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風和玄鸞,隨同覺空三人來到阿爾寨的時候,書禮也從後麵趕了上來,他因為擔心一風,所以將清理戰場的事情安排給黃成愉,自己先趕過來了,聽說一風已經將桃焯斬殺了,才放下心來。
一風問他關於神策軍的事情,書禮悄悄地和一風說,事情比預想中的順利,神策軍潰逃,他記著一風的話,並未讓風吼軍騎兵多做追趕,倒是北宗寺的僧兵們一改苦命支撐的模樣,飛揚跋扈追殺神策軍,神策軍團在慌亂之中又被他們斬殺了許多人,剩下的兵馬已經十不存一了。現在北宗寺那些和尚還舍不得迴來,殺上了癮,非要報仇泄憤不可。
一風暗暗點了點頭,和書禮一起來到了阿爾寨,這才看清阿爾寨的真實模樣。
一風看過去,第一感覺就是,阿爾寨是一個奇特又普通的地方,給人一種平實卻新奇的感覺。
說它普通,它隻是一個普通的灰色石山,外麵的山腳下都是斑駁的黃土,東西不過三四百丈長,南北不過兩三百丈寬,高才十幾丈,一副矮矮笨笨的模樣,放到其他地方,甚至都無法引人去看一眼。
說它奇特,那是因為它身處的位置。這裏是廣袤的大草原,這個石山卻突兀地橫亙在這個地方,鶴立雞群,周圍都是大片的草原,甚至它的頂上也是平平展展一塊大草地,如同一個碩大的笨重的矮胖子頭上頂著一片寬寬的荷葉,十分滑稽。
覺空看出一風他們奇怪的眼神,於是解釋道:“這個地方我們其實也不想來,但是當初從君州逃出來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去哪,隻好到處打聽北方佛道都在何處,正巧打聽到的時候,安袞二州的部落騎兵軍團,也就是那個努桑哈帶著兵馬將北方佛道剩下的僧人都包圍在這裏,於是我們也率領北宗寺門徒們趕到了這裏。
“後來,我們一過來,那個努桑哈還摸不清我們的底細,就撤退了,然後我們就和他們匯合了,沒過多久,桃焯就率兵趕到了,於是我們就僵持在這裏。
“聽這裏的本地和尚說,誰也不知道這座石山是什麽時候出現在這裏,又為什麽孤零零地出現在這裏,成為這片草原的孤島,但是他們很早就有佛道先輩在這裏祭拜,也可能就是因為這裏比較神秘吧!後來他們就把這裏叫做阿爾寨石窟。”
一風點了點頭,他也看到了阿爾寨石窟上有數百個洞口,和丹煌佛窟不同,這裏的石洞則簡陋得多,並且新舊不一,挖掘得非常潦草,估計就是北宗寺佛僧趕到這裏才挖掘出來容身的。
另外一點不同就是,雖然挖掘很隨意,但是石洞的大小卻很分明,分為大中小三種,小的最多,墊在下麵,中等的在石窟的中間位置,最大的隻有一個,挖掘的位置都已經快頂到阿爾寨石窟的草地了。
他們一行人就是朝著這個最大的石窟飛去。
但是一風馬上看到下麵的阿爾寨石窟附近還有許多個地洞,錯錯落落地散布在阿爾寨石窟的周圍,難道也是為了防止敵人的騎兵和設下的陷阱?
麵對一風的詢問,覺空有些尷尬地說道:“這裏離草原上的那些河流比較遠,沒有水喝,這些是我們挖的水井。”
一風不禁暗中搖頭,他們知道挖水井,就不知道挖陷阱。
書禮則看到阿爾寨石窟,奇怪地問道:“你們的這些石窟為什麽要挖出這麽多大小不一的洞口來?那個最大的石窟若是分成最小的石窟,足足可以分成二三十個,豈不是浪費麽?”
