這種風氣很快傳遍了君州各地,君州的百姓開始被這種氛圍感染,戰鬥的勢態日盛,以崔銘為代表,從上到下,在君州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征討佛道、殺盡佛僧的宣講行動,盛況空前。
然而,他們聲勢浩大的征討行動卻並未造就一邊倒的局勢,因為在朝廷中,還有另外一派——議和派。
他們的底子也是相當紮實,領頭人物卻是一個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人物,那就是曾經是神策軍團金甲營的偏牙將,後成為左神策軍團副將,現成為右神威軍團主將的一名戰將:石猛!
但是,君州城內的人都不是傻子,不僅不是傻子,而且都是勾心鬥角經驗豐富的老奸巨猾之徒,他們一眼就看出來,這隻是議和派的一個幌子,躲在幌子背後的,必定就是太子殿下!
在滅法戰爭開始之前,太子殿下一直表現消極,不論戰爭發展到什麽程度,風吼軍打敗了多少州境軍團和大武軍團,斬殺了多少士兵和大將,當著魏宇的麵,他要麽表示沉默,要麽出言支持武帝,但所有人都沒有聽到過他在武帝背後發表過自己的哪怕一次態度。
而跟在幌子後麵的,則是許許多多的曾經信佛的官員大臣,他們此前因為太後信佛、武帝也偏愛佛教,紛紛投奔在佛教門下,有的在滅法戰爭之後迅速改換門庭,有些則沉寂了下來,但是數量也不少。
還有的則是和石猛一樣的神威軍團的將領,另外有一部分學子也支持議和,裏麵居然還有不少的書家弟子,這讓崔銘氣急敗壞,有一種背叛的感覺。
議和派主要要求是和平談判,他們認為一風率領整個大武佛道作戰,並非為了殺人作亂,而是被逼無奈,如今戰爭走到這個形勢,隻要答應他們的訴求,必定就能相安無事。
這些事情雖然稀奇,卻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一向高傲霸道至極的武帝魏宇,竟然沒有預料中地支持崔銘的主戰派。
崔銘一向善於算計人心,尤其以揣度聖意出名,號稱是武帝的應聲蟲和肚子裏的蛔蟲,但是,崔銘這一次失算了,因為武帝十分奇怪地也表現出了罕見的猶豫,沉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