這時,原本一直沉默的覺鬆插嘴了,他冷冷地說道:“這是咱們北宗寺的規矩,方丈和住持住的地方理應最為寬大,並且不容任何人打擾。”
一風和書禮聽到這個解釋,心中一冷,他們原本以為這時北宗寺商議戰局的場所,風吼軍的那頂最大的軍帳也是同樣的作用,可沒想到,那個唯一的最大的石洞竟然隻是覺空他們的住所。
書禮冷笑道:“就這個破地方你們也這麽多講究,還真是委屈了你們。那你們怎麽不再挖一個更大的,讓覺空和覺寧長老再分個等級出來呢?或者,覺空方丈就應該住在阿爾寨石窟頂上那片大草地上,那多寬廣,還是以天為被,以地為床,整個草原都是你的床!”
覺鬆的表情一滯,覺空和覺寧的臉色也十分難看,一風則沉默不語。
雖然他們三人的心中非常不爽,但是鑒於風吼軍的戰鬥力,和剛才一風展現出來的實力,證明一風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憨直的傻小子了,他現在已經成長為他們都十分忌憚的頂尖強者。
就在這尷尬的氛圍中,眾人一起來到了最大的石窟之前,旁邊架著不知道木頭從哪裏搞來的簡陋木梯,但是石窟之前還有一個煞有介事的法陣。
覺空很快解開了法陣,裏麵的燈火自行燃起來,讓整個石洞都發出幽暗的光芒。
一風掃視著石洞周圍,發現都是大大小小的木箱子,堆在四周,幾乎占據了石洞的一般空間,原本碩大的石洞,變得十分擁擠。
那些木箱子看上去十分沉重,還有一些半開半闔的箱子裏透出金光,一風腳旁邊的那一個箱子露出一疊衣角,上麵用金色絲線刺繡的卍字符和縫著金箔,看樣式是一件袈裟。
一風抬頭看向其他地方,卻突然愣住了,正前方的石壁上,懸掛著一副寬達四五漲碩大的畫卷,在燈火搖曳中顯得格外顯目,可讓一風感到十分不解的,不是這副畫卷的巨幅畫麵,而是裏麵的人物。
若說信奉佛道,很多人都喜歡隨身攜帶著佛道的“寶物”,有些是小巧的佛像,有些是小幅的釋迦摩尼佛畫,還有西南州的法王經常會帶著一種轉經筒,用牛皮或者麻布包起來,可以搖動,上麵雕刻著“六字大明咒”等經咒,等等。
這些都不奇怪,畢竟信奉佛道的不僅僅有佛僧,還有很多老百姓,老百姓信仰佛法則沒什麽太多的講究,所以會有很多種表達信仰的方法。
但是,現在最奇怪的是,作為大武佛道巨擘北宗寺的方丈、住持這種頂層的佛道高僧,在這種戰火紛飛的環境下,懸掛的不是如來佛祖佛像,也不是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法相,甚至一風覺得,把地藏王菩薩的法相掛上也不算奇怪,可現在他們掛的是多聞天王的法相。
一風一眼就看出來,這個金身法相,頭戴寶冠,瓔珞布身,左手持著一把會慧傘,右手把著一隻神獸,左右肩頭有日月,四麵八方有神佛守護,腳下踩著的是伏地紅鬃白獅,這分明就是多聞天王。
但是多聞天王還有另外一個尊號,書禮凝視著前方的畫像,冷著臉將一風的疑問說了出來:“大師們,你們掛的多聞天王,手上的是吐寶鼠,能吐出無數財寶,他周圍八方的神佛是司職八方天庫的神祇,是鎮守佛界財寶的,喚做八駿財神,多聞天王另一個法號尊稱又叫做多寶佛,左右日月是表示晝夜不停地守護著天上地下的所有財寶。
“我就搞不懂了,你們從北宗寺搬過來這大大小小如此多的錢財寶箱,在這個滅法戰爭中,所有佛道佛僧都命懸一線,都在拚死作戰。你們不掛個像樣的神佛供養,保佑佛道和佛僧,竟然把多聞天王掛上,你們把那些犧牲的佛僧置於何地?你們簡直可以叫做北宗財寶寺的守衛了,你們的胃口到底有多大,到底想要多少財寶才能填滿你們的利欲熏壞了的心?”
一風的心也緩慢而沉重地沉了下去。
一風問他關於神策軍的事情,書禮悄悄地和一風說,事情比預想中的順利,神策軍潰逃,他記著一風的話,並未讓風吼軍騎兵多做追趕,倒是北宗寺的僧兵們一改苦命支撐的模樣,飛揚跋扈追殺神策軍,神策軍團在慌亂之中又被他們斬殺了許多人,剩下的兵馬已經十不存一了。現在北宗寺那些和尚還舍不得迴來,殺上了癮,非要報仇泄憤不可。
一風暗暗點了點頭,和書禮一起來到了阿爾寨,這才看清阿爾寨的真實模樣。
一風看過去,第一感覺就是,阿爾寨是一個奇特又普通的地方,給人一種平實卻新奇的感覺。
說它普通,它隻是一個普通的灰色石山,外麵的山腳下都是斑駁的黃土,東西不過三四百丈長,南北不過兩三百丈寬,高才十幾丈,一副矮矮笨笨的模樣,放到其他地方,甚至都無法引人去看一眼。
說它奇特,那是因為它身處的位置。這裏是廣袤的大草原,這個石山卻突兀地橫亙在這個地方,鶴立雞群,周圍都是大片的草原,甚至它的頂上也是平平展展一塊大草地,如同一個碩大的笨重的矮胖子頭上頂著一片寬寬的荷葉,十分滑稽。
覺空看出一風他們奇怪的眼神,於是解釋道:“這個地方我們其實也不想來,但是當初從君州逃出來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去哪,隻好到處打聽北方佛道都在何處,正巧打聽到的時候,安袞二州的部落騎兵軍團,也就是那個努桑哈帶著兵馬將北方佛道剩下的僧人都包圍在這裏,於是我們也率領北宗寺門徒們趕到了這裏。
“後來,我們一過來,那個努桑哈還摸不清我們的底細,就撤退了,然後我們就和他們匯合了,沒過多久,桃焯就率兵趕到了,於是我們就僵持在這裏。
“聽這裏的本地和尚說,誰也不知道這座石山是什麽時候出現在這裏,又為什麽孤零零地出現在這裏,成為這片草原的孤島,但是他們很早就有佛道先輩在這裏祭拜,也可能就是因為這裏比較神秘吧!後來他們就把這裏叫做阿爾寨石窟。”
一風點了點頭,他也看到了阿爾寨石窟上有數百個洞口,和丹煌佛窟不同,這裏的石洞則簡陋得多,並且新舊不一,挖掘得非常潦草,估計就是北宗寺佛僧趕到這裏才挖掘出來容身的。
另外一點不同就是,雖然挖掘很隨意,但是石洞的大小卻很分明,分為大中小三種,小的最多,墊在下麵,中等的在石窟的中間位置,最大的隻有一個,挖掘的位置都已經快頂到阿爾寨石窟的草地了。
他們一行人就是朝著這個最大的石窟飛去。
但是一風馬上看到下麵的阿爾寨石窟附近還有許多個地洞,錯錯落落地散布在阿爾寨石窟的周圍,難道也是為了防止敵人的騎兵和設下的陷阱?
麵對一風的詢問,覺空有些尷尬地說道:“這裏離草原上的那些河流比較遠,沒有水喝,這些是我們挖的水井。”
一風不禁暗中搖頭,他們知道挖水井,就不知道挖陷阱。
書禮則看到阿爾寨石窟,奇怪地問道:“你們的這些石窟為什麽要挖出這麽多大小不一的洞口來?那個最大的石窟若是分成最小的石窟,足足可以分成二三十個,豈不是浪費麽?”
這時,原本一直沉默的覺鬆插嘴了,他冷冷地說道:“這是咱們北宗寺的規矩,方丈和住持住的地方理應最為寬大,並且不容任何人打擾。”
一風和書禮聽到這個解釋,心中一冷,他們原本以為這時北宗寺商議戰局的場所,風吼軍的那頂最大的軍帳也是同樣的作用,可沒想到,那個唯一的最大的石洞竟然隻是覺空他們的住所。
書禮冷笑道:“就這個破地方你們也這麽多講究,還真是委屈了你們。那你們怎麽不再挖一個更大的,讓覺空和覺寧長老再分個等級出來呢?或者,覺空方丈就應該住在阿爾寨石窟頂上那片大草地上,那多寬廣,還是以天為被,以地為床,整個草原都是你的床!”
覺鬆的表情一滯,覺空和覺寧的臉色也十分難看,一風則沉默不語。
雖然他們三人的心中非常不爽,但是鑒於風吼軍的戰鬥力,和剛才一風展現出來的實力,證明一風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憨直的傻小子了,他現在已經成長為他們都十分忌憚的頂尖強者。
就在這尷尬的氛圍中,眾人一起來到了最大的石窟之前,旁邊架著不知道木頭從哪裏搞來的簡陋木梯,但是石窟之前還有一個煞有介事的法陣。
覺空很快解開了法陣,裏麵的燈火自行燃起來,讓整個石洞都發出幽暗的光芒。
一風掃視著石洞周圍,發現都是大大小小的木箱子,堆在四周,幾乎占據了石洞的一般空間,原本碩大的石洞,變得十分擁擠。
那些木箱子看上去十分沉重,還有一些半開半闔的箱子裏透出金光,一風腳旁邊的那一個箱子露出一疊衣角,上麵用金色絲線刺繡的卍字符和縫著金箔,看樣式是一件袈裟。
一風抬頭看向其他地方,卻突然愣住了,正前方的石壁上,懸掛著一副寬達四五漲碩大的畫卷,在燈火搖曳中顯得格外顯目,可讓一風感到十分不解的,不是這副畫卷的巨幅畫麵,而是裏麵的人物。
若說信奉佛道,很多人都喜歡隨身攜帶著佛道的“寶物”,有些是小巧的佛像,有些是小幅的釋迦摩尼佛畫,還有西南州的法王經常會帶著一種轉經筒,用牛皮或者麻布包起來,可以搖動,上麵雕刻著“六字大明咒”等經咒,等等。
這些都不奇怪,畢竟信奉佛道的不僅僅有佛僧,還有很多老百姓,老百姓信仰佛法則沒什麽太多的講究,所以會有很多種表達信仰的方法。
但是,現在最奇怪的是,作為大武佛道巨擘北宗寺的方丈、住持這種頂層的佛道高僧,在這種戰火紛飛的環境下,懸掛的不是如來佛祖佛像,也不是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法相,甚至一風覺得,把地藏王菩薩的法相掛上也不算奇怪,可現在他們掛的是多聞天王的法相。
一風一眼就看出來,這個金身法相,頭戴寶冠,瓔珞布身,左手持著一把會慧傘,右手把著一隻神獸,左右肩頭有日月,四麵八方有神佛守護,腳下踩著的是伏地紅鬃白獅,這分明就是多聞天王。
但是多聞天王還有另外一個尊號,書禮凝視著前方的畫像,冷著臉將一風的疑問說了出來:“大師們,你們掛的多聞天王,手上的是吐寶鼠,能吐出無數財寶,他周圍八方的神佛是司職八方天庫的神祇,是鎮守佛界財寶的,喚做八駿財神,多聞天王另一個法號尊稱又叫做多寶佛,左右日月是表示晝夜不停地守護著天上地下的所有財寶。
“我就搞不懂了,你們從北宗寺搬過來這大大小小如此多的錢財寶箱,在這個滅法戰爭中,所有佛道佛僧都命懸一線,都在拚死作戰。你們不掛個像樣的神佛供養,保佑佛道和佛僧,竟然把多聞天王掛上,你們把那些犧牲的佛僧置於何地?你們簡直可以叫做北宗財寶寺的守衛了,你們的胃口到底有多大,到底想要多少財寶才能填滿你們的利欲熏壞了的心?”
一風的心也緩慢而沉重地沉了下去